君臣下
關燈
小
中
大
民平時得治,出戰取勝,防守也牢不可破。
行賞過多了,上面就不能供一應;刑罰太暴了,人民就不會信服。
所以,明君就要講飲宴、吊喪的禮節,對人們分别等級給予不同的禮遇。
所以,明君還用八種官職來勉勵他們,用不同品秩的衣服來表彰他們,用國家俸祿來滿足他們的生活,用國家法度來擡高他們的地位,這樣,人們就都會親附君主,可以為君主所用。
人民可用,那末天下就會歸心了。
人君行道,天下就來歸附;不行其道,天下就不歸附。
這好比浪頭湧起,到了頂頭又會落下來,乃是必然的趨勢。
所以,用恩德來安撫人們,用威勢來震懾人們,天下就會歸心了。
一個有道的國家,通過發号施令,國内男女都會親附于君主;通過宣布法律和憲章,賢人列士都會盡心竭力于君主。
千裡之内的地方,哪怕是一束布的懲罰,一畝地的賦稅,君主都可以完全了解。
主管刑殺的不敢私竊刑殺的權限,主管賞賜的不敢偷竊行賞的權限,人們服帖得象一個父親的兒子,象一個家庭的情況一樣,這是由于義禮分明的原故。
在下的不擁護在上的,臣子不擁護君主,賢人就不會出來做事。
賢人不出來,百姓就不肯效力。
百姓不效力,天下就不會歸心。
所以說,施行德政的權力被侵削,君主就危險;論功行賞的權力被侵削,有功的人就危險;發令的權力被侵削,官吏就危險;行刑的權力被侵削,百姓就危險。
賢明的君主是明确禁止這種不正當的侵削行為的。
上面沒有不正當的侵奪君權的議論,下面就不會有僥幸投機的心理了。
做人君的,違背君道抛棄法制而專好行私,這叫作&ldquo亂&rdquo。
做人臣的,改變舊制,更易常法,而用花言巧語來谄媚君主,這叫作&ldquo騰&rdquo。
&ldquo亂&rdquo的行為發展到極點就會&ldquo暴虐&rdquo,&ldquo騰&rdquo的行為發展到極點就會&ldquo背叛&rdquo。
這四種現象出現一種,就會失改,敵人就會來圖謀這個國家。
所以,國君多行施舍,寬容大度以防止禍亂,則人民喜悅;選拔賢者,進用人材而禮敬孝悌的人,則奸僞之徒斂迹;禁止一婬一蕩懶惰,分清男女界限,則一婬一亂私通者隔絕;貴賤區分合理,等級不亂,則立功者受到鼓勵;國家有确定規範,常法向人民公開,則人民沒有怨心。
這五個方面,都是振興道德、改正錯誤、保存國家和安定人民的辦法。
為人君的可能有大過,為人臣者也可能有大罪。
國家歸君主占有,人民歸君主統治,有國有民而竟讓人民所憎惡的人去掌權管理,這是人君的第一個過失。
人民有春、夏、秋三季節的農事,君主不适時下令,向人民布置生産,那就不是他的人民了;既然不是他的人民,就不能用來守國作戰,這是人君的第二個過失。
做人臣的,受國君高爵重祿,負責大的職務,然而卻背其職守,放棄職責,逢迎君主的顔色,順從君主的私欲,通過阿談的手段而控制君主,這便是人臣的大罪。
君有過而不改,叫做&ldquo倒”臣有罪而不誅,叫作&ldquo亂&rdquo。
如果君主是&ldquo倒君&rdquo,人臣是&ldquo亂臣&rdquo,那麼國家的衰亡,就可以坐着等待到來了。
因此,有道的君主要掌握治國根本原則,輔相要掌握重要政策,大夫執行法令以管理群臣,群臣盡心竭力為主上服務。
這四種職守都能完成得好則國家治;疏忽了,則國家亂。
所以,這四種職守都是不可不明确規定和堅決遵守的。
古時候,聖明君主總是把提高人民生活作為根本,慎重了解禍福産生的原因。
所以,對于微小的事情都十分謹慎,對于違法非法都詳細辨别,并追究根底。
這樣,輕舉妄動、奸邪和詐僞的人們就不敢嘗試做壞事了。
這正是規正人民的途徑。
古時候有兩句話:&ldquo牆上有耳,身旁有暗藏的賊寇。
&rdquo所謂牆上有耳,是說機密的謀劃可能洩露在外。
所謂身旁有暗藏的賊寇,是說一陰一謀家可能争得人心。
機密謀劃的洩露,是由于狡猾的一寵一掃刺探君主内情去幫助暗藏的奸細。
一陰一。
謀家争得人心,是由于從前受到貴一寵一後來淪為低賤的人願意為他奔走效勞。
英明的君
行賞過多了,上面就不能供一應;刑罰太暴了,人民就不會信服。
所以,明君就要講飲宴、吊喪的禮節,對人們分别等級給予不同的禮遇。
所以,明君還用八種官職來勉勵他們,用不同品秩的衣服來表彰他們,用國家俸祿來滿足他們的生活,用國家法度來擡高他們的地位,這樣,人們就都會親附君主,可以為君主所用。
人民可用,那末天下就會歸心了。
人君行道,天下就來歸附;不行其道,天下就不歸附。
這好比浪頭湧起,到了頂頭又會落下來,乃是必然的趨勢。
所以,用恩德來安撫人們,用威勢來震懾人們,天下就會歸心了。
一個有道的國家,通過發号施令,國内男女都會親附于君主;通過宣布法律和憲章,賢人列士都會盡心竭力于君主。
千裡之内的地方,哪怕是一束布的懲罰,一畝地的賦稅,君主都可以完全了解。
主管刑殺的不敢私竊刑殺的權限,主管賞賜的不敢偷竊行賞的權限,人們服帖得象一個父親的兒子,象一個家庭的情況一樣,這是由于義禮分明的原故。
在下的不擁護在上的,臣子不擁護君主,賢人就不會出來做事。
賢人不出來,百姓就不肯效力。
百姓不效力,天下就不會歸心。
所以說,施行德政的權力被侵削,君主就危險;論功行賞的權力被侵削,有功的人就危險;發令的權力被侵削,官吏就危險;行刑的權力被侵削,百姓就危險。
賢明的君主是明确禁止這種不正當的侵削行為的。
上面沒有不正當的侵奪君權的議論,下面就不會有僥幸投機的心理了。
做人君的,違背君道抛棄法制而專好行私,這叫作&ldquo亂&rdquo。
做人臣的,改變舊制,更易常法,而用花言巧語來谄媚君主,這叫作&ldquo騰&rdquo。
&ldquo亂&rdquo的行為發展到極點就會&ldquo暴虐&rdquo,&ldquo騰&rdquo的行為發展到極點就會&ldquo背叛&rdquo。
這四種現象出現一種,就會失改,敵人就會來圖謀這個國家。
所以,國君多行施舍,寬容大度以防止禍亂,則人民喜悅;選拔賢者,進用人材而禮敬孝悌的人,則奸僞之徒斂迹;禁止一婬一蕩懶惰,分清男女界限,則一婬一亂私通者隔絕;貴賤區分合理,等級不亂,則立功者受到鼓勵;國家有确定規範,常法向人民公開,則人民沒有怨心。
這五個方面,都是振興道德、改正錯誤、保存國家和安定人民的辦法。
為人君的可能有大過,為人臣者也可能有大罪。
國家歸君主占有,人民歸君主統治,有國有民而竟讓人民所憎惡的人去掌權管理,這是人君的第一個過失。
人民有春、夏、秋三季節的農事,君主不适時下令,向人民布置生産,那就不是他的人民了;既然不是他的人民,就不能用來守國作戰,這是人君的第二個過失。
做人臣的,受國君高爵重祿,負責大的職務,然而卻背其職守,放棄職責,逢迎君主的顔色,順從君主的私欲,通過阿談的手段而控制君主,這便是人臣的大罪。
君有過而不改,叫做&ldquo倒”臣有罪而不誅,叫作&ldquo亂&rdquo。
如果君主是&ldquo倒君&rdquo,人臣是&ldquo亂臣&rdquo,那麼國家的衰亡,就可以坐着等待到來了。
因此,有道的君主要掌握治國根本原則,輔相要掌握重要政策,大夫執行法令以管理群臣,群臣盡心竭力為主上服務。
這四種職守都能完成得好則國家治;疏忽了,則國家亂。
所以,這四種職守都是不可不明确規定和堅決遵守的。
古時候,聖明君主總是把提高人民生活作為根本,慎重了解禍福産生的原因。
所以,對于微小的事情都十分謹慎,對于違法非法都詳細辨别,并追究根底。
這樣,輕舉妄動、奸邪和詐僞的人們就不敢嘗試做壞事了。
這正是規正人民的途徑。
古時候有兩句話:&ldquo牆上有耳,身旁有暗藏的賊寇。
&rdquo所謂牆上有耳,是說機密的謀劃可能洩露在外。
所謂身旁有暗藏的賊寇,是說一陰一謀家可能争得人心。
機密謀劃的洩露,是由于狡猾的一寵一掃刺探君主内情去幫助暗藏的奸細。
一陰一。
謀家争得人心,是由于從前受到貴一寵一後來淪為低賤的人願意為他奔走效勞。
英明的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