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上

關燈
這樣,百姓就都向上親附于君主,向下緻力于農業了。

    所以說:君主英明,輔相誠信,五官嚴肅,士人廉直,農民愚樸,商人與工匠謹厚,那麼,上下就有一定的體統,内外有一定的分别;人民生活有依靠。

    而農、商、工三類人也都有所管理了。

     做人君的,就是要用德來庇護人們的;做人臣的,就是要依賴君主生活的。

    做人君的,要考核功績而發放足夠的俸祿;做人臣的,要接受任務而嚴肅認真地執行。

    行政注意均平,人民的産業能夠自足,國家也就富裕了。

    按勞績授予俸祿,人民就不會僥幸偷生;刑罰不出偏差,下面就不會抱怨。

    名義正,職分明,人民對于治國之道就不會有疑惑了。

    所謂&ldquo道&rdquo,就是君主用來引導人民的。

    所以,道與德出自君主;法制和命令由輔相傳布;各種事業由官吏裁定;百姓的力量,是等待命令而行動的。

    所以,做人君的,再沒有比言語更貴重的了。

    做人臣的,再沒有比才力更令人珍愛的了。

    君主的言語下通于臣,人臣的才力上達于君,君臣之道就算完備了。

    所以,君主出謀劃策,宰相遵守執行;宰相出謀劃策,官吏遵守執行;官吏出謀劃策,人民就要去出力服役。

    然後又有符節、印空、典章、法律、文書和冊籍,加以考驗管理,這都是用來辨明公道和消除奸僞的辦法。

     評選人材,衡量能力,考慮德行,然後加以舉用,這是做君主的&ldquo道&rdquo。

    專心一意,謹守職務而不自以為勞苦,這是做人臣的&ldquo事&rdquo。

    做人君的,如果向下幹預官吏職責以内的事務,則主管官吏無法負責;做人臣的,如果向上分奪君主的權柄,則君主喪失威信。

    所以有道之君,總是端正自己的道德來領一導一人民,而不講究智能和聰明。

    智能和聰明之類,是臣下的職能所要求的;如何去使用臣下的智能聰明,才屬于為君之道。

    在上的要闡明君道,在下的謹守臣職,上下的職分,在任務上是不同的。

    而它們又合成為一體。

     所以,知人善任的是人君,事必躬親的是給人使役的人。

    君主也事必躬親。

    就不能夠公正了。

    君主不公正,就往往喜愛行賞,而不忍運用刑罰,這樣,國家就沒有法制了。

    治因而無法制,人民就會搞幫派而在下面相勾結,搞虛僞巧詐而去完成他個人的私利。

    如法制行之有素,人民就不會分幫分派而能夠靠攏朝廷,全心全意貢獻其忠誠。

    所以,君主不講究智能,卻能使朝中之事得治,國家之患得除,這是因為任用大臣的原故。

    君主不講究聰明,卻能使善人得用,奸僞之人被誅,這是因為替國家監視聽察的人更多的原故。

     所以,做君主的,是掌握萬事的原則,而授予衆人的職事的。

    選撥賢良,評選人材,并且要依照法度來對待使用他們。

    如果舉用人材正确得當,就可以坐而治國,好處是不可盡收的。

    如果官吏不能勝任,即使奔走從事,他們所敗壞的事情,也是很難補救的。

    國家并不缺乏能夠勝任的人才。

    隻是君主的明察還不能夠知道他們。

    所以,英明的君主,總是認真查訪勝任的人臣的。

    所以說,君道正确,則賢才得用,百姓得治,國家治亂隻在乎君主而已。

     所以說,君主自身是規正德行的根本,官吏好比耳目,是受這根本節制的。

    君主立身。

    人民就受到教化;君主正德,官吏就能管好,管好官吏和教化人民,其關鍵在于君主。

    所以,君子是不要求于人民的。

    因此,上面幹預下面的職務,叫&ldquo矯”下面幹預上面的事情,叫作&ldquo勝&rdquo。

    在上的人&ldquo矯&rdquo,就是悖謬;在下的人&ldquo勝&rdquo,就是叛逆。

    國家如有悖逆違抗的行為,那就是擁有國土統治人民的君主喪失了綱紀的結果。

    所以,區别上下關系,規正君臣職分,叫作&ldquo理”順理而行,沒有錯誤,叫作&ldquo道&rdquo。

    道德規範一确定,人民就有軌道可循了。

    有道之君是善于明确設立法制,而不用私心來阻礙的。

    但是無道的君主,就是已經設立法制,也還要棄法而行私。

    做人君的棄法而行私,那麼做人臣的就将以私心作為公道。

    所謂不違公道,實際上也就是不違私道了。

    表面執行公道而實際寄托私圖。

    若是日久而不被發覺,其奸惡思想怎能不愈積愈大呢?奸惡思想愈積愈大,那麼,往大裡說就會有侵逼和殺害君主的禍事,往小裡說也将有相互勾結,發生内争的禍亂。

    這類事情所以産生,正是由于君主的道德沒有樹立而國家沒有常法的原故。

    君德不立,婦女就能夠窺伺他的主意;國無常法.大臣就敢于侵奪他的權勢。

    大臣利用女人的作用來刺探君主意圖,被一寵一愛的婦人利用男人的智謀來援引外國的力量。

    這樣下去的結果,君主就會廢夫人而害太子,内部發生兵亂,因而招來外寇。

    這都是危害國君的表現。

     所以有道的君主,在上面設立五官以治理人民,民衆就不敢越軌行事了;在下面有五衡之官以糾察官吏,執事官吏就不敢背離法制而行使職權了。

    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