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
關燈
小
中
大
方面的言論教給我。
&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飲食作息,是心性的保養;好惡、喜怒、哀樂,是心性的變化;聰明處事,是心性的德能。
因此,聖人總是調節飲食而安排作息,控制六氣的變化,禁止聲色的侵蝕,身上沒有邪僻的行為,口中沒有背理的言論,靜靜地安定着心性,這就是所謂聖人。
仁是從心裡發出的,義是在外面實行的。
仁,所以不利用天下謀私利;義,所以不利用天下獵私名。
仁,所以不肯取代他人而自立為王;義,所以年到七十而一交一出政務。
因此,聖人總是以德為上而功業在下,重視道而賤視物利。
道德在身,所以不被物利所誘一惑。
因此,即使身在茅舍之中,也毫無懼色;坐南面而治天下,也沒有驕傲之态。
這然後才可以成為天下之王者。
其所以叫作有德,就是不必發動,人們也知有所努力;不用言語,人們也能夠理解;不自為,事情也能成;不召喚,人們也能到。
這就是德的作用。
所以,天不用動,經過四時的運行,下面就萬物化育;君不用動,經過政令的發布,下面就萬事成功;心不用動,經過四肢耳目的使用,萬事萬物都感知其意圖。
一交一遊少而親者多的,叫作知人。
用力少而成效好的,叫作會辦事。
聽一言就能夠貫通萬物的,叫作懂得道。
多言而不得當,不如少言;博學而不會反省,一定産生邪惡。
孝悌是仁的根本,忠信是一交一遊的憑借。
内不思考孝悌,外不正行忠信,離開這四條原則而空談學問,是會自亡其身的。
&rdquo 第二天,桓公在米倉附近射獵,管仲、隰朋同來朝見。
桓公看到兩人以後,收弓脫铠而迎上去說:&ldquo那些鴻鹄,春天北飛秋天南去而不誤時令,還不是因為兩隻翅膀的幫助才能在天下暢意飛翔麼?現在我不得意于天下,難道不是你們兩位的憂慮麼?&rdquo桓公又說一遍,兩人都沒有回答。
桓公說:&ldquo我既說了,兩位怎麼不回答呢?&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現在人民憂慮勞苦,而國君卻不斷的使役他們;人民憂慮饑餓,而國君卻加重他們的賦稅;人民憂慮死,而國君卻加緊用刑。
這樣,再加上親近女色,疏遠有德之士,雖然像鴻鹄之有雙翼,過河之有舟揖,對國君能有什麼作用呢?&rdquo桓公謙恭局促不知所措。
管仲說:&ldquo從前先壬治理人民,看人民憂慮勞苦,國君就限定時間使役,人們就不憂慮勞苦了;見人民憂慮饑餓,國君就輕收賦稅,人民就不憂慮饑餓了;見人民憂慮死,國君就寬緩用刑,人民就不憂慮死了。
這樣,再加上親近有德行的人而遠女色,那麼,四境之内,對待君主就像父母一樣;四境之外,歸附君就象流水一般了!&rdquo桓公立刻中止打獵,拉着車繩上車了。
他親自駕車,管仲坐在左邊,隰朋在右邊陪乘。
他齋戒三天以後,把兩人接進供俸祖先的廟堂裡,頓首拜謝說:&ldquo我聽到你們兩值的話,耳更加聰,目更加明了,我不敢自己獨聽這些話,要同時推薦給先祖也聽到。
&rdquo管仲、隰朋頓首拜謝說:&ldquo有像您這樣的國君,這些話不能算是我們的言論,而應該歸之于您的教導。
&rdquo于是,管仲與桓公宣誓下令說:&ldquo老弱不處刑,犯罪者經過三次寬赦以後再治罪。
關卡隻稽查而不征稅,市場隻設官而不收錢,山林水澤,按時封禁和開放而不征賦稅。
&rdquo結果墾草成封,就澤而鹽的人們,其歸附之衆,象集市一樣。
用三年訓練人民,第四年,選拔賢能以配備官吏,第五年開始出動兵車。
南伐楚國,靠近方城。
又北伐山戎,拿出冬蔥與一胡一豆等物,播于天下。
果然成就了三次匡扶天子而九次召集諸侯的霸業。
桓公曾在外面住宿而沒有列鼎進食,内官中婦諸子對宮女說:&ldquo你們還不出來侍從麼?君王将要外出了。
&rdquo宮女們都出來侍從桓公。
桓公發怒說:&ldquo誰說我要外出的?&rdquo宮女們說:&ldquo我們是聽中婦諸子講的。
&rdquo桓公把中婦諸子召來說:&ldquo你怎麼知道我要外出呢?&rdquo回答說:&ldquo據我所知,您凡出宿于外而不列鼎進食,不是有内憂,就是有外患。
現在您出宿外舍而不列鼎進食,既然沒有内憂,所以我知道您一定将要外出了。
&rdquo桓公說:&ldqu
&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飲食作息,是心性的保養;好惡、喜怒、哀樂,是心性的變化;聰明處事,是心性的德能。
因此,聖人總是調節飲食而安排作息,控制六氣的變化,禁止聲色的侵蝕,身上沒有邪僻的行為,口中沒有背理的言論,靜靜地安定着心性,這就是所謂聖人。
仁是從心裡發出的,義是在外面實行的。
仁,所以不利用天下謀私利;義,所以不利用天下獵私名。
仁,所以不肯取代他人而自立為王;義,所以年到七十而一交一出政務。
因此,聖人總是以德為上而功業在下,重視道而賤視物利。
道德在身,所以不被物利所誘一惑。
因此,即使身在茅舍之中,也毫無懼色;坐南面而治天下,也沒有驕傲之态。
這然後才可以成為天下之王者。
其所以叫作有德,就是不必發動,人們也知有所努力;不用言語,人們也能夠理解;不自為,事情也能成;不召喚,人們也能到。
這就是德的作用。
所以,天不用動,經過四時的運行,下面就萬物化育;君不用動,經過政令的發布,下面就萬事成功;心不用動,經過四肢耳目的使用,萬事萬物都感知其意圖。
一交一遊少而親者多的,叫作知人。
用力少而成效好的,叫作會辦事。
聽一言就能夠貫通萬物的,叫作懂得道。
多言而不得當,不如少言;博學而不會反省,一定産生邪惡。
孝悌是仁的根本,忠信是一交一遊的憑借。
内不思考孝悌,外不正行忠信,離開這四條原則而空談學問,是會自亡其身的。
&rdquo 第二天,桓公在米倉附近射獵,管仲、隰朋同來朝見。
桓公看到兩人以後,收弓脫铠而迎上去說:&ldquo那些鴻鹄,春天北飛秋天南去而不誤時令,還不是因為兩隻翅膀的幫助才能在天下暢意飛翔麼?現在我不得意于天下,難道不是你們兩位的憂慮麼?&rdquo桓公又說一遍,兩人都沒有回答。
桓公說:&ldquo我既說了,兩位怎麼不回答呢?&rdquo管仲回答說:&ldquo現在人民憂慮勞苦,而國君卻不斷的使役他們;人民憂慮饑餓,而國君卻加重他們的賦稅;人民憂慮死,而國君卻加緊用刑。
這樣,再加上親近女色,疏遠有德之士,雖然像鴻鹄之有雙翼,過河之有舟揖,對國君能有什麼作用呢?&rdquo桓公謙恭局促不知所措。
管仲說:&ldquo從前先壬治理人民,看人民憂慮勞苦,國君就限定時間使役,人們就不憂慮勞苦了;見人民憂慮饑餓,國君就輕收賦稅,人民就不憂慮饑餓了;見人民憂慮死,國君就寬緩用刑,人民就不憂慮死了。
這樣,再加上親近有德行的人而遠女色,那麼,四境之内,對待君主就像父母一樣;四境之外,歸附君就象流水一般了!&rdquo桓公立刻中止打獵,拉着車繩上車了。
他親自駕車,管仲坐在左邊,隰朋在右邊陪乘。
他齋戒三天以後,把兩人接進供俸祖先的廟堂裡,頓首拜謝說:&ldquo我聽到你們兩值的話,耳更加聰,目更加明了,我不敢自己獨聽這些話,要同時推薦給先祖也聽到。
&rdquo管仲、隰朋頓首拜謝說:&ldquo有像您這樣的國君,這些話不能算是我們的言論,而應該歸之于您的教導。
&rdquo于是,管仲與桓公宣誓下令說:&ldquo老弱不處刑,犯罪者經過三次寬赦以後再治罪。
關卡隻稽查而不征稅,市場隻設官而不收錢,山林水澤,按時封禁和開放而不征賦稅。
&rdquo結果墾草成封,就澤而鹽的人們,其歸附之衆,象集市一樣。
用三年訓練人民,第四年,選拔賢能以配備官吏,第五年開始出動兵車。
南伐楚國,靠近方城。
又北伐山戎,拿出冬蔥與一胡一豆等物,播于天下。
果然成就了三次匡扶天子而九次召集諸侯的霸業。
桓公曾在外面住宿而沒有列鼎進食,内官中婦諸子對宮女說:&ldquo你們還不出來侍從麼?君王将要外出了。
&rdquo宮女們都出來侍從桓公。
桓公發怒說:&ldquo誰說我要外出的?&rdquo宮女們說:&ldquo我們是聽中婦諸子講的。
&rdquo桓公把中婦諸子召來說:&ldquo你怎麼知道我要外出呢?&rdquo回答說:&ldquo據我所知,您凡出宿于外而不列鼎進食,不是有内憂,就是有外患。
現在您出宿外舍而不列鼎進食,既然沒有内憂,所以我知道您一定将要外出了。
&rdquo桓公說:&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