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言

關燈
【原文】 霸王之形;象天則地,化人易代,創制天下,等列諸侯,賓屬四海,時匡天下;大國小之,曲國正之,強國弱之,重國輕之;亂國并之,暴工殘之:僇其罪,卑其列,維其民,然後王之。

    夫豐國之謂霸,兼正之國之謂王。

    夫王者有所獨明。

    德共者不取也,道同者不王也。

    夫争天下者,以威易危暴,王之常也。

    君人者有道,霸王者有時。

    國修而鄰國無道,霸王之資也。

    夫國之存也,鄰國有焉;國之亡也,鄰國有焉。

    鄰國有事,鄰國得焉;鄰國有事,鄰國亡焉。

    天下有事,則聖王利也。

    國危,則聖人知矣。

    夫先王所以王者,資鄰國之舉不當也。

    舉而不當,此鄰敵之所以得意也。

     夫欲用天下之權者,必先布德諸侯。

    是故先王有所取,有所與,有所诎,有所信,然後能用天下之權。

    夫兵幸于權,權幸于地。

    故諸侯之得地利者,權從之;失地利者,權去之,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

    明大數者得人,審小計者失人。

    得天下之衆者王,得其半者霸。

    是故聖王卑禮以下天下之賢而王之,均分以釣天下之衆而臣之。

    故貴為天子,富有天下,而伐不謂貪者,其大計存也。

    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以明威之振,合天下之權;以遂德之行,結諸侯之親;以好佞之罪,刑天下之心;因天下之威,以廣明王之伐;攻逆亂之國,賞有功之勞;封賢聖之德,明一人之行,而百姓定矣。

    夫先王取天下也,術術乎大德哉,物利之謂也。

    夫使國常無患,而名利并至者,神聖也;國在危亡,而能壽者,明聖也。

    是故先王之所師者,神聖也;其所賞者,明聖也。

    夫一言而壽國,不聽而國亡,若此者,大聖之言也。

    夫明王之所輕者馬與玉,其所重者政與軍。

    若失主不然,輕予人政,而重予人馬;輕予人軍,而重與人玉;重宮門之營,而輕四境之守,所以削也。

     夫權者,神聖之所資也;獨明者,天下之利器也;獨斷者,微密之營壘也。

    此三者,聖人之所則也,聖人畏微,而愚人畏明;聖人之憎惡也内,愚人之憎惡也外;聖人将動必知,愚人至危易辭。

    聖人能輔時,不能違時。

    知者善謀,不如當時。

    一精一時者,日少而功多。

    夫謀無主則困,事無備則廢。

    是以聖王務具其備。

    而慎守其時。

    以備待時,以時興事,時至而舉兵。

    絕堅而攻國,破大而制地,大本而小标,埊近而攻遠。

    以大牽小,以強使弱,以衆緻寡,德利百姓,威振天下;令行諸侯而不拂,近無不服,遠無不聽。

    夫明王為天下正,理也。

    按強助弱,圉暴止貪,存亡定危,繼絕世,此天下之所載也,諸侯之所與也,百姓之所利也,是故天下王之。

    知蓋天下,繼最一世,材振四海,王之佐也。

     千乘之國得其守,諸侯可得而臣,天下可得而有也。

    萬乘之國失其守,國非其國也。

    天下皆理己獨亂,國非其國也;諸侯皆令己獨孤,國非其國也;鄰國皆險己獨易,國非其國也。

    此三者,亡國之徵也。

    夫國大而政小者,國從其政;國小而政大者,國益大。

    大而不為者,複小;強而不理者,複弱;衆而不理者,複寡;貴而無禮者,複賤;重而淩節者,複輕,富而驕肆者,複貧。

    故觀國者觀君,觀軍者觀将,觀備者觀野。

    其君如明而非明也,其将如賢而非賢也,其人如耕者而非耕也,三守既失,國非其國也。

    地大而不為,命曰土滿;人衆而不理,命曰人滿;兵威而不止,命曰武滿。

    三滿而不止,國非其國也。

    地大而不耕,非其地也;卿貴而不臣,非其卿也;人衆而不親,非其人也。

     夫無土而欲富者憂,無德而欲王者危,施薄而求厚者孤。

    夫上夾而下苴、國小而都大者弑。

    主尊臣卑,上威下敬,令行人服,理之至也。

    使天下兩天子,天下不可理也:一國而兩君,一國不可理也;一家而兩父,一家不可理也。

    夫令,不高不行,不抟不聽。

    堯舜之人,非生而理也;桀纣之人,非生而亂也。

    故理亂在上也。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

    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

    故上明則下敬,政平則人安,士教和則兵勝敵,使能則百事理,親仁則上不危,任賢則諸侯服。

     霸王之形,德義勝之,智謀勝之,兵戰勝之,地形勝之,動作勝之,故王之。

    夫善用國者,因其大國之重,以其勢小之;因強國之權,以其勢弱之;因重國之形,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