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形
關燈
小
中
大
而沒有四面兵革的憂慮。
現在您的情況是:話說出口,命令并不能行于天下;身在鐘磬之間,而存在四面兵革的憂慮。
這就是我的所謂悲哀,而不是樂呵。
&rdquo桓公說:&ldquo好。
&rdquo于是砍掉鐘磬的懸列,撤除歌舞音樂,&rsquo宮中空虛無人了。
桓公說:&ldquo我已經砍掉鐘磬的懸列,撤除歌舞音樂了,請問國事将開始做些什麼?&rdquo管子回答:&ldquo宋國伐杞,狄國攻伐邢、衛,您沒有出兵援救,我是為您慶幸的。
據我所知,諸侯争強的時候就不必與之分強。
現在,您何不安下三國國君的居處呢?&rdquo桓公說:&ldquo好。
&rdquo于是命令以車百乘,士卒千人,把緣陵封給杞國;以車百乘,士卒千人,把夷儀封給邢國;又以車五百乘,士卒五千人,把楚丘封給衛國。
桓公說:&ldquo我已經安下三國國君的居處了,現在還要做些什麼事?&rdquo管子回答說:&ldquo據我所知,諸侯貪利的時候,就不必與之分利。
您何不送出虎皮、豹皮和花錦,讓使臣給予各諸侯國,而隻要各諸侯國用素帛、鹿皮回報呢?&rdquo桓公說:&ldquo好。
&rdquo于是就用虎皮、豹皮和花錦出使各諸侯國,各諸侯國也隻用素帛和鹿皮回報。
這樣,齊國的命令便開始通行天下各國了。
這以後,楚國攻伐宋國和鄭國:火燒鄭地,使鄭國城池壞得不堪重建,屋毀不可複修,又使人男女喪其配偶,屋室如鳥巢鼠洞一樣。
楚國又攔截宋國的農田,從兩側堵塞兩條河水,使其不能東流,結果東山的西面,水深沒牆,四百裡以外才能種地。
楚國想吞并宋、鄭而害伯齊國,他考慮人衆兵強能夠加害于自己的,一定是齊國。
于是楚王在國内發令說:&ldquo我在國君中稱其為明的,莫如桓公;在人臣中稱其為賢的,莫如管仲。
稱明其君又稱賢其臣,我願意事奉他們。
誰能夠替我一交一好齊國,我不吝借用一個封侯的君長賜給他。
&rdquo于是,楚國的賢士都拿貴重的寶物和布帛來事奉齊國。
桓公左右,沒有不接受其貴重寶物和布帛的。
于是桓公召見管仲說:&ldquo我聽說,對人好人家也對他好。
現在楚王對我已是太好了,我不修好,将是不合道理的。
仲父何不就同楚國一交一好呢?&rdquo管子回答說:&ldquo不可。
楚人攻伐宋國和鄭國:火燒鄭地,使城壞不堪重建,屋毀不可複修,又使人男女喪其配偶,居室如鳥巢鼠洞;攔截宋國的農田,從兩旁堵塞兩道河流,使水不得東流,結果東山的西面,水深沒牆,四百裡以外才能種地。
楚國要吞并宋國和鄭國,但考慮人衆兵強而能加害于自己的,一定是齊國。
所以要用&lsquo文&rsquo的辦法勝齊,而用武的辦法取得宋、鄭。
楚國攻取宋、鄭,而我們不予禁止,就等于脫離宋國和鄭國;予以禁止,則又失信于楚國。
計謀失誤于國内,軍隊就會被困于國外。
一交一楚不是一個好辦法。
&rdquo桓公說:&ldquo好,那麼怎樣進行?&rdquo管子回答說:&ldquo請興兵而南下保全宋、鄭,同時下令說:&lsquo不要反攻楚國,我将與楚王相遇。
&rsquo到相遇的地方,就提出鄭城和宋水的問題。
楚國若答應,就等于我們用&lsquo文&rsquo的方式命令他;楚國若不答應,就用武力命令好了。
&rdquo桓公說:&ldquo好。
&rdquo于是便興兵南下保全宋國和鄭國,與楚王遇在召陵的地方。
桓公在相遇之處下令說:&ldquo不準囤集糧食,不準到處修築堤壩,不準擅自廢除嫡子,不準立妄為妻。
&rdquo同時就提出鄭城與宋水問題,問于楚國。
楚國沒有同意。
遂退七十裡屯駐軍隊。
命令軍隊在鄭國的南邊築城,立了百代城。
指明:從此處往北到黃河,由鄭國自己建立城郭,楚國是沒有敢于拆毀的。
東面開放了宋國的田地,從兩面處理兩道河流,使水再向東流,而楚國也沒有敢于堵塞。
于是南伐楚國,越過方城。
渡過汝水,奔向汶山,南進而召見吳、越的國君。
而且西伐秦國,北伐狄國,東回保全晉公于南部;北伐孤竹,回程保全燕公。
兵車的會集諸侯有六次,乘車的會集諸侯有三次,共九次會集諸侯,在桓公反位已成霸業之後,又修治鐘磬樂器并重新宴樂起來了。
管子說:&ldquo這才是我所說的快樂呵!&rdquo
現在您的情況是:話說出口,命令并不能行于天下;身在鐘磬之間,而存在四面兵革的憂慮。
這就是我的所謂悲哀,而不是樂呵。
&rdquo桓公說:&ldquo好。
&rdquo于是砍掉鐘磬的懸列,撤除歌舞音樂,&rsquo宮中空虛無人了。
桓公說:&ldquo我已經砍掉鐘磬的懸列,撤除歌舞音樂了,請問國事将開始做些什麼?&rdquo管子回答:&ldquo宋國伐杞,狄國攻伐邢、衛,您沒有出兵援救,我是為您慶幸的。
據我所知,諸侯争強的時候就不必與之分強。
現在,您何不安下三國國君的居處呢?&rdquo桓公說:&ldquo好。
&rdquo于是命令以車百乘,士卒千人,把緣陵封給杞國;以車百乘,士卒千人,把夷儀封給邢國;又以車五百乘,士卒五千人,把楚丘封給衛國。
桓公說:&ldquo我已經安下三國國君的居處了,現在還要做些什麼事?&rdquo管子回答說:&ldquo據我所知,諸侯貪利的時候,就不必與之分利。
您何不送出虎皮、豹皮和花錦,讓使臣給予各諸侯國,而隻要各諸侯國用素帛、鹿皮回報呢?&rdquo桓公說:&ldquo好。
&rdquo于是就用虎皮、豹皮和花錦出使各諸侯國,各諸侯國也隻用素帛和鹿皮回報。
這樣,齊國的命令便開始通行天下各國了。
這以後,楚國攻伐宋國和鄭國:火燒鄭地,使鄭國城池壞得不堪重建,屋毀不可複修,又使人男女喪其配偶,屋室如鳥巢鼠洞一樣。
楚國又攔截宋國的農田,從兩側堵塞兩條河水,使其不能東流,結果東山的西面,水深沒牆,四百裡以外才能種地。
楚國想吞并宋、鄭而害伯齊國,他考慮人衆兵強能夠加害于自己的,一定是齊國。
于是楚王在國内發令說:&ldquo我在國君中稱其為明的,莫如桓公;在人臣中稱其為賢的,莫如管仲。
稱明其君又稱賢其臣,我願意事奉他們。
誰能夠替我一交一好齊國,我不吝借用一個封侯的君長賜給他。
&rdquo于是,楚國的賢士都拿貴重的寶物和布帛來事奉齊國。
桓公左右,沒有不接受其貴重寶物和布帛的。
于是桓公召見管仲說:&ldquo我聽說,對人好人家也對他好。
現在楚王對我已是太好了,我不修好,将是不合道理的。
仲父何不就同楚國一交一好呢?&rdquo管子回答說:&ldquo不可。
楚人攻伐宋國和鄭國:火燒鄭地,使城壞不堪重建,屋毀不可複修,又使人男女喪其配偶,居室如鳥巢鼠洞;攔截宋國的農田,從兩旁堵塞兩道河流,使水不得東流,結果東山的西面,水深沒牆,四百裡以外才能種地。
楚國要吞并宋國和鄭國,但考慮人衆兵強而能加害于自己的,一定是齊國。
所以要用&lsquo文&rsquo的辦法勝齊,而用武的辦法取得宋、鄭。
楚國攻取宋、鄭,而我們不予禁止,就等于脫離宋國和鄭國;予以禁止,則又失信于楚國。
計謀失誤于國内,軍隊就會被困于國外。
一交一楚不是一個好辦法。
&rdquo桓公說:&ldquo好,那麼怎樣進行?&rdquo管子回答說:&ldquo請興兵而南下保全宋、鄭,同時下令說:&lsquo不要反攻楚國,我将與楚王相遇。
&rsquo到相遇的地方,就提出鄭城和宋水的問題。
楚國若答應,就等于我們用&lsquo文&rsquo的方式命令他;楚國若不答應,就用武力命令好了。
&rdquo桓公說:&ldquo好。
&rdquo于是便興兵南下保全宋國和鄭國,與楚王遇在召陵的地方。
桓公在相遇之處下令說:&ldquo不準囤集糧食,不準到處修築堤壩,不準擅自廢除嫡子,不準立妄為妻。
&rdquo同時就提出鄭城與宋水問題,問于楚國。
楚國沒有同意。
遂退七十裡屯駐軍隊。
命令軍隊在鄭國的南邊築城,立了百代城。
指明:從此處往北到黃河,由鄭國自己建立城郭,楚國是沒有敢于拆毀的。
東面開放了宋國的田地,從兩面處理兩道河流,使水再向東流,而楚國也沒有敢于堵塞。
于是南伐楚國,越過方城。
渡過汝水,奔向汶山,南進而召見吳、越的國君。
而且西伐秦國,北伐狄國,東回保全晉公于南部;北伐孤竹,回程保全燕公。
兵車的會集諸侯有六次,乘車的會集諸侯有三次,共九次會集諸侯,在桓公反位已成霸業之後,又修治鐘磬樂器并重新宴樂起來了。
管子說:&ldquo這才是我所說的快樂呵!&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