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君大匡

關燈
一交一不失禮,行此三者,為上舉;得二,為次;得一,為下。

    耕者農農用力,應于父兄,事賢多,行此三者,為上舉;得二,為次;得一,為下。

    令高子進工賈,應于父兄,筝長養老,承事敬,行此三者,為上舉;得二者,為次;得一者,為下。

    令國子以情斷獄。

    三大夫既已選舉,使縣行之。

    管仲進而舉言,上而見之于君,以卒年君舉。

    管仲告鮑叔曰:&ldquo勸國家,不得成而悔,從政不治不能、野原又多而發,訟驕,凡三者,有罪元赦。

    &rdquo告晏子曰:&ldquo貴人子處華,下一交一,好飲食,行此三者,有罪無赦。

    士出入無常,不敬老而營富,行此三者,有罪無赦。

    耕者出入不應于父兄,用力不農,不事賢,行此三者,有罪無赦。

    &rdquo告國子曰:&ldquo工賈出入不應父兄,承事不敬,而違老治危,行此三者,有罪無赦,凡于父兄無過,州裡稱之,吏進之,君用之。

    有善無賞,有過無罰。

    吏不進,廉意。

    于父兄無過,于州裡莫稱,吏進之,君用之。

    善,為上賞;不善,吏有罰。

    &rdquo君謂國子:&ldquo凡貴賤之義,入與父俱,出與師俱,上與君俱。

    凡三者,遇賊不死,不知賊,則無赦。

    斷獄,情與義易,義與祿易,易祿可無斂,有可無赦。

    &rdquo 【譯文】 齊僖公生有公子諸兒、糾與小白。

    僖公委派鮑叔輔佐小白,鮑叔不願幹,稱病不出。

    管仲和召忽去看望鮑叔,說:&ldquo為什麼不出來幹事呢?&rdquo鮑叔說:&ldquo先人講過;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

    現在國君知道我不行,才讓我輔佐小白,我是想不幹了。

    &rdquo召忽說:&ldquo您若是堅決不幹,就不要出來,我暫且保證說您要死了,就一定把您免掉。

    &rdquo鮑叔說:&ldquo您能這樣做,哪還有不免我的道理呢?&rdquo管仲說:&ldquo不行。

    主持國家大事的人,不應該推辭工作,不應該貪圖空閑。

    将來繼承君位的,還不知道是誰。

    您還是出來幹吧。

    &rdquo召忽說:&ldquo不行。

    我們三人對齊國來說,好比鼎的三足,去其一,立不起來。

    我看小白一定當不上繼承君位的人。

    &rdquo管仲說:&ldquo不對,全國人都厭惡公子糾的母親,以至厭惡公子糾本人,而同情小白沒有母親。

    諸兒雖然居長,但品質卑賤,前途如何還說不定。

    看來統治齊國的,除了糾和小白兩公子,将無人承擔。

    小白的為人,沒有小聰明,性急但有遠慮,不是我管夷吾,無人理解小白。

    不幸上天降禍加災于齊國,糾雖得立為君,也将一事無成,不是您鮑叔來安定國家,還有誰呢?&rdquo召忽說:&ldquo百年以後,國君下世,如有違犯君命廢棄我之所立,奪去糾的君位,就是得了天下,我也不願活着;何況,參與了我們齊國的政務,接受君令而不改,奉我所立而不使廢除,這是我義不容辭的任務。

    &rdquo管仲說:&ldquo我作為人君的臣子,是受君命奉國家以主持宗廟的,豈能為糾個人而犧牲?我要為之犧牲的是:國家破、宗廟滅、祭祀絕,隻有這樣,我才去死。

    不是這三件事,我就要活下來。

    我活對齊國有利,我死對齊國不利。

    &rdquo鮑叔說:&ldquo那麼我應該怎麼辦?&rdquo管仲說:&ldquo您去接受命令就是了。

    &rdquo鮑叔許諾,便出來接受任命,輔佐小白。

    鮑叔問管仲說:&ldquo怎樣作工作呢?&rdquo管仲說:&ldquo為人臣的,對君主不竭盡心力就不能得到親信,君主不親信則說話不靈,說話不靈則國家不能安定。

    總之,事奉君主不可存有二心。

    &rdquo鮑叔許諾了。

     齊僖公的同母弟夷仲年生有公孫無知,得齊僖公的一寵一愛,衣服、禮數和世子一樣待遇。

    僖公死後,因諸兒最長,立為國君,這就是齊襄公。

    齊襄公立後,廢除無知的特殊地位,無知很惱怒。

    齊襄公曾派連稱、管至父兩人到葵丘去戊守,命令說:&ldquo瓜熟的時候派你們去,明年瓜熟的時候回來。

    &rdquo駐守了一周年,齊襄公的通知還不到,兩人請求接替,襄公不允許。

    他們便依靠公孫無知起來造反。

     魯桓公的夫人文姜,是齊國的姑娘。

    魯桓公将去齊國,準備與夫人同行。

    申俞谏止說:&ldquo這不好。

    女有夫家,男有妻室,雙方不相混亂,這是一種禮。

    &rdquo魯桓公不聽,還是帶着文姜與齊侯在爍水之地相會。

    文姜私通于齊侯,魯桓公知道了,責備文姜。

    文姜告訴了齊侯,齊侯發怒,在宴請桓公的時候,使公子彭生扶之上車拉斷其肋骨,魯桓公死在車上了。

    齊國大夫豎曼說:&ldquo賢者死于忠誠以消除人的疑惑,百姓就安定了;智者深究事理而考慮長遠,自身就免禍了。

    彭生作為公子,僅次于國君,不忠谏而阿談逢迎以戲弄國君,使國君失了親戚之禮;現在又為國君闖了大禍,使兩國結怨,彭生豈能免罪呢?禍敗原因,歸于彭生。

    君上您因怒而造禍,不顧一交一惡于親戚之國,寬容了昏惡的彭生,就是無一恥。

    那就不僅彭生一個人所能了事的了。

    魯國若興兵問罪,也一定用彭生作理由。

    &rdquo二月,魯國果然通知齊國說:&ldquo我們的國君由于敬畏您的威望,不敢耽在家裡,而到齊國修好。

    完成了外一交一之禮但沒有生還,無所歸咎,請用彭生來解除這個怨恨。

    &rdquo齊國于是就殺了彭生,以謝罪于魯國。

    五月,齊襄公在貝丘打獵,見到一隻野豬。

    侍從們說:&ldquo這是公子彭生。

    &rdquo齊襄公發怒說:&ldquo彭生怎麼敢來見我?&rdquo用箭射它,這隻野豬像人一樣站着英叫起來。

    襄公害怕,從車上掉下來,傷了腳又丢了鞋。

    回來向一個名叫費的侍從人員要鞋,沒有找到,用鞭子打費血。

    費跑出來,在大門遇到造反的叛賊,被捆一綁起來。

    費脫掉衣服讓他們看打傷的背,叛賊相信了他,讓費進去捉齊襄公。

    費把齊襄公藏了起來而再出,與叛賊戰死在門裡。

    石之紛如也死在階下。

    孟一陽一冒充齊襄公躺在他的床上,叛賊把他殺死以後說:&ldquo不是國君,相貌不像。

    &rdquo這時忽然在門下面發現齊襄公的腳,于是殺了齊襄公而擁立公孫無知為國君。

     鮑叔牙事奉公子小白逃奔到莒國,管夷吾和召忽事奉公子糾逃奔到魯國。

    魯莊公九年,齊國的公孫無知因為虐待雍凜,雍凜殺了公孫無知。

    齊桓公從苔地先回到齊國。

    魯國這時也動兵伐齊,要納公子糾為君,雙方在乾時那地方作戰,管仲箭射桓公,僅中帶鈎。

    魯軍打了敗仗,齊桓公即位為君了。

    于是齊國要脅魯國,要魯國殺公子糾。

    齊桓公問鮑叔說:&ldquo将怎樣安定國家?&rdquo鮑叔說:&ldquo得到管仲和召忽,國家就安定了。

    &rdquo齊桓公說:&ldquo管仲和召忽是我的仇人呵。

    &rdquo鮑叔便把他們三人從前的謀劃告訴了桓公。

    桓公說:&ldquo那麼,能得到他們麼?&rdquo鮑叔說:&ldquo要快快召回,就能得到,不快就得不到。

    因為魯國的施伯知道管仲的才幹,他會獻計讓魯國把大政一交一給管仲。

    管仲如果接受,魯國就知道如何削弱齊國了;管仲如不接受,魯國知道他将回齊國,就一定把他殺掉。

    &rdquo齊桓公說:&ldquo那麼,管仲将接受魯國政務麼?還是不肯接受呢?&rdquo鮑叔回答:&ldquo不會接受。

    管仲不為公子糾而死,就是為安定齊國,若接受魯國政務,就是削弱齊國了。

    管仲對齊國沒有二心,雖明知要死,也肯定不會接受的。

    &rdquo齊桓公說:&ldquo他對于我,也肯這樣麼?&rdquo鮑叔回答說;&ldquo不是為了您,而是為了齊國先代的君主。

    他對您當然不如對公子糾更親,對公子糾他都不肯死難,何況您呢?您若想安定齊國,就快把他接回來。

    &rdquo齊桓公說:&ldquo恐怕時間來不及了,怎麼辦?&rdquo鮑叔說:&ldquo施伯的為人,聰敏然而伯事,您若及早去要,他害怕得罪齊國,一定不會殺的。

    &rdquo桓公說;&ldquo好。

    &rdquo魯君施伯果然去對魯君說:&ldquo管仲是有智謀的,隻是事業未成,現在魯國,您應把魯國大政委托給他。

    他若接受,就可以削弱齊國;若不接受,就殺掉他。

    殺他來向齊國讨好,表示與齊同怒,比不殺更友好。

    &rdquo魯君說:&ldquo好。

    &rdquo魯國還未及任用管仲從政,齊桓公的使臣就到了,說:&ldquo管仲和召忽,是我的叛賊,現在魯國,我想要活着得到他們。

    如得不到,那就是魯君您和我的叛賊站在一起了。

    &rdquo魯國問施伯,施伯說:&ldquo您可以一交一還給他。

    我聽說齊君性急而極為驕傲,雖得賢才,就一定能使用麼?如果齊君真的使用了,管子的事業就成了。

    管仲是天下的聖人,現在回齊國執政,天下都将歸順他,豈獨魯國!現在若殺了他,他可是鮑叔的好友,鮑叔借此與魯國作對,您一定受不了,還不如一交一還齊國。

    &rdquo魯君便把管仲、召忽捆起來準備起行。

    管仲對召忽說:&ldquo您害怕麼?&rdquo召忽說:&ldquo怕什麼?我不早死,是等待國家平定。

    現在既然平定了,讓您當齊國的左相,也一定讓我當齊國的右相。

    但是,殺我君而用我身,是再一次對我的侮辱。

    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