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
關燈
小
中
大
中沒有主帥,就不能早知敵情。
農業沒有官吏,就不能充實糧食貯備。
官府沒有常法,下面就抱怨上級,而使武器不一精一。
朝廷沒有統一政令而賞罰不明,人民就看輕出産。
應該說:早知敵情,才能夠所向無敵;有充實的糧食貯備,才能久戰而不匮乏;武器一精一巧,才能征伐順利;賞罰嚴明,才能使勇士得到鼓勵。
&ldquo三官&rdquo無誤,&ldquo五教&rdquo不亂,&ldquo九章&rdquo著明,這樣,雖處于極危之境也無害,處于極度困乏也不會遇難。
所以有辦法進行遠征,有規則總領衆強。
三官:第&mdash是鼓,鼓是為了作戰,為了發動,為了進攻而用的;第二是金,金是為了防守,為了退兵,為了停戰而用的;第三是旗,旗是為了出動軍隊,為了節制軍隊,為了抑止軍隊而用的。
這就是三官。
有此三令,兵法就起作用了。
&ldquo五教&rdquo:一是教戰士眼看各種形色的旗幟,二是教戰士耳聽各種号令的數目,三是教戰士足走前進後退的步伐,四是教戰士手使各種長短的武器,五是教戰士心想賞罰制度的必行。
五教熟練,戰士就有勇氣作戰了。
&ldquo九章&rdquo:一是舉日章,白日行軍;二是舉月章,夜裡行軍;三是舉龍章,水裡行軍;四是舉虎章,林内行軍;五是舉烏章,丘陵行軍;六是舉蛇章,沼澤行軍;七是舉鵲章,陸上行軍;八是舉狼章,山上行軍;九是舉弓衣之章,表示要載上糧食駕車而行的意思。
這九章确定之後,軍隊的行止就不會越軌了。
運用三官、五教和九章,要做到起始于沒有開端,結束于沒有窮盡。
始于無端,好比&ldquo道”終于無窮,好比&ldquo德&rdquo。
因為道是不可量度的,德是不可測算的。
不可量度,所以敵衆強大也無法圖謀我軍;不可測算,所以敵軍詐僞也不敢對抗我軍。
兩者兼而施之,無論動兵或息兵都有成效。
過境要使人不知,發兵要出敵不意。
過境使人不知,敵人就無法防禦;發兵出敵不意,敵人就無法應付。
故能全勝而無所傷害。
要根據進軍方便而進行教練,要按照作戰有利而指揮行動。
教練不拘常規,行動也不拘常規。
兩者兼而施之,&mdash動兵就有成效。
兵器完好,教練有素,追逐逃兵遁卒就能像飄風一樣迅速,擊殺敵軍就能像雷電一樣猛烈。
敵人雖有絕地也不能守衛,雖侍險固也不能支持。
我軍則保持主動而無敵,令行而無阻。
兵器完好,教練有素,分兵則敵人不能防備,聚兵則敵人不能測度。
在教練充分武器良好的條件下,兵的進退都會像雷電一樣,而沒有停滞和潰散。
能做到一氣專定,則四出無阻;能做到強兵利器,則遇危不亂。
進軍無阻礙,退軍不潰亂,敵人就為我所用了。
這樣,過山谷不用鈎梯,經水溝不用船隻,可以通過絕險的地勢,可以打下依險固守的敵人,獨出獨入誰也不能阻止。
實際上&ldquo獨入&rdquo并不是單人打入,所以不能阻止;&ldquo獨出&rdquo并不是單人殺出,所以不能約束。
這種戰法不能用言語形容至盡,說盡反而不是原意了。
所以,其偉大可與神靈相比拟。
養兵以道,則人民和睦;養兵以德,則人民一團一結。
和睦一團一結就行動協調,協調就能一緻,普遍地協調一緻,那就誰也不能傷害了。
定于&ldquo一至&rdquo,實行&ldquo兩要&rdquo,總攬&ldquo三權&rdquo,掌握&ldquo四機&rdquo,發&ldquo五教&rdquo,設&ldquo六行&rdquo,講&ldquo七數&rdquo,守&ldquo八應&rdquo,審&ldquo九章&rdquo,明&ldquo十号&rdquo,這就能獲得全勝和大勝了。
要固守,所以能以守取勝。
因為,頻繁戰鬥則士兵疲憊,多次得勝則君主驕傲,以驕傲的君主驅使疲憊的士兵作戰,國家怎能不危險?所以,用兵最好的是不戰而勝,其次是一戰而定。
打破大國,戰勝強敵,這是一戰而定的典範。
亂敵不用權變,乘敵不用詭計,勝敵不用詐謀,這是一戰而定的實質。
對近敵用實力征伐,對遠國用号令威懾,力量不可估計,強盛不可測度,士氣永不枯渴,心智無法捉摸,這是一戰而定的力量源泉。
增兵像時雨一樣密集,減兵像飄風一樣迅速,這是一戰而定的最終表現。
能控制敵人,是武器最一精一的結果;使敵為我用,是教練最好的結果。
不能使武器最一精一的,不能制敵;不能使教練最好的,不能使敵為我用。
不能使敵為我用,我将陷于被動;不能使武器最一精一,我将陷于困境。
用兵神速,可以取得必勝。
出入異途,可以勞傷敵軍。
深入敵境造成危險,戰士自然警惕,警惕就同心同力了。
善于用兵者指揮作戰,總是使敵人像在虛空的地方,像在同影子搏鬥。
保持沒有方位、沒有形體的樣子,因而沒有不成功的;保持沒有形體、沒有作為的樣子,因而沒有不變化的。
這些就叫作&ldquo道&rdquo。
它好像無有而實則存在,好像在後而實則在前。
用&ldquo威&rdquo字,都不足以形容其作用。
農業沒有官吏,就不能充實糧食貯備。
官府沒有常法,下面就抱怨上級,而使武器不一精一。
朝廷沒有統一政令而賞罰不明,人民就看輕出産。
應該說:早知敵情,才能夠所向無敵;有充實的糧食貯備,才能久戰而不匮乏;武器一精一巧,才能征伐順利;賞罰嚴明,才能使勇士得到鼓勵。
&ldquo三官&rdquo無誤,&ldquo五教&rdquo不亂,&ldquo九章&rdquo著明,這樣,雖處于極危之境也無害,處于極度困乏也不會遇難。
所以有辦法進行遠征,有規則總領衆強。
三官:第&mdash是鼓,鼓是為了作戰,為了發動,為了進攻而用的;第二是金,金是為了防守,為了退兵,為了停戰而用的;第三是旗,旗是為了出動軍隊,為了節制軍隊,為了抑止軍隊而用的。
這就是三官。
有此三令,兵法就起作用了。
&ldquo五教&rdquo:一是教戰士眼看各種形色的旗幟,二是教戰士耳聽各種号令的數目,三是教戰士足走前進後退的步伐,四是教戰士手使各種長短的武器,五是教戰士心想賞罰制度的必行。
五教熟練,戰士就有勇氣作戰了。
&ldquo九章&rdquo:一是舉日章,白日行軍;二是舉月章,夜裡行軍;三是舉龍章,水裡行軍;四是舉虎章,林内行軍;五是舉烏章,丘陵行軍;六是舉蛇章,沼澤行軍;七是舉鵲章,陸上行軍;八是舉狼章,山上行軍;九是舉弓衣之章,表示要載上糧食駕車而行的意思。
這九章确定之後,軍隊的行止就不會越軌了。
運用三官、五教和九章,要做到起始于沒有開端,結束于沒有窮盡。
始于無端,好比&ldquo道”終于無窮,好比&ldquo德&rdquo。
因為道是不可量度的,德是不可測算的。
不可量度,所以敵衆強大也無法圖謀我軍;不可測算,所以敵軍詐僞也不敢對抗我軍。
兩者兼而施之,無論動兵或息兵都有成效。
過境要使人不知,發兵要出敵不意。
過境使人不知,敵人就無法防禦;發兵出敵不意,敵人就無法應付。
故能全勝而無所傷害。
要根據進軍方便而進行教練,要按照作戰有利而指揮行動。
教練不拘常規,行動也不拘常規。
兩者兼而施之,&mdash動兵就有成效。
兵器完好,教練有素,追逐逃兵遁卒就能像飄風一樣迅速,擊殺敵軍就能像雷電一樣猛烈。
敵人雖有絕地也不能守衛,雖侍險固也不能支持。
我軍則保持主動而無敵,令行而無阻。
兵器完好,教練有素,分兵則敵人不能防備,聚兵則敵人不能測度。
在教練充分武器良好的條件下,兵的進退都會像雷電一樣,而沒有停滞和潰散。
能做到一氣專定,則四出無阻;能做到強兵利器,則遇危不亂。
進軍無阻礙,退軍不潰亂,敵人就為我所用了。
這樣,過山谷不用鈎梯,經水溝不用船隻,可以通過絕險的地勢,可以打下依險固守的敵人,獨出獨入誰也不能阻止。
實際上&ldquo獨入&rdquo并不是單人打入,所以不能阻止;&ldquo獨出&rdquo并不是單人殺出,所以不能約束。
這種戰法不能用言語形容至盡,說盡反而不是原意了。
所以,其偉大可與神靈相比拟。
養兵以道,則人民和睦;養兵以德,則人民一團一結。
和睦一團一結就行動協調,協調就能一緻,普遍地協調一緻,那就誰也不能傷害了。
定于&ldquo一至&rdquo,實行&ldquo兩要&rdquo,總攬&ldquo三權&rdquo,掌握&ldquo四機&rdquo,發&ldquo五教&rdquo,設&ldquo六行&rdquo,講&ldquo七數&rdquo,守&ldquo八應&rdquo,審&ldquo九章&rdquo,明&ldquo十号&rdquo,這就能獲得全勝和大勝了。
要固守,所以能以守取勝。
因為,頻繁戰鬥則士兵疲憊,多次得勝則君主驕傲,以驕傲的君主驅使疲憊的士兵作戰,國家怎能不危險?所以,用兵最好的是不戰而勝,其次是一戰而定。
打破大國,戰勝強敵,這是一戰而定的典範。
亂敵不用權變,乘敵不用詭計,勝敵不用詐謀,這是一戰而定的實質。
對近敵用實力征伐,對遠國用号令威懾,力量不可估計,強盛不可測度,士氣永不枯渴,心智無法捉摸,這是一戰而定的力量源泉。
增兵像時雨一樣密集,減兵像飄風一樣迅速,這是一戰而定的最終表現。
能控制敵人,是武器最一精一的結果;使敵為我用,是教練最好的結果。
不能使武器最一精一的,不能制敵;不能使教練最好的,不能使敵為我用。
不能使敵為我用,我将陷于被動;不能使武器最一精一,我将陷于困境。
用兵神速,可以取得必勝。
出入異途,可以勞傷敵軍。
深入敵境造成危險,戰士自然警惕,警惕就同心同力了。
善于用兵者指揮作戰,總是使敵人像在虛空的地方,像在同影子搏鬥。
保持沒有方位、沒有形體的樣子,因而沒有不成功的;保持沒有形體、沒有作為的樣子,因而沒有不變化的。
這些就叫作&ldquo道&rdquo。
它好像無有而實則存在,好像在後而實則在前。
用&ldquo威&rdquo字,都不足以形容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