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法

關燈
親戚危其社稷,社稷戚于親;不為君欲變其令、令尊于君;不為重寶分其威,威貴于寶;不為愛民虧其法,法愛于民。

     【譯文】 不以法推行法度,則國事沒有常規;法度不用法的手段推行,則政令不能貫徹。

    君主發令而不能貫徹,是因為政令沒有成為強制性的法律;成為強制性的法律而不能貫徹,是因為起草政令不慎重;慎重而不能貫徹,是因為賞罰太輕;賞罰重而不能貫徹,是因為賞罰還不信實;信實而不能貫徹,是因為君主不以身作則。

    所以說:禁律能夠管柬君主自身,政令就可以行于民衆。

     知道有賢才而不舉用,要失敗;聽到有好事而不調查,要失敗;見到能幹的人而不任使,要失敗;親信于人而不堅定,要失敗;共同謀事而不一團一結,要失敗;想危害人而不能,要失敗;已廢黜人而再用,要失敗;事可為而不為,要失敗;家已富而不施,要失敗;機要而不能保密,也要失敗。

    人君行事不嚴加保密,正言直行的人就危險;正言直行的人危險,君主就孤立無親;君主孤立無親,人臣就結成朋一黨一。

    使君主孤立無親,人臣結成朋一黨一的,責任不在人臣,而是君主自身的錯誤。

     人民沒有重罪,是因為過失不大;人民不犯大過,是因為君主不随意赦免。

    君主赦小過,則人民多重罪,這是逐漸積累所形成的。

    所以說,赦令出,人民就不加做惕;恩惠行,過失就日益增多。

    把恩惠和寬赦政策加于人民,監獄雖滿,殺戮雖多,壞人也不能制止了。

    所以說,邪惡的事不如早加禁止。

    凡行&ldquo赦&rdquo,總是小利而大害,故久而不勝其禍;&ldquo不赦&rdquo,則是小害而大利,故久而不勝其福。

    因此,&ldquo赦&rdquo,好比奔馬的丢棄缰繩;&ldquo不赦&rdquo,好比癱病的針炙治療。

    對文人隻有三宥,對武人一赦都不能有。

    所謂&ldquo惠&rdquo,就是多赦,行起來先易後難,久而不勝其禍;所謂&ldquo法&rdquo,則是行起來先難後易,久而不勝其福的。

    所以,&ldquo惠&rdquo,是人民的仇敵;&ldquo法&rdquo,是人民的父母。

    最上等的是事先用法制規範人的行止,其次是有錯誤而能制止,雖有過也不緻嚴重。

    赦過忘善,人民就不能勉勵;有過不赦,有善不忘,勉勵人民的政策,就發揮作用了。

    所以說:英明君主,就是要掌握這善惡的裁決。

     君主對人民有三項要求,三項要求不節制,君主地位就危險。

    三項要求是什麼呢?一是索取,二是禁阻,三是命令。

    索取總是希望得到,禁阻總是希望制止,命令總是希望推行。

    但索取太多,所得到的反而少;禁阻太多,所制止的反而少;命令太多,所推行的反而少。

    索取而不得,威信就日益降低;禁阻而不止,刑罰将受到輕視;命令而不行,下面就欺淩君上。

    從來沒有多求而多得,多禁而多止,多令而能多行的。

    所以說:上面過于苛刻,下面就不聽命;下不聽命而強加以刑罰,做君主的就将被衆人謀算。

    君主而被衆人所謀算,雖想沒有危險,也辦不到了。

    号令已出又改變,禮儀已行又廢止,度量已定又變換,刑法已行又動搖,這樣,賞賜雖重,人民也不勉力;殺戮雖多,人民也不害怕了。

    所以說:上面意志不堅定,下面就有疑心;國家沒有常法,人民就不肯盡力,這都是規律。

     英明的君主在上,人民自然不敢有私立異說而妄自尊大的,國家沒有荒誕的事情、雜亂的風俗、怪異的禮節,士人也沒有私立異說的。

    對于傲慢不恭、改變法令、自己立法定制、制造異說的都加以誅罰,那麼,強硬的屈服,冒尖的受挫折,頑固的也可以攻破。

    再用法度來引導,用殺戮來管制,因而,萬民之心都會服從上面,推之而往,引之而來。

    如果,下面有私立異說,妄自尊大,紛争而不負責任的,君令就再也無法實行。

    所以說,私立異說一立,君主威信就低,何況還有傲慢不恭、改變法令、自行立法定制、改風俗、變服裝、奇談怪論的存在呢?那種上不行君令,下不合鄉裡,随意獨行,改變一國既成風俗的,叫作&ldquo不服治理的人&rdquo。

    不服治理的人是跑到法度以外了。

    法度以外的人,應該殺。

    應當使賢者靠能力用事,鬥士靠戰功用事。

    賢者靠能力用事,則君主尊嚴而人民順從;鬥士靠戰功用事,則士卒不怕患難而蔑視敵人。

    君主尊嚴而人民服從;士卒不怕患難而蔑視敵人,兩者樹立于國内,則天下得治君主得安了。

     爵位不尊,俸祿不重,就不會有人為他赴難冒險,因為他的辦法還不足以調動人們這樣做。

    因此,先王規定軒冕,是用來區别貴賤,不是求美;設立爵祿,是用來定其待遇,不是求好看。

    要使君子靠治國之道來生活,小人靠出力勞動生活。

    君子靠治國之道生活,則君主尊嚴而人民順從;小人靠出力勞動生活,即财物豐厚而生活富裕。

    君主尊嚴,人民順從,财物豐厚,生活富裕,四個條件具備,就不難待時而成王業了。

     英明的君主建造宗廟,足以殡一屍一設祭就行了,不求它的美;修築宮室台榭,足以防避燥濕寒暑就行了,不求它的大;雕制花紋,刻木樓金,足以分辨貴賤等級就行了,不求它的壯觀。

    這樣,農夫不耽誤農時,工匠能保證功效,商人沒有失利的,人民沒有遊蕩的,财貨也沒有積壓的。

    所以說:節儉才是正道呵! 法令沒有正式公布,人民偶然做到了,就加以行賞,那是君主的錯誤賞賜。

    君主進行錯賞則功臣抱怨,功臣抱怨則愚民一胡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