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令
關燈
小
中
大
不聽,而可以得存者;雖犯禁,而可以得免者;雖毋功,而可以得富者。
凡國有不聽而可以得存者,則号令不足以使下;有犯禁而可以得免者,則斧钺不足以威衆;有毋功而可以得富者,則祿賞不足以勸民。
号令不足以使下,斧钺不足以威衆,祿賞不足以勸民,若此,則民毋為自用。
民毋為自用,則戰不勝;戰不勝,而守不固;守不固,則敵國制之矣。
然則先王将若之何?曰,不為六者變更于号令,不為六者疑錯于斧钺,不為六者益損于祿賞。
若此,則遠近一心;遠近一心,則衆寡同力;衆寡同力;則戰可以必勝,而守可以必固。
非以并兼攘奪也,以為天下政治也,此正天下之道也。
【譯文】 凡屬統治國家的重要手段,沒有比法令更重要的。
法令威重則君主尊嚴,君主尊嚴則國家安定;法令沒有力量則君主低賤,君主低賤則國家危險。
所以,安國在于尊君,尊君在于行令,行令在于嚴明刑罰。
刑罰嚴、法令行,則百官畏法盡職;刑罰不嚴、法令不行,則百官玩忽職守。
因此,英明的君主明察治民的根本,根本沒有比法令更要緊的。
所以說:删減法令者,處死;增添法令者,處死;不執行法令者,處死;扣壓法令者,處死;不服從法令者,處死。
這五種情況都應是死罪無赦,一切都隻看法令行事。
所以說:法令有力量,下面就畏懼了。
君主若昏庸不明,法令雖然由上面制定,而議論其是否可行的權限就落到下面了。
凡是能違背君令以自攬權威的,就可以達到為個人而肆意妄為的目的,百官哪有不玩忽職守的呢?況且,法令雖然由上面制定,而議論其是否可行卻取決于下面,這就是君主的權威被下面的人牽制了。
權威被下面的人們牽制,而希望君主沒有危險,是辦不到的。
法令發出,而扣壓者無罪,這就是讓人不尊敬君主;法令發出,而不執行者無罪,執行的有罪,這就是讓人不聽從君主;法令發出,而論其是否可行之權在百官,這就是君權下分;擅自增删法令者無罪,這就是讓人們尋找邪路。
照此下去,詭詐奸侯的人們将由此勾結營私;善于結一黨一的人們,将由此一黨一同伐異;貪利的人們,将由此收賄聚财;懦弱的人們,将由此逢迎富人貴者,并趨奉國君左右的小臣;驕矜自誇的人們,将由此沽名釣譽以成其虛名。
所以,法令一出,就給人敞開五條邪路,而想要君主不危亡,臣下不作亂,是辦不到的。
糧食不足,奢侈品生産不禁止,人們必定要挨餓,而工匠們還以雕木镂金相誇耀,這就叫作&ldquo逆&rdquo。
布帛不足,衣服卻沒有節制,人民一定要受凍,而女人們還以衣着美麗、錦繡纂組相誇耀,這就叫作&ldquo逆&rdquo。
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士卒不能野戰應敵,國家一定有危亡之患,而武士們還以免服兵役相誇耀,這就叫作&ldquo逆&rdquo。
不按才能授官,不按功勞授祿,武士們就不肯執行命令、為國犧牲,而大臣們還一定要一交一結外國、實行權術、趨奉君側小臣,以升官發财為光榮來互相誇耀,這也叫作&ldquo逆&rdquo。
朝廷要有&ldquo經臣&rdquo,國家要有&ldquo經俗&rdquo,人民要有&ldquo經産&rdquo。
什麼叫作朝廷的&ldquo經臣&rdquo呢?按個人能力接受官職,不欺騙君主;嚴肅執行法令治理國家,不袒護私一黨一;竭盡能力辦事,不追求私利;遇到國家患難,不貪生怕死;受祿不超過自己的功勞,官位不超過自己的才能,不平白領受祿賞的,就是朝廷的經臣。
什麼叫作國家的&ldquo經俗&rdquo呢?人們的喜好和厭惡,不違背君主的标準;重視和輕視的事情,不違背法令的規定;不做與君主意見相反的事,不說偏、袒下級的話,不過奢侈的生活,沒有越級的服用;在鄉裡要有謹慎的行為,而不違背本朝政事的,就是國家的經俗。
什麼叫作人民的&ldquo經産&rdquo呢?飼養牲畜,搞好種植,注意農時,增産糧食,努力農事,開墾荒地,而禁止奢侈品的生産,就是人民的經産。
所以說,朝廷不重視經臣,則嬖臣得進,無功者空得官祿;奸邪得逞,無能者混入上層。
國家不施行經俗,則臣下不順,而君令難以推行。
人民不注重經産,則倉凜空虛,财用不足。
嬖臣得進,無功
凡國有不聽而可以得存者,則号令不足以使下;有犯禁而可以得免者,則斧钺不足以威衆;有毋功而可以得富者,則祿賞不足以勸民。
号令不足以使下,斧钺不足以威衆,祿賞不足以勸民,若此,則民毋為自用。
民毋為自用,則戰不勝;戰不勝,而守不固;守不固,則敵國制之矣。
然則先王将若之何?曰,不為六者變更于号令,不為六者疑錯于斧钺,不為六者益損于祿賞。
若此,則遠近一心;遠近一心,則衆寡同力;衆寡同力;則戰可以必勝,而守可以必固。
非以并兼攘奪也,以為天下政治也,此正天下之道也。
【譯文】 凡屬統治國家的重要手段,沒有比法令更重要的。
法令威重則君主尊嚴,君主尊嚴則國家安定;法令沒有力量則君主低賤,君主低賤則國家危險。
所以,安國在于尊君,尊君在于行令,行令在于嚴明刑罰。
刑罰嚴、法令行,則百官畏法盡職;刑罰不嚴、法令不行,則百官玩忽職守。
因此,英明的君主明察治民的根本,根本沒有比法令更要緊的。
所以說:删減法令者,處死;增添法令者,處死;不執行法令者,處死;扣壓法令者,處死;不服從法令者,處死。
這五種情況都應是死罪無赦,一切都隻看法令行事。
所以說:法令有力量,下面就畏懼了。
君主若昏庸不明,法令雖然由上面制定,而議論其是否可行的權限就落到下面了。
凡是能違背君令以自攬權威的,就可以達到為個人而肆意妄為的目的,百官哪有不玩忽職守的呢?況且,法令雖然由上面制定,而議論其是否可行卻取決于下面,這就是君主的權威被下面的人牽制了。
權威被下面的人們牽制,而希望君主沒有危險,是辦不到的。
法令發出,而扣壓者無罪,這就是讓人不尊敬君主;法令發出,而不執行者無罪,執行的有罪,這就是讓人不聽從君主;法令發出,而論其是否可行之權在百官,這就是君權下分;擅自增删法令者無罪,這就是讓人們尋找邪路。
照此下去,詭詐奸侯的人們将由此勾結營私;善于結一黨一的人們,将由此一黨一同伐異;貪利的人們,将由此收賄聚财;懦弱的人們,将由此逢迎富人貴者,并趨奉國君左右的小臣;驕矜自誇的人們,将由此沽名釣譽以成其虛名。
所以,法令一出,就給人敞開五條邪路,而想要君主不危亡,臣下不作亂,是辦不到的。
糧食不足,奢侈品生産不禁止,人們必定要挨餓,而工匠們還以雕木镂金相誇耀,這就叫作&ldquo逆&rdquo。
布帛不足,衣服卻沒有節制,人民一定要受凍,而女人們還以衣着美麗、錦繡纂組相誇耀,這就叫作&ldquo逆&rdquo。
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士卒不能野戰應敵,國家一定有危亡之患,而武士們還以免服兵役相誇耀,這就叫作&ldquo逆&rdquo。
不按才能授官,不按功勞授祿,武士們就不肯執行命令、為國犧牲,而大臣們還一定要一交一結外國、實行權術、趨奉君側小臣,以升官發财為光榮來互相誇耀,這也叫作&ldquo逆&rdquo。
朝廷要有&ldquo經臣&rdquo,國家要有&ldquo經俗&rdquo,人民要有&ldquo經産&rdquo。
什麼叫作朝廷的&ldquo經臣&rdquo呢?按個人能力接受官職,不欺騙君主;嚴肅執行法令治理國家,不袒護私一黨一;竭盡能力辦事,不追求私利;遇到國家患難,不貪生怕死;受祿不超過自己的功勞,官位不超過自己的才能,不平白領受祿賞的,就是朝廷的經臣。
什麼叫作國家的&ldquo經俗&rdquo呢?人們的喜好和厭惡,不違背君主的标準;重視和輕視的事情,不違背法令的規定;不做與君主意見相反的事,不說偏、袒下級的話,不過奢侈的生活,沒有越級的服用;在鄉裡要有謹慎的行為,而不違背本朝政事的,就是國家的經俗。
什麼叫作人民的&ldquo經産&rdquo呢?飼養牲畜,搞好種植,注意農時,增産糧食,努力農事,開墾荒地,而禁止奢侈品的生産,就是人民的經産。
所以說,朝廷不重視經臣,則嬖臣得進,無功者空得官祿;奸邪得逞,無能者混入上層。
國家不施行經俗,則臣下不順,而君令難以推行。
人民不注重經産,則倉凜空虛,财用不足。
嬖臣得進,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