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觀
關燈
小
中
大
取勝;道路上有棄置的死一屍一,防守就不能一定堅固。
而法令不能&ldquo必行&rdquo,禁令不能&ldquo必止&rdquo,戰不能&ldquo必勝&rdquo,守不能&ldquo必固&rdquo,危亡也就跟在後面了。
所以說,考查災年饑謹的情況,計算從軍服役的人數,看看樓台亭閣的修建,計量财政開支的費用,虛實之國,就可以區别出來了。
進入一國的州、裡,觀察風俗習慣,了解它的人民是怎樣接受上面教化的,治亂之國,就可以區别出來了。
州裡之間沒有隔牆,裡門沒有安設,出入沒有定時,早晚不加管理;對于搶奪、盜竊、毆打、害人的分子,就無法加以管制了。
吃同一條山谷裡的水,在一個巷子裡打井,場院菜圃相連,樹木茂密,院牆破損,門戶不閉,内外随便往來;男女之間的界限,也就無法規正了。
鄉沒有官吏,裡不設學堂,不按時集會,喪葬祭袍人們也不相聚,禁令刑罰又不嚴格,尊賢敬長的和睦風尚,也就無從産生了。
所以,婚禮不嚴肅,人們就不注意廉恥;選賢不通過鄉裡,士人就不注重品行;賄賂财貨風行于國内,法律政令就敗壞于官府;請托辦事之風通行在上面,結一黨一營私之事就發展在下邊;鄉官不實行法制,百姓就不會服從命令。
這些就是亡國弑君發生的原因。
所以說,進入一國的州、裡,觀察風俗習慣,了解它的人民是怎樣接受上面教化的;治亂之國,就可以區别出來了。
來到一國的朝廷,觀察君主的左右,研究一下本朝百官的情況,分析一下朝廷上下重視什麼和輕視什麼;強弱之國,就可以區别出來了。
功勞多的,祿賞反而在下,多功之臣就不肯盡心竭力;政績好的,官爵反而在下,豪傑能臣就不肯竭盡所能;君主的一寵一臣和侍從之類,不論功勞能力而享有爵祿,百姓就會怨恨、非議而輕賤爵祿;販運金玉财貨的商賈之流,不論道德品行而享有爵祿,君令就不受重視,而法制破毀;握有大權的人,不論才能而竊居高位,人們就要抛棄本國行伍而投靠外國勢力去了。
那些多功之臣不願盡心竭力,士兵就不肯作戰;豪傑能臣不竭盡所能,内政就不會清明;百姓怨恨、非議而輕賤爵祿,君主就無法勸勉民衆;君令不受重視,法制破毀,君主就無法命令臣下,臣下也無法效忠君主;人民抛棄本國行伍而投靠外國勢力,國家的虛實就全被敵國掌握了。
所以說,來到一國的朝廷,觀察君主的左右,研究一下本朝的百官的情況,分析一下朝廷上下重視什麼和輕視什麼,強弱之國,就可以區别出來了。
根據君主立法出令和從政治民的情況,考察其刑賞政策是否在人民當中得到貫徹;興滅之國,就可以區别出來了。
法律形同虛設,隻加害疏遠的人;命令雖已公布,不聽者安然無恙;随便封爵賜祿,無功者因而緻富;那麼,人們一定輕視法令而君主地位也就危險了。
所以說,良田不賞給戰士,三年而兵力衰弱;賞罰不信實,五年而國家破敗;君主賣官鬻爵,七年而國家危亡;背逆倫常道德,幹禽一獸的行為,十年國家就會覆滅。
出戰不勝,是衰弱;土地被瓜分,是破敗;逃離本國,遷移國都,是危亡;政權由異姓人占有,是覆滅。
所以說,根據君主立法出令和統治人民的情況,考察其刑賞政策是否在人民當中得到貫徹;興滅之國,就可以區别出來了。
估量敵國和盟國,了解君主的意志,考察農業的狀況,看看人民财産是有餘還是不足;存亡之國,就可以區别出來了。
敵國強大而盟國衰弱,直言之臣身死而阿談之臣得一寵一,私人請托盛行而公法被毀;對這樣的國家,盟國将不再依靠其盟好關系,敵國也不會畏懼其強大,豪傑将不安于位,多功之臣也不再留戀他的爵祿了。
君主又喜歡商販而不愛農業,人民就苟且偷安而不緻力于積蓄了。
豪傑不安于位,則良臣出走;多功之臣,不懷戀爵祿,則兵士不肯效力;人民苟且偷安而不緻力于積蓄,則糧倉空虛。
這樣,君主還不肯改革,那麼,搶奪、盜竊、殘害人民、謀取政權的人們就起來了。
在國内,朝中無良臣,士兵不效力,糧倉空虛,再加上外有強敵之憂,這就隻有坐而待亡了。
所以說,估量敵國和盟國,了解君主的意志,考察農業的狀況,看看人民财産是有餘或是不足;存亡之國,就可以區别出來了。
因此,從這八方面調查一個君主所治理的國家,這個君主就無法掩蓋他的真實狀況了。
而法令不能&ldquo必行&rdquo,禁令不能&ldquo必止&rdquo,戰不能&ldquo必勝&rdquo,守不能&ldquo必固&rdquo,危亡也就跟在後面了。
所以說,考查災年饑謹的情況,計算從軍服役的人數,看看樓台亭閣的修建,計量财政開支的費用,虛實之國,就可以區别出來了。
進入一國的州、裡,觀察風俗習慣,了解它的人民是怎樣接受上面教化的,治亂之國,就可以區别出來了。
州裡之間沒有隔牆,裡門沒有安設,出入沒有定時,早晚不加管理;對于搶奪、盜竊、毆打、害人的分子,就無法加以管制了。
吃同一條山谷裡的水,在一個巷子裡打井,場院菜圃相連,樹木茂密,院牆破損,門戶不閉,内外随便往來;男女之間的界限,也就無法規正了。
鄉沒有官吏,裡不設學堂,不按時集會,喪葬祭袍人們也不相聚,禁令刑罰又不嚴格,尊賢敬長的和睦風尚,也就無從産生了。
所以,婚禮不嚴肅,人們就不注意廉恥;選賢不通過鄉裡,士人就不注重品行;賄賂财貨風行于國内,法律政令就敗壞于官府;請托辦事之風通行在上面,結一黨一營私之事就發展在下邊;鄉官不實行法制,百姓就不會服從命令。
這些就是亡國弑君發生的原因。
所以說,進入一國的州、裡,觀察風俗習慣,了解它的人民是怎樣接受上面教化的;治亂之國,就可以區别出來了。
來到一國的朝廷,觀察君主的左右,研究一下本朝百官的情況,分析一下朝廷上下重視什麼和輕視什麼;強弱之國,就可以區别出來了。
功勞多的,祿賞反而在下,多功之臣就不肯盡心竭力;政績好的,官爵反而在下,豪傑能臣就不肯竭盡所能;君主的一寵一臣和侍從之類,不論功勞能力而享有爵祿,百姓就會怨恨、非議而輕賤爵祿;販運金玉财貨的商賈之流,不論道德品行而享有爵祿,君令就不受重視,而法制破毀;握有大權的人,不論才能而竊居高位,人們就要抛棄本國行伍而投靠外國勢力去了。
那些多功之臣不願盡心竭力,士兵就不肯作戰;豪傑能臣不竭盡所能,内政就不會清明;百姓怨恨、非議而輕賤爵祿,君主就無法勸勉民衆;君令不受重視,法制破毀,君主就無法命令臣下,臣下也無法效忠君主;人民抛棄本國行伍而投靠外國勢力,國家的虛實就全被敵國掌握了。
所以說,來到一國的朝廷,觀察君主的左右,研究一下本朝的百官的情況,分析一下朝廷上下重視什麼和輕視什麼,強弱之國,就可以區别出來了。
根據君主立法出令和從政治民的情況,考察其刑賞政策是否在人民當中得到貫徹;興滅之國,就可以區别出來了。
法律形同虛設,隻加害疏遠的人;命令雖已公布,不聽者安然無恙;随便封爵賜祿,無功者因而緻富;那麼,人們一定輕視法令而君主地位也就危險了。
所以說,良田不賞給戰士,三年而兵力衰弱;賞罰不信實,五年而國家破敗;君主賣官鬻爵,七年而國家危亡;背逆倫常道德,幹禽一獸的行為,十年國家就會覆滅。
出戰不勝,是衰弱;土地被瓜分,是破敗;逃離本國,遷移國都,是危亡;政權由異姓人占有,是覆滅。
所以說,根據君主立法出令和統治人民的情況,考察其刑賞政策是否在人民當中得到貫徹;興滅之國,就可以區别出來了。
估量敵國和盟國,了解君主的意志,考察農業的狀況,看看人民财産是有餘還是不足;存亡之國,就可以區别出來了。
敵國強大而盟國衰弱,直言之臣身死而阿談之臣得一寵一,私人請托盛行而公法被毀;對這樣的國家,盟國将不再依靠其盟好關系,敵國也不會畏懼其強大,豪傑将不安于位,多功之臣也不再留戀他的爵祿了。
君主又喜歡商販而不愛農業,人民就苟且偷安而不緻力于積蓄了。
豪傑不安于位,則良臣出走;多功之臣,不懷戀爵祿,則兵士不肯效力;人民苟且偷安而不緻力于積蓄,則糧倉空虛。
這樣,君主還不肯改革,那麼,搶奪、盜竊、殘害人民、謀取政權的人們就起來了。
在國内,朝中無良臣,士兵不效力,糧倉空虛,再加上外有強敵之憂,這就隻有坐而待亡了。
所以說,估量敵國和盟國,了解君主的意志,考察農業的狀況,看看人民财産是有餘或是不足;存亡之國,就可以區别出來了。
因此,從這八方面調查一個君主所治理的國家,這個君主就無法掩蓋他的真實狀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