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觀

關燈
遇上水旱災害,老百姓就将離散而不肯回來。

    人民無力保衛國土,城防就不鞏固;人民處于饑餓狀态,就不能從事戰争;人民離散而不回,國家就成為一片廢墟了。

    所以說,擁有土地統治國家而不注重農業生産,便是寄生的國君。

    所以說,巡視一個國家的田野,看看它的耕耘狀況,計算它的農業生産,饑飽之國,就可以區别出來了。

     巡視一個國家的山林湖澤,看看它的桑麻生長情況,計算它的六畜生産,貧富之國,就可以區别出來了。

    山林湖澤廣闊,草木就容易繁殖;土地肥沃,桑麻就容易生長;牧草繁茂,六畜就容易興旺。

    如果山澤雖廣,濫伐草木卻沒有禁令;土地雖肥,種植桑麻卻不得其法;牧草雖多,飼養六畜卻征收賦稅;這就等于堵塞财貨的門路。

    所以說,日常物産不充足,金玉雖多,也隻能叫作貧國。

    所以說,巡視一個國家的山林湖澤,看看它的桑麻生長情況,計算它的六畜生産;貧富之國,就可以區别出來了。

     進入一個國家的都城,視察它的宮室,看看它的車馬、衣服;侈儉之國,就可以區别出來了。

    城市大而農田小,農田就養活不了那些人民;城區大而居民少,居民就防守不了那個城市;院落大而房屋少,房屋就充實不了那個院落;房屋多而居民少,居民就住用不了那些房屋;糧倉少而亭台樓閣多,糧食貯備就供一應不了那些糜費。

    所以說,君主沒有積蓄而宮室卻很華麗,百姓沒有積蓄而衣服卻很講究,乘車者打扮車子的外觀,步行者穿着用豔麗的服色,農業産品少而奢侈物品多。

    這是奢侈國家的風俗。

    國家奢侈則開支浪費,開支浪費則人民貧困,人民貧困則産生奸惡思想,産生奸惡思想則出現邪巧行為。

    所以,奸惡和邪巧的産生,由于貧困;貧困的産生,由于奢侈;奢侈的産生,由于沒有制度。

    所以說,明确制度和标準,節約衣服,儉省财用,禁止奢侈,是治國的急務。

    不懂得這個道理,就不要使他管理國家。

    所以說,進入一個國家的都城,視察它的宮室,看看它的車馬、衣服;侈儉之國,就可以區别出來了。

     考查災年饑謹的情況,計算從軍服役的人數,看看樓台亭閣的修建,計量财政開支的費用;虛實之國,就可以區别出來了。

    凡是擁有萬戶人口的農村,可食之地,有方五十裡就夠了。

    萬戶以下的,可以算進去山澤之地;一萬戶以上的,則要把山澤除外。

    那種土地均已開墾,而人民仍無積蓄的國家,是因為國土小而耕地少;土地隻開墾半數,而民有餘食、粟米豐富的國家,是因為國土大而耕地多。

    國土雖大而荒地沒有開墾,是因為君主追求财貨而臣民好利的緣故;土地開墾雖多而人民糧食不足,是因為朝廷賦稅繁重,人民賣掉存糧的緣故。

    所以說,糧食運行遠達三百裡,這個國家的存糧就不夠一年之用;糧食運行遠達四百裡,這個國家的存糧就不夠半年之用;糧食運行遠達五百裡,民衆就面有饑色了。

    一個國家,莊稼歉收三分之一,叫作小兇年;三個小兇年等于一個大兇年。

    大兇年百姓就有餓死在路上的了。

    一國有十分之一的人從軍,就要有十分之三的人脫離農業生産,莊稼也就要歉收三分之一。

    莊稼歉收三分之一,而沒有舊年存糧,路上就會有棄置的死一屍一。

    十分之一的人從軍,三年不解除兵役,如果沒有餘糧,人民也會有賣兒賣女的了。

    所以要問:山林雖近,草木雖好,興建宮室還必須有限度,采伐與封禁山林還必須有定時,這是什麼原因呢?回答說:因為大木材不是一個人勞動所能采伐的,不是一個人勞動所能搬舉的,也不是一個人勞動所能運輸的;大木材也不能使用在小規模的建築上。

    所以說,山林雖廣,草木生長雖好,封禁開發必須有定時;國雖富裕,金玉雖多,宮室興建必須有限度;一江一海雖寬,池澤雖大,魚鼈雖多,捕魚之業必須有官管理;船網之民不可隻依靠單一财路來維持生活。

    這并不是對草木、魚鼈有偏愛,而是怕人民荒廢了糧食的生産。

    所以說,先王限制上山采伐下水捕魚的活動,為的就是使人們專務糧食生産。

    人民不種糧食沒有飯吃,糧食不靠土地不能生長,土地沒有人民不能耕種,人民不賣力氣就得不到财富。

    财富的産生是出于使用勞力,勞力的産生是出于勞動着的身體。

    所以,君主用财無限度,就等于人民用力無休止。

    所以說,樓台亭閣遠近相望的,那是君民之間彼此相恨的。

    人民沒有儲蓄的糧食,國家禁令就不能一定生效;百姓有餓死的,對外戰争就不能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