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法
關燈
小
中
大
奪、險與易、利與害、難與易、開與閉、死與生等等,叫作&ldquo決塞&rdquo。
老實、忠誠、寬厚、&rsquo施舍、度量、容讓等等,叫做心術。
剛柔、輕重、大小、虛實、遠近、多少等等叫作&ldquo計數&rdquo。
不明白規律,而想要立法定制,就好比把測時的标竿插在轉動者的陶輪上,搖動竹竿而妄想穩定它的末端一樣。
不了解形象,而想量才用人,就好比把長材短用,短材長用一樣。
不了解事物的規範,而想治理人民統一群衆,就好比用左手寫字,而閑着右手一樣。
不明白教化而想移風易俗,就好比早上剛制造車輪,晚上就要乘車一樣。
不了解決塞之術而想驅使和調遣人民,就好比使水倒流一樣。
不了解心術而想對人們發号施令,就好比背着靶子射箭而一定希圖命中一樣。
不了解計數而想要舉辦大事,就好比沒有舟輯想渡過水險一樣。
所以說:立法定制,不了解規律不行;量才用人,不了解形象不行;治理人民統一群衆,不了解規範不行;移風易俗,不了解教化不行;驅使和調遣人民,不了解決塞不行;發布命令保證必行,不了解心術不行;舉辦大事保證必成,不了解計數不行。
四傷百匿 宮庭的各種壞人傷害君主的權威,奸邪的官吏傷害國家的法制,奸民傷害風俗和教化,賊盜傷害國内的民衆。
權威被傷害,君權就會往下移;法制被傷害,财貨就會通過賄賂往上流;教化被傷害,臣民就不會和睦;民衆被傷害,百姓就不得安居。
君權下移,政令便無法推行;财貨上流,官德就必然敗壞;臣民不和,百事都無功效;百姓不得安居,就會造成為盜者留而務農者離散的局面。
為盜者留、務農者散的結就是土地不得開辟,土地不開辟則六畜不能繁育,六畜不育則國貧而财不足,國貧而财用不足則兵弱而士氣不振,兵弱而士氣不振,則戰不能勝、守不能固,戰不勝而守不固,國家就不會安定了。
所以說,國家大法不嚴明,國君左右的壞人就得逞;官爵制度不嚴明,奸邪的官吏就得逞;符籍制度不嚴明,奸民就得逞;刑法制度不嚴明,盜賊就得逞。
一國的四經:大法、官爵、符籍、刑法敗壞了,君主又不重視,危亡就會出現。
這是因為人君不重視,說真話的人就不肯進言;說真話的人不進言,國家的真實情況君主就不能掌握了。
當代一般的君主,所重視的是珍寶,所親&mdash近的是親戚,所珍愛的是屬民,所重惜的是爵祿。
英明的君主則不是這樣。
他最重視的不是珍寶,最親近的不是親戚,最珍惜的不是屬民,最看重的不是爵祿。
所以,他不會為重寶損害政令,就是說&ldquo令貴于寶”不會為親戚危害國家,就是說&ldquo社稷重于親戚”不會為愛其屬民而違反法律,就是說&ldquo愛法高于愛人”不會為重惜爵祿而削弱威信,就是說&ldquo威信重于爵祿&rdquo。
君主如不懂得這四條,就會一無所得。
所以說:治人如治水,養人如養六畜,用人如用草木。
君主自身能按理辦事,群臣就服從政令,百官就斷事嚴明,誰也不敢徹私了。
在評計功勞的時候,不能離開法令規定。
一寵一臣、侍從、大族、權貴和大臣們,不得憑特權加功。
關系遠的、地位低的、不知名的,有功也不得埋沒。
這樣,犯罪受刑的人不會抱怨君上,有功受賞的人也不會滋長貪心。
于是,臨陣的将士們都将不怕犧牲而赴難,以求為國立功了。
這是治軍的最重要原則。
為兵之數 用兵的方法,一在于積聚财富,而要使财富無敵;二在于考究軍事工藝,而要使工藝無敵;三在于制造兵器,而要使兵器無敵;四在于選擇戰士,而要使戰士無敵;五在于管理教育,而要使管教工作無敵;六在于軍事訓練,而要使訓練工作無敵;七在于調查各國情況,而要使調查工作無敵;八在于明察戰機和策略,而要使明察戰機和策略無敵。
這就是說,軍隊沒有調出國境,就已經保證八個方面無可匹敵了。
因此,要征服天下,财力不壓倒天下,不能征服;财力壓倒天下,而工藝不壓倒天下,不能征服;
老實、忠誠、寬厚、&rsquo施舍、度量、容讓等等,叫做心術。
剛柔、輕重、大小、虛實、遠近、多少等等叫作&ldquo計數&rdquo。
不明白規律,而想要立法定制,就好比把測時的标竿插在轉動者的陶輪上,搖動竹竿而妄想穩定它的末端一樣。
不了解形象,而想量才用人,就好比把長材短用,短材長用一樣。
不了解事物的規範,而想治理人民統一群衆,就好比用左手寫字,而閑着右手一樣。
不明白教化而想移風易俗,就好比早上剛制造車輪,晚上就要乘車一樣。
不了解決塞之術而想驅使和調遣人民,就好比使水倒流一樣。
不了解心術而想對人們發号施令,就好比背着靶子射箭而一定希圖命中一樣。
不了解計數而想要舉辦大事,就好比沒有舟輯想渡過水險一樣。
所以說:立法定制,不了解規律不行;量才用人,不了解形象不行;治理人民統一群衆,不了解規範不行;移風易俗,不了解教化不行;驅使和調遣人民,不了解決塞不行;發布命令保證必行,不了解心術不行;舉辦大事保證必成,不了解計數不行。
四傷百匿 宮庭的各種壞人傷害君主的權威,奸邪的官吏傷害國家的法制,奸民傷害風俗和教化,賊盜傷害國内的民衆。
權威被傷害,君權就會往下移;法制被傷害,财貨就會通過賄賂往上流;教化被傷害,臣民就不會和睦;民衆被傷害,百姓就不得安居。
君權下移,政令便無法推行;财貨上流,官德就必然敗壞;臣民不和,百事都無功效;百姓不得安居,就會造成為盜者留而務農者離散的局面。
為盜者留、務農者散的結就是土地不得開辟,土地不開辟則六畜不能繁育,六畜不育則國貧而财不足,國貧而财用不足則兵弱而士氣不振,兵弱而士氣不振,則戰不能勝、守不能固,戰不勝而守不固,國家就不會安定了。
所以說,國家大法不嚴明,國君左右的壞人就得逞;官爵制度不嚴明,奸邪的官吏就得逞;符籍制度不嚴明,奸民就得逞;刑法制度不嚴明,盜賊就得逞。
一國的四經:大法、官爵、符籍、刑法敗壞了,君主又不重視,危亡就會出現。
這是因為人君不重視,說真話的人就不肯進言;說真話的人不進言,國家的真實情況君主就不能掌握了。
當代一般的君主,所重視的是珍寶,所親&mdash近的是親戚,所珍愛的是屬民,所重惜的是爵祿。
英明的君主則不是這樣。
他最重視的不是珍寶,最親近的不是親戚,最珍惜的不是屬民,最看重的不是爵祿。
所以,他不會為重寶損害政令,就是說&ldquo令貴于寶”不會為親戚危害國家,就是說&ldquo社稷重于親戚”不會為愛其屬民而違反法律,就是說&ldquo愛法高于愛人”不會為重惜爵祿而削弱威信,就是說&ldquo威信重于爵祿&rdquo。
君主如不懂得這四條,就會一無所得。
所以說:治人如治水,養人如養六畜,用人如用草木。
君主自身能按理辦事,群臣就服從政令,百官就斷事嚴明,誰也不敢徹私了。
在評計功勞的時候,不能離開法令規定。
一寵一臣、侍從、大族、權貴和大臣們,不得憑特權加功。
關系遠的、地位低的、不知名的,有功也不得埋沒。
這樣,犯罪受刑的人不會抱怨君上,有功受賞的人也不會滋長貪心。
于是,臨陣的将士們都将不怕犧牲而赴難,以求為國立功了。
這是治軍的最重要原則。
為兵之數 用兵的方法,一在于積聚财富,而要使财富無敵;二在于考究軍事工藝,而要使工藝無敵;三在于制造兵器,而要使兵器無敵;四在于選擇戰士,而要使戰士無敵;五在于管理教育,而要使管教工作無敵;六在于軍事訓練,而要使訓練工作無敵;七在于調查各國情況,而要使調查工作無敵;八在于明察戰機和策略,而要使明察戰機和策略無敵。
這就是說,軍隊沒有調出國境,就已經保證八個方面無可匹敵了。
因此,要征服天下,财力不壓倒天下,不能征服;财力壓倒天下,而工藝不壓倒天下,不能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