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法

關燈
而一習一不蓋天下,不能正天下;一習一蓋天下,而不遍知天下,不能正天下;遍知天下,而不明于機數,不能正天下;故明于機數者,用兵之勢也。

    大者時也,小者計也。

    王道非廢也,而天下莫敢窺者,王者之正也。

    衡庫者,天子之禮也。

    是故器成卒選,則士知勝矣。

    遍知天下,審禦機數,則獨行而無敵矣。

    所愛之國,而獨利之;所惡之國,而獨害之;則令行禁止,是以聖王貴之。

    勝一而服百,則天下畏之矣。

    立少而觀多,則天下懷之矣。

    罰有罪,賞有功,則天下從之矣。

    故聚天下之一精一财,論百工之銳器,春秋角試,以練一精一銳為右;成器不課不用,不試不藏。

    收天下之豪傑,有天下之駿雄;故舉之如飛鳥,動之如雷電,發之如風雨,莫當其前,莫害其後,獨出獨入,莫敢禁圉。

    成功立事,必順于禮義,故不禮不勝天下,不義不勝人;故賢知之君,必立于勝地,故正天下而莫之敢禦也。

     選陣 若夫曲制時舉,不失天時,毋圹地利。

    其數多少,其要必出于計數。

    故凡攻伐之為道也,計必先定于内,然後兵出乎境;計未定于内,而兵出乎境,是則戰之自勝,攻之自毀也。

    是故張軍而不能戰。

    圍邑而不能攻。

    得地而不能實,三者見一焉。

    則可破毀也。

    故不明于敵人之政,不能加也,不明于敵人之情,不可約也。

    不明于敵人之将,不先軍也。

    不明于敵人之士,不先陳也。

    是故以衆擊寡,以治擊亂,以富擊貧,以能擊不能,以教卒練士擊敺衆白徒。

    故十戰十勝,百戰百勝。

    故事無備,兵無主,則不蚤知。

    野不辟,地無吏,則無蓄積。

    官無常,下怨上,而器械不功。

    朝無政,則賞罰不明。

    賞罰不明,則民幸生。

    故蚤知敵人如獨行,有蓄積,則久而不匮。

    器械功,則伐而不費。

    賞罰明,則人不幸。

    人不幸,則勇士勸之。

    故兵也者。

    審于地圖,謀十官。

    日量蓄積,齊勇士,遍知天下,審禦機數,兵主之事也。

    故有風雨之行,故能不遠道裡矣。

    有飛鳥之舉,故能不險山河矣。

    有雷電之戰,故能獨行而無敵矣。

    有水旱之功,故能攻國救邑。

    有金城之守,故能定宗廟,育男女矣。

    有一體之治,故能出号令,明憲法矣。

    風雨之行者,速也。

    飛鳥之舉者,輕也。

    雷電之戰者,士不齊也。

    水旱之功者,野不收,耕不獲也。

    金城之守者,用貨财,設耳目也。

    一體之治者。

    去奇說。

    禁雕俗也。

    不遠道裡,故能威絕域之民,不險山河,故能服恃固之國。

    獨行無敵,故令行而禁止。

    故攻國救邑,不恃權與之國,故所指必聽。

    定宗廟,育男女,天下莫之能傷,然後可以有國。

    制儀法,出号令,莫不向應,然後可以治民一衆矣。

     【譯文】 正确的主張不能用,錯誤的主張不能廢,有功而不能賞,有罪而不能罰;像這樣而能治理好人民的,從來沒有過。

    正确的堅決采用,錯誤的堅決廢止,有功必賞,有罪必罰,這就可以治理好了嗎?還不能。

    為什麼?因為,不具有軍事力量和軍事器械,仍然不能治理好。

    有了軍事力量和軍事器械以後,再具備上述四項,那就可以治理好了。

    不能治理好人民而能強化其軍隊的事情,從來沒有;但是,能治其民而不懂用兵的策略,仍然不行。

    不能強化其軍隊而能必勝敵國的事情,從來沒有;但是,能夠強化其軍隊而不明勝敵國之理,仍然不能打勝。

    兵力沒有必勝敵國的把握而能夠征服天下的事情,從來沒有;但是,兵力有了必勝的把握而不明征服天下的綱領,仍然是不行的。

    所以說:治民要有軍備,用兵要有策略,戰勝敵國要有理,匡正天下要有綱領。

     七法 關于規律、形象、規範、教化、決塞、心術和計數:探索天地的元氣,寒暑的協調,水土的性質以及人類、鳥獸、草木的生長繁殖;事物雖多,但都有一個共同性,而且是不變的,這就叫做&ldquo規律&rdquo。

    事物的外形、名稱、年代、相似、類屬、依次、狀态等等,叫作&ldquo形象&rdquo。

    尺寸、繩墨、規矩、衡石、鬥斜、角量等等,叫做&ldquo規範&rdquo。

    漸進、馴服、磨煉、熏陶、适應、習慣等等,叫作&ldquo教化&ldquo。

    予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