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法
關燈
小
中
大
工藝壓倒天下,而兵器不壓倒天下,不能征服;兵器壓倒天下,而戰士不壓倒天下,不能征服;戰士壓倒天下,而管理教育工作不壓倒天下,不能征服;管教工作壓倒天下,而軍事訓練不壓倒天下,不能征服;訓練壓倒天下,而不普遍了解天下的情況,不能征服;普遍了解天下情況,而不明察戰機和策略,還是不能征服天下的。
所以,明察戰機和策略是用兵的關鍵。
首要的是掌握作戰時機,其次是作戰計劃。
所以,兵器制成,士兵選定,勇士就有了取勝的信心。
普遍了解天下的情況,一精一心掌握戰機與策略,那就可以所向無敵了。
對于友好的國家,要給予特殊扶持;對于敵對國家,要給予特殊懲罰。
這樣就發令能行,言禁能止。
因此,英明的君主很重視這種作法。
戰勝一國而威服百國,天下都會畏懼;持植少數而影響多數,天下都會懷德;懲罰有罪,賞賜有功,天下也都跟着服從了。
因此,要聚集天下最好的物材,研究各種工匠的兵器;春秋兩季進行比試,一精一銳的列為上等。
制成的武器,不經檢查不使用,不試驗合格不入庫。
再聚集天下的豪傑,擁有天下的勇将。
這樣就可以做到舉兵如飛鳥,動兵如雷電,發兵如風雨,無人能在前面阻擋,無人能從後面傷害,獨出獨入,無人敢于限制了。
但是,成功立事,一定要合乎正理與正義。
無理的戰争不能取勝于天下,不義的戰争不能戰勝他人。
賢明智慧的君主,總是站在必勝的立場,所以能征服天下而無人敢于抗拒。
選陣 關于部隊作戰的時機,應該不失天時,不廢地利。
軍事上數字的多少,其主要項目一定要根據計劃。
所以,凡是攻戰的原則,都要求計劃必須先定于國内,然後再舉兵出境。
計劃沒有事前确定于國内而竟舉兵出境,這是戰之自敗,攻之自毀的。
因此,擺開陣勢還沒有确定打仗,包圍城邑還不能确定攻取,得了土地還不能确定據守,三種情況有一種,就是要被毀滅的。
所以,事前不明了敵人的政治,不能進行戰争;不明了敵人的軍情,不能約定戰争;不明了敵人的将領,不先采取軍事行動;不明了敵人的士兵,不先擺列陣勢。
隻有保證以衆擊寡,以治擊亂,以富擊貧,以能用兵的将帥擊不能用兵的将帥,以經過教練的士卒打擊臨時征集的烏合之衆,才可以十戰十勝,百戰百勝。
所以,戰事沒有準備,部隊又沒有主事的統帥,那就不可能預先掌握敵情;荒地沒有開發,農業又沒有專管的官吏,那就不可能積蓄糧草;官府沒有常規,工匠抱怨上級;武器就不會一精一良;朝廷沒有政令,賞罰很不分明,民衆就僥幸偷生。
因此,先知敵情,才能夠所向無敵;積蓄糧草,才能夠久戰而不貧困;武器一精一良,打起仗來才能順利;賞罰嚴明,人們才不會僥幸偷生;而人們都不僥幸偷生,勇士也就努力了。
所以,用兵這件事情,一定要詳審地理情況,掌握天時,計算軍需貯備,教練勇士,普遍掌握天下的情況,認真抓好戰機和運用策略。
而這些也正是統帥的本職。
軍隊有像風雨一般的行進,就不怕路途遙遠;有像飛鳥一般的舉動,就不怕山河險阻;有像雷電一般的進攻,就所向無敵;&rsquo有像水旱一般的摧毀效果就能夠攻人之國,救人之城;有像金城一般的設防固守,就能夠安定宗廟,繁育人口;再有渾為一體的統一政治,就能夠發布号令,明定法制了。
這是因為:風雨一般的行進,就是要作到快速;飛鳥一般的舉動,就是要作到輕捷;雷電一般的進攻,就是使敵兵不及布陣;水旱一般的摧毀效果,就是使敵方土地無收、耕種無獲;金城一般的據守,就是要收買敵人,派出間諜;渾為一體的政治,就是要禁止邪說和奢侈風俗。
而軍隊不怕路途遙遠,就能夠威懾遠地的臣民。
不怕山河之阻,就能夠征服依險固守的敵國。
所向無故,就必然令行禁止。
攻人之國,救人之邑,又不依靠盟國,就必然是軍隊指向哪裡,哪裡就得聽從。
安定宗廟,繁育兒女,無人敢于傷害,然後就可以鞏固政權。
立法定制,發号施令,無人不來響應,然後就可以治理人民和統一百姓行動了。
所以,明察戰機和策略是用兵的關鍵。
首要的是掌握作戰時機,其次是作戰計劃。
所以,兵器制成,士兵選定,勇士就有了取勝的信心。
普遍了解天下的情況,一精一心掌握戰機與策略,那就可以所向無敵了。
對于友好的國家,要給予特殊扶持;對于敵對國家,要給予特殊懲罰。
這樣就發令能行,言禁能止。
因此,英明的君主很重視這種作法。
戰勝一國而威服百國,天下都會畏懼;持植少數而影響多數,天下都會懷德;懲罰有罪,賞賜有功,天下也都跟着服從了。
因此,要聚集天下最好的物材,研究各種工匠的兵器;春秋兩季進行比試,一精一銳的列為上等。
制成的武器,不經檢查不使用,不試驗合格不入庫。
再聚集天下的豪傑,擁有天下的勇将。
這樣就可以做到舉兵如飛鳥,動兵如雷電,發兵如風雨,無人能在前面阻擋,無人能從後面傷害,獨出獨入,無人敢于限制了。
但是,成功立事,一定要合乎正理與正義。
無理的戰争不能取勝于天下,不義的戰争不能戰勝他人。
賢明智慧的君主,總是站在必勝的立場,所以能征服天下而無人敢于抗拒。
選陣 關于部隊作戰的時機,應該不失天時,不廢地利。
軍事上數字的多少,其主要項目一定要根據計劃。
所以,凡是攻戰的原則,都要求計劃必須先定于國内,然後再舉兵出境。
計劃沒有事前确定于國内而竟舉兵出境,這是戰之自敗,攻之自毀的。
因此,擺開陣勢還沒有确定打仗,包圍城邑還不能确定攻取,得了土地還不能确定據守,三種情況有一種,就是要被毀滅的。
所以,事前不明了敵人的政治,不能進行戰争;不明了敵人的軍情,不能約定戰争;不明了敵人的将領,不先采取軍事行動;不明了敵人的士兵,不先擺列陣勢。
隻有保證以衆擊寡,以治擊亂,以富擊貧,以能用兵的将帥擊不能用兵的将帥,以經過教練的士卒打擊臨時征集的烏合之衆,才可以十戰十勝,百戰百勝。
所以,戰事沒有準備,部隊又沒有主事的統帥,那就不可能預先掌握敵情;荒地沒有開發,農業又沒有專管的官吏,那就不可能積蓄糧草;官府沒有常規,工匠抱怨上級;武器就不會一精一良;朝廷沒有政令,賞罰很不分明,民衆就僥幸偷生。
因此,先知敵情,才能夠所向無敵;積蓄糧草,才能夠久戰而不貧困;武器一精一良,打起仗來才能順利;賞罰嚴明,人們才不會僥幸偷生;而人們都不僥幸偷生,勇士也就努力了。
所以,用兵這件事情,一定要詳審地理情況,掌握天時,計算軍需貯備,教練勇士,普遍掌握天下的情況,認真抓好戰機和運用策略。
而這些也正是統帥的本職。
軍隊有像風雨一般的行進,就不怕路途遙遠;有像飛鳥一般的舉動,就不怕山河險阻;有像雷電一般的進攻,就所向無敵;&rsquo有像水旱一般的摧毀效果就能夠攻人之國,救人之城;有像金城一般的設防固守,就能夠安定宗廟,繁育人口;再有渾為一體的統一政治,就能夠發布号令,明定法制了。
這是因為:風雨一般的行進,就是要作到快速;飛鳥一般的舉動,就是要作到輕捷;雷電一般的進攻,就是使敵兵不及布陣;水旱一般的摧毀效果,就是使敵方土地無收、耕種無獲;金城一般的據守,就是要收買敵人,派出間諜;渾為一體的政治,就是要禁止邪說和奢侈風俗。
而軍隊不怕路途遙遠,就能夠威懾遠地的臣民。
不怕山河之阻,就能夠征服依險固守的敵國。
所向無故,就必然令行禁止。
攻人之國,救人之邑,又不依靠盟國,就必然是軍隊指向哪裡,哪裡就得聽從。
安定宗廟,繁育兒女,無人敢于傷害,然後就可以鞏固政權。
立法定制,發号施令,無人不來響應,然後就可以治理人民和統一百姓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