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馬

關燈
好,就可以少求助于他人了。

    掌握起來,也是有規律的。

     爵位 朝廷是儀法的體現。

    所以,朝廷爵位安排正确,人民才不會怨恨;人民沒有怨恨,就不會作亂;然後,儀法才可以體現。

    如果安排不公正,就不可能體現。

    看來,一國之人不可能都尊貴,都尊貴了,事情不好辦,還對國家不利。

    正因為事情不好辦對國家不利,若沒有少數人尊貴,人們是不能自己管理自己的。

    所以,分清爵位排列的高低,人們才知道先後的次序和貴賤的儀法。

    管理起來也是有規可循的。

     務市事 市場是商品供求狀況的标志。

    所以,各種貨物價格低廉。

    各種商業就不能獲得高利;各種商業無高利,各項事業就都能搞好;各項事業搞好了,各項需求就都能得到适度的滿足。

    這就是說,事情總是産生于謀慮,成功于努力,失敗于驕傲輕心。

    不謀慮則不能産生,不努力則不能成功,不驕傲輕心則不緻失敗;所以說,通過市場,可以通曉社會的治亂,可以通曉物資的多寡,隻是不能通過它創造物資的多寡而已。

    掌握起來,也是有規律的。

     士農工商 黃金是計量财用的工具。

    懂得黃金的道理,就懂得什麼是奢侈和儉省。

    懂得奢侈與儉省,各項用度都能得到适度的滿足。

    國家用度過少,對舉辦事業不利;過多,、對商品資源不利。

    因為,國用過少,則金價低了,金價低則各項事業不好辦,故對事業不利。

    國用過多則金價高,金價高則商品太賤,所以對資源不利。

    等到商品消耗光,才知道不足,這是不懂得适量的原故;等到事業完成後,才發覺商品過剩,這是不懂得合度的原故。

    不懂得适量,不知道适度都不行。

    而要懂得它們,也是有規律的。

     天下各地,駕馭牛馬,其負擔輕重,都有一定的限度。

    有一宿(三十裡)的實際行程,可行的裡程遠近,也就心中有數了。

    因此,知道一個諸候國可以出兵車千輛這個标準,就可以算出軍備規模的大小,也可以算出負擔的輕重。

    征收重了以後再來削減,那是不了解負擔能力;征收輕了以後再來增加,那是不了解軍備規模。

    不了解負擔能力和軍備規模都不行。

    而要掌握它們,也是有規律的。

     對于不生五谷的土地和沒有樹木的荒山,百畝折合成一畝可耕地。

    幹枯的沼澤,也是百而當一。

    不生草木的土地,百而當一。

    荊棘叢雜無法進去人的土地,也是百而當一。

    蘆蕩草澤,但可以帶上鐮繩進去采伐的,九畝折合一畝。

    丘陵,其樹木可以當材料,可以做車軸,而且人們帶上刀斧可以進去采伐的,也是九而當一。

    高山,其樹木可以做棺,可以做車,而且人們帶上刀斧可以進得去的,十畝折成一畝。

    水流,可以下網捕魚的,五畝折成一畝。

    森林,其樹木可以做棺,可以做車,而且刀斧能進得去的,也是五而當一。

    湖澤,可以下網捕魚的,也是五畝折成一畝。

    以上就叫作:以可耕面積的實數對土地進行折算。

     六裡見方的區域命名為暴,五暴命名為部,五部命名為聚。

    聚要有集市,沒有集市則人們缺乏日用品。

    五聚叫作某鄉,四鄉叫作方。

    這是行政組織制度。

    行政組織一經建立,就來建立地方居民組織。

    把五家編成一伍,十家編成一連,五連編成一暴,五暴編成一長,稱它作某鄉。

    四鄉命名為都。

    這是居民組織制度。

    居民組織一經建立,就來組織生産。

    四聚算作一離,五離算作一制,五制算作一田,二田算作一夫,三夫算作一家。

    這是生産組織的制度。

    生産組織一經建立。

    就來組織軍備。

    六裡見方的土地出兵車一乘。

    一乘四馬,一馬配備甲士七人,盾手五人。

    一乘則共有甲士二十八,盾手二十。

    還配備民夫三十人,負責兵車的後勤。

    這就是軍備的制度。

     六裡見方的土地出一輛兵車,每一平方裡是九個農夫的田地。

    一銳黃金是供一應百輛兵車一宿的費用。

    沒有黃金可以用絲絹代替,細絹三十三制折為黃金一镒。

    沒有絹可以用布,一百匹細白布折為黃金一镒,一镒的黃金即供百乘兵車食用一宿的費用。

    這樣,征收布匹的地方,合六步土地征糧一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