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
關燈
小
中
大
【原文】
山高而不崩,則祈羊至矣;淵深而不涸,則沈玉極矣,天不變其常,地不易其則,春秋冬夏,不更其節,古今一也。
蛟龍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載也。
風雨無鄉,而怨怒不及也。
貴有以行令,賤有以忘卑,壽夭貧富,無徒歸也。
銜命者,君之尊也。
受辭者,名之鉉也。
上無事,則民自試。
抱蜀不言,而廟堂既修。
檻鹄锵锵,唯民歌之。
濟濟多士,殷民化之,纣之失也。
飛蓬之問,不在所賓;燕雀之集,道行不顧。
犧牷圭璧,不足以飨鬼神。
主功有素,寶币奚為?羿之道,非射也;造父之術,非馭也;奚仲之巧,非斫削也。
召遠者使無為焉,親近者言無事焉,唯夜行者獨有也。
平原之隰,奚有于高?大山之隈,奚有于深?訾讆之人,勿與任大。
譕臣者可以遠舉。
顧憂者可與緻道。
其計也速而憂在近者,往而勿召也舉長者可遠見也;裁大者衆之所比也。
美人之懷,定服而勿厭也。
必得之事,不足賴也;必諾之言,不足信也。
小謹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體;有無棄之言者,必參于天地也。
墜岸三仞,人之所大難也,而猿猱飲焉,故曰伐矜好專,舉事之禍也。
不行其野,不違其馬;能予而無取者,天地之配也。
怠倦者不及,無廣者疑神,神者在内,不及者在門,在内者将假,在門者将待。
曙戒勿怠,後稚逢殃。
朝忘其事,夕失其功。
邪氣入内,正色乃衰。
君不君,則臣不臣。
父不父,則子不子。
上失其位,則下踰其節。
上下不和,令乃不行。
衣冠不正,則賓者不肅;進退無儀,則政令不行。
且懷且威,則君道備矣。
莫樂之,則莫哀之。
莫生之,則莫死之。
往者不至,來者不極。
道之所言者一也,而用之者異。
有聞道而好為家者,一家之人也;有聞道而好為鄉者,一鄉之人也;有聞道而好為國者,一國之人也;有聞道而好為天下者,天下之人也;有聞道而好定萬物者,天下之配也。
道往者,其人莫來;道來者,其人莫往;道之所設,身之化也。
持滿者與天,安危者與人。
失天之度,雖滿必涸。
上下不和,雖安必危。
欲王天下,而失天之道,天下不可得而王也。
得天之道。
其事若自然。
失天之道,雖立不安。
其道既得,莫知其為之。
其功既成,莫知其釋之。
藏之無刑,天之道也。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萬事之生也,異趣而同歸,古今一也。
生棟覆屋。
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棰。
天道之極,遠者自親。
人事之起,近親造怨。
萬物之于人也,無私近也,無私遠也;巧者有餘,而拙者不足;其功順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違之;天之所助,雖小必大;天之所違,雖成必敗;順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懷其兇,不可複振也。
烏鳥之狡,雖善不親。
不重之結,雖固必解;道之用也,貴其重也。
毋與不可,毋彊不能,毋告不知;與不可,彊不能,告不知,謂之勞而無功。
見與之一交一,幾于不親;見哀之役,幾于不結;見施之德,幾于不報;四方所歸,心行者也。
獨王之國,勞而多禍;獨國之君,卑而不威;自媒之女,醜而不信,未之見而親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來矣。
日月不明,天不易也;山高而不見,地不易也。
言而不可複者,君不言也;行而不可再者,君不行也。
凡言而不可複,行而不可再者,有國者之大禁也。
【譯文】 山高而不崩頹,就有人烹羊設祭;淵深而不枯竭,就有人投玉求神。
天不改變它的常規,地不改變它的法則,春秋冬夏不改變它的節令,從古到今都是一樣的。
蛟龍得水,才可以樹立神靈;虎豹憑借深山幽谷,才可以保持威力。
風雨沒有既定的方向,誰也不會埋怨它。
位高的人發号施令,位低的人忘掉卑賤,長壽、短命、貧窮、富有等等,都不是無因而至的。
臣下能奉行命令,是由于君主地位的尊嚴;臣下能接受指示,是由于君臣名分的作用。
君主不親自過問,人民就會自己去做事;手執祭器不說話,朝政也會普遍地修明。
天鵝發出動聽的聲音,人們會齊聲贊美;西周人材濟濟,殷遺民也會被感化。
對于沒有根據的言論,不必聽從;對于燕雀聚集的小事,行道者不屑一顧。
用牛羊玉器來供奉鬼神,不一定得到鬼神的保佑,隻要君主的功業有根基,何必使用珍貴的祭品!後羿射箭的功夫,不在射箭的表面動作;造父駕車的技術,不在駕車的表面動作;奚仲的技巧,也不在木材的砍削上。
召徕遠方的人,單靠使者是沒有用的;親近國内的人,光說空話也無濟于事。
隻有内心裡認真行德的君主,才能夠獨得治國的功效。
平原上的小坡,怎麼能夠算作高?大山上的小溝,怎麼能夠算作深?專挑好人毛病專說壞人好話的
蛟龍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載也。
風雨無鄉,而怨怒不及也。
貴有以行令,賤有以忘卑,壽夭貧富,無徒歸也。
銜命者,君之尊也。
受辭者,名之鉉也。
上無事,則民自試。
抱蜀不言,而廟堂既修。
檻鹄锵锵,唯民歌之。
濟濟多士,殷民化之,纣之失也。
飛蓬之問,不在所賓;燕雀之集,道行不顧。
犧牷圭璧,不足以飨鬼神。
主功有素,寶币奚為?羿之道,非射也;造父之術,非馭也;奚仲之巧,非斫削也。
召遠者使無為焉,親近者言無事焉,唯夜行者獨有也。
平原之隰,奚有于高?大山之隈,奚有于深?訾讆之人,勿與任大。
譕臣者可以遠舉。
顧憂者可與緻道。
其計也速而憂在近者,往而勿召也舉長者可遠見也;裁大者衆之所比也。
美人之懷,定服而勿厭也。
必得之事,不足賴也;必諾之言,不足信也。
小謹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體;有無棄之言者,必參于天地也。
墜岸三仞,人之所大難也,而猿猱飲焉,故曰伐矜好專,舉事之禍也。
不行其野,不違其馬;能予而無取者,天地之配也。
怠倦者不及,無廣者疑神,神者在内,不及者在門,在内者将假,在門者将待。
曙戒勿怠,後稚逢殃。
朝忘其事,夕失其功。
邪氣入内,正色乃衰。
君不君,則臣不臣。
父不父,則子不子。
上失其位,則下踰其節。
上下不和,令乃不行。
衣冠不正,則賓者不肅;進退無儀,則政令不行。
且懷且威,則君道備矣。
莫樂之,則莫哀之。
莫生之,則莫死之。
往者不至,來者不極。
道之所言者一也,而用之者異。
有聞道而好為家者,一家之人也;有聞道而好為鄉者,一鄉之人也;有聞道而好為國者,一國之人也;有聞道而好為天下者,天下之人也;有聞道而好定萬物者,天下之配也。
道往者,其人莫來;道來者,其人莫往;道之所設,身之化也。
持滿者與天,安危者與人。
失天之度,雖滿必涸。
上下不和,雖安必危。
欲王天下,而失天之道,天下不可得而王也。
得天之道。
其事若自然。
失天之道,雖立不安。
其道既得,莫知其為之。
其功既成,莫知其釋之。
藏之無刑,天之道也。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萬事之生也,異趣而同歸,古今一也。
生棟覆屋。
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棰。
天道之極,遠者自親。
人事之起,近親造怨。
萬物之于人也,無私近也,無私遠也;巧者有餘,而拙者不足;其功順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違之;天之所助,雖小必大;天之所違,雖成必敗;順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懷其兇,不可複振也。
烏鳥之狡,雖善不親。
不重之結,雖固必解;道之用也,貴其重也。
毋與不可,毋彊不能,毋告不知;與不可,彊不能,告不知,謂之勞而無功。
見與之一交一,幾于不親;見哀之役,幾于不結;見施之德,幾于不報;四方所歸,心行者也。
獨王之國,勞而多禍;獨國之君,卑而不威;自媒之女,醜而不信,未之見而親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來矣。
日月不明,天不易也;山高而不見,地不易也。
言而不可複者,君不言也;行而不可再者,君不行也。
凡言而不可複,行而不可再者,有國者之大禁也。
【譯文】 山高而不崩頹,就有人烹羊設祭;淵深而不枯竭,就有人投玉求神。
天不改變它的常規,地不改變它的法則,春秋冬夏不改變它的節令,從古到今都是一樣的。
蛟龍得水,才可以樹立神靈;虎豹憑借深山幽谷,才可以保持威力。
風雨沒有既定的方向,誰也不會埋怨它。
位高的人發号施令,位低的人忘掉卑賤,長壽、短命、貧窮、富有等等,都不是無因而至的。
臣下能奉行命令,是由于君主地位的尊嚴;臣下能接受指示,是由于君臣名分的作用。
君主不親自過問,人民就會自己去做事;手執祭器不說話,朝政也會普遍地修明。
天鵝發出動聽的聲音,人們會齊聲贊美;西周人材濟濟,殷遺民也會被感化。
對于沒有根據的言論,不必聽從;對于燕雀聚集的小事,行道者不屑一顧。
用牛羊玉器來供奉鬼神,不一定得到鬼神的保佑,隻要君主的功業有根基,何必使用珍貴的祭品!後羿射箭的功夫,不在射箭的表面動作;造父駕車的技術,不在駕車的表面動作;奚仲的技巧,也不在木材的砍削上。
召徕遠方的人,單靠使者是沒有用的;親近國内的人,光說空話也無濟于事。
隻有内心裡認真行德的君主,才能夠獨得治國的功效。
平原上的小坡,怎麼能夠算作高?大山上的小溝,怎麼能夠算作深?專挑好人毛病專說壞人好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