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
關燈
小
中
大
【原文】
國頌
凡有地牧民者,務在四時,守在倉廪。
國多财,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廪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
四維張,則君令行。
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國之度,在飾四維,順民之經,在明鬼神,隻山川,敬宗廟,恭祖舊。
不務天時,則财不生;不務地利,則倉廪不盈;野蕪曠,則民乃菅,上無量,則民乃妄。
文巧不禁,則民乃一婬一,不璋兩原,則刑乃繁。
不明鬼神,則陋民不悟;不隻山川,則威令不聞;不敬宗廟,則民乃上校;不恭祖舊,則孝悌不備;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四維 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
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複錯也。
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禮不踰節,義不自進。
廉不蔽惡,恥不從枉。
故不踰節,則上位安;不自進,則民無巧軸;不蔽惡,則行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
四順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
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民惡憂勞,我佚樂之。
民惡貧賤,我富貴之,民惡危墜,我存安之。
民惡滅絕,我生育之。
能佚樂之,則民為之憂勞。
能富貴之,則民為之貧賤。
能存安之,則民為之危墜。
能生育之,則民為之滅絕。
故刑罰不足以畏其意,殺戮不足以服其心。
故刑罰繁而意不恐,則令不行矣。
殺戮衆而心不服,則上位危矣。
故從其四欲,則遠者自親;行其四惡,則近者叛之,故知&ldquo予之為取者,政之寶也&rdquo。
十一經 錯國于不傾之地,積于不涸之倉,藏于不竭之府,下令于流水之原,使民于不争之官,明必死之路,開必得之門。
不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處不可久,不行不可複。
錯國于不傾之地者,授有德也;積于不涸之倉者,務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養桑麻育六畜也;下令于流水之原者,令順民心也;使民于不争之官者,使各為其所長也;明必死之路者,嚴刑罰也;開必得之門者,信慶賞也;不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不求不可得者,不彊民以其所惡也;不處不可久者,不偷取一世也;不行不可複者,不欺其民也;故授有德,則國安;務五谷,則食足;養桑麻,育六畜,則民富;令順民心,則威令行;使民各為其所長,則用備;嚴刑罰,則民遠邪;信慶賞,則民輕難;量民力,則事無不成;不彊民以其所惡,則軸僞不生;不偷取一世,則民無怨心;不欺其民,則下親其上。
六親五法 以家為鄉,鄉不可為也。
以鄉為國,國不可為也。
以國為天下,天下不可為也。
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毋曰不同生,遠者不聽。
毋曰不同鄉,遠者不行。
毋曰不同國,遠者不從。
如地如天,何私何親?如月如日,唯君之節。
禦民之辔,在上之所貴。
道民之門,在上之所先。
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惡。
故君求之,則臣得之。
君嗜之,則臣食之。
君好之,則臣服之。
君惡之,則臣匿之。
毋蔽汝惡,毋異汝度,賢者将不汝助。
言室滿室,言堂滿堂,是謂聖王。
城郭溝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彊力,不足以應敵;博地多财,不足以有衆。
惟有道者,能備患于未形也,故禍不萌。
天下不患無臣,患無君以使之。
天下不患無财,患無人以分之。
故知時者,可立以為長。
無私者,可置以為政。
審于時而察于用,而能備官者,可奉以為君也。
緩者後于事。
吝于财者失所親,信小人者失士。
【譯文】 國頌 凡是一個國家的君主,必須緻力于四時農事,确保糧食貯備。
國家财力充足,遠方的人們就能自動遷來,荒地開發得好,本國的人民就能安心留住。
糧食富裕,人們就知道禮節;衣食豐足,人們就懂得榮辱。
君主的服用合乎法度,六親就可以相安無事;四維發揚,君令就可以貫徹推行。
因此,減少刑罰的關鍵,在于禁止奢侈;鞏固國家的準則,在于整飾四維;教訓人民的根本辦法,則在于:尊敬鬼神、祭祀山川、敬重祖宗和宗親故舊。
不注意天時,财富就不能增長;不注意地利,糧食就不會充足。
田野荒蕪廢棄,人民也将由此而惰怠;君主揮霍無度,則人民一胡一作妄為;不注意禁止奢侈,則人民放縱一婬一蕩;不堵塞這兩個根源;犯罪者就會大量增多。
不尊鬼神,小民就不能感悟;不祭山川,威令就不能遠播;不敬祖宗,老百姓就會犯上;不尊重宗親故舊,孝悌就不完備。
四維不發揚,國家就會滅亡。
四維 國有四維,缺了一維,國家就傾斜;缺了兩維,國家就危險;缺了三維,國家就颠覆;缺了四維,國家就會
國多财,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廪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
四維張,則君令行。
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國之度,在飾四維,順民之經,在明鬼神,隻山川,敬宗廟,恭祖舊。
不務天時,則财不生;不務地利,則倉廪不盈;野蕪曠,則民乃菅,上無量,則民乃妄。
文巧不禁,則民乃一婬一,不璋兩原,則刑乃繁。
不明鬼神,則陋民不悟;不隻山川,則威令不聞;不敬宗廟,則民乃上校;不恭祖舊,則孝悌不備;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四維 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
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複錯也。
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禮不踰節,義不自進。
廉不蔽惡,恥不從枉。
故不踰節,則上位安;不自進,則民無巧軸;不蔽惡,則行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
四順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
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民惡憂勞,我佚樂之。
民惡貧賤,我富貴之,民惡危墜,我存安之。
民惡滅絕,我生育之。
能佚樂之,則民為之憂勞。
能富貴之,則民為之貧賤。
能存安之,則民為之危墜。
能生育之,則民為之滅絕。
故刑罰不足以畏其意,殺戮不足以服其心。
故刑罰繁而意不恐,則令不行矣。
殺戮衆而心不服,則上位危矣。
故從其四欲,則遠者自親;行其四惡,則近者叛之,故知&ldquo予之為取者,政之寶也&rdquo。
十一經 錯國于不傾之地,積于不涸之倉,藏于不竭之府,下令于流水之原,使民于不争之官,明必死之路,開必得之門。
不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處不可久,不行不可複。
錯國于不傾之地者,授有德也;積于不涸之倉者,務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養桑麻育六畜也;下令于流水之原者,令順民心也;使民于不争之官者,使各為其所長也;明必死之路者,嚴刑罰也;開必得之門者,信慶賞也;不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不求不可得者,不彊民以其所惡也;不處不可久者,不偷取一世也;不行不可複者,不欺其民也;故授有德,則國安;務五谷,則食足;養桑麻,育六畜,則民富;令順民心,則威令行;使民各為其所長,則用備;嚴刑罰,則民遠邪;信慶賞,則民輕難;量民力,則事無不成;不彊民以其所惡,則軸僞不生;不偷取一世,則民無怨心;不欺其民,則下親其上。
六親五法 以家為鄉,鄉不可為也。
以鄉為國,國不可為也。
以國為天下,天下不可為也。
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毋曰不同生,遠者不聽。
毋曰不同鄉,遠者不行。
毋曰不同國,遠者不從。
如地如天,何私何親?如月如日,唯君之節。
禦民之辔,在上之所貴。
道民之門,在上之所先。
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惡。
故君求之,則臣得之。
君嗜之,則臣食之。
君好之,則臣服之。
君惡之,則臣匿之。
毋蔽汝惡,毋異汝度,賢者将不汝助。
言室滿室,言堂滿堂,是謂聖王。
城郭溝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彊力,不足以應敵;博地多财,不足以有衆。
惟有道者,能備患于未形也,故禍不萌。
天下不患無臣,患無君以使之。
天下不患無财,患無人以分之。
故知時者,可立以為長。
無私者,可置以為政。
審于時而察于用,而能備官者,可奉以為君也。
緩者後于事。
吝于财者失所親,信小人者失士。
【譯文】 國頌 凡是一個國家的君主,必須緻力于四時農事,确保糧食貯備。
國家财力充足,遠方的人們就能自動遷來,荒地開發得好,本國的人民就能安心留住。
糧食富裕,人們就知道禮節;衣食豐足,人們就懂得榮辱。
君主的服用合乎法度,六親就可以相安無事;四維發揚,君令就可以貫徹推行。
因此,減少刑罰的關鍵,在于禁止奢侈;鞏固國家的準則,在于整飾四維;教訓人民的根本辦法,則在于:尊敬鬼神、祭祀山川、敬重祖宗和宗親故舊。
不注意天時,财富就不能增長;不注意地利,糧食就不會充足。
田野荒蕪廢棄,人民也将由此而惰怠;君主揮霍無度,則人民一胡一作妄為;不注意禁止奢侈,則人民放縱一婬一蕩;不堵塞這兩個根源;犯罪者就會大量增多。
不尊鬼神,小民就不能感悟;不祭山川,威令就不能遠播;不敬祖宗,老百姓就會犯上;不尊重宗親故舊,孝悌就不完備。
四維不發揚,國家就會滅亡。
四維 國有四維,缺了一維,國家就傾斜;缺了兩維,國家就危險;缺了三維,國家就颠覆;缺了四維,國家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