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
關燈
小
中
大
滅亡。
傾斜可以扶正,危險可以挽救,傾覆可以再起,隻有滅亡了,那就不可收拾了。
什麼是四維呢?一是禮,二是義,三是廉,四是恥。
有禮,人們就不會超越應守的規範;有義,就不會妄自求進;有廉,就不會掩飾過錯;有恥,就不會趨從壞人。
人們不越出應守的規範,為君者的地位就安定;不妄自求進,人們就不巧謀欺詐;不掩飾過錯,行為就自然端正;不趨從壞人,邪亂的事情也就不會發生了。
四順 政令所以能推行,在于順應民心;政令所以廢弛,在于違背民心。
人民怕憂勞,我便使他安樂;人民怕貧賤,我便使他富貴;人民怕危難,我便使他安定;人民怕滅絕,我便使他生育繁息。
因為我能使人民安樂,他們就可以為我承受憂勞;我能使人民富貴,他們就可以為我忍受貧賤;我能使人民安定,他們就可以為我承擔危難;我能使人民生育繁息,他們也就不惜為我而犧牲了。
單靠刑罰不足以使人民真正害伯,僅憑殺戮不足以使人民心悅誠服。
刑罰繁重而人心不懼,法令就無法推行了;殺戮多行而人心不服,為君者的地位就危險了。
因此,滿足上述四種人民的願望,疏遠的自會親近;強行上述四種人民厭惡的事情,親近的也會叛離。
由此可知,&ldquo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rdquo這個原則,是治國的法寶。
十一經 把國家建立在穩固的基礎上。
把糧食積存在取之不盡的糧倉裡。
把财貨貯藏在用之不竭的府庫裡。
把政令下達在流水源頭上。
把人民使用在無所争議的崗位上。
向人們指出犯罪必死的道路。
向人們敞開立功必賞的大門。
不強幹辦不到的事。
不追求得不到的利。
不可立足于難得持久的地位。
不去做不可再行的事情。
所謂把國家建立在穩固的基礎上,就是把政權一交一給有道德的人。
所謂把糧食積存在取之不盡的糧倉裡,就是要努力從事糧食生産。
所謂把财富貯藏在用之不竭的府庫裡,就是要種植桑麻、飼養六畜。
所謂把政令下達在流水源頭上,就是要令順民心。
所謂把人民使用在無所争議的崗位上,就是要盡其所長。
所謂向人民指出犯罪必死的道路,就是刑罰嚴厲。
所謂向人民敞開立功必賞的大門,就是獎賞信實。
所謂不強幹辦不到的事,就是要度量民力。
所謂不追求得不到的利,就是不強迫人民去做他們厭惡的事情。
所謂不可立足于難得持久的地位,就是不貪圖一時僥幸。
所謂不去做不可再行的事情,就是不欺騙人民。
這樣,把政權一交一給有道德的人,國家就能安定。
努力從事糧食生産,民食就會充足。
種植桑麻、飼養六畜,人民就可以富裕。
能作到令順民心,威令就可以貫徹。
使人民各盡所長,用品就能齊備。
刑罰嚴厲,人民就不去幹壞事。
獎賞信實,人民就不怕死難。
量民力而行事,就可以事無不成。
不強使人民幹他們厭惡的事情,欺詐作假的行為就不會發生。
不貪圖一時僥幸,人民就不會抱怨。
不欺騙人民,人民就擁戴君上。
六親五法 按照治家的要求治理鄉,鄉不能治好;按照治鄉的要求治理國,國不能治好;按照治國的要求治理天下,天下不可能治好。
應該按照治家的要求治家,按照治鄉的要求治鄉,按照治國的要求治國,按照治天下的要求治理天下。
不要因為不同姓,不聽取外姓人的意見;不要因為不同鄉,不采納外鄉入的辦法;諸候國不要因為不同國,而不聽從别國人的主張。
象天地對待萬物,沒有什麼偏私偏愛;像日月普照一切,才算得上君主的氣度。
駕馭人民奔什麼方向,看君主重視什麼;引導人民走什麼門路,看君主提倡什麼;号召人民走什麼途徑,看君主的好惡是什麼。
君主追求的東西,臣下就想得到;君主愛吃的東西,臣下就想嘗試;君主喜歡的事情,臣下就想實行;君主厭惡的事情,臣下就想規避。
因此,不要掩蔽你的過錯,不要擅改你的法度;否則,賢者将無法對你幫助。
在室内講話,要使全室的人知道;在堂上講話,要使滿堂的人知道。
這樣開誠布公,才稱得上聖明的君主。
單靠城郭溝渠,不一定能固守;僅有強大的武力和裝備,不一定能禦敵;地大物博,群衆不一定就擁護。
隻有有道的君主,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才可避免災禍的發生。
天下不怕沒有能臣,怕的是沒有君主去使用他們;天下不怕沒有财貨,怕的是無人去管理它們。
所以,通曉天時的,可以任用為官長;沒有私心的,可以安排作官吏;通曉天時,善于用财,而又能任用官吏的,就可以奉為君主了。
處事遲鈍的人,總是落後于形勢;吝啬财物的人,總是無人親近;偏信小人的人,總是失掉賢能的人材。
傾斜可以扶正,危險可以挽救,傾覆可以再起,隻有滅亡了,那就不可收拾了。
什麼是四維呢?一是禮,二是義,三是廉,四是恥。
有禮,人們就不會超越應守的規範;有義,就不會妄自求進;有廉,就不會掩飾過錯;有恥,就不會趨從壞人。
人們不越出應守的規範,為君者的地位就安定;不妄自求進,人們就不巧謀欺詐;不掩飾過錯,行為就自然端正;不趨從壞人,邪亂的事情也就不會發生了。
四順 政令所以能推行,在于順應民心;政令所以廢弛,在于違背民心。
人民怕憂勞,我便使他安樂;人民怕貧賤,我便使他富貴;人民怕危難,我便使他安定;人民怕滅絕,我便使他生育繁息。
因為我能使人民安樂,他們就可以為我承受憂勞;我能使人民富貴,他們就可以為我忍受貧賤;我能使人民安定,他們就可以為我承擔危難;我能使人民生育繁息,他們也就不惜為我而犧牲了。
單靠刑罰不足以使人民真正害伯,僅憑殺戮不足以使人民心悅誠服。
刑罰繁重而人心不懼,法令就無法推行了;殺戮多行而人心不服,為君者的地位就危險了。
因此,滿足上述四種人民的願望,疏遠的自會親近;強行上述四種人民厭惡的事情,親近的也會叛離。
由此可知,&ldquo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rdquo這個原則,是治國的法寶。
十一經 把國家建立在穩固的基礎上。
把糧食積存在取之不盡的糧倉裡。
把财貨貯藏在用之不竭的府庫裡。
把政令下達在流水源頭上。
把人民使用在無所争議的崗位上。
向人們指出犯罪必死的道路。
向人們敞開立功必賞的大門。
不強幹辦不到的事。
不追求得不到的利。
不可立足于難得持久的地位。
不去做不可再行的事情。
所謂把國家建立在穩固的基礎上,就是把政權一交一給有道德的人。
所謂把糧食積存在取之不盡的糧倉裡,就是要努力從事糧食生産。
所謂把财富貯藏在用之不竭的府庫裡,就是要種植桑麻、飼養六畜。
所謂把政令下達在流水源頭上,就是要令順民心。
所謂把人民使用在無所争議的崗位上,就是要盡其所長。
所謂向人民指出犯罪必死的道路,就是刑罰嚴厲。
所謂向人民敞開立功必賞的大門,就是獎賞信實。
所謂不強幹辦不到的事,就是要度量民力。
所謂不追求得不到的利,就是不強迫人民去做他們厭惡的事情。
所謂不可立足于難得持久的地位,就是不貪圖一時僥幸。
所謂不去做不可再行的事情,就是不欺騙人民。
這樣,把政權一交一給有道德的人,國家就能安定。
努力從事糧食生産,民食就會充足。
種植桑麻、飼養六畜,人民就可以富裕。
能作到令順民心,威令就可以貫徹。
使人民各盡所長,用品就能齊備。
刑罰嚴厲,人民就不去幹壞事。
獎賞信實,人民就不怕死難。
量民力而行事,就可以事無不成。
不強使人民幹他們厭惡的事情,欺詐作假的行為就不會發生。
不貪圖一時僥幸,人民就不會抱怨。
不欺騙人民,人民就擁戴君上。
六親五法 按照治家的要求治理鄉,鄉不能治好;按照治鄉的要求治理國,國不能治好;按照治國的要求治理天下,天下不可能治好。
應該按照治家的要求治家,按照治鄉的要求治鄉,按照治國的要求治國,按照治天下的要求治理天下。
不要因為不同姓,不聽取外姓人的意見;不要因為不同鄉,不采納外鄉入的辦法;諸候國不要因為不同國,而不聽從别國人的主張。
象天地對待萬物,沒有什麼偏私偏愛;像日月普照一切,才算得上君主的氣度。
駕馭人民奔什麼方向,看君主重視什麼;引導人民走什麼門路,看君主提倡什麼;号召人民走什麼途徑,看君主的好惡是什麼。
君主追求的東西,臣下就想得到;君主愛吃的東西,臣下就想嘗試;君主喜歡的事情,臣下就想實行;君主厭惡的事情,臣下就想規避。
因此,不要掩蔽你的過錯,不要擅改你的法度;否則,賢者将無法對你幫助。
在室内講話,要使全室的人知道;在堂上講話,要使滿堂的人知道。
這樣開誠布公,才稱得上聖明的君主。
單靠城郭溝渠,不一定能固守;僅有強大的武力和裝備,不一定能禦敵;地大物博,群衆不一定就擁護。
隻有有道的君主,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才可避免災禍的發生。
天下不怕沒有能臣,怕的是沒有君主去使用他們;天下不怕沒有财貨,怕的是無人去管理它們。
所以,通曉天時的,可以任用為官長;沒有私心的,可以安排作官吏;通曉天時,善于用财,而又能任用官吏的,就可以奉為君主了。
處事遲鈍的人,總是落後于形勢;吝啬财物的人,總是無人親近;偏信小人的人,總是失掉賢能的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