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法無行經卷上

關燈


    第四會五十百千萬億那由他。

    聲聞弟子。

    皆得阿羅漢。

    舍諸重擔逮得己利。

    盡諸有結正智得解脫。

    比丘尼衆倍于上數。

    優婆塞衆亦倍上數。

    優婆夷衆亦倍上數。

    菩薩衆亦倍上數。

    皆得阿惟越緻無生法忍。

    皆得無量無邊陀羅尼門三昧門。

    能轉不退法輪。

    何況新發菩薩意者。

    又發辟支佛道心者亦無量無邊。

    善男子。

    爾時彼佛會中弟子衆數無量無邊。

    彼金焰國中皆以七寶為樹。

    于其寶樹常出法音。

    所謂一切諸法空音。

    無相音。

    無作音。

    無生音。

    無所有音。

    無取相音。

    其國人民聞是法音。

    自然皆得諸法實相心得解脫。

    其佛滅後法住千歲。

    諸寶樹音亦不複出。

    善男子。

    是高須彌山王佛。

    以法囑累淨威儀菩薩令守護法。

    囑累已後便入無餘涅槃。

    時有比丘名有威儀。

    持戒不淨得四禅四無色定及五神通。

    善誦毗尼藏樂于苦行。

    不能善知他心。

    其弟子衆亦皆苦行貴頭陀法。

    是淨威儀法師。

    持戒清淨于無所有法中得巧方便。

    複于一時。

    淨威儀法師将諸弟子。

    到有威儀比丘住處與共同止。

    淨威儀法師憐愍衆生故。

    從所住處常入聚落食訖而還。

    教化百千萬家皆作弟子。

    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其弟子衆亦善教化。

    到諸聚落而為說法。

    令若幹百千衆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有威儀比丘常樂住塔寺。

    其弟子衆不持淨戒而樂行頭陀。

    有威儀比丘勤行精進其心決定。

    自以所行化諸弟子。

    貪著善法有所見得。

    所謂說一切有為法皆無常皆苦一切法無我。

    不能善行諸禅定法。

    亦不能善于菩薩所行之道。

    本心不純故。

    淨威儀法師善知衆生諸根利鈍。

    知有威儀比丘心故。

    不複常入聚落。

    其諸弟子如本不異。

    有威儀比丘見淨威儀法師諸弟子衆常入聚落。

    生不淨心。

    即鳴犍椎集衆立制。

    汝等自今已去不應入于聚落。

    不能一心徐行靜默。

    數入聚落得何等利。

    佛所稱贊阿練若住處。

    汝等當行禅樂莫好入他家。

    淨威儀法師諸弟子衆。

    不受其語猶入聚落。

    後于一時有威儀比丘。

    見從聚落中出。

    更鳴犍椎集衆。

    說如是言。

    若複更入聚落者。

    不複得住于此。

     爾時淨威儀法師将護有威儀比丘故。

    告諸弟子。

    汝等。

    從今已去勿入聚落。

    即如師教不入聚落。

    爾時諸人民衆不見其師及諸弟子故。

    皆懷憂惱善根退失。

    淨威儀法師過三月自恣竟。

    從是中出至餘僧坊。

    于其所止師徒還入城邑聚落為人說法後時有威儀比丘。

    見淨威儀法師還入他家。

    見其弟子毀失常儀複生不淨惡心作是念。

    是比丘破戒毀戒何有菩提。

    便語衆人。

    是比丘雜行去佛道甚遠。

    有威儀比丘起是業已。

    後時命終。

    是業果報故。

    堕阿鼻大地獄。

    九百千億劫受諸苦惱。

    從地獄出六十三萬世。

    常被诽謗其罪漸薄。

    後作比丘三十二萬世。

    出家之後是業因緣反道入俗。

    又餘罪業因緣故。

    于淨明佛所出家入道殷勤精進如救頭然。

    千萬億歲中乃至不得柔順法忍。

    無量千萬世諸根闇鈍。

    師子遊步。

    于汝意雲何。

    爾時有威儀比丘豈異人乎。

    勿造斯觀則我身是。

    我時起是微細不淨心。

    受此罪業堕于地獄。

    師子遊步。

    若人不欲起是微細罪業者。

    于彼菩薩不應起于惡心。

    菩薩諸所行道皆當信解。

    不應起于嗔恨之心。

    應作是念。

    我不能善知他人心。

    衆生所行是亦難知。

    善男子。

    如來見是利故常說是法。

    是故行者不應平量于人。

    唯有如來及似如來者。

    乃能知是。

    是故行者若欲自護其身慎莫平量于人而相違逆。

    菩薩若欲修集佛法。

    常當晝夜勤心專念。

    深發菩薩心者。

    不當好求人長短。

    菩薩若能教三千大千世界中衆生令行十善。

    不如菩薩如一食頃一心靜處念一相法門。

    乃至聞受讀誦解說是人福德勝彼甚多。

    何以故。

    諸菩薩用是法門能滅一切業障罪。

    亦于一切衆生之中。

    離憎愛心便能疾得一切種智。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白佛言。

    世尊。

    如佛所說滅業障罪。

    雲何滅業障罪。

    佛告文殊師利。

    若菩薩見一切法性無業無報。

    則能畢滅業障之罪。

    又文殊師利。

    若菩薩見貪欲際即是真際。

    見嗔恚際即是真際。

    見愚癡際即是真際。

    則能畢滅業障之罪。

    又文殊師利。

    若菩薩能見一切衆生性即是涅槃性。

    則能畢滅業障之罪。

    所以者何。

    若人自有所見即能起業無知無聞。

    凡夫愚人不知諸法畢竟滅相。

    故自見其身亦見他人。

    以是見故便起身口意業。

    是人妄見憶想分别。

    作是念。

    我是貪欲嗔恚愚癡。

    如是分别故于佛法中出家學道。

    複作是念。

    我是持戒修梵行人。

    我當越度生死。

    得于涅槃免諸苦惱。

    是人分别諸法。

    是善是不善。

    是應知是應斷是應證是應修。

    所謂苦應見集應斷滅應證道應修。

    而複分别。

    一切諸行皆悉無常。

    一切諸行皆悉是苦。

    一切諸行皆三毒熾然。

    我當疾舍此有為法。

    常作如是思惟。

    于諸行中種種取相而生厭心。

     爾時便作是念。

    見諸行如是。

    是名見苦惡厭諸行。

    是名斷集分别諸行。

    見于滅谛即作是念。

    我今見滅是名證滅。

    我當修道便至靜處念如是法。

    作是念已攝心定住。

    是人先得厭心。

    今得定心故于諸行中心便舍離。

    而自愧厭不喜不樂。

    複作是念。

    我今于一切法中已得解脫更無所作。

    我身已得阿羅漢道。

    是人命終之時見受生處。

    即菩提中心生疑悔。

    以此疑故命終之後堕大地獄。

    何以故。

    是人于無生法中而分别故。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白佛言。

    世尊。

    今雲何應觀四聖谛。

    佛告文殊師利。

    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