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論語》讀書心得——有感于“從吾所好”
關燈
小
中
大
大衆而言,我們并不需要将自信膨一脹到自負,但是,我們可以做到對自己起碼的尊重,尊重自己可貴的天性*,珍惜心中獨特的向往,在《做最好的自己》一書中,李開複說過&ldquo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來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區别兩者的不同。
&rdquo我想權衡兩者的智慧首先來自對自己的認識與理解,在自己選定的方向上,在自己願意為之奮鬥終身的事業中需要的是勇氣和信心,為了心中的理想而作的冒險,不論福禍都值得贊賞,在自己設定的背景上用生命繪出的圖畫,不論錦繡燦爛或是蕭瑟慘淡都值得我們真誠的喝彩。
能堅定不移地&ldquo取&rdquo,就不難潇灑大度地&ldquo舍&rdquo,當我們選擇了自己要走的路之後,就有了胸襟和氣度對于其他那些可能存在的誘一惑潇灑放手,因為那時,我們知道,輕裝上陣,會走得更遠。
&ldquo從吾所好&rdquo是給自己恰如其分的定位,不做無益的奢望,也不浪費生命的每一秒,它可以是每天多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也可以是畢生孜孜不倦地追求理想&hellip&hellip追求快樂是人的天性*,然而對于&ldquo快樂&rdquo與&ldquo幸福&rdquo的定義又因人而異,但我想&mdash&mdash幸福不是一份占有物,而隻是一種持久的狀态&mdash&mdash卻适用于每個人。
幸福,來自虔誠的心靈對生命和人生的體驗&mdash&mdash是三月飄灑的揚花讓你憶起了童年的夥伴,是異鄉羁旅的孤獨被一聲吳侬軟語趕走,是嘈雜的辦公室裡等待你的工作讓你更加堅定當初選擇它的決心&hellip&hellip無論何種幸福,都取決于心靈的感受力,而我想隻有&ldquo從吾所好&rdquo才是保持心靈的感受力的生活方式,因為一個人隻有先意識到自己擁有一顆高貴的人的心靈,并能用心地聽從自己内心的呼喚,這樣的心靈才不會對生活中稍縱即逝的美妙時光視而不見,這樣的心靈才能懂得另一個孤獨的身影背後深邃的愛,這樣的心靈,才有可能将瑣碎的快樂串成永久的幸福。
子曰:&ldquo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rdquo誠懇待人是&ldquo誠信&rdquo,誠實待己才真正&ldquo坦蕩&rdquo。
&ldquo誠信&rdquo既是自身品質,又與以交換為目的的動機之間隻有一線之隔,如果誠實待人不是出于自己内心真正的願望,甚至扭曲自己内心的願望,而隻是為了貪圖這種做法背後的利益&mdash&mdash物質的滿足或是精神的寬慰。
不論這樣的人如何受人尊敬,在我眼中,習慣對自己的内心說謊的人,即使與他人相處能夠做到恭、寬、信、敏、惠,也隻是對自己不敬不愛的&ldquo僞君子&rdquo,因為他首先虧待了自己。
敬業卻不愛業的人值得嘉獎卻不值得贊賞,他們也許獲得了讓人羨慕的榮譽與成功,甚至造福了很多人,受人敬仰甚至愛戴,可是,犧牲了夢想的他們卻用幸福的光環斷送了真正的幸福。
我們都會面臨&ldquo能做的事&rdquo與&ldquo想做的事&rdquo之間的選擇,做好該做的、能做的事就能怡然自得,自然是一種幸福。
日夜奔波、左右逢源的人也許是充實的,他們打一開始就放棄了自己的判斷,追求人人趨之若骛的成功,用忙碌代替思考,用别人羨慕的目光遮蔽自己眼中的失落。
然而,子曰&ldquo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rdquo,我相信會有那麼一個吉光片羽的瞬間,他們會發現用别人的标準來定義自己的幸福,是犧牲最大的妥協。
既然一樣要為現在擁有的一切付出那麼多,為什麼不能打一開始就把這些心血花在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業上呢?好逸惡勞的本性*太容易讓人隻因為自己的夢想看起來難以實現而輕易放棄,可是他們忘記了自己為現在的成功付出了多少,偏離航道太久會讓我們忘了想去的地方,然而沒有一種回憶是可以輕易抹去的,尤其是那些曾讓我們熱血沸騰的&ldquo想做的事&rdquo,那些糾纏着回憶的夢的歲片往往在不經意間,讓峥嵘歲月黯然失色*。
&ldquo想做的事&rdquo和&ldquo要做的事&rdquo使我們成為一個與衆不同的人,一個有真性*情的人。
我認為,孔子所說的&ldquo從吾所好&rdquo指的也是一種真性*情。
&rdquo我想權衡兩者的智慧首先來自對自己的認識與理解,在自己選定的方向上,在自己願意為之奮鬥終身的事業中需要的是勇氣和信心,為了心中的理想而作的冒險,不論福禍都值得贊賞,在自己設定的背景上用生命繪出的圖畫,不論錦繡燦爛或是蕭瑟慘淡都值得我們真誠的喝彩。
能堅定不移地&ldquo取&rdquo,就不難潇灑大度地&ldquo舍&rdquo,當我們選擇了自己要走的路之後,就有了胸襟和氣度對于其他那些可能存在的誘一惑潇灑放手,因為那時,我們知道,輕裝上陣,會走得更遠。
&ldquo從吾所好&rdquo是給自己恰如其分的定位,不做無益的奢望,也不浪費生命的每一秒,它可以是每天多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也可以是畢生孜孜不倦地追求理想&hellip&hellip追求快樂是人的天性*,然而對于&ldquo快樂&rdquo與&ldquo幸福&rdquo的定義又因人而異,但我想&mdash&mdash幸福不是一份占有物,而隻是一種持久的狀态&mdash&mdash卻适用于每個人。
幸福,來自虔誠的心靈對生命和人生的體驗&mdash&mdash是三月飄灑的揚花讓你憶起了童年的夥伴,是異鄉羁旅的孤獨被一聲吳侬軟語趕走,是嘈雜的辦公室裡等待你的工作讓你更加堅定當初選擇它的決心&hellip&hellip無論何種幸福,都取決于心靈的感受力,而我想隻有&ldquo從吾所好&rdquo才是保持心靈的感受力的生活方式,因為一個人隻有先意識到自己擁有一顆高貴的人的心靈,并能用心地聽從自己内心的呼喚,這樣的心靈才不會對生活中稍縱即逝的美妙時光視而不見,這樣的心靈才能懂得另一個孤獨的身影背後深邃的愛,這樣的心靈,才有可能将瑣碎的快樂串成永久的幸福。
子曰:&ldquo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rdquo誠懇待人是&ldquo誠信&rdquo,誠實待己才真正&ldquo坦蕩&rdquo。
&ldquo誠信&rdquo既是自身品質,又與以交換為目的的動機之間隻有一線之隔,如果誠實待人不是出于自己内心真正的願望,甚至扭曲自己内心的願望,而隻是為了貪圖這種做法背後的利益&mdash&mdash物質的滿足或是精神的寬慰。
不論這樣的人如何受人尊敬,在我眼中,習慣對自己的内心說謊的人,即使與他人相處能夠做到恭、寬、信、敏、惠,也隻是對自己不敬不愛的&ldquo僞君子&rdquo,因為他首先虧待了自己。
敬業卻不愛業的人值得嘉獎卻不值得贊賞,他們也許獲得了讓人羨慕的榮譽與成功,甚至造福了很多人,受人敬仰甚至愛戴,可是,犧牲了夢想的他們卻用幸福的光環斷送了真正的幸福。
我們都會面臨&ldquo能做的事&rdquo與&ldquo想做的事&rdquo之間的選擇,做好該做的、能做的事就能怡然自得,自然是一種幸福。
日夜奔波、左右逢源的人也許是充實的,他們打一開始就放棄了自己的判斷,追求人人趨之若骛的成功,用忙碌代替思考,用别人羨慕的目光遮蔽自己眼中的失落。
然而,子曰&ldquo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rdquo,我相信會有那麼一個吉光片羽的瞬間,他們會發現用别人的标準來定義自己的幸福,是犧牲最大的妥協。
既然一樣要為現在擁有的一切付出那麼多,為什麼不能打一開始就把這些心血花在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業上呢?好逸惡勞的本性*太容易讓人隻因為自己的夢想看起來難以實現而輕易放棄,可是他們忘記了自己為現在的成功付出了多少,偏離航道太久會讓我們忘了想去的地方,然而沒有一種回憶是可以輕易抹去的,尤其是那些曾讓我們熱血沸騰的&ldquo想做的事&rdquo,那些糾纏着回憶的夢的歲片往往在不經意間,讓峥嵘歲月黯然失色*。
&ldquo想做的事&rdquo和&ldquo要做的事&rdquo使我們成為一個與衆不同的人,一個有真性*情的人。
我認為,孔子所說的&ldquo從吾所好&rdquo指的也是一種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