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論語》心得(七)《人生之道》一

關燈
,入乎耳,發乎口,可以再去講給别人,這就是一種學習。

    但是在今天,隻有導緻一個人整個價值體系重塑,行為方式變得更有效率,更便捷,更合乎社會要求的學習,才是好的學習。

     在今天這個信息時代,可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現在的孩子已經不隻是&ldquo十五向學&rdquo了,很多比五歲還要早就開始學習了。

    但是都學了什麼呢?不少孩子會背圓周率,能夠背到小數點後很多很多位;有的孩子能夠背長長的古詩,成為在客人面前表演的節目。

    但是這些對他這一生真的有用嗎?今天的向學還有多少是孔子所說的&ldquo為己之學&rdquo?還有多少能夠學以緻用? 在我們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最大的苦惱是信息太多,我們最大的難題是選擇的難題,因此就更需要有選擇、有規劃地進行學習。

     &ldquo過猶不及&rdquo,這是孔子的觀點。

    再好的東西都有它的度,與其貪多嚼不爛,把自己的腦子複制成一個電腦的内存,還不如把有限的知識融會貫通,融入自己的生命。

     孔子說,&ldquo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rdquo(《論語·為政》),一定要一邊學,一邊想,一邊應用。

    他所提倡的是這樣一種從容地把有限的知識放大到極限的學習方式。

     我們現在的學院式教育有一個規範長度,但寬度卻可以改變。

    也許孔子提倡的這樣一種學與思結合的方式會給我們非常好的啟發。

     經過這樣的學習、曆練,我們逐漸地提升自己、有所感悟,這樣就走到了三十歲。

     &ldquo三十而立&rdquo,是我們常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幾乎每個人到了這個年紀,都會扪心自問:我&ldquo立&rdquo起來了嗎? 那麼怎樣才算立起來了?是否隻要有車,有房,或者有了一個什麼樣的職位就算立起來了呢?而立之年對于人的一生又有着怎樣重要的作用呢? 三十這個年紀,在今天,在這個心理斷-乳-期大大錯後的時代,尤其是在大都市裡,還被稱作&ldquo男孩&rdquo&ldquo女孩&rdquo,那麼怎樣判斷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是否&ldquo立&rdquo起來了呢?對于&ldquo立&rdquo字,應該有什麼樣的擔當呢? 大家知道,黑格爾提出了&ldquo正反和&rdquo三段論。

    人最早接受的教育一般都是正的,比如在剛剛讀小學的時候,他相信太陽是明亮的,花朵是鮮紅的,人心是善意的,世界是充滿溫情的,王子和公主最終是可以在一起的,生活中是沒有憂傷的。

    其實這就是正的結果。

    但是長到十幾歲的時候,就會出現比較強烈的逆反心理,二十多歲剛剛步入社會時,就會覺得這個世界上一切都不盡人意,覺得成*人世界欺騙了自己,覺得生活中滿是醜陋、猥瑣、卑鄙和欺詐。

    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ldquo小憤青&rdquo。

    這個時候,青春的成長有它特有的蒼涼,人必然表現出一種反彈。

    那麼走到三十歲,應該是人生&ldquo和&rdquo的階段,就是既不像十來歲時覺得眼前一片光明,也不像二十多歲時覺得一片慘淡。

     三十而立的這個&ldquo立&rdquo字,首先是内在的立,然後才是在社會坐标上找到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