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論語》心得之四 君子之道(3)
關燈
小
中
大
&ldquo比&rdquo這個字形,象兩個人緊挨着站在一起,意思是說,小人喜歡結成小圈子,他不會融入大集體。
比如說開一個Party,一個君子會讓這裡面遠近親疏所有人都覺得很舒服;但是小人呢,他會和他最要好的人躲到一個角落去嘀嘀咕咕,好像他們兩個人好得不得了。
為什麼會有這種不同呢?還是因為君子和小人的道德境界不同。
孔子說:&ldquo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rdquo(《論語·述而》),小人之所以喜歡互相勾結,是因為他的心裡有鬼,想通過這種勾結謀取私利和維護既得利益。
所謂&ldquo結一黨一營私&rdquo,正是這個意思。
而君子則胸懷坦蕩,因為他坦然無私,所以能夠平和,能夠以善意跟所有人走到一起。
中國一直以和諧為美,而真正的和諧是什麼?就是在堅持不同聲音、不同觀點的前提下,對于他人的一種寬容,一種融入。
其實這就是君子之道。
因為君子和小人有這許多不同,因而同君子相處和同小人相處,情形會很不一樣。
孔夫子說:&ldquo君子易事而難說也。
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難事而易說也。
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rdquo(《論語·子路》) 《論語》的叙事方式特别容易懂,就是因為它老把君子和小人放在一起比較。
說,同&ldquo悅&rdquo,高興。
一個君子你很容易與他相處,但是你又難以取一悅他。
假如你想以不正當的手段取一悅他,他反而會不高興。
決不會說你給他一個小恩小惠,他就給你大開綠燈、大開後門。
等到他真正使用你的時候,他會根據你的才幹,給你安排一個合适的位子。
這就叫&ldquo器之&rdquo。
小人的特點是你很容易取一悅他,但是你很難與他相處。
生活中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比如說你給他施一點小恩小惠,幫他一個小忙,甚至你請他喝一頓酒,這個人就會很高興了。
即便你取一悅他的方式是不合乎道義的,是不正當的,他也還是會很高興。
但這樣的人又是很不容易共事的。
你千萬不要以為取得了他一時的歡心,他以後就會非常忠誠地一路給你開綠燈,雖然你費了很多力氣,花了很多錢财,打通了關節,但等到他真要用人的時候,他不會根據你的才幹給你安排工作。
而是求全責備,覺得你這兒也不夠格,那兒也不達标,你以前所做的一切都算白費。
他會想法刁難你,讓你覺得很尴尬。
所以這樣的人你很難與他相處。
這就是小人和君子的區别。
《論語》中為我們描述的君子,除了要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很好相處的人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标準,就是說話和做事的标準。
一個君子的言行,應該是怎樣的呢? 一個君子不會把自己要做的事、要達到的目标先說出來;而往往是等把事都做完了,目标達到了,才淡淡地說出來。
這叫&ldquo先行其言而後從之&rdquo(《論語·為政》)。
孔子十分讨厭那些誇誇其談的人,他說:&ldquo巧言令色*,鮮矣仁!&rdquo(《論語·學而》)他認為,真正的君子應該&ldquo讷于言而敏于行&rdquo(《論語·裡仁》),表面上可能是木讷的,少言寡語,但他的内心無比堅定、剛毅。
《聖經》說世上最追不回來的有三件
比如說開一個Party,一個君子會讓這裡面遠近親疏所有人都覺得很舒服;但是小人呢,他會和他最要好的人躲到一個角落去嘀嘀咕咕,好像他們兩個人好得不得了。
為什麼會有這種不同呢?還是因為君子和小人的道德境界不同。
孔子說:&ldquo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rdquo(《
所謂&ldquo結一黨一營私&rdquo,正是這個意思。
而君子則胸懷坦蕩,因為他坦然無私,所以能夠平和,能夠以善意跟所有人走到一起。
中國一直以和諧為美,而真正的和諧是什麼?就是在堅持不同聲音、不同觀點的前提下,對于他人的一種寬容,一種融入。
其實這就是君子之道。
因為君子和小人有這許多不同,因而同君子相處和同小人相處,情形會很不一樣。
孔夫子說:&ldquo君子易事而難說也。
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難事而易說也。
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rdquo(《論語·子路》) 《論語》的叙事方式特别容易懂,就是因為它老把君子和小人放在一起比較。
說,同&ldquo悅&rdquo,高興。
一個君子你很容易與他相處,但是你又難以取一悅他。
假如你想以不正當的手段取一悅他,他反而會不高興。
決不會說你給他一個小恩小惠,他就給你大開綠燈、大開後門。
等到他真正使用你的時候,他會根據你的才幹,給你安排一個合适的位子。
這就叫&ldquo器之&rdquo。
小人的特點是你很容易取一悅他,但是你很難與他相處。
生活中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比如說你給他施一點小恩小惠,幫他一個小忙,甚至你請他喝一頓酒,這個人就會很高興了。
即便你取一悅他的方式是不合乎道義的,是不正當的,他也還是會很高興。
但這樣的人又是很不容易共事的。
你千萬不要以為取得了他一時的歡心,他以後就會非常忠誠地一路給你開綠燈,雖然你費了很多力氣,花了很多錢财,打通了關節,但等到他真要用人的時候,他不會根據你的才幹給你安排工作。
而是求全責備,覺得你這兒也不夠格,那兒也不達标,你以前所做的一切都算白費。
他會想法刁難你,讓你覺得很尴尬。
所以這樣的人你很難與他相處。
這就是小人和君子的區别。
《論語》中為我們描述的君子,除了要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很好相處的人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标準,就是說話和做事的标準。
一個君子的言行,應該是怎樣的呢? 一個君子不會把自己要做的事、要達到的目标先說出來;而往往是等把事都做完了,目标達到了,才淡淡地說出來。
這叫&ldquo先行其言而後從之&rdquo(《論語·為政》)。
孔子十分讨厭那些誇誇其談的人,他說:&ldquo巧言令色*,鮮矣仁!&rdquo(《論語·學而》)他認為,真正的君子應該&ldquo讷于言而敏于行&rdquo(《論語·裡仁》),表面上可能是木讷的,少言寡語,但他的内心無比堅定、剛毅。
《聖經》說世上最追不回來的有三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