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論語》心得之四 君子之道(2)
關燈
小
中
大
孔子曾經說過,&ldquo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rdquo(《論語·憲問》)。
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成天想的都是自己的小家,自己的小日子,那麼這個人就不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君子。
孔子的學生曾子曾經說過:&ldquo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論語·泰伯》)&rdquo 這樣一份擔當,後來就演化成了中國儒家人格中所謂的&ldquo天下興亡,匹夫有責&rdquo。
中國人的人格理想很有意思,儒家和道家從來不是徹底分離的,而是人格理想的兩端。
用林語堂先生的話來講,中國每一個人的社會理想都是儒家,而每一個人的自然人格理想都是道家。
這就是我們經常的一種表述,叫做&ldquo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rdquo(《孟子·盡心上》)。
一個人在顯達的時候能以天下為己任,而在困窘之時還不放棄個人修養,還能心懷天下,這就是君子了。
在孔子之後,中國古代有許多名士當自己窮極潦倒的時候,還念念不忘蒼生黎民。
詩聖杜甫在自己的茅屋僅能容身、破敗漏雨之時,他想的卻是&ldquo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rdquo(《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想讓更多的人住上好房子。
我們不會感到杜甫是在說大話,而是會被那博大的胸襟和熾烈的感情所震撼! 再比如範仲淹,他認為一個士人不論是&ldquo居廟堂之高&rdquo還是&ldquo處江湖之遠&rdquo,都應該系念天下君民,都應當&ldquo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rdquo(《嶽陽樓記》)。
這樣博大的胸懷,這樣高遠的志向,不難看到孔子和《論語》的影響。
讀到這裡,大家也許會有一種疑問:儒家講&ldquo天下己任&rdquo是要以犧牲個人利益為前提的嗎? 其實孔夫子并不否認個人利益的存在,相反,他所倡導的這樣一種笃定、實用而溫暖的人際理論是以保障每個人利益權利最大化為前提的。
他讓你在此基礎上盡量為社會做更多的事情。
但孔子認為謀求個人利益的時候不能不走正路,一心想走捷徑,一心想貪小一便宜。
孔夫子認為,走正路還是走捷徑,是君子和小人的區别。
他說:&ldquo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rdquo(《論語·裡仁》)&ldquo義&rdquo就是&ldquo宜&rdquo,也就是說,君子走的始終是一條适宜的正路。
而小人則一心看重私利,在一己私利驅使下很容易走上邪路。
那麼,君子和小人有哪些不同的表現呢? 孔子說:&ldquo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rdquo(《論語·裡仁》)就是說,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記的事情是不同的。
君子每天牽挂的是自己的道德修繕,小人則記惦的是自己的家鄉;君子心中始終有一份規矩、法度,不得超越,小人則滿腦子想的是些小恩小惠,小一便宜。
一個人他每天就惦記自己家的事情,比如我怎麼樣能夠多買一套房,我怎麼樣利用一下福利分房政策
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成天想的都是自己的小家,自己的小日子,那麼這個人就不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君子。
孔子的學生曾子曾經說過:&ldquo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論語·泰伯》)&rdquo 這樣一份擔當,後來就演化成了中國儒家人格中所謂的&ldquo天下興亡,匹夫有責&rdquo。
中國人的人格理想很有意思,儒家和道家從來不是徹底分離的,而是人格理想的兩端。
用林語堂先生的話來講,中國每一個人的社會理想都是儒家,而每一個人的自然人格理想都是道家。
這就是我們經常的一種表述,叫做&ldquo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rdquo(《
一個人在顯達的時候能以天下為己任,而在困窘之時還不放棄個人修養,還能心懷天下,這就是君子了。
在孔子之後,中國古代有許多名士當自己窮極潦倒的時候,還念念不忘蒼生黎民。
詩聖杜甫在自己的茅屋僅能容身、破敗漏雨之時,他想的卻是&ldquo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rdquo(《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想讓更多的人住上好房子。
我們不會感到杜甫是在說大話,而是會被那博大的胸襟和熾烈的感情所震撼! 再比如範仲淹,他認為一個士人不論是&ldquo居廟堂之高&rdquo還是&ldquo處江湖之遠&rdquo,都應該系念天下君民,都應當&ldquo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rdquo(《嶽陽樓記》)。
這樣博大的胸懷,這樣高遠的志向,不難看到孔子和《論語》的影響。
讀到這裡,大家也許會有一種疑問:儒家講&ldquo天下己任&rdquo是要以犧牲個人利益為前提的嗎? 其實孔夫子并不否認個人利益的存在,相反,他所倡導的這樣一種笃定、實用而溫暖的人際理論是以保障每個人利益權利最大化為前提的。
他讓你在此基礎上盡量為社會做更多的事情。
但孔子認為謀求個人利益的時候不能不走正路,一心想走捷徑,一心想貪小一便宜。
孔夫子認為,走正路還是走捷徑,是君子和小人的區别。
他說:&ldquo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rdquo(《論語·裡仁》)&ldquo義&rdquo就是&ldquo宜&rdquo,也就是說,君子走的始終是一條适宜的正路。
而小人則一心看重私利,在一己私利驅使下很容易走上邪路。
那麼,君子和小人有哪些不同的表現呢? 孔子說:&ldquo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rdquo(《論語·裡仁》)就是說,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記的事情是不同的。
君子每天牽挂的是自己的道德修繕,小人則記惦的是自己的家鄉;君子心中始終有一份規矩、法度,不得超越,小人則滿腦子想的是些小恩小惠,小一便宜。
一個人他每天就惦記自己家的事情,比如我怎麼樣能夠多買一套房,我怎麼樣利用一下福利分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