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論語》心得之三 處世之道(1)

關燈
來; 有時費盡心機想和領導、同事拉近關系,卻常常适得其反。

     為什麼會這樣? 怎樣的關系才能稱作&ldquo好&rdquo呢? 孔夫子認為,太過疏遠和太過親密都不是最佳狀态,所謂&ldquo過猶不及&rdquo。

    為什麼兩個人很親密卻不是相處的最佳狀态呢? 孔子的學生子遊說:&ldquo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rdquo(《論語·裡仁》)&ldquo數&rdquo(shuH)是&ldquo屢次&rdquo的意思。

    如果你有事沒事總是跟在國君(領導)旁邊,雖然表示親近,但離自己招緻羞辱就不遠了;你有事沒事總是跟在朋友旁邊,雖然看起來親密,但離你們倆疏遠也就不遠了。

     有一個哲學寓言,名叫《豪豬的哲學》。

     有一群豪豬,身上長滿尖利的刺,大家擠在一起取暖過冬。

    它們老是不知道大家應該保持一種什麼樣的距離才最好,離得稍微遠些,互相借不着熱氣,于是就往一起湊湊;一旦湊近了,尖利的刺就彼此紮着身體了,就又開始疏離;離得遠了,大家又覺得寒冷&hellip&hellip經過很多次磨合以後,豪豬們才終于找到了一個最恰如其分的距離,那就是在彼此不傷害的前提下,保持着群體的溫暖。

     在我們今天這個社會,尤其是都市裡,原來的大雜院都拆了,建成了單元樓,已經沒有這院裡頭一家包餃子、十家挨着都送到的事了,已經沒有大院一起過年、大人一桌小孩一桌的情形了。

    往往是同在一個單元裡邊住了三四年,鄰居都認不全。

     因為周圍人際關系冷漠,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障礙越來越多了。

     這種障礙多了以後會怎麼樣呢?就會加重我們所信賴的幾個朋友身上的負擔。

     你會覺得:我的好朋友應當對我好一點,我也會自覺地對他好一點。

    你會覺得:你們家有什麼私事,比如兩口子打架了,為什麼不告訴我呢?我可以給你們調停啊! 我們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

     大家真的應該聽聽子遊的這句話:&ldquo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rdquo距離過近,必然要傷及他人。

     那麼,應該怎樣與朋友相處呢? 子貢曾經問過他的老師,孔夫子告訴他說:&ldquo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勿自辱焉。

    &rdquo(《論語·顔淵》)看到朋友做的不對的事,你要真心地勸告,善意地引導,如果他實在不聽就算了,别再說了,不要自取其辱。

     所以,與好朋友相處也要有個度,不要什麼樣的事情都大包大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