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關燈
各種工匠一交一換呢?為什麼許先生這樣不怕麻煩呢?” 陳相回答說:“各種工匠的事情當然不是可以一邊耕種一邊同時幹得了的。

    ” “那麼治理國家就偏偏可以一邊耕種一邊治理了嗎?官吏有官吏的事,百姓有百姓的事。

    況且,每一個人所需要的生活資料都要靠各種工匠的産品才能齊備,如果都一定要自己親手做成才能使用,那就是率領天下的人疲于奔命。

    所以說:有的人腦力勞動,有的人一體力勞動;腦力勞動者統治人,體力勞動者被人統治;被統治者養活别人,統治者靠别人養活:這是通行天下的原則。

     “在堯那個時代,天下還未太平,洪水成災,四處泛濫;草木無限制生長,禽一獸大量繁殖,谷物沒有收成,飛禽起獸危害人類,到處都是它們的蹤迹。

    堯為此而非常擔憂,選拔舜出來全面治理。

    舜派益掌管用火燒,益便用烈火焚燒山野沼澤的草木,飛禽走獸于是四散而逃。

    大禹疏通九條河道,治理濟水、源水,引流入海;挖掘汝水、漢水,疏通淮水、泅水,引流進入長一江一。

    這樣中國才可以進行農業耕種。

    當時,禹八年在外,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前都不進去,即便他想親自種地,行嗎? “後稷教老百姓耕種收獲,栽培五谷,五谷成熟了才能夠養育百姓。

    人之所以為人,吃飽了,穿暖了,住得安逸了,如果沒有教養,那就和禽一獸差不多。

    聖人又為此而擔憂,派契做司徒,用人與人之間應有的倫常關系和道理來教育百姓——父子之間有骨肉之親,君臣之間有禮義之道,夫妻之間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間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間有誠信之德。

    堯說道:‘慰勞他們,安撫他們,開導他們,糾正他們,輔助他們,保護他們,使他們創所,再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品德。

    ’聖人為老百姓考慮得如此之難道還有時間來親自耕種嗎? “堯把得不到舜這樣的人作為自己的憂慮,舜把得不到禹和陶這樣的人作為自己的憂慮。

    那些把耕種不好田地作為自己憂慮的,是農夫。

    把錢财分給别人叫做惠,把好的道理教給别人叫做忠,為天下發現人才叫做仁。

    所以把天下讓給人容易,為天下發現人才卻很難。

    孔子說:‘堯做天子真是偉大!隻有天最偉大,隻有堯能夠效法天,他的聖德無邊無際,老百姓找不到恰當的詞語來贊美他!舜也是了不得的天子!雖然有了這樣廣闊的天下,自己卻并不占有它/堯和舜治理天下,難道不用心思嗎?隻不過用在耕田種地上罷了。

     “我隻聽說過用中原的一切來改變邊遠落後地區的,沒有聽說過用邊遠落後地區的一切來改變中原的。

    陳良本來是楚國的人,喜愛周公、孔子的學說,由南而北來到中原學習。

    北方的學者還沒有人能夠超過他。

    他可以稱得上是豪傑之士了。

    你們兄弟跟随他學習幾十年,他一死,你們就背叛了他!以前孔子死的時候,門徒們都為他守孝三年,三年以後,大家才收拾行李準備回家。

    臨走的時候,都去向子貢行禮告别,相對而哭,泣不成聲,然後才離開。

    子貢又回到孔子的墓地重新築屋,獨自守墓三年,然後才離開。

    後來,子夏、子張、子遊認為有若有點像孔子,便想用尊敬孔子的禮來尊敬他,他們希望曾子也同意。

    曾子說:‘不可以.就像曾經用一江一漢的水清洗過,又在夏天的太一陽一下曝曬過,潔白無暇。

    我們的老師是沒有誰還能夠相比的。

    ’如今這個怪腔怪調的南方蠻幹,說話诽謗先王的聖賢之道,你們卻背叛自己的老師而向他學習,這和曾子的态度恰恰相反。

    我隻聽說過從幽暗的山溝飛出來遷往高大的樹木的,從沒聽說過從高大的樹木飛下來遷往由暗的山溝的。

    《魯頌》說:‘攻擊北方的戎狄,懲罰南方的荊舒。

    ’周公尚且要攻擊楚國這樣的南方蠻幹,你們卻去向他學習,這簡直是越變越壞了埃” 陳相說:“如果聽從許先生的學說,市場價格就會統一,人人沒有欺詐,就是打發一個小孩子去市場,也不會被欺騙。

    布匹絲”綢的長短一樣,價格也就一樣;麻線絲綿的輕重一樣,價格也就一樣;五谷的多少一樣,價格也就一樣;鞋子的大小一樣,價格也就一樣。

    ” 孟子說:“各種東西的質量和價格不一樣,這是很自然的,有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甚至相差千倍萬倍。

    您想讓它們完全一樣,隻是搞亂天下罷了。

    一雙粗糙的鞋子與一雙榆緻的鞋子價格完全一樣,人們難道會同意嗎?聽從許先生的學說,是率領大家走向虛僞,怎麼能夠治理好國家呢? 【讀解】 這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