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醜上

關燈
公孫醜上 公孫醜上本篇前兩章記載盂子與學生公孫醜的對話,其餘均系孟子個人言論的記錄。

    總起來說,仍以政治學說,尤其是“仁政”理論為主。

    即便是說到其它方面的問題,也往往落腳于“仕政”之上。

    全篇原文共9章,本書選8章。

    其中第2章因原文較長,本書僅節選一部分。

     乘勢待時,事半功倍 【原文】 公孫醜①問曰:“夫子當路②于齊,管仲、晏子之功,可複許③乎?” 盂子曰:“子誠齊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

    或問乎曾西(4)曰:‘吾子⑤與于路孰賢?’曾西蹵(6)然曰:‘吾先子(7)之所畏也。

    ’曰:‘然則吾子與管仲孰賢?’曾西艴然(8)不悅,曰:‘爾何曾(9)比予其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專也,行乎國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單也,爾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為也,而子為(10)我願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顯。

    管仲、晏子猶不足為與?” 曰:“以齊王,由(11)反手也。

    ” 曰:“若是,則弟子之惑滋甚。

    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後崩(12),猶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13)繼之,然後大行。

    今言王若易然,則文王不足法與?” 曰:“文王何可當也!由湯至于武丁,賢聖之君六七作(14),天下歸殷久矣,久則難變也。

    武丁朝諸候,有天下,猶運之掌也。

    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遺俗,流風善風善政,猶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幹、箕子、膠鬲--皆賢人也--相與(15)輔相(16)之,故久而後失之也。

    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猶方百裡起,是以難也。

    齊人有言曰:‘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17)’。

    ,今時則易然也:夏後、殷、周之盛,地未有過千裡者也,而齊有其也矣;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而齊有其民矣。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禦也。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時者也;民這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時者也。

    饑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

    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郵(18)而傳命。

    ’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

    ” 【注釋】 ①公孫醜:孟子的學生,齊國人。

    ②當路:當權,當政。

    ③許:興盛、複興。

    (4)曾西:名曾申,字子西,魯國人,孔子學生曾參的兒子。

    (5)吾子:對友人的花色品種稱,相當于“吾兄”、“老兄”之類。

    (6)蹵然:不安的樣子。

    (7)先子:指已逝世的長輩。

    這裡指曾西的父親曾參。

    (8)艴然:惱怒的樣子。

    (9)曾:副詞,竟然、居然。

    (10)為:同“謂”,認為。

    (11)由:同“猶”,好像。

    (12)百年而後崩:相傳周文王活了九十七歲。

    百年是泛指壽命很長。

    (13)周公:名姬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輔助武王伐纣,統一天下,又輔助成王定亂,安定天下成為魯國的始祖。

    (14作:在這裡為量詞,相當于現代口語“起”。

    (15)相與:雙音副詞,“共同”的意思。

    (16)輔相:雙音動詞,輔助。

    (17)鎡基:農具,相當于今天的鋤頭之類。

    (18)置郵:置和郵都是名詞,相當于後代的驿站。

     【譯文】 公孫醜問道:“先生如果在齊國當權,管仲、晏子的功業可以再度興起來嗎?” 孟子說:“你可真是個齊國人啊,隻知道管仲、晏子。

    曾經有人間曾西:‘您和子路相比,哪個更有才能?”曾西不安他說:‘子路可是我父親所敬畏的人啊,我怎麼能和他相比呢?,那人又問:‘那麼您和管仲相比,哪個更有才能呢?’曾西馬上不高興起來,說:‘你怎麼竟拿管仲來和我相比呢?管仲受到齊桓公那樣信任不疑,行使國家政權那樣長久,而功績卻是那樣少,你怎麼竟拿他來和我相比呢?’”孟子接着說:“管仲是曾西都不願跟他相比的人,你以為我願意跟他相比嗎?” 公孫醜說:“管仲輔佐桓公稱霸天下,晏子輔佐景公名揚諸侯。

    難道管仲、晏子還不值得相比嗎?“ 孟子說:“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