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勇與大勇

關燈
小勇與大勇 【原文】 齊宣王問曰:“一交一鄰國有道乎?” 孟子對曰:“有。

    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⑴,文王事昆夷⑵;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⑶,句踐事吳⑷。

    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

    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

    詩雲:‘畏天之威,于時保之⑸。

    ’”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 對曰:“王請無好小勇。

    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

    王請大之! “《詩》雲⑹:‘王赫斯⑺怒,爰⑻整其旅,以遏徂莒⑼,以笃周祜⑽,以對于天下。

    ’此文王之勇也。

    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書》曰⑾:‘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

    惟曰其助上帝,一寵一之四方。

    有罪無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⑿志?’一人衡行⒀于天下,武王恥之。

    此武王之勇也。

    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 【注釋】 ⑴湯事葛:湯,商湯,商朝的創建人。

    葛,葛伯,葛國的國君。

    葛國是商緊鄰的小國,故城在今河南甯陵北十五裡處。

    ⑵文王事昆夷:文王,周文王。

    昆夷,也寫作“混夷”,周朝初年的西戎國名。

    ⑶太一王事獯(xun)鬻(yu):太一王,周文王的祖父,即古公父。

    獯鬻又稱猃狁,當時北方的少數民族。

    ⑷勾踐:春秋時越國國君(公元前497年至前465年在位)。

    吳:指春秋時吳國國君夫差。

    ⑸畏天之威:,于時保之:引自《詩經。

    周頌。

    我将》。

    ⑹《詩雲》:以下詩句引自《詩經。

    大雅。

    皇矣》。

    ⑺赫斯:發怒的樣子。

    ⑻爰:語首助詞,無義。

    ⑼遏:止;徂(cu):往,到。

    莒:古國名,在今山東莒縣,公元前431年被楚國消滅。

    ⑽笃:厚;祜:福。

    ⑾《書》曰:書,《尚書》,以下引文見僞《古文尚書。

    周書。

    泰誓》。

    ⑿厥:用法同“其”。

    ⒀衡行:即“橫行”。

     【譯文】 齊宣王問道:“和鄰國交往有什麼講究嗎?” 孟子回答說:“有。

    隻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夠以大國的身分侍奉小國,所以商湯侍奉大國,周文王侍奉昆夷。

    隻有有智慧的人才能夠以小國的身分侍奉大國,所以周太一王侍奉獯鬻,越王勾踐侍奉吳王夫差。

    以大國身分侍奉小國的,是以天命為樂的人;以小國身分侍奉大國的,是敬畏天命的人。

    以天命為樂的人安定天下,敬畏天命的人安定自己的國家。

    《詩經》說:‘畏懼上天的威靈,因此才能夠安定。

    ’” 宣王說:“先生的話可真高深呀!不過,我有個毛病,就是逞強好勇。

    ” 孟子說:“那就請大王不要好小勇。

    有的人動辄按劍瞪眼說:‘他怎麼敢抵擋我呢?’這其實隻是匹夫之勇,隻能與個把人較量。

    大王請不要喜好這樣的匹夫之勇! “《詩經》說:‘文王義憤激昂,發令調兵遣将,把侵略莒國的敵軍阻擋,增添了周國的吉祥,不辜負天下百姓的期望。

    ’這是周文王的勇。

    周文王一怒便使天下百姓都得到安定。

     “《尚書》說:‘上天降生了老百姓,又替他們降生了君王,降生了師表,這些君王和師表的唯一責任,就是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