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符第八

關燈
rdquo過了一年,兒子的眼睛也無緣無故地瞎了。

    後來楚國攻打宋國,包圍了宋國的都城,老百姓一交一換兒子殺了當飯吃,剔下骨頭當柴燒,青壯年都上城作戰,死亡的人超過了一半。

    這父子兩人因眼瞎都逃避了作戰。

    等到包圍解除後,眼睛又都恢複正常。

     【原文】 宋有蘭子者①,以技于宋元②。

    宋元召而使見。

    其技以雙枝,長倍其身,屬其胫③,并趨并馳,弄七劍疊而躍之,五劍常在空中。

    元君大驚,立賜金帛。

    又有蘭子又能燕戲者④,聞之,複以幹元君。

    元君大怒曰:&ldquo昔有異技幹寡人者,技無庸⑤,适值寡人有歡心,故賜金帛。

     彼必聞此而進,複望吾賞。

    &rdquo拘而拟戮之⑥,經月乃放。

     【注釋】 ①蘭子&mdash&mdash蘇時學:&ldquo今世俗謂無賴子為爛仔,其義疑本于此。

    &rdquo《釋文》:&ldquo《史記》雲:&lsquo無符傳出入為闌。

    &rsquo應劭曰:&lsquo闌,妄也。

    &rsquo此所謂闌子者,是以技妄遊者也,疑蘭字與闌同。

    &rdquo任大椿:&ldquo蘭、闌古多通用。

    &rdquo②宋元&mdash&mdash此句之&ldquo宋元&rdquo與下句之&ldquo宋元&rdquo,&ldquo元&rdquo字下均應有&ldquo君&rdquo子,以下文三稱&ldquo元君,&rsquo可證。

    王重民:&ldquo《類聚》六十、《禦覽》三百四十四、又四百八十三引&lsquo宋元&rsquo下并有&lsquo君&rsquo字。

    &rdquo王叔岷:&ldquo《書鈔》一二二、《六帖》三三、六一,《禦覽》五六九引亦并有&lsquo君&rsquo字。

    &rdquo ③胫&mdash&mdash小腿。

     ④燕戲&mdash&mdash戲術。

    其技如燕子輕捷如飛。

     ⑤庸&mdash&mdash用。

     ⑥拟&mdash&mdash《集釋》:&ldquo北宋本脫&lsquo拟&rsquo字,汪本從之,今從各本增。

    &rdquo 【譯文】 宋國有個會雜耍技藝的人,用雜技求見宋元君。

    宋元君召見了他。

    他的技藝是用兩根有身長兩倍的木杖捆一綁在小腿上。

     時而快走,時而奔跑,又用七把劍疊相抛出,有五把劍常在空中。

    元君大為驚喜,立即賞賜給他金銀布帛。

    又有一個會雜耍技藝的人,能夠像燕子一樣輕捷如飛,聽說了這件事後,又用他的枝藝來求見元君。

    元君大怒說:&ldquo前不久有個用奇異的技藝來求見我的人,那技藝毫無實用價值,恰好碰上我高興,所以賞賜了金銀布帛。

    他一定是聽說了這件事以後來的,也希望得到我的賞賜。

    &rdquo于是把那個人抓了起來準備殺掉,過了幾個月才釋放。

     【原文】 秦穆公謂伯樂曰①:&ldquo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rdquo伯樂對曰:&ldquo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②;天下之馬者,若滅若沒,若亡若失,若此者絕塵弭■③。

    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馬,不可告以天下之馬也。

    臣有所與共擔■薪菜者④,有九方臯⑤,此其于馬非巨之下也⑥,請見之。

    &rdquo穆公見之,使行求馬。

    三月而反報曰:&ldquo已得之矣,在沙丘⑦。

    &rdquo穆公曰:&ldquo何馬也?&rdquo對曰:&ldquo牝而黃⑧。

    &rdquo使人往取之,牡而骊⑨。

    穆公不說⑩。

    召伯樂而謂之曰:&ldquo敗矣,子所使求馬者■。

    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rdquo伯樂喟然太息曰:&ldquo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無數者也■。

    若臯之所觀,天機也,得其一精一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

    若臯之相者,乃有貴乎馬者也■。

    &rdquo馬至,果天下之馬也。

     【注釋】 ①秦穆公&mdash&mdash春秋時秦國國君。

    公元前659&mdash前621年在位,先後攻滅十二國,稱霸西戎,伯樂&mdash&mdash姓孫,名一陽一,春秋時秦國善于相馬者。

    伯樂本為天上星辰之名,掌天馬,孫一陽一善識馬,故稱之為伯樂。

     ②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mdash&mdash王重民:&ldquo《類聚》九十三引&lsquo可&rsquo下有&lsquo以&rsquo字,是也。

    《淮南·道應篇》同。

    &rdquo ③絕塵弭■&mdash&mdash絕塵,腳不沾塵土,形容奔馳得很快,弭,音mǐ(米),停止,消除。

    ■,同&ldquo轍&rdquo,音zhé(哲),車輪碾過的痕迹。

    弭轍,指拉車的馬奔馳極快,看不見車輪碾過的痕迹。

     ④擔■薪菜&mdash&mdash■,音m&ogra一ve(末),繩索。

    薪菜,柴草。

     ⑤九方臯&mdash&mdash人名,姓九方,名臯,⑥此&mdash&mdash《集釋》:&ldquo&lsquo此&rsquo,各本作&lsquo比&rsquo,《道藏》白文本、林希逸本、元本、世德堂本作&lsquo此&rsquo,《淮南子》亦作&lsquo此&rsquo。

    &rdquo&ldquo此處當作&lsquo此&rsquo,不當作&lsquo比&rsquo,今依《道藏》白文本訂正。

    &rdquo ⑦沙丘&mdash&mdash地名,在河北平鄉縣東北。

     ⑧牝&mdash&mdash雌性動物。

     ⑨牡而骊&mdash&mdash牡,雄性動物。

    骊,純黑色的馬。

     ⑩說&mdash&mdash通&ldquo悅&rdquo。

     ■子所使求馬者&mdash&mdash王叔岷:&ldquo《藝文類聚》九三、《事類賦》二一、《禦覽》八九六,《記纂淵海》九八、《事文類聚·後集》三八引&lsquo子&rsquo下并有&lsquo之&rsquo字,《淮南子·道應篇》同,當從之。

    &rdquo ■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無數吉也&mdash&mdash張湛注:&ldquo言其相馬之妙乃如此也,是以勝臣千萬而不可量。

    &rdquo盧重玄解:&ldquo臯之相馬,相其伸,不相其形也。

    &rdquo ■而&mdash&mdash《集釋》:&ldquo北宋本、汪本、《四解》本無&lsquo而&rsquo字,《禦覽》八百九十六、《類聚》九十三引同,今從《道藏》白文本、林希逸本、吉府本、世德堂本增。

    《藝文類聚》九三、《埤雅》十五、《事文類聚·後集》三八、《韻府群玉》二、《天中記》五五、《經濟類篇》九八引并有&lsquo而&rsquo字。

    &rdquo ■乃有貴乎馬者也&mdash&mdash張湛注:&ldquo言臯之此術豈止于相馬而已,神明所得,必有貴于相馬者,言其妙也。

    &rdquo 【譯文】 秦穆公對伯樂說:&ldquo你的年紀大了,你們家族中有可以用來相馬的嗎?&rdquo伯樂回答說:&ldquo良馬可以從形狀、容貌、筋骨看出來;至于天下之馬,好像滅絕了,好像隐沒了,好像消亡了,好像丢失了,像這樣的馬,跑起來沒有塵土,沒有車轍。

    我的兒子都是下等人才,可以教給他們怎樣相良馬,卻不可以教給他們怎樣相天下之馬。

    我有一個一道挑擔予賣柴草的夥伴,叫九方臯,這個人對于相馬下在我之下,請您接見他。

    &rdquo穆公接見了他,派他巡行求馬,三個月以後回來報告說:&ldquo已經找到了,在沙丘那兒。

    &rdquo穆公問:&ldquo什麼樣的馬?&rdquo九方臯回答道:&ldquo母馬,黃色的。

    &rdquo穆公派人去取這匹馬,卻是一匹公馬,純黑色的,穆公不高興,召見伯樂并對他說:&ldquo你派去找馬的人太差了,顔色、公母都不能知道,又怎麼能知道馬的好壞呢?&rdquo伯樂長歎了一口氣說:&ldquo竟然到了這種程度嗎?這就是他比我強千萬無數倍的原因啊!像九方臯所觀察的,是馬的天機,得到了馬的一精一華而忘掉了馬的粗相,進入了馬的内核而忘掉了馬的外表;見到了他所要見的,沒有見到他所不要見的;看到了他所要看的,遺棄了他所不要看的。

    像九方臯這樣看相的人,則有比相馬更寶貴的東西。

    &rdquo那匹馬到了,果然是一匹天下少有的好馬。

     【原文】 楚莊王問詹何日①:&ldquo治國奈何?&rdquo詹何對曰:&ldquo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國也。

    &rdquo楚莊王曰:&ldquo寡人得奉宗廟社稷,願學所以守之。

    &rdquo詹何對曰:&ldquo臣未嘗聞身治而國亂者也,又未嘗聞身亂而國治者也。

    故本在身,不敢對以末。

    &rdquo楚王曰:&ldquo善。

    &rdquo 【注釋】 ①楚莊王&mdash&mdash春秋時楚國國君,公元前613&mdash前591年在位,曾大敗晉軍,使魯、宋、鄭、陳等國歸附,成為霸主。

    詹何&mdash&mdash張湛注:&ldquo詹何,蓋隐者也。

    &rdquo 【譯文】 楚莊王問詹何說:&ldquo治理國家應該怎樣?&rdquo詹何回答說:&ldquo我知道修養身心,不知道治理國家。

    &rdquo楚莊王說:&ldquo我能成為祀奉宗廟社稷的人,希望學到怎樣保持它的辦法。

    &rdquo詹何回答說:&ldquo我沒有聽說過身心修養好了而國家反而混亂的事,又沒有聽說過身心煩亂而能把國家治理好的事。

    所以根本在于自身,不敢用末節來答複。

    &rdquo楚王說:&ldquo說得好。

    &rdquo 【原文】 狐丘丈人謂孫叔敖曰①:&ldquo人有三怨,子知之乎?&rdquo孫叔敖曰:&ldquo何謂 也?&rdquo對曰:&ldquo爵高者,人■之;官大者,主惡之;祿厚者,怨逮之②。

    &rdquo孫叔敖曰:&ldquo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祿益厚,吾施益博。

    以是免于三怨,可乎③?&rdquo 【注釋】 ①狐丘丈人&mdash&mdash張湛注:&ldquo狐丘,邑名。

    丈人,長老者。

    &rdquo孫叔敖春秋時楚國大夫,曾為楚莊王宰相三個月。

     ②這&mdash&mdash俞樾:&ldquo《淮南子·道應篇》作&lsquo祿厚者怨處之&rsquo,是也。

    &ldquo怨處之&rsquo謂怨仇之所處也,猶曰為怨府也。

    處與妒、惡為韻。

    若作&lsquo逮&rsquo,則失其韻矣。

    &rdquo王重民:&ldquo俞說是也。

    《禦覽》四百五十九引&lsquo逮&rsquo正作&lsquo處&rsquo。

    &rdquo ③可乎&mdash&mdash王叔岷:&ldquo此處叙事未畢,疑有說文。

    &rdquo 【譯文】 狐丘丈人對孫叔敖說:&ldquo一個人有三種被人怨恨的事,你知道嗎?&rdquo孫叔敖問:&ldquo說的是什麼呢?&rdquo狐丘丈人回答說:&ldquo爵位高的,别人妒嫉他;官職大的,君主厭惡他;俸祿厚的,怨恨包圍着他。

    &rdquo孫叔敖說:&ldquo我的爵位越高,我的志向越低;我的官職越大,我的雄心越小;我的俸祿越厚,我施舍得越廣。

    用這種方法來避免三種怨恨,可以嗎?&rdquo 【原文】 孫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ldquo王亟封我矣①,吾不受也。

    為我死②,王則封汝。

    汝必無受利地。

    楚越之間有寝丘者③,此地不利而名甚惡,楚人鬼而越人■④,可長有者唯此矣。

    &rdquo孫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

    子辭而不受,請寝丘,與之,至今不失。

     【注釋】 ①亟&mdash&mdash音q(氣),屢次。

     &igra一ve ②為&mdash&mdash如,若。

    ③寝丘&mdash&mdash在今河南沈丘縣東南,接安徽阜一陽一縣界,春秋時不在楚越之間,恐有誤。

     ④楚人鬼而越人■&mdash&mdash■,音j(基),即祥,祈求福佑。

    張湛注:&ldquo信 &igra一ve鬼神與祥。

    &rdquo 【譯文】 孫叔敖病了,快要死的時候,告戒他兒子說:&ldquo大王多次封我食邑,我都沒有接受。

    如果我死了,大王就會封給你。

    你一定不要接受好地方。

    楚國和越國之間有個叫寝丘的地方,那裡土地不肥沃,名聲很不好,楚人相信鬼神,越人相信祈禱,可以長久保持的隻有這個地方。

    &rdquo孫叔敖去世後,楚王果然用好地方封他兒子。

    兒子推辭不接受,請求換成寝丘,楚王給了他,直到現在也沒有失去這個地方。

     【原文】 牛缺者,上地之大儒也①,下之邯鄲,遇盜于耦沙之中②,盡取其衣裝車。

    牛步而去③,視之歡然無憂■之色④。

    盜追而問其故,曰:&ldquo君子不以所養害其所養⑤。

    &rdquo盜曰:&ldquo嘻!賢矣夫!&rdquo既而相謂曰:&ldquo以彼之賢,往見趙君,使以我為⑥,必困我,不如殺之。

    &rdquo乃相與追而殺之。

    燕人聞之,聚族相戒曰:&ldquo遇盜,莫如上地之牛缺也。

    &rdquo皆受教。

    俄而其弟适秦,至關下⑦,果遇盜。

    憶其兄之戒,因與盜力争。

    既而不如⑧,又追而以卑辭請物。

    盜怒曰:&ldquo吾活汝弘矣,而追吾不已,迹将著焉⑨。

    既為盜矣,仁将焉在?&rdquo 遂殺之,又傍害其一黨一四五人焉。

     【注釋】 ①上地&mdash&mdash據下文,應為燕國地名。

     ②耦沙&mdash&mdash梁玉繩:&ldquo《漢書·地理志》及《說文》,■水出趙國襄國縣縣西北,師古音藕。

    《寰字記》五十九,■水在邢州沙河縣西北十六裡,俱名沙河水,即耦沙也。

    &rdquo ③盡取其衣裝車,牛步而去&mdash&mdash俞樾:&ldquo此當作&lsquo盡取其衣裝車馬,牛缺步而去。

    &rdquo ④憂■&mdash&mdash■,音ln(吝),同&ldquo吝&rdquo。

    憂愁與吝惜。

     &ig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