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穆王第三

關燈
一陽一氣不相一交一接,因而冬天與夏天沒有分别;太一陽一與月亮的光芒照耀不到,因而白天與黑夜沒有分别。

    那裡的百姓不吃飯、不穿衣,睡眠很多。

    五十天一醒,以夢中的所作所93為為真實,以醒時的所見所聞力虛妄。

    四海的中央叫中國,橫跨大河南北,超越岱嶽東西,有一萬餘裡見方。

    這裡的一陰一陽一二氣的比例分明,因而一個時期寒冷,一個時期炎熱;昏暗與明亮的職分明确,因而一段時間是白天,一段時間是黑夜。

    這裡的百姓有的聰明,有的愚昧。

    萬物滋養繁殖,才藝多種多樣。

    有君主與臣民的互相抉助,用禮儀與法律來共同維持,他們的言論與作為不可以數字統計。

    一段時間醒着,一段時間睡着,認為醒時的所作所為為真實,以夢中的所見所聞為虛妄。

    最東方的北角有個國家叫阜落之國。

    那裡的土地之氣非常寒冷,隻能照到一點太一陽一與月亮的餘光。

    那裡的土地不長莊稼,老百姓隻能吃草根與樹木的果實,并且不知道用火燒了以後再吃,性情剛強兇悍,強大的欺淩弱小的,崇尚勝利而不崇尚禮儀,跑步與走路的時間多,休息的時間少,經常醒着而不睡眠。

     【原文】 周之尹氏大治産,其下趣役者侵晨昏而弗息①。

    有老役夫筋力竭矣,而使之彌勤,晝則呻呼而即事,夜則昏憊而熟寐。

    精神荒散,昔昔夢為國君②,居人民之上,總一國之事,遊燕宮觀③,恣意所欲,其樂無比。

    覺則複役。

    人有慰喻其勤者,役夫曰:&ldquo人生百年,晝夜各分④。

    吾晝為仆虜,苦則苦矣,夜為人君,其樂無比。

    何所怨哉?&rdquo尹氏心營世事,慮鐘家業⑤,心形俱疲,夜亦昏憊而寐,昔昔夢為人仆,趨走作役,無不為也,數罵杖撻,無不至也。

    眠中啽呓呻呼⑥,徹旦息焉。

    尹氏病之,以訪其友。

    友曰:&ldquo昔位足榮身,資财有餘,勝人遠矣。

    夜夢94為仆,苦逸之複,數之常也。

    若欲覺夢兼之,豈可得邪?&rdquo尹氏聞其友言,寬其役夫之程,減己思慮之事,疾并少間⑦。

     【注釋】 ①趣&mdash&mdash行動。

    趣役,服役。

     ②昔昔&mdash&mdash昔,通&ldquo夕&rdquo。

    昔昔,夜夜。

     ③燕&mdash&mdash通&ldquo宴&rdquo,宴飲。

     ④分&mdash&mdash張湛注:&ldquo分,半也。

    &rdquo ⑤鐘&mdash&mdash專注。

     ⑥啽呓&mdash&mdash音ány,說夢話。

     &igra一ve ⑦少間&mdash&mdash《釋文》:&ldquo少間,病差也。

    &rdquo 【譯文】 周朝有個姓尹的人一大力添置家産,在他手下服役的人從清晨到黃昏都不得休息。

    有個老役夫的筋力已經消耗幹淨了,仍然不停地被使喚,白天呻吟呼喊着幹活,黑夜昏沉疲憊地熟睡。

    由于精神恍惚散漫,每天夜裡都夢見自己當了國君,地位在百姓之上,總攬一國大事,在宮殿花園中遊玩飲宴,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快樂無比。

    醒來後繼續服役。

    有人安慰他過于勤苦,老役夫說:&ldquo人一生活一百年,白天與黑夜各有一半。

    我白天做一奴一仆,苦是苦了,但黑夜做國君,則快樂無比。

    有什麼可怨恨的呢?&rdquo姓尹的一心經營世間俗事,思慮集中在家業上,心靈與形體都很疲勞,黑夜也昏沉疲憊而睡,每天夜裡夢見自己當了一奴一仆,奔走服役,什麼活都幹,挨罵挨打,什麼罪都受。

    睡眠中呻吟呼喊,一直到天亮才停止。

    姓尹的以此為苦,便去詢問他的朋友。

    朋友說:&ldquo你的地位足以使你榮耀,你的财産用也用不完,超過别人很多很多了。

    黑夜夢見做了一奴一仆,這一苦一樂的循環往複,是一般的自然規律。

    你想在醒時與夢中都很快樂,怎麼能得到呢?&rdquo姓尹的聽了他朋友的話,便放寬了役夫所做的工程的期限,減少了自己苦心思慮的事情,他和役夫的苦也就都減輕了。

     【原文】 鄭人有薪于野者①,遇駭鹿,禦而擊之②,斃之。

    恐人見之也,遽而藏諸隍中③,覆之以蕉④,不勝其喜。

    俄而遺其所藏之處,遂以為夢焉,順塗而詠其事。

    傍人有聞者,用其言而取之。

    既歸,告其室人曰:&ldquo向薪者夢得鹿而不知其處,吾今得之,彼直真夢矣。

    &rdquo室人曰:&ldquo若将是夢見薪者之得鹿邪?讵有薪者邪⑤?今真得鹿,是若之夢真邪?&rdquo夫曰:&ldquo吾據得鹿,何用知彼夢我夢邪?&rdquo薪者之歸,不厭失鹿⑥。

    其夜真夢藏之之處,又夢得之 之主。

    爽旦⑦,案所夢而尋得之。

    遂訟而争之,歸之士師⑧。

    士師曰:&ldquo若初真得鹿,妄謂之夢;真夢得鹿,妄謂之實。

    彼真取若鹿,而若與争鹿⑨。

    室人又謂夢仞人鹿⑩,無人得鹿。

    今據有此鹿,請二分之。

    &rdquo以聞鄭君。

    鄭君曰:&ldquo嘻!士師将複夢分人鹿乎?&rdquo訪之國相。

    國相曰:&ldquo夢與不夢,臣所不能辨也。

    欲辨覺夢,唯黃帝、孔丘(11)。

    今亡黃帝、孔丘,孰辨之哉?且恂士師之言可也(12)。

    &rdquo 【注釋】 ①薪&mdash&mdash砍柴。

     ②禦&mdash&mdash張湛注:&ldquo禦,迎。

    &rdquo ③遽&mdash&mdash急促。

    隍&mdash&mdash《釋文》:&ldquo隍音黃,無水池也。

    &rdquo ④蕉&mdash&mdash《集釋》引黃生:&ldquo蕉、樵,古字通用。

    取薪曰樵,謂覆之以薪也。

    《莊子·人世間》&lsquo死者以國量乎澤若蕉&rsquo,字與此同,謂死人骨如積薪也。

    &rdquo ⑤讵&mdash&mdash音j&ugra一ve(巨),豈,難道。

     ⑥厭&mdash&mdash音yan(煙),通,安貌。

     ⑦爽旦&mdash&mdash爽,明。

    爽旦,天亮。

     ⑧士師&mdash&mdash官名,掌管禁令、獄訟、刑罰。

    古代為法官之通稱。

     ⑨而與若争鹿&mdash&mdash陶鴻慶:&ldquo&lsquo而與若争鹿&rsquo,當作&lsquo而若與争鹿&rsquo。

    此雲争鹿,指失鹿者言;下雲今據有此鹿,指取鹿者言,故請二分之也。

    &rdquo此說可供參考。

     ⑩仞&mdash&mdash通&ldquo認&rdquo。

     (11)欲辨覺夢,唯黃帝孔丘&mdash&mdash俞正燮:&ldquo《史記正義》引《帝王世紀》雲:&lsquo黃帝夢大風吹天下塵垢皆去,又夢人執千鈞之一弩一驅羊萬群。

    帝寐而歎曰:風為号令,執政者也;垢去土,後在也。

    天下豈有姓風名者後哉?夫千鈞之一弩一,異力者也;驅羊萬群,能牧民為善者也。

    天下豈有姓力名牧者哉?于是依二占而求之,得風後于海隅,登以為相;得力牧于大澤,進以為将。

    黃帝因著《占夢經》十一卷。

    &rsquo其圓夢之法徑情直遂而竟得之,可謂象罔得珠矣。

    《靈樞》有《一婬一邪發夢篇》。

    《占夢經》,《藝文志》有之,曰:《黃帝長柳占夢》。

    孔子兩楹之夢見《檀弓》。

    辨夢言黃帝、孔丘,此其義也。

    &rdquo (12)恂&mdash&mdash相信。

    《釋文》:&ldquo恂音荀,信也。

    &rdquo 【譯文】 鄭國有個人在野外砍柴,碰到一隻受了驚的鹿,便迎上去把它打死了。

    他怕别人看見,便急急忙忙把鹿藏在沒有水的池塘裡,并用砍下的柴覆蓋好,高興得不得了。

    過了一會兒,他忘了藏鹿的地方,便以為剛才是做了個夢,一路上念叨這件事。

    路旁有個人聽說此事,便按照他的話把鹿取走了。

    回去以後,告訴妻子說:&ldquo剛才有個砍柴人夢見得到了鹿而不知道在什麼地方,我現在得到了,他做的夢簡直和真的一樣。

    &rdquo妻子說:&ldquo是97不是你夢見砍柴人得到了鹿呢?難道真有那個砍柴人嗎?現在你真的得到了鹿,是你的夢成了真嗎?&rdquo丈夫說:&ldquo我真的得到了鹿,哪裡用得着搞清楚是他做夢還是我做夢呢?&rdquo砍柴人回去後,不甘心丢失了鹿。

    夜裡真的夢到了藏鹿的地方,并且夢見了得到鹿的人。

    天一亮,他就按照夢中的線索找到了取鹿的人的家裡。

    于是兩人為争這隻鹿而吵起來,告到了法官那裡。

    法官說:&ldquo你最初真的得到了鹿,卻胡說是夢;明明是在夢中得到了鹿,又胡說是真實的。

    他是真的取走了你的鹿,你要和他争這隻鹿。

    他妻子又說他是在夢中認為鹿是别 人的,并沒有什麼人得到過這隻鹿。

    現在隻有這隻鹿,請你們平分了吧!&rdquo這事被鄭國的國君知道了。

    國君說:&ldquo唉!這法官也是在夢中讓他們分鹿的吧?&rdquo為此他詢問宰相。

    宰相說:&ldquo是夢不是夢,這是我無法分辨的事情。

    如果要分辨是醒還是夢,隻有黃帝和孔丘才行。

    現在沒有黃帝與孔丘,誰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