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瑞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事物,有使有聲之物發出聲音的事物;有有顔色的事物,有使有色之物表現出顔色的事物;有有滋昧的事物,有使有味之物呈現出滋味的事物。
有生死的事物所呈現出的生命死亡了,但使有生之物産生的事物卻沒有終止;有形狀的事物所呈現出的形狀成就了,但使有形之物成形的事物卻沒有出現;有聲音的事物所呈現出的聲音已經被聽到了,但使有聲之物發聲的事物卻沒有發聲;有顔色的事物所呈現出的顔色顯明了,但使有色之物出色的事物卻沒有顯露;有滋味的事物所呈現出的滋味已經被嘗到了,但使有味之物出味的事物卻沒有呈現:這些都是&lsquo無&rsquo所做的事情。
無使事物可以表現出一陰一的特性,也可以表現出一陽一的特性;可以表現出柔的特性,也可以表現出剛的特性;可以縮短,也可以延長;可以呈現圓的形狀,也可以呈現方的形狀;可以産生,也可以死亡;可以暑熱,也可以涼爽;可以上浮,也可以下沉;可以發出宮聲,也可以發出商聲;可以呈現,也可以隐沒;可以表現出黑的顔色,也可以表現出黃的顔色;可以呈現出甜的滋味,也可以呈現出苦的滋味;可以發出羶的氣味,也可以發出香的氣味。
它沒有知覺,沒有能力,卻又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rdquo 【原文】 子列子适衛,食于道,從者見百歲髑髅①,攓蓬而指②,顧謂弟子百豐曰:&ldquo唯予與彼知而未嘗生未嘗死也。
此過養乎?此過歡乎③?種有兒④:若為鹑⑤,得水為⑥。
得水土之際,則為之衣⑦。
生于陵屯⑧,則為陵舃⑨。
陵舃得郁栖⑩,則為烏足(11)。
烏足之根為蛴螬(12),其葉為一胡一蝶。
一胡一蝶胥也化而為蟲(13),生竈下,其狀若脫(14),其名曰掇(15)。
掇千日化而為鳥,其名日乾餘骨。
乾餘骨之沫為斯彌(16),斯彌為食醯頤辂(17)。
食醯頤辂生乎食醯黃軦(18),食醯黃軦生乎九猷(19),九猷生乎瞀芮(20),瞀芮生乎首腐蠸(21)。
羊肝化為地臯(22),馬血之為轉鄰也(23),人血之為野火也。
鹞之為鹯(24),鹯之為布谷,布谷久複為鹞也。
燕之為蛤也(25),田鼠之為鹑也(25),朽瓜之為魚也,老韮之為苋也,老羭之為猨也(26),魚卵之為蟲(27)。
亶爰之獸自孕而生日類(28),河澤之鳥視而生曰(29)。
純雌其名大腰(30),純雄其名稚蜂(31)。
思士不妻而感,思女不夫而孕。
後稷生乎巨迹(32),伊尹生乎空桑(33)。
厥昭生乎濕(34),醯雞生乎酒(35)。
羊奚比乎不箰(36),久竹生青甯(37),青甯生程(38),程生馬,馬生人,人久入于機。
萬物皆出于機,皆入于機。
【注釋】 ①從者&mdash&mdash陶鴻慶《讀列子劄記》:&ldquo列子因見髑髅,攓蓬而指,以示弟子百豐,不當言&lsquo從者&rsquo。
《莊子·秋水篇》作&lsquo從見百歲髑髅&rsquo,無&lsquo者&rsquo
字,當從之。
&rdquo楊伯峻案:&ldquo從,當依《釋文》作&lsquo徒&rsquo,字之誤也。
&rdquo&ldquo郭慶藩《莊子集釋·至樂篇注》:&lsquo《列子·天瑞篇》正作食于道徒&rsquo,是郭所見《列子》有作&lsquo徒&rsquo者矣,當據改。
&lsquo者&rsquo字後人所加,陶說是。
&rdquo司馬彪:&ldquo徒,道旁也;一本或作從。
&rdquo髑髅&mdash&mdash死人的頭骨。
②捷蓬&mdash&mdash攓,音qiān(牽),拔取。
蓬,草名,又叫&ldquo飛蓬&rdquo。
③過養、過歡&mdash&mdash洪頤煊《讀書叢錄》:&ldquo《莊子·至樂篇》兩&lsquo過&rsquo字皆作&lsquo果&rsquo。
《國語·晉語》&lsquo知果&rsquo,《漢書·古今人表》作&lsquo知過&rsquo。
過即果,假借字。
&rdquo俞樾《諸子平議》:&ldquo養當讀為恙。
《爾雅·釋诂》&ldquo&lsquo恙,憂也。
&rsquo恙與歡對,猶優與樂對也。
恙與養古字通。
&rdquo ④種有幾&mdash&mdash種,物種,指萬事萬物。
幾,當讀為&ldquo機&rdquo,即下文結語&ldquo萬物皆出于機,皆入于機&rdquo之&ldquo機&rdquo。
機,機關,指萬物出生與複歸的機關。
⑤&mdash&mdash同鼃(蛙)。
鹑&mdash&mdash鳥名,鹌鹑。
⑥&mdash&mdash音j(計),與&ldquo繼&rdquo同。
《說文》:&ldquo繼,續也。
繼或作。
&rdquo &igra一ve ⑦之衣&mdash&mdash,音bīn(賓),又音pn(貧)等。
í之衣,青苔,又稱蝦蟆衣、魚衣、石衣。
⑧陵屯&mdash&mdash張湛注:&ldquo陵屯,高潔處也。
&rdquo ⑨陵舃&mdash&mdash《莊子·至樂》疏:&ldquo陵舃,車前草也。
既生于陵阜高陸,即變為車前也。
&rdquo ⑩郁栖&mdash&mdash《莊子·至樂》疏:&ldquo郁栖,糞壤也。
&rdquo (11)烏足&mdash&mdash草名。
(12)蛴螬&mdash&mdash俗稱&ldquo地蠶&rdquo、&ldquo土蠶&rdquo,金龜子的幼蟲。
(13)胥&mdash&mdash《釋文》:&ldquo胥,少也,謂少去時也。
&rdquo俞樾:&ldquo&lsquo一胡一蝶胥也化而為蟲&rsquo,與下文&lsquo掇千日化而為鳥&rsquo兩文相對。
&lsquo千日為鳥&rsquo,言其久也;&lsquo胥也化而為蟲&rsquo,言其速也。
&rdquo (14)脫&mdash&mdash蛻皮。
《釋文》:&ldquo郭注《爾雅》雲:脫謂剝皮也。
&rdquo (15)掇&mdash&mdash音qú(渠)duō(多),蟲名。
(16)斯彌&mdash&mdash蟲名。
(17)食醯頤辂&mdash&mdash醯,音xī(希),醋。
頤辂,蟲名,古人以為酒醋上的白黴所變。
(18)黃軦&mdash&mdash軦,音ku&agra一veng(況)。
黃軦,蟲名,亦生于酒醋之上。
(19)九猷&mdash&mdash《釋文》:&ldquo李雲:九當作久。
久,老也。
猷,蟲名。
&rdquo (20)瞀芮&mdash&mdash瞀,音m&agra一veo(茂)或móu(謀)。
瞀芮,《釋文》:&ldquo小蟲也,喜去亂飛。
&rdquo (21)腐蠸&mdash&mdash腐蠸,《釋文》:&ldquo謂瓜中黃甲蟲也。
&rdquo《莊子·至樂》疏:&ldquo螢火蟲也,亦言是粉鼠蟲。
&rdquo以上四句所雲,皆為小蟲,但越來越大,故文中&ldquo乎&rdquo字當為助詞,非介詞&ldquo于&rdquo意。
(22)地臯&mdash&mdash臯,《說文》:&ldquo臯,氣臯白之進也,從白本。
&rdquo段注:&ldquo氣白之進者,謂進之見于白氣滃然者也。
&rdquo則地臯當附在地面上的白氣,鬼火之屬。
(23)轉鄰&mdash&mdash《釋文》:&ldquo顧胤《漢書集解》雲:如淤泥鄰,《說文》作粦,又作燐,皆鬼火也。
&rdquo則轉鄰當為能轉動的磷火,鬼人之屬。
下句&ldquo野火&rdquo,為在野外亂竄的鬼火。
(24)鹯&mdash&mdash又名&ldquo晨風&rdquo,鳥名。
(25)蛤&mdash&mdash即蛤蜊,生活在淺海泥沙中的有殼軟體動物。
《釋文》引《家語》:&ldquo冬則燕雀入海化為蛤。
&rdquo又引《周書》:&ldquo雀入大水化為蛤。
&rdquo (26)羭&mdash&mdash音yú(于),母羊。
《說文》:&ldquo夏羊牝曰羭。
&rdquo猨,即猿。
(27)魚卵之為蟲&mdash&mdash王叔岷《列子補正》:&ldquo&lsquo蟲&rsquo下當有&lsquo也&rsquo字。
乃與上文句法一律。
《禦覽》八八七引《莊子》正有&lsquo也&rsquo字。
&rdquo (28)亶爰──亶,音chǎn(蟬)。
亶爰,山名,《山海經》:&ldquo亶爰之山有獸,其狀如狸而有發,其名曰類,自為牝牡相生也。
&rdquo (29)&mdash&mdash音y(億),鳥名,即鹢。
《莊子天運》:&ldquo白相視,眸 &igra一ve子不運而風化之也。
&rdquo (30)大腰&mdash&mdash張湛注:&ldquo大腰,龜鼈之類也。
&rdquo (31)稚蜂&mdash&mdash《釋文》引司馬彪:&ldquo稚蜂,細腰者。
&rdquo張湛注:&ldquo此無雌雄而自化。
&rdquo (32)後稷生乎巨迹&mdash&mdash張湛注:&ldquo傳記雲:高辛氏之妃名姜原,見大人迹,好而履之,如有人理感己者,遂孕,因生後稷。
長而賢,乃為堯佐。
即周祖也。
&rdquo (33)伊尹生乎空桑&mdash&mdash張湛注:&ldquo傳記曰:伊尹母居伊水之上,既孕,夢有神告之曰:&lsquo臼水出而東走,無顧!&rsquo明日視臼出水,告其鄰,東走,十裡而顧,其邑盡為水,身因化空桑。
有莘氏女子采桑,得嬰兒于空桑之中,故命之曰伊尹,而獻其君。
令庖人養之。
長而賢,為殷湯相。
&rdquo (34)厥昭生乎濕&mdash&mdash厥昭,當即蟩蛁,厥為蟩之省,昭為蛁之訛。
井中赤蟲。
《晉書·束皙傳》:&ldquo羽族翔林,蟩蛁赴濕。
&rdquo《玉篇》:&ldquo蟩,井中蟲。
&rdquo濕,潮濕之處。
張湛注:&ldquo此因蒸潤而生。
(35)醯雞&mdash&mdash醯,音xī(希)。
醯雞,小蟲名,即蠛蠓。
古人誤以為由酒醋上的白黴所變。
張湛注:&ldquo此因酸氣而生。
&rdquo (36)羊奚比乎不箰&mdash&mdash羊奚,《釋文》引司馬彪:&ldquo羊奚,草名,根似蕪青。
&rdquo箰,即筍。
《太平禦覽》卷八八七引《莊子·至樂》文,此句與下句為:&ldquo羊奚比乎不箰久竹,不箰久竹生青甯。
&rdquo不箰久竹,為不生筍的老竹,文意甚明。
(37)久竹生青甯&mdash&mdash按《太平禦覽》引《莊子》文,此句應為&ldquo不箰久竹生青甯&rdquo。
青甯,《釋文》引司馬彪:&ldquo青甯,蟲名也。
&rdquo (38)程&mdash&mdash《釋文》引《一屍一子》:&ldquo程,中國謂之豹,越人謂之貘。
&rdquo 【譯文】 列子到衛國去,在路邊吃飯,看見道旁已有百年的死人頭骨。
列子拔起一根飛蓬草指着它,回頭對他的學生百豐說:&ldquo隻有我和他懂得萬物既沒有生,也沒有死的道理。
生死果真使人憂愁嗎?生死果真使人歡喜嗎?物種都有出生與複歸的機關:就像青蛙變為鹌鹑,得到水又繼續變化。
到了水土一交一會之處,便成為青苔。
生長在高土堆上,便成為車前草。
車前草得到了糞土,又變為烏足草。
烏足草的根變為土蠶,它的葉子則變為蝴蝶。
蝴蝶很快就又變為蟲子,如果生長在爐竈下,它的形狀就會像蛻了皮一樣,它的名字叫掇。
掇過了一千天,又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叫乾餘骨。
乾餘骨和唾沫變成為斯彌蟲,斯彌蟲又變成為酒醋上的頤辂蟲。
酒醋上的頤辂蟲生出了酒醋上的黃軦蟲,酒醋上的黃軦蟲又生出了九猷蟲,九猷蟲生出了瞀芮蟲,瞀芮蟲又生出了螢火蟲。
羊肝變化為附在地面上的白氣,馬血變成為能轉動的磷火,人血變成為在野外流竄的鬼火。
鹞鳥變成為晨風鳥,晨風鳥變成為布谷 鳥,布谷鳥時間長了又反過來變為鹞鳥。
燕子變成為蛤蜊,田鼠變成為鹌鹑,腐朽的瓜變成為魚,老韮菜變成為苋菜,老母羊變成為猿猴,魚的卵又變
有生死的事物所呈現出的生命死亡了,但使有生之物産生的事物卻沒有終止;有形狀的事物所呈現出的形狀成就了,但使有形之物成形的事物卻沒有出現;有聲音的事物所呈現出的聲音已經被聽到了,但使有聲之物發聲的事物卻沒有發聲;有顔色的事物所呈現出的顔色顯明了,但使有色之物出色的事物卻沒有顯露;有滋味的事物所呈現出的滋味已經被嘗到了,但使有味之物出味的事物卻沒有呈現:這些都是&lsquo無&rsquo所做的事情。
無使事物可以表現出一陰一的特性,也可以表現出一陽一的特性;可以表現出柔的特性,也可以表現出剛的特性;可以縮短,也可以延長;可以呈現圓的形狀,也可以呈現方的形狀;可以産生,也可以死亡;可以暑熱,也可以涼爽;可以上浮,也可以下沉;可以發出宮聲,也可以發出商聲;可以呈現,也可以隐沒;可以表現出黑的顔色,也可以表現出黃的顔色;可以呈現出甜的滋味,也可以呈現出苦的滋味;可以發出羶的氣味,也可以發出香的氣味。
它沒有知覺,沒有能力,卻又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rdquo 【原文】 子列子适衛,食于道,從者見百歲髑髅①,攓蓬而指②,顧謂弟子百豐曰:&ldquo唯予與彼知而未嘗生未嘗死也。
此過養乎?此過歡乎③?種有兒④:若為鹑⑤,得水為⑥。
得水土之際,則為之衣⑦。
生于陵屯⑧,則為陵舃⑨。
陵舃得郁栖⑩,則為烏足(11)。
烏足之根為蛴螬(12),其葉為一胡一蝶。
一胡一蝶胥也化而為蟲(13),生竈下,其狀若脫(14),其名曰掇(15)。
掇千日化而為鳥,其名日乾餘骨。
乾餘骨之沫為斯彌(16),斯彌為食醯頤辂(17)。
食醯頤辂生乎食醯黃軦(18),食醯黃軦生乎九猷(19),九猷生乎瞀芮(20),瞀芮生乎首腐蠸(21)。
羊肝化為地臯(22),馬血之為轉鄰也(23),人血之為野火也。
鹞之為鹯(24),鹯之為布谷,布谷久複為鹞也。
燕之為蛤也(25),田鼠之為鹑也(25),朽瓜之為魚也,老韮之為苋也,老羭之為猨也(26),魚卵之為蟲(27)。
亶爰之獸自孕而生日類(28),河澤之鳥視而生曰(29)。
純雌其名大腰(30),純雄其名稚蜂(31)。
思士不妻而感,思女不夫而孕。
後稷生乎巨迹(32),伊尹生乎空桑(33)。
厥昭生乎濕(34),醯雞生乎酒(35)。
羊奚比乎不箰(36),久竹生青甯(37),青甯生程(38),程生馬,馬生人,人久入于機。
萬物皆出于機,皆入于機。
【注釋】 ①從者&mdash&mdash陶鴻慶《讀列子劄記》:&ldquo列子因見髑髅,攓蓬而指,以示弟子百豐,不當言&lsquo從者&rsquo。
《
&rdquo楊伯峻案:&ldquo從,當依《釋文》作&lsquo徒&rsquo,字之誤也。
&rdquo&ldquo郭慶藩《莊子集釋·至樂篇注》:&lsquo《列子·天瑞篇》正作食于道徒&rsquo,是郭所見《列子》有作&lsquo徒&rsquo者矣,當據改。
&lsquo者&rsquo字後人所加,陶說是。
&rdquo司馬彪:&ldquo徒,道旁也;一本或作從。
&rdquo髑髅&mdash&mdash死人的頭骨。
②捷蓬&mdash&mdash攓,音qiān(牽),拔取。
蓬,草名,又叫&ldquo飛蓬&rdquo。
③過養、過歡&mdash&mdash洪頤煊《讀書叢錄》:&ldquo《莊子·至樂篇》兩&lsquo過&rsquo字皆作&lsquo果&rsquo。
《國語·晉語》&lsquo知果&rsquo,《
過即果,假借字。
&rdquo俞樾《諸子平議》:&ldquo養當讀為恙。
《爾雅·釋诂》&ldquo&lsquo恙,憂也。
&rsquo恙與歡對,猶優與樂對也。
恙與養古字通。
&rdquo ④種有幾&mdash&mdash種,物種,指萬事萬物。
幾,當讀為&ldquo機&rdquo,即下文結語&ldquo萬物皆出于機,皆入于機&rdquo之&ldquo機&rdquo。
機,機關,指萬物出生與複歸的機關。
⑤&mdash&mdash同鼃(蛙)。
鹑&mdash&mdash鳥名,鹌鹑。
⑥&mdash&mdash音j(計),與&ldquo繼&rdquo同。
《說文》:&ldquo繼,續也。
繼或作。
&rdquo &igra一ve ⑦之衣&mdash&mdash,音bīn(賓),又音pn(貧)等。
í之衣,青苔,又稱蝦蟆衣、魚衣、石衣。
⑧陵屯&mdash&mdash張湛注:&ldquo陵屯,高潔處也。
&rdquo ⑨陵舃&mdash&mdash《莊子·至樂》疏:&ldquo陵舃,車前草也。
既生于陵阜高陸,即變為車前也。
&rdquo ⑩郁栖&mdash&mdash《莊子·至樂》疏:&ldquo郁栖,糞壤也。
&rdquo (11)烏足&mdash&mdash草名。
(12)蛴螬&mdash&mdash俗稱&ldquo地蠶&rdquo、&ldquo土蠶&rdquo,金龜子的幼蟲。
(13)胥&mdash&mdash《釋文》:&ldquo胥,少也,謂少去時也。
&rdquo俞樾:&ldquo&lsquo一胡一蝶胥也化而為蟲&rsquo,與下文&lsquo掇千日化而為鳥&rsquo兩文相對。
&lsquo千日為鳥&rsquo,言其久也;&lsquo胥也化而為蟲&rsquo,言其速也。
&rdquo (14)脫&mdash&mdash蛻皮。
《釋文》:&ldquo郭注《爾雅》雲:脫謂剝皮也。
&rdquo (15)掇&mdash&mdash音qú(渠)duō(多),蟲名。
(16)斯彌&mdash&mdash蟲名。
(17)食醯頤辂&mdash&mdash醯,音xī(希),醋。
頤辂,蟲名,古人以為酒醋上的白黴所變。
(18)黃軦&mdash&mdash軦,音ku&agra一veng(況)。
黃軦,蟲名,亦生于酒醋之上。
(19)九猷&mdash&mdash《釋文》:&ldquo李雲:九當作久。
久,老也。
猷,蟲名。
&rdquo (20)瞀芮&mdash&mdash瞀,音m&agra一veo(茂)或móu(謀)。
瞀芮,《釋文》:&ldquo小蟲也,喜去亂飛。
&rdquo (21)腐蠸&mdash&mdash腐蠸,《釋文》:&ldquo謂瓜中黃甲蟲也。
&rdquo《莊子·至樂》疏:&ldquo螢火蟲也,亦言是粉鼠蟲。
&rdquo以上四句所雲,皆為小蟲,但越來越大,故文中&ldquo乎&rdquo字當為助詞,非介詞&ldquo于&rdquo意。
(22)地臯&mdash&mdash臯,《說文》:&ldquo臯,氣臯白之進也,從白本。
&rdquo段注:&ldquo氣白之進者,謂進之見于白氣滃然者也。
&rdquo則地臯當附在地面上的白氣,鬼火之屬。
(23)轉鄰&mdash&mdash《釋文》:&ldquo顧胤《漢書集解》雲:如淤泥鄰,《說文》作粦,又作燐,皆鬼火也。
&rdquo則轉鄰當為能轉動的磷火,鬼人之屬。
下句&ldquo野火&rdquo,為在野外亂竄的鬼火。
(24)鹯&mdash&mdash又名&ldquo晨風&rdquo,鳥名。
(25)蛤&mdash&mdash即蛤蜊,生活在淺海泥沙中的有殼軟體動物。
《釋文》引《家語》:&ldquo冬則燕雀入海化為蛤。
&rdquo又引《
&rdquo (26)羭&mdash&mdash音yú(于),母羊。
《說文》:&ldquo夏羊牝曰羭。
&rdquo猨,即猿。
(27)魚卵之為蟲&mdash&mdash王叔岷《列子補正》:&ldquo&lsquo蟲&rsquo下當有&lsquo也&rsquo字。
乃與上文句法一律。
《禦覽》八八七引《莊子》正有&lsquo也&rsquo字。
&rdquo (28)亶爰──亶,音chǎn(蟬)。
亶爰,山名,《
&rdquo (29)&mdash&mdash音y(億),鳥名,即鹢。
《莊子天運》:&ldquo白相視,眸 &igra一ve子不運而風化之也。
&rdquo (30)大腰&mdash&mdash張湛注:&ldquo大腰,龜鼈之類也。
&rdquo (31)稚蜂&mdash&mdash《釋文》引司馬彪:&ldquo稚蜂,細腰者。
&rdquo張湛注:&ldquo此無雌雄而自化。
&rdquo (32)後稷生乎巨迹&mdash&mdash張湛注:&ldquo傳記雲:高辛氏之妃名姜原,見大人迹,好而履之,如有人理感己者,遂孕,因生後稷。
長而賢,乃為堯佐。
即周祖也。
&rdquo (33)伊尹生乎空桑&mdash&mdash張湛注:&ldquo傳記曰:伊尹母居伊水之上,既孕,夢有神告之曰:&lsquo臼水出而東走,無顧!&rsquo明日視臼出水,告其鄰,東走,十裡而顧,其邑盡為水,身因化空桑。
有莘氏女子采桑,得嬰兒于空桑之中,故命之曰伊尹,而獻其君。
令庖人養之。
長而賢,為殷湯相。
&rdquo (34)厥昭生乎濕&mdash&mdash厥昭,當即蟩蛁,厥為蟩之省,昭為蛁之訛。
井中赤蟲。
《
&rdquo《玉篇》:&ldquo蟩,井中蟲。
&rdquo濕,潮濕之處。
張湛注:&ldquo此因蒸潤而生。
(35)醯雞&mdash&mdash醯,音xī(希)。
醯雞,小蟲名,即蠛蠓。
古人誤以為由酒醋上的白黴所變。
張湛注:&ldquo此因酸氣而生。
&rdquo (36)羊奚比乎不箰&mdash&mdash羊奚,《釋文》引司馬彪:&ldquo羊奚,草名,根似蕪青。
&rdquo箰,即筍。
《太平禦覽》卷八八七引《莊子·至樂》文,此句與下句為:&ldquo羊奚比乎不箰久竹,不箰久竹生青甯。
&rdquo不箰久竹,為不生筍的老竹,文意甚明。
(37)久竹生青甯&mdash&mdash按《太平禦覽》引《莊子》文,此句應為&ldquo不箰久竹生青甯&rdquo。
青甯,《釋文》引司馬彪:&ldquo青甯,蟲名也。
&rdquo (38)程&mdash&mdash《釋文》引《一屍一子》:&ldquo程,中國謂之豹,越人謂之貘。
&rdquo 【譯文】 列子到衛國去,在路邊吃飯,看見道旁已有百年的死人頭骨。
列子拔起一根飛蓬草指着它,回頭對他的學生百豐說:&ldquo隻有我和他懂得萬物既沒有生,也沒有死的道理。
生死果真使人憂愁嗎?生死果真使人歡喜嗎?物種都有出生與複歸的機關:就像青蛙變為鹌鹑,得到水又繼續變化。
到了水土一交一會之處,便成為青苔。
生長在高土堆上,便成為車前草。
車前草得到了糞土,又變為烏足草。
烏足草的根變為土蠶,它的葉子則變為蝴蝶。
蝴蝶很快就又變為蟲子,如果生長在爐竈下,它的形狀就會像蛻了皮一樣,它的名字叫掇。
掇過了一千天,又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叫乾餘骨。
乾餘骨和唾沫變成為斯彌蟲,斯彌蟲又變成為酒醋上的頤辂蟲。
酒醋上的頤辂蟲生出了酒醋上的黃軦蟲,酒醋上的黃軦蟲又生出了九猷蟲,九猷蟲生出了瞀芮蟲,瞀芮蟲又生出了螢火蟲。
羊肝變化為附在地面上的白氣,馬血變成為能轉動的磷火,人血變成為在野外流竄的鬼火。
鹞鳥變成為晨風鳥,晨風鳥變成為布谷 鳥,布谷鳥時間長了又反過來變為鹞鳥。
燕子變成為蛤蜊,田鼠變成為鹌鹑,腐朽的瓜變成為魚,老韮菜變成為苋菜,老母羊變成為猿猴,魚的卵又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