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等陀羅尼經 第四卷
關燈
小
中
大
大方等陀羅尼經第四卷
北涼沙門法衆于高昌郡譯
爾時文殊師利。
即從座起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而白佛言。
世尊若比丘。
于世尊去世之後若毀四重。
若比丘尼毀犯八重。
若菩薩若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
若毀如是一一諸戒。
所犯重罪當雲何滅。
佛言嗚呼善哉文殊師利。
乃能請問如是等事。
汝慈悲勝故能發是問。
汝若不發是問。
我終不說彼惡世比丘所犯之過。
善哉善哉文殊師利。
汝今谛聽當為汝說。
我去世後若有惡律儀比丘毀四重禁。
默然而受檀越供養而不改悔。
當知是比丘必受地獄苦而無疑也。
我今當出良藥救彼比丘重病。
若我去世後毀四重禁羞不發露。
汝今谛聽當為汝說 離婆離婆谛(一)仇呵仇呵帝(二)陀羅離帝(三)尼呵羅帝(四)毗摩離帝(五)莎呵(六) 文殊師利此陀羅尼。
是過去七佛之所宣說。
如是七七亦不可數亦不可計。
說此陀羅尼救攝衆生。
現在十方不可計不可數七佛。
亦宣說此陀羅尼救攝衆生。
未來不可計不可數七佛。
亦宣說此陀羅尼救攝衆生。
汝今請問陀羅尼義。
我已說竟。
以此陀羅尼經。
救攝未來世惡律儀比丘。
令其堅固住清淨地。
善男子若有比丘毀四重禁。
至心憶念此陀羅尼經。
誦一千四百遍。
誦一千四百遍已乃一忏悔。
請一比丘為作證人。
自陳其罪向形像前。
如是次第經八十七日勤忏悔已。
是諸戒根若不還生終無是處。
彼人能于八十七日勤忏悔已。
若不堅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亦無是處。
又文殊師利雲何當知得清淨戒。
善男子若其夢中。
見有師長手摩其頭。
若父母婆羅門耆舊。
有德如是等人。
若與飲食衣服卧具湯藥。
當知是人住清淨戒。
若見如是一一相者。
應向師說如法除滅如是罪咎。
複次善男子所謂比丘尼毀八重禁者。
若欲除滅八重禁罪。
先請一比丘了知内外律者。
陳其罪咎向彼比丘。
彼比丘應如法而教此内外律。
所謂 阿隸離婆其羅帝(一)羅帝婆(二)摩羅帝(三)阿摩羅帝(四)莎诃(五) 善男子此陀羅尼。
若有讀誦受持如法修行九十七日。
日誦四十九遍。
乃一忏悔随師修行。
是諸惡業若不除滅終無是處。
善男子汝若不信。
吾今為汝略說。
我昔愚行業因緣故十方虛空法界。
及大地土山河叢林盡末為籌。
大如微塵尚可知數。
除諸佛等無人能知。
我所犯戒。
十方無邊我所犯戒亦複無邊。
微塵無數我所犯戒亦複無數。
衆生無邊我所犯戒亦複無邊。
方便無邊我所犯戒亦複無邊。
法性無邊我所犯戒亦複無邊。
善男子我觀如是等業甚為可畏。
上至菩薩下至聲聞。
不能救我如是等苦。
我即思惟如是事已。
便推求此陀羅尼典。
得已修行九十七日。
日讀誦四十九遍。
聞空有聲而謂我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
乃能推求此陀羅尼典。
我時聞已顧視四方。
見有諸佛羅列在前。
一一諸佛手摩我頭聽我悔過。
善男子以是因緣。
我去世後若有比丘尼犯八重禁。
應當求此陀羅尼典讀誦修行。
若于夢中見如上事。
當知彼比丘尼住清淨地具清淨戒。
複次善男子若有菩薩受八重禁。
然後毀壞狂亂心熱。
欲自陳說無所歸趣。
無能滅者如是罪咎。
僧已和合令出境界。
應大怖懼。
此人應住一空靜室。
塗治極令内外鮮淨。
請一比丘了知内外一部律者。
應自陳過。
向此比丘作如是言。
僧今擯我來至此間。
我今請師亦來此間。
此師應教淨律之法所謂 婆羅隸(一)仇那羅隸(二)阿難羅隸(三)其那羅隸(四)伽那隸(五)阿隸那隸(六)阿帝那隸(七)阿帝那隸(八)莎诃(九) 善男子如是陀羅尼者。
即是三世諸佛之所護持。
亦是三世諸佛之所秘藏。
善男子吾昔未說今已說之。
昔所未作今日已作。
昔所未開今日已開。
開此三因方便已。
令諸衆生遇此三因方便者速出三界。
如盲者見日如嬰兒得母。
如鳥出[谷-禾+卵]如饑人得食。
如縛者得脫如寒者得火。
如裸者得衣如迷人得路如渴者得水。
善男子我此法味亦複如是。
若久住世間若一劫若減一劫。
為諸衆生受持讀誦解說其義。
為愚者說。
當知是人與我無異住清淨地。
是人應于心中生遭我想自陳罪咎。
若罪不滅終無是處 文殊師利白佛言。
世尊此陀羅尼者應誦幾遍修行幾日乃當止耶。
佛言善男子。
此陀羅尼應誦六百遍乃一忏悔。
當忏悔時應請一比丘。
在其前立口自陳罪必令得聞。
如是次第經六十七日。
占其夢想如上所說更無有異。
若得是相知是菩薩住清淨地具清淨戒。
複次善男子。
若有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毀諸禁者。
亦應請一比丘了知内外律者。
向形像前若尊經般若前。
自陳其過向此比丘。
此比丘應教淨律之法所謂 伊伽羅帝慕伽羅帝阿帝摩羅帝郁伽羅帝婆羅帝婆座羅蠍帝座羅蠍帝豆羅奢蠍帝毗奢蠍帝離婆蠍帝婆羅隸阿隸其羅隸阿隸持羅隸阿隸其蘭隸阿隸提蘭隸阿隸毗羅阿隸莎呵 善男子如是陀羅尼者。
我為慈愍一切衆生故說此陀羅尼。
若有下劣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
亦應讀誦修行此陀羅尼。
誦四百遍乃一忏悔。
如是次第四十七日。
當忏悔時應自陳過令彼了聞。
如是次第四十七日已。
如上所說夢中得見一一事者。
當知是
即從座起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而白佛言。
世尊若比丘。
于世尊去世之後若毀四重。
若比丘尼毀犯八重。
若菩薩若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
若毀如是一一諸戒。
所犯重罪當雲何滅。
佛言嗚呼善哉文殊師利。
乃能請問如是等事。
汝慈悲勝故能發是問。
汝若不發是問。
我終不說彼惡世比丘所犯之過。
善哉善哉文殊師利。
汝今谛聽當為汝說。
我去世後若有惡律儀比丘毀四重禁。
默然而受檀越供養而不改悔。
當知是比丘必受地獄苦而無疑也。
我今當出良藥救彼比丘重病。
若我去世後毀四重禁羞不發露。
汝今谛聽當為汝說 離婆離婆谛(一)仇呵仇呵帝(二)陀羅離帝(三)尼呵羅帝(四)毗摩離帝(五)莎呵(六) 文殊師利此陀羅尼。
是過去七佛之所宣說。
如是七七亦不可數亦不可計。
說此陀羅尼救攝衆生。
現在十方不可計不可數七佛。
亦宣說此陀羅尼救攝衆生。
未來不可計不可數七佛。
亦宣說此陀羅尼救攝衆生。
汝今請問陀羅尼義。
我已說竟。
以此陀羅尼經。
救攝未來世惡律儀比丘。
令其堅固住清淨地。
善男子若有比丘毀四重禁。
至心憶念此陀羅尼經。
誦一千四百遍。
誦一千四百遍已乃一忏悔。
請一比丘為作證人。
自陳其罪向形像前。
如是次第經八十七日勤忏悔已。
是諸戒根若不還生終無是處。
彼人能于八十七日勤忏悔已。
若不堅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亦無是處。
又文殊師利雲何當知得清淨戒。
善男子若其夢中。
見有師長手摩其頭。
若父母婆羅門耆舊。
有德如是等人。
若與飲食衣服卧具湯藥。
當知是人住清淨戒。
若見如是一一相者。
應向師說如法除滅如是罪咎。
複次善男子所謂比丘尼毀八重禁者。
若欲除滅八重禁罪。
先請一比丘了知内外律者。
陳其罪咎向彼比丘。
彼比丘應如法而教此内外律。
所謂 阿隸離婆其羅帝(一)羅帝婆(二)摩羅帝(三)阿摩羅帝(四)莎诃(五) 善男子此陀羅尼。
若有讀誦受持如法修行九十七日。
日誦四十九遍。
乃一忏悔随師修行。
是諸惡業若不除滅終無是處。
善男子汝若不信。
吾今為汝略說。
我昔愚行業因緣故十方虛空法界。
及大地土山河叢林盡末為籌。
大如微塵尚可知數。
除諸佛等無人能知。
我所犯戒。
十方無邊我所犯戒亦複無邊。
微塵無數我所犯戒亦複無數。
衆生無邊我所犯戒亦複無邊。
方便無邊我所犯戒亦複無邊。
法性無邊我所犯戒亦複無邊。
善男子我觀如是等業甚為可畏。
上至菩薩下至聲聞。
不能救我如是等苦。
我即思惟如是事已。
便推求此陀羅尼典。
得已修行九十七日。
日讀誦四十九遍。
聞空有聲而謂我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
乃能推求此陀羅尼典。
我時聞已顧視四方。
見有諸佛羅列在前。
一一諸佛手摩我頭聽我悔過。
善男子以是因緣。
我去世後若有比丘尼犯八重禁。
應當求此陀羅尼典讀誦修行。
若于夢中見如上事。
當知彼比丘尼住清淨地具清淨戒。
複次善男子若有菩薩受八重禁。
然後毀壞狂亂心熱。
欲自陳說無所歸趣。
無能滅者如是罪咎。
僧已和合令出境界。
應大怖懼。
此人應住一空靜室。
塗治極令内外鮮淨。
請一比丘了知内外一部律者。
應自陳過。
向此比丘作如是言。
僧今擯我來至此間。
我今請師亦來此間。
此師應教淨律之法所謂 婆羅隸(一)仇那羅隸(二)阿難羅隸(三)其那羅隸(四)伽那隸(五)阿隸那隸(六)阿帝那隸(七)阿帝那隸(八)莎诃(九) 善男子如是陀羅尼者。
即是三世諸佛之所護持。
亦是三世諸佛之所秘藏。
善男子吾昔未說今已說之。
昔所未作今日已作。
昔所未開今日已開。
開此三因方便已。
令諸衆生遇此三因方便者速出三界。
如盲者見日如嬰兒得母。
如鳥出[谷-禾+卵]如饑人得食。
如縛者得脫如寒者得火。
如裸者得衣如迷人得路如渴者得水。
善男子我此法味亦複如是。
若久住世間若一劫若減一劫。
為諸衆生受持讀誦解說其義。
為愚者說。
當知是人與我無異住清淨地。
是人應于心中生遭我想自陳罪咎。
若罪不滅終無是處 文殊師利白佛言。
世尊此陀羅尼者應誦幾遍修行幾日乃當止耶。
佛言善男子。
此陀羅尼應誦六百遍乃一忏悔。
當忏悔時應請一比丘。
在其前立口自陳罪必令得聞。
如是次第經六十七日。
占其夢想如上所說更無有異。
若得是相知是菩薩住清淨地具清淨戒。
複次善男子。
若有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毀諸禁者。
亦應請一比丘了知内外律者。
向形像前若尊經般若前。
自陳其過向此比丘。
此比丘應教淨律之法所謂 伊伽羅帝慕伽羅帝阿帝摩羅帝郁伽羅帝婆羅帝婆座羅蠍帝座羅蠍帝豆羅奢蠍帝毗奢蠍帝離婆蠍帝婆羅隸阿隸其羅隸阿隸持羅隸阿隸其蘭隸阿隸提蘭隸阿隸毗羅阿隸莎呵 善男子如是陀羅尼者。
我為慈愍一切衆生故說此陀羅尼。
若有下劣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
亦應讀誦修行此陀羅尼。
誦四百遍乃一忏悔。
如是次第四十七日。
當忏悔時應自陳過令彼了聞。
如是次第四十七日已。
如上所說夢中得見一一事者。
當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