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十六 說山訓
關燈
小
中
大
生的;得到和氏之璧,不如明白處事适宜的方法。
選擇良馬的目的,不是為了騎上它去獵取狐狸之類的小動物,而是要騎着它追射麋鹿;磨砺寶劍的動機,不是用它來斬割白絹衣裳,而是要用它來斬殺兇猛的犀牛。
所以偉大人物受人敬仰,崇高品德被人效仿,人們向往的就是這種人品。
看到彈弓,就馬上想到能彈射下鸮鳥烤肉吃;看到雞蛋,就馬上想得到報曉的公雞;看到粗麻就馬上想到織成的布,雖然所想的事合乎情理,也終會實現,但未免太性急了些。
大象被取下象牙,但它不會憎恨人們貪得象牙之利;人死後抛棄的床墊木,不會有誰會去埋怨拾撿的人。
人能夠犧牲自己的某些利益來滿足他人的某些利益,這是可以的。
瘋子向東狂奔,追趕的人也順着這方向窮追,大家都往東跑是相同的,但他們向東跑的原因卻截然不同。
溺水的人是掉在水裡,救他的人也跳入水中,大家都在水裡是一樣的,但他們入水的原因卻完全不同。
所以聖人将生死看成一樣,蠢人也把生死看得差不多。
但聖人将生死看成一樣是因為聖人悟出了生死分定的道理;而蠢人将生死看得差不多是因為蠢人不懂生、死和利、害的關系所在。
徐偃王因為推行仁義而亡國,但導緻亡國的并不都是因為推行仁義;比幹因為赤膽忠心而遭纣王殺害,但被殺害的并不都是因為赤膽忠心。
所以就顫抖來講,寒冷也會顫抖、畏懼也會顫抖,這名稱相同,但顫抖的實質相異。
明月之珠,出自蚌蛤;周朝的美玉,生自醜石;大蔡的神龜,出自深谷水溝;萬乘大國的君主,戴的是很輕的皇冠,乘坐的是價值百金的車子。
牛皮算得低賤了,但卻可以做成戰鼓整肅指揮三軍。
想學習歌唱技術的人,一定得先學五音音律和音樂的教化作用;想演奏好高雅和諧的樂曲,一定得先從《陽阿》《采菱》這樣的樂曲練起。
這些都是通過先學習那些不起眼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來獲得想要學到手的高超水平。
夜間捕捉蟬,務必将火把燒得通明;河中釣魚,務必将魚餌調得芳香。
将火把燒得通明,是要借火光來招引蟬自投羅網;将魚餌調得芳香,是要借魚餌引魚上鈎。
要想引來魚群,先得疏通河道;要想引鳥安家,先得種植樹木。
隻有水得到積蓄,魚兒才會來聚集;隻有樹木茂盛,鳥兒才會來安家。
所以喜歡弋射的人總先将生絲和矰箭準備好,喜歡捕魚的人總先将大小漁網準備好。
還沒有過不準備好器具就獲得收益的事情呢!送給人家馬卻又解下它的馬籠頭,送給人家車子卻又拆下穿缰繩的環子,這正是車和馬都送掉了,又何必舍不得這類籠頭和缰繩的小東西呢?所以鄉裡人有這樣的諺語:&ldquo烹制牛肉卻不舍得放鹽,這等于是糟蹋了這牛肉。
&rdquo 夏桀雖然是個暴君,但也做過些有益的事情;堯帝盡管聖明,但也有失誤之處;嫫母面貌盡管醜陋,但品行卻貞正;西施盡管容儀光豔,但品行未必貞正。
所以被滅掉的國家,其中也有好的東西(如法律)值得仿效;而政治清明的國家,其中也有些風俗習慣值得批評。
琬琰美玉,卻處在污泥之中,但清廉的人見了也不會放棄;破舊的竹席甑帶,就是放在華貴的氈褥上,貪婪的人見了也不會去奪取。
美德存在,即使處在低賤的地位,但世人也不能貶低美德的價值;惡行滿身,即使處在高貴的地位,但世人也不會尊重他。
青黃不接的春季放貸給農民,到秋季再收賦稅,這樣百姓就擁護、高興;反過來春季青黃不接的時候卻要征收賦稅,而到秋天再放貸,這樣百姓沒有一個不怨恨的。
這放貸和收稅數量相同,但引起百姓的喜怒卻相反,這是因為時節不同的緣故。
如要對魚講仁德,不是捕到魚之後再放入河水中;如要對猿猴講恩賜,也不是抓到以後再放它歸山林;而是從一開始就不必捕捉它們,讓它們各處該處的地方就行了。
毛色駁雜的貂裘還不如皮色純一的狐裘,所以一個人沒有比不具備堅定純粹的行為節操更令人讨厭的。
有相馬的,卻不能識别出良馬來,但是良馬并不因此就不存在于這群被鑒别的馬中。
現在如果有戶人家失火,有的是拿着易燃的東西去助長火勢,有的卻是傳遞水桶去救火,盡管這兩種人都沒有達到各自的目的,但受火燒的人家對這兩種人的憎恨和感激之情卻有天壤之别。
楚國郢都有個人買房棟梁,想找一根&ldquo三圍&rdquo粗的木料,有人賣給他一根車軸,他跪在地上量了量,粗細差不多,但長度不夠。
蘧伯玉用道德感化了鄰國不來侵犯,公孫鞅實行刑法治理秦國最後獲罪被殺,他們治理好國家的結果是一樣的,但實施的方法和各人的下場卻又是不一樣的。
病人卧床不起,醫生用針石治療,巫婆用一精一米、草墊來趕疫鬼、求神保佑,他們的方法各異,而想拯救對象則是相同的。
狸貓的頭可以治理好鼠瘘病,芡可以治療好瘘病,牛虻能消散淤血,啄木鳥能治療齲齒,這些都可以按照種類來推知。
油膏能殺死鼈,喜鵲屎可以殺死刺猬,腐爛的垃圾堆能生出蒼蠅來,油漆碰到螃蟹便不會幹燥,這是不能按照種類來推知的。
有些事情可以推究其中的原因,有些事情則不能推究其中的原因,好像對又好像不對,好像不對又好像對,誰能通曉這其中的奧妙呢?天下沒有純白的狐狸,但有純白的狐皮衣,這是選用了衆多狐狸腋下白皮毛縫制而成的。
善于學習的人就像齊王食雞,一定要吃上數十隻雞腳掌才能滿足。
利刀便于剃毛發,至于伐木,就非用斧頭不能成功。
事物本來就存在着某些長處又恰好成為另一方面的短處的情況。
如果從一寸見方的洞眼裡看牛,就不知道它比羊大;總起來觀察牛的全體,才知道牛的大小和羊相差甚遠。
孕婦看了兔子,生下的孩子是缺嘴唇,看了麋,生下的孩子是四隻眼睛。
大馬眼睛小,可以說是小眼睛馬。
事物本來就存在着好像是這麼回事又不像這麼回事的情形。
所以有時候斷一根指頭倒導緻死亡,而斷了一條手臂倒能活下來,這說明事物不能按照這種類比推導的。
磨砺利劍一定要用細軟的磨刀石,敲擊鐘磬一定要用柔軟的木棒,車毂堅硬一定要用柔軟的輻條。
兩個都是堅硬的東西就不能互相協調好,雙方都強大就會互相不服帖。
所以木質疏松的梧桐樹倒可以擊斷獸角,纖細的馬尾倒可以截斷玉石。
媒人會說假話并不是受過專門的撒謊訓練,但說假話一旦養成一習一性就會産生不誠實;培養勇敢精神并不是要學會争鬥本領,但勇敢性格一旦形成就不會謙虛禮讓。
所以,君子不肯在監獄裡面謀事做,因為管牢獄的事情會傷害到君子仁愛之心;同樣君子不肯到街市裡去做買賣,因為經商買賣會傷害到君子的廉潔品德。
行為的積累是不能不審慎的。
奔跑不需要用手,但是将兩手綁起來就跑不快;飛行不需要用尾,但是将尾巴卷屈起來就飛不遠。
這說明事物産生功能的部分一定得依賴于不産生功能的部分。
所以使你看見的是本身看不見的,使鼓鳴響的是本身不會鳴響的。
嘗一小塊肉,就可知道一鍋肉的滋味;懸挂羽毛和木炭,就可知道空氣的濕度:這是通過小來知道大的事例。
看見一片葉子凋落,就可知道一年快到冬天了;看見瓶中的水結冰,就可知道天氣已很冷了:這是以近來推知遠的事例。
三人肩并着肩,是不能走出門的;其中一人跟在兩人身後,就可以暢通無阻。
腳踩着地則出現足迹,在太陽下行走就形成身影,留下足迹和出現身影是容易的,而要使腳印正、影子不斜則是困難的。
楚莊王誅殺了佞臣裡史,孫叔敖便刷淨帽子、洗淨衣裳準備複職上任;晉文公抛棄舊墊席,怠慢那些跟随他流亡過的、臉色黑瘦的人,咎犯見了便辭官隐退。
所以桑葉凋落會引發那些長者悲歎時光的流逝。
小小的鼎鍋因每天使用而不被人珍貴,周王室内的大鼎從來不用來煮飯做菜卻被人重視,看成是傳國寶鼎。
事物本來就存在着以不用(無用)而來實現它的有用的情況。
地勢平坦則水不流,重量均等則不傾斜,物體一旦失去平衡就必定會有反應,也必定會被感應,事物本來就存在着以不用而被派大用場的情況。
先脫一衣服然後洗澡是合乎情理的,但穿着衣服洗澡然後再脫一衣服是違背常理的;先祭祀神祖然後吃祭品是合常規的,但先吃掉祭品然後再去祭祀祖宗神靈是不合常規的:事物總有一個先後次序、适當規矩。
嚴肅的祭祀之日卻以惡語傷人,娶媳婦的美好良宵卻說披麻戴孝之事,設宴喜慶之時卻議論上墳的事,渡一江一涉水之時卻說水神顯靈:這些都是說話不分時宜的表現。
有的說:朝廷将要大赦,趕快多殺些死囚犯人;有的說:朝廷将要大赦,這下能赦免不少死囚犯人了。
這希望赦免是相同的,但是這希望赦免當中所包含着各自的害人利人之心卻是不相同的。
這就好像有時吹火是越吹越旺,有時吹火卻将火都吹滅,這是因為他們吹火的目的和方法不一樣所導緻的。
宰牛烹牛來宴請左右鄰居,可是同時又辱罵東鄰的母親,這正是所施恩德都沒來得及被報答,卻又得罪了人家,這種做法本身就是一種危險的做法。
楚文王塌胸,鮑申駝背,但就是這樣醜陋的長相卻将國家治理得有條有理。
裨谌在城裡無法施展才智,子産将他帶出城外共商國家大事,倒成就了他們的大事。
侏儒向高個子請教天有多高,高個子說:&ldquo我不知道。
&rdquo侏儒說:&ldquo你雖然不知道天有多高,但總還是比我離天要近得多啊!&rdquo所以凡要請教問題,一定要找熟悉這問題的人。
戰亂開始,兵寇将至,跛子将此消息告訴了瞎子,于是瞎子背着跛子逃跑,兩人都幸免于難,這是因為他們二人取長補短,各自發揮自己的特長。
反過來是由瞎子将此消息告訴跛子,跛子背着瞎子逃跑,那麼就無法各自發揮特長。
楚都郢城有人要将母親賣出,他對買主說:&ldquo這位老母親年邁了,請你好好奉養她,别讓她受苦。
&rdquo這真是幹了如此忤逆不孝的壞事卻還裝出假慈悲來寬慰自己的良心。
甲殼類動物憑借堅固的甲殼活動生存,細腰蜂等動物依靠毒螫活動生存,熊罴以蠻力來攫取食物,犀牛靠角抵來活動保存自己:這物類沒有放棄自己的長處而用其短處的。
治理國家如同田間除草,要除去危害禾苗的雜草就是了。
盡管洗頭會掉不少頭發,但人們仍然經常洗頭,保持清潔,因為這樣還是損失的少,獲得好處的地方多。
磨刀石本身不鋒利,但它能使刀磨快;檠本身不端正,但它能矯正弓一弩一。
所以有不少事物是自身不正卻能矯正别的事物,自身不鋒利卻能使其他事物鋒利。
用力貴在突發迅猛,智慧貴在敏捷。
兩者強調的都是以迅速為上;要取勝的道理也一樣,遲緩為下。
人們之所以珍貴莫邪寶劍,因為它一接觸物體就能使物體斷裂;就是牛車如不停地摩擦門檻也能将門檻壓斷。
因為孔子曾在陳蔡遭受困厄,就不信孔子,廢棄孔子傳授的六藝,那就糊塗了。
因為醫生不能治好自己的疾病,就不看病,不服藥,那就荒謬了。
選擇良馬的目的,不是為了騎上它去獵取狐狸之類的小動物,而是要騎着它追射麋鹿;磨砺寶劍的動機,不是用它來斬割白絹衣裳,而是要用它來斬殺兇猛的犀牛。
所以偉大人物受人敬仰,崇高品德被人效仿,人們向往的就是這種人品。
看到彈弓,就馬上想到能彈射下鸮鳥烤肉吃;看到雞蛋,就馬上想得到報曉的公雞;看到粗麻就馬上想到織成的布,雖然所想的事合乎情理,也終會實現,但未免太性急了些。
大象被取下象牙,但它不會憎恨人們貪得象牙之利;人死後抛棄的床墊木,不會有誰會去埋怨拾撿的人。
人能夠犧牲自己的某些利益來滿足他人的某些利益,這是可以的。
瘋子向東狂奔,追趕的人也順着這方向窮追,大家都往東跑是相同的,但他們向東跑的原因卻截然不同。
溺水的人是掉在水裡,救他的人也跳入水中,大家都在水裡是一樣的,但他們入水的原因卻完全不同。
所以聖人将生死看成一樣,蠢人也把生死看得差不多。
但聖人将生死看成一樣是因為聖人悟出了生死分定的道理;而蠢人将生死看得差不多是因為蠢人不懂生、死和利、害的關系所在。
徐偃王因為推行仁義而亡國,但導緻亡國的并不都是因為推行仁義;比幹因為赤膽忠心而遭纣王殺害,但被殺害的并不都是因為赤膽忠心。
所以就顫抖來講,寒冷也會顫抖、畏懼也會顫抖,這名稱相同,但顫抖的實質相異。
明月之珠,出自蚌蛤;周朝的美玉,生自醜石;大蔡的神龜,出自深谷水溝;萬乘大國的君主,戴的是很輕的皇冠,乘坐的是價值百金的車子。
牛皮算得低賤了,但卻可以做成戰鼓整肅指揮三軍。
想學習歌唱技術的人,一定得先學五音音律和音樂的教化作用;想演奏好高雅和諧的樂曲,一定得先從《陽阿》《采菱》這樣的樂曲練起。
這些都是通過先學習那些不起眼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來獲得想要學到手的高超水平。
夜間捕捉蟬,務必将火把燒得通明;河中釣魚,務必将魚餌調得芳香。
将火把燒得通明,是要借火光來招引蟬自投羅網;将魚餌調得芳香,是要借魚餌引魚上鈎。
要想引來魚群,先得疏通河道;要想引鳥安家,先得種植樹木。
隻有水得到積蓄,魚兒才會來聚集;隻有樹木茂盛,鳥兒才會來安家。
所以喜歡弋射的人總先将生絲和矰箭準備好,喜歡捕魚的人總先将大小漁網準備好。
還沒有過不準備好器具就獲得收益的事情呢!送給人家馬卻又解下它的馬籠頭,送給人家車子卻又拆下穿缰繩的環子,這正是車和馬都送掉了,又何必舍不得這類籠頭和缰繩的小東西呢?所以鄉裡人有這樣的諺語:&ldquo烹制牛肉卻不舍得放鹽,這等于是糟蹋了這牛肉。
&rdquo 夏桀雖然是個暴君,但也做過些有益的事情;堯帝盡管聖明,但也有失誤之處;嫫母面貌盡管醜陋,但品行卻貞正;西施盡管容儀光豔,但品行未必貞正。
所以被滅掉的國家,其中也有好的東西(如法律)值得仿效;而政治清明的國家,其中也有些風俗習慣值得批評。
琬琰美玉,卻處在污泥之中,但清廉的人見了也不會放棄;破舊的竹席甑帶,就是放在華貴的氈褥上,貪婪的人見了也不會去奪取。
美德存在,即使處在低賤的地位,但世人也不能貶低美德的價值;惡行滿身,即使處在高貴的地位,但世人也不會尊重他。
青黃不接的春季放貸給農民,到秋季再收賦稅,這樣百姓就擁護、高興;反過來春季青黃不接的時候卻要征收賦稅,而到秋天再放貸,這樣百姓沒有一個不怨恨的。
這放貸和收稅數量相同,但引起百姓的喜怒卻相反,這是因為時節不同的緣故。
如要對魚講仁德,不是捕到魚之後再放入河水中;如要對猿猴講恩賜,也不是抓到以後再放它歸山林;而是從一開始就不必捕捉它們,讓它們各處該處的地方就行了。
毛色駁雜的貂裘還不如皮色純一的狐裘,所以一個人沒有比不具備堅定純粹的行為節操更令人讨厭的。
有相馬的,卻不能識别出良馬來,但是良馬并不因此就不存在于這群被鑒别的馬中。
現在如果有戶人家失火,有的是拿着易燃的東西去助長火勢,有的卻是傳遞水桶去救火,盡管這兩種人都沒有達到各自的目的,但受火燒的人家對這兩種人的憎恨和感激之情卻有天壤之别。
楚國郢都有個人買房棟梁,想找一根&ldquo三圍&rdquo粗的木料,有人賣給他一根車軸,他跪在地上量了量,粗細差不多,但長度不夠。
蘧伯玉用道德感化了鄰國不來侵犯,公孫鞅實行刑法治理秦國最後獲罪被殺,他們治理好國家的結果是一樣的,但實施的方法和各人的下場卻又是不一樣的。
病人卧床不起,醫生用針石治療,巫婆用一精一米、草墊來趕疫鬼、求神保佑,他們的方法各異,而想拯救對象則是相同的。
狸貓的頭可以治理好鼠瘘病,芡可以治療好瘘病,牛虻能消散淤血,啄木鳥能治療齲齒,這些都可以按照種類來推知。
油膏能殺死鼈,喜鵲屎可以殺死刺猬,腐爛的垃圾堆能生出蒼蠅來,油漆碰到螃蟹便不會幹燥,這是不能按照種類來推知的。
有些事情可以推究其中的原因,有些事情則不能推究其中的原因,好像對又好像不對,好像不對又好像對,誰能通曉這其中的奧妙呢?天下沒有純白的狐狸,但有純白的狐皮衣,這是選用了衆多狐狸腋下白皮毛縫制而成的。
善于學習的人就像齊王食雞,一定要吃上數十隻雞腳掌才能滿足。
利刀便于剃毛發,至于伐木,就非用斧頭不能成功。
事物本來就存在着某些長處又恰好成為另一方面的短處的情況。
如果從一寸見方的洞眼裡看牛,就不知道它比羊大;總起來觀察牛的全體,才知道牛的大小和羊相差甚遠。
孕婦看了兔子,生下的孩子是缺嘴唇,看了麋,生下的孩子是四隻眼睛。
大馬眼睛小,可以說是小眼睛馬。
事物本來就存在着好像是這麼回事又不像這麼回事的情形。
所以有時候斷一根指頭倒導緻死亡,而斷了一條手臂倒能活下來,這說明事物不能按照這種類比推導的。
磨砺利劍一定要用細軟的磨刀石,敲擊鐘磬一定要用柔軟的木棒,車毂堅硬一定要用柔軟的輻條。
兩個都是堅硬的東西就不能互相協調好,雙方都強大就會互相不服帖。
所以木質疏松的梧桐樹倒可以擊斷獸角,纖細的馬尾倒可以截斷玉石。
媒人會說假話并不是受過專門的撒謊訓練,但說假話一旦養成一習一性就會産生不誠實;培養勇敢精神并不是要學會争鬥本領,但勇敢性格一旦形成就不會謙虛禮讓。
所以,君子不肯在監獄裡面謀事做,因為管牢獄的事情會傷害到君子仁愛之心;同樣君子不肯到街市裡去做買賣,因為經商買賣會傷害到君子的廉潔品德。
行為的積累是不能不審慎的。
奔跑不需要用手,但是将兩手綁起來就跑不快;飛行不需要用尾,但是将尾巴卷屈起來就飛不遠。
這說明事物産生功能的部分一定得依賴于不産生功能的部分。
所以使你看見的是本身看不見的,使鼓鳴響的是本身不會鳴響的。
嘗一小塊肉,就可知道一鍋肉的滋味;懸挂羽毛和木炭,就可知道空氣的濕度:這是通過小來知道大的事例。
看見一片葉子凋落,就可知道一年快到冬天了;看見瓶中的水結冰,就可知道天氣已很冷了:這是以近來推知遠的事例。
三人肩并着肩,是不能走出門的;其中一人跟在兩人身後,就可以暢通無阻。
腳踩着地則出現足迹,在太陽下行走就形成身影,留下足迹和出現身影是容易的,而要使腳印正、影子不斜則是困難的。
楚莊王誅殺了佞臣裡史,孫叔敖便刷淨帽子、洗淨衣裳準備複職上任;晉文公抛棄舊墊席,怠慢那些跟随他流亡過的、臉色黑瘦的人,咎犯見了便辭官隐退。
所以桑葉凋落會引發那些長者悲歎時光的流逝。
小小的鼎鍋因每天使用而不被人珍貴,周王室内的大鼎從來不用來煮飯做菜卻被人重視,看成是傳國寶鼎。
事物本來就存在着以不用(無用)而來實現它的有用的情況。
地勢平坦則水不流,重量均等則不傾斜,物體一旦失去平衡就必定會有反應,也必定會被感應,事物本來就存在着以不用而被派大用場的情況。
先脫一衣服然後洗澡是合乎情理的,但穿着衣服洗澡然後再脫一衣服是違背常理的;先祭祀神祖然後吃祭品是合常規的,但先吃掉祭品然後再去祭祀祖宗神靈是不合常規的:事物總有一個先後次序、适當規矩。
嚴肅的祭祀之日卻以惡語傷人,娶媳婦的美好良宵卻說披麻戴孝之事,設宴喜慶之時卻議論上墳的事,渡一江一涉水之時卻說水神顯靈:這些都是說話不分時宜的表現。
有的說:朝廷将要大赦,趕快多殺些死囚犯人;有的說:朝廷将要大赦,這下能赦免不少死囚犯人了。
這希望赦免是相同的,但是這希望赦免當中所包含着各自的害人利人之心卻是不相同的。
這就好像有時吹火是越吹越旺,有時吹火卻将火都吹滅,這是因為他們吹火的目的和方法不一樣所導緻的。
宰牛烹牛來宴請左右鄰居,可是同時又辱罵東鄰的母親,這正是所施恩德都沒來得及被報答,卻又得罪了人家,這種做法本身就是一種危險的做法。
楚文王塌胸,鮑申駝背,但就是這樣醜陋的長相卻将國家治理得有條有理。
裨谌在城裡無法施展才智,子産将他帶出城外共商國家大事,倒成就了他們的大事。
侏儒向高個子請教天有多高,高個子說:&ldquo我不知道。
&rdquo侏儒說:&ldquo你雖然不知道天有多高,但總還是比我離天要近得多啊!&rdquo所以凡要請教問題,一定要找熟悉這問題的人。
戰亂開始,兵寇将至,跛子将此消息告訴了瞎子,于是瞎子背着跛子逃跑,兩人都幸免于難,這是因為他們二人取長補短,各自發揮自己的特長。
反過來是由瞎子将此消息告訴跛子,跛子背着瞎子逃跑,那麼就無法各自發揮特長。
楚都郢城有人要将母親賣出,他對買主說:&ldquo這位老母親年邁了,請你好好奉養她,别讓她受苦。
&rdquo這真是幹了如此忤逆不孝的壞事卻還裝出假慈悲來寬慰自己的良心。
甲殼類動物憑借堅固的甲殼活動生存,細腰蜂等動物依靠毒螫活動生存,熊罴以蠻力來攫取食物,犀牛靠角抵來活動保存自己:這物類沒有放棄自己的長處而用其短處的。
治理國家如同田間除草,要除去危害禾苗的雜草就是了。
盡管洗頭會掉不少頭發,但人們仍然經常洗頭,保持清潔,因為這樣還是損失的少,獲得好處的地方多。
磨刀石本身不鋒利,但它能使刀磨快;檠本身不端正,但它能矯正弓一弩一。
所以有不少事物是自身不正卻能矯正别的事物,自身不鋒利卻能使其他事物鋒利。
用力貴在突發迅猛,智慧貴在敏捷。
兩者強調的都是以迅速為上;要取勝的道理也一樣,遲緩為下。
人們之所以珍貴莫邪寶劍,因為它一接觸物體就能使物體斷裂;就是牛車如不停地摩擦門檻也能将門檻壓斷。
因為孔子曾在陳蔡遭受困厄,就不信孔子,廢棄孔子傳授的六藝,那就糊塗了。
因為醫生不能治好自己的疾病,就不看病,不服藥,那就荒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