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十六 說山訓
關燈
小
中
大
dquo包含在石之中;夜不能比年長,是因為夜包含在年之中;仁義的作用不比道與德大,是在于道與德是主宰包括仁義在内的一切事物。
先針後線,才能縫制帷帳;先線後針,就别想能縫成衣服。
一針一針縫下去才能縫成帷帳;一筐一筐壘起來才能築成城牆。
事情的成敗,都必須從小處開始,這就是說的量之積累而導緻事物漸變的過程。
染織物時先染成藍色後再改染成黑色是可以的,但如果已染成了黑色再要改染成藍色便不可能了;漆匠在底色上漆上黑漆,然後再漆上紅色是可以的;但如果底色漆紅色,然後再漆上黑漆,這紅色就被掩蓋了。
萬事均是如此,它們都有一個先後、上下的次序,不能不搞清楚。
水渾濁則魚群便露嘴出水面,形體勞累則精神迷亂。
所以國家有賢君,就能決戰勝于萬裡之外的敵人。
靠媒人說親而嫁娶,但嫁娶并不完全靠媒人來促成的;靠人介紹而與他人交往,但不完全靠介紹人才與他人結一交一親密的。
志趣性格相合,就是遠隔千裡也能親密無間;志趣性格不相同,就是住在門對門也不來往、溝通;海水雖大,卻還是不容納丁點腐肉。
日月不與不同氣的事物感應,君子不容忍不同類的人。
人們不珍惜工倕靈巧的手而愛惜自己的手指;不珍惜一江一河裡的珍珠而愛惜自己身上的玉鈎。
有人将戶外成束的柴火當作鬼,把野地裡的火煙當作妖氣。
把束柴誤以為鬼而吓得逃跑;把火煙誤以為妖氣,殺豬宰狗來祈福禳災。
不等弄清真相就做出這種事情,不如慢慢将事情弄明白。
靈巧的人善于度量,聰明的人善于預見和預防。
羿死于桃木杖下而來不及拔箭自衛,慶忌死于刀劍之下而來不及與刺客搏鬥。
被人誤解而遭人非議的人挨家挨戶對人表白說:&ldquo我實際上沒有參與幹壞事。
&rdquo他自己越想表白清楚,卻越發引起人們的非議。
用言論來制止别人的說三道四,用事端來平息事端,這就好像揚起塵土來平息塵土、抱着柴草去救火一樣,隻會越發壞事。
用流言去消除洗刷污蔑,就好比将黑泥擦在白絹上。
箭在十步之内能射穿犀牛皮制成的铠甲,但在三百步開外就連細絹都無法射透;骐骥日行千裡,但當它年老力衰之後,卸下套就倒地不起了。
大的家族攻打小的家族,這叫做行暴虐;但大的國家兼并無道的小國,這叫做賢明。
小馬和大馬屬同類,但小聰明和大智慧就不可同日而言了。
穿着粗羊皮衣做苦工,似乎合于情理;但穿着名貴的貂皮大衣去背運土筐,就顯得非常奇怪、不好理解了。
用潔白的手去做污穢的活,就好像沐浴幹淨之後又去清掃豬圈,又像剛薰過香氣之後去扛豬。
治療毒瘡不分好肉爛肉一起剜掉,農夫不分禾苗雜草一起鋤掉,這樣做哪還會有實際的收獲?毀壞池塘來捕取龜鼈,掀掉房頂來捕捉狸貓,掘開内室來捕捉老鼠,割開嘴唇來治療牙齒,不論是桀跖這樣的兇暴者、還是謙謙君子都不會做這種蠢事的。
累死戰馬而求得狐狸,為救兩隻鼈而丢失了神龜,折斷右臂而去争奪一根毫毛,損壞了莫邪寶劍而去争奪一把小刀,像這樣的&ldquo智慧&rdquo,是不值得推崇的。
甯願被小針刺一百下,也不願被刀砍一下子;甯可提一下子重物,也不可長時間拿着輕東西;甯可一個月天天吃不飽,也不可連着十天挨餓;一萬人跌倒,也比一個人從高處墜入好。
有人稱贊别人做事力求儉省。
有一次這人家裡舂谷,舂了整個晚上都沒完成定額指标,這人于是就責罵舂谷的人。
被稱贊的人就去打聽了一下,原來舂谷者卻是這人的母親。
所以口是心非的小人稱贊别人,反而是在損壞别人的名譽。
東家的母親去世了,兒子雖是哭泣但不顯悲傷。
西家的兒子看到這種情況,回家對母親說:&ldquo母親,你為什麼舍不得快點死?你死了,我一定會很悲傷地哭你的。
&rdquo想要母親早些死的人,母親就是死了,也不會傷心痛哭的;說沒有時間讀書學習的人,即使給他時間他也不會好好學習的。
人看到中間掏空的木頭能浮在水面而明白了造船的原理,人看到了飛蓬随風轉動而知道了造車的原理,人看到鳥的足迹而知道創造文字以著書,這些創造發明都是用類推的大法而取得的。
把不義當作義,把非禮當作禮,這就好像赤身裸一體跑着去追趕瘋子,又好像偷竊财物再去施舍給乞丐,還好像偷來竹簡書寫法律,還如同傲橫無禮者誦讀《詩》《書》。
割一下就停下來,即使是莫邪寶劍也無法割下肉來;執著而不放棄,就是馬尾也能截斷玉石。
聖人的修養無止境,使今年勝過往年,今日超過昨天。
長得像鹿樣的馬價值千金,但是天下沒有價值千金的鹿;玉靠諸琢磨後才能做成玉器,但是沒有價值锱錘的而隻有價值千金的玉璧。
從縫隙裡透射出的一束陽光能照亮一個角落,從窗戶中照進的一片陽光能照亮整個北面牆壁,從門裡照進的陽光能照亮整間房間中的所有東西,更何況從整個天地發射出的陽光呢?天下沒有什麼物件不是靠這種陽光照亮的。
由此看來,接受陽光少的就照得淺些,接受陽光多的就照得廣些。
長一江一發源于岷山,黃河發源于昆侖山,濟水發源于王屋山,颍水發源于少室山,漢水發源于睝冢山,它們分别奔騰流瀉注入東海,它們所經過的地方、路線各不相同,所最終的歸宿卻是相同的。
精通學習的人像車軸,安放在車毂中随輪子的轉動而運行,他自己不動,卻能和車輪車毂一塊到達千裡之外,終而複始,運轉在無窮無盡的地方。
不懂學習的人就像迷路客,人家告訴他東西南北時好像明白一切,但一轉位置方向又分辨不出東西南北了,因為他不能掌握辨别方向的要領。
寒本身不能産生寒,熱也本身不能産生熱,不寒不熱的東西才能産生寒和熱。
所以有形生于無形,未有天地時的混沌狀态才能産生出天地來,這真是深奧微妙、廣大無比。
雨在降落的時候是不會沾濕物體的,隻有等它接觸物體停止運動時才會濕潤;箭發射過程中是不穿透物體的,隻有等它觸及物體,穿透物體時它的運動才告結束。
隻有靜止不動才能夠制約萬物。
利用高地修建高台,順随窪地開掘池塘,各自依順地勢特點,不能違背因地制宜的原則而随心所欲。
聖人利用外物,就像用紅絲帶束系&ldquo刍狗&rdquo來祭祀神靈,就像做成土龍來求雨;刍狗被用來向神靈求福佑,土龍被用來向天帝求保佑,能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有個魯國人自己會制作帽子,而他的妻子又會編織鞋子,他們搬遷到越國去謀生,結果陷入困境。
這是因為他們的特長不能在那個地區得以發揮,所以導緻生活窘迫,這就好比在山上種荷花,在井裡保存火種一樣。
拿着釣魚工具上山,扛着斧說山訓頭入水潭,卻要想得到魚或柴,這是件困難的事;同樣,駕着大車到越國,乘着筏到塞北,要想不走上絕路是不可能的。
楚王養了隻白猿,他準備親自射猿來取樂,但還沒等楚王動手,這白猿已奪過箭和楚王嬉戲起來了;假若由神射手養由基來射這白猿,可能在養由基張弓搭箭、瞄準白猿而還沒發射之前,這白猿就已經抱着柱子悲号起來了,這是由于養由基的非常專業且熟練的射箭架勢将白猿吓住了。
和氏之璧、夏後氏的玉璜,恭恭敬敬獻給人家,人家會非常高興;但如果在夜裡黑暗中将璧和玉璜擲抛給人家,人家就會受到驚吓而産生怨恨。
這些就是合時和不合時而産生的不同結果。
畫出的西施面容,雖然美麗但不動人;畫出的孟贲眼睛,雖然大但沒有神,這是因為這畫僅僅是形似而無神韻的緣故。
有一家子,弟兄們分家,因為家中财産多得無法計算,衆兄弟因此不計較分多分少,人們也因此稱贊他們講信義。
這是因為财産多得無法估計、沒有限量,所以才不去計較每人所分得的多少。
登上高處使人情不自禁地眺望,面臨深淵使人不由自主地探望,這是由人所處的地位環境所決定的。
同樣,射箭要端正身體,釣魚要态度恭謹,這是由人所做的什麼事情決定的。
說殺死老弱的牛可以贖良馬一死,那肯定沒人會做這樣的事。
決定殺牛,是因為這牛是該殺;而拿必定要死的去換贖不一定會死的,這是沒有人會這樣做的。
季孫氏脅迫魯定公,把持了國家政權,孔子做出高興的樣子先順從季孫氏的所作所為,然後再找機會勸說季孫氏,要季孫氏将國政歸還給魯定公。
後來有人評介這件事:&ldquo将奸邪之徒舉薦給正直的人,奸邪之徒打着正直者的招牌,什麼好處撈不到?把正直之人舉薦給奸邪之徒,正直者終究不會跟随下去的。
&rdquo這就叫做從不同的途徑和邪惡同流合污。
邪惡的勢力坐大以後就容不得正直者的立足。
所以會有這種現象:人多勢衆時就能消滅狼,而狼多時就會吃掉孤身的人。
想要做邪惡之事的人,必定先要表現得光明正大。
想要做屈曲之事的人,也必定要表現得通達正直。
公正之道樹立不起來,卻能防範私欲的事,這是從古到今都沒聽說過的事,這是由于奸邪之徒總是用僞裝的善良來掩飾他的邪惡行徑。
衆人的流言蜚語可以使平地成林,可以無翅而高飛;經過三個人的流言蜚語的傳播,就足以使人相信街市上真有虎在行走,一村子人的流言蜚語的傳播,就足以使人相信真有人能将鐵椎頭扭彎。
會遊泳潛水的人是不求在澡盆裡洗澡的,因為一江一河池塘已足以滿足洗浴的要求了。
所以以草為主食的動物是不擔憂生活沼澤的改變的,生活在水中的動物是不擔憂水域改變的,因為稍微的小變化是不會影響它們的生活一習一性的。
信用有時候會出現差錯,禮儀有時候會出現偏差。
尾生為了履行信約而淹死在橋下,這就是錯用信用導緻的後果;子思兒子不為被子思休棄的母親守孝,這就是禮儀出現偏差的事例。
曾子堅持孝道,不肯路過勝母裡的門口;墨子主張&ldquo非樂&rdquo,不肯進入朝歌的城市;孔子保持廉潔,口渴也不喝&ldquo盜泉&rdquo的水;他們這些人都是注重培養崇高志向的人。
纣王用了象牙筷子,箕子由此歎息;魯國用了木俑陪葬,孔子由此感歎。
所以聖人是看到了秋霜便知道了冰天雪地的冬天将來臨。
鳥兒将要飛來,張開的羅網正等着它,鳥兒入網被捉拿,隻是絆着一個網眼;但如果隻編織一個網眼的網,那就不可能捕捉到鳥。
現在人披戴铠甲,是為了防備箭射過來傷身體;假若能事先曉得箭會射中那個部位,那麼隻需在那個部位上挂一片铠甲就可以了。
然而,很多事情是不能事先知道的,很多事物是不能預測的,往往是突然間沒有防備的時候來臨的,所以聖人是長時間修養好&ldquo道&rdquo以等待時機的到來。
醜陋的雜色牛,既無犄角、又無尾巴,穿上鼻子羁系着它,等它一旦生下牛犢就拿去作犧牲,一屍一祝齋戒以後,就将牛犢沉入河中。
水神河伯哪裡會嫌它是頭醜陋的雜色牛所産而拒絕享祀呢?得到上萬人的軍隊,不如聽到一句高明計劃的話;得到隋侯之珠,不如懂得隋侯之珠是怎樣産
先針後線,才能縫制帷帳;先線後針,就别想能縫成衣服。
一針一針縫下去才能縫成帷帳;一筐一筐壘起來才能築成城牆。
事情的成敗,都必須從小處開始,這就是說的量之積累而導緻事物漸變的過程。
染織物時先染成藍色後再改染成黑色是可以的,但如果已染成了黑色再要改染成藍色便不可能了;漆匠在底色上漆上黑漆,然後再漆上紅色是可以的;但如果底色漆紅色,然後再漆上黑漆,這紅色就被掩蓋了。
萬事均是如此,它們都有一個先後、上下的次序,不能不搞清楚。
水渾濁則魚群便露嘴出水面,形體勞累則精神迷亂。
所以國家有賢君,就能決戰勝于萬裡之外的敵人。
靠媒人說親而嫁娶,但嫁娶并不完全靠媒人來促成的;靠人介紹而與他人交往,但不完全靠介紹人才與他人結一交一親密的。
志趣性格相合,就是遠隔千裡也能親密無間;志趣性格不相同,就是住在門對門也不來往、溝通;海水雖大,卻還是不容納丁點腐肉。
日月不與不同氣的事物感應,君子不容忍不同類的人。
人們不珍惜工倕靈巧的手而愛惜自己的手指;不珍惜一江一河裡的珍珠而愛惜自己身上的玉鈎。
有人将戶外成束的柴火當作鬼,把野地裡的火煙當作妖氣。
把束柴誤以為鬼而吓得逃跑;把火煙誤以為妖氣,殺豬宰狗來祈福禳災。
不等弄清真相就做出這種事情,不如慢慢将事情弄明白。
靈巧的人善于度量,聰明的人善于預見和預防。
羿死于桃木杖下而來不及拔箭自衛,慶忌死于刀劍之下而來不及與刺客搏鬥。
被人誤解而遭人非議的人挨家挨戶對人表白說:&ldquo我實際上沒有參與幹壞事。
&rdquo他自己越想表白清楚,卻越發引起人們的非議。
用言論來制止别人的說三道四,用事端來平息事端,這就好像揚起塵土來平息塵土、抱着柴草去救火一樣,隻會越發壞事。
用流言去消除洗刷污蔑,就好比将黑泥擦在白絹上。
箭在十步之内能射穿犀牛皮制成的铠甲,但在三百步開外就連細絹都無法射透;骐骥日行千裡,但當它年老力衰之後,卸下套就倒地不起了。
大的家族攻打小的家族,這叫做行暴虐;但大的國家兼并無道的小國,這叫做賢明。
小馬和大馬屬同類,但小聰明和大智慧就不可同日而言了。
穿着粗羊皮衣做苦工,似乎合于情理;但穿着名貴的貂皮大衣去背運土筐,就顯得非常奇怪、不好理解了。
用潔白的手去做污穢的活,就好像沐浴幹淨之後又去清掃豬圈,又像剛薰過香氣之後去扛豬。
治療毒瘡不分好肉爛肉一起剜掉,農夫不分禾苗雜草一起鋤掉,這樣做哪還會有實際的收獲?毀壞池塘來捕取龜鼈,掀掉房頂來捕捉狸貓,掘開内室來捕捉老鼠,割開嘴唇來治療牙齒,不論是桀跖這樣的兇暴者、還是謙謙君子都不會做這種蠢事的。
累死戰馬而求得狐狸,為救兩隻鼈而丢失了神龜,折斷右臂而去争奪一根毫毛,損壞了莫邪寶劍而去争奪一把小刀,像這樣的&ldquo智慧&rdquo,是不值得推崇的。
甯願被小針刺一百下,也不願被刀砍一下子;甯可提一下子重物,也不可長時間拿着輕東西;甯可一個月天天吃不飽,也不可連着十天挨餓;一萬人跌倒,也比一個人從高處墜入好。
有人稱贊别人做事力求儉省。
有一次這人家裡舂谷,舂了整個晚上都沒完成定額指标,這人于是就責罵舂谷的人。
被稱贊的人就去打聽了一下,原來舂谷者卻是這人的母親。
所以口是心非的小人稱贊别人,反而是在損壞别人的名譽。
東家的母親去世了,兒子雖是哭泣但不顯悲傷。
西家的兒子看到這種情況,回家對母親說:&ldquo母親,你為什麼舍不得快點死?你死了,我一定會很悲傷地哭你的。
&rdquo想要母親早些死的人,母親就是死了,也不會傷心痛哭的;說沒有時間讀書學習的人,即使給他時間他也不會好好學習的。
人看到中間掏空的木頭能浮在水面而明白了造船的原理,人看到了飛蓬随風轉動而知道了造車的原理,人看到鳥的足迹而知道創造文字以著書,這些創造發明都是用類推的大法而取得的。
把不義當作義,把非禮當作禮,這就好像赤身裸一體跑着去追趕瘋子,又好像偷竊财物再去施舍給乞丐,還好像偷來竹簡書寫法律,還如同傲橫無禮者誦讀《詩》《書》。
割一下就停下來,即使是莫邪寶劍也無法割下肉來;執著而不放棄,就是馬尾也能截斷玉石。
聖人的修養無止境,使今年勝過往年,今日超過昨天。
長得像鹿樣的馬價值千金,但是天下沒有價值千金的鹿;玉靠諸琢磨後才能做成玉器,但是沒有價值锱錘的而隻有價值千金的玉璧。
從縫隙裡透射出的一束陽光能照亮一個角落,從窗戶中照進的一片陽光能照亮整個北面牆壁,從門裡照進的陽光能照亮整間房間中的所有東西,更何況從整個天地發射出的陽光呢?天下沒有什麼物件不是靠這種陽光照亮的。
由此看來,接受陽光少的就照得淺些,接受陽光多的就照得廣些。
長一江一發源于岷山,黃河發源于昆侖山,濟水發源于王屋山,颍水發源于少室山,漢水發源于睝冢山,它們分别奔騰流瀉注入東海,它們所經過的地方、路線各不相同,所最終的歸宿卻是相同的。
精通學習的人像車軸,安放在車毂中随輪子的轉動而運行,他自己不動,卻能和車輪車毂一塊到達千裡之外,終而複始,運轉在無窮無盡的地方。
不懂學習的人就像迷路客,人家告訴他東西南北時好像明白一切,但一轉位置方向又分辨不出東西南北了,因為他不能掌握辨别方向的要領。
寒本身不能産生寒,熱也本身不能産生熱,不寒不熱的東西才能産生寒和熱。
所以有形生于無形,未有天地時的混沌狀态才能産生出天地來,這真是深奧微妙、廣大無比。
雨在降落的時候是不會沾濕物體的,隻有等它接觸物體停止運動時才會濕潤;箭發射過程中是不穿透物體的,隻有等它觸及物體,穿透物體時它的運動才告結束。
隻有靜止不動才能夠制約萬物。
利用高地修建高台,順随窪地開掘池塘,各自依順地勢特點,不能違背因地制宜的原則而随心所欲。
聖人利用外物,就像用紅絲帶束系&ldquo刍狗&rdquo來祭祀神靈,就像做成土龍來求雨;刍狗被用來向神靈求福佑,土龍被用來向天帝求保佑,能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有個魯國人自己會制作帽子,而他的妻子又會編織鞋子,他們搬遷到越國去謀生,結果陷入困境。
這是因為他們的特長不能在那個地區得以發揮,所以導緻生活窘迫,這就好比在山上種荷花,在井裡保存火種一樣。
拿着釣魚工具上山,扛着斧說山訓頭入水潭,卻要想得到魚或柴,這是件困難的事;同樣,駕着大車到越國,乘着筏到塞北,要想不走上絕路是不可能的。
楚王養了隻白猿,他準備親自射猿來取樂,但還沒等楚王動手,這白猿已奪過箭和楚王嬉戲起來了;假若由神射手養由基來射這白猿,可能在養由基張弓搭箭、瞄準白猿而還沒發射之前,這白猿就已經抱着柱子悲号起來了,這是由于養由基的非常專業且熟練的射箭架勢将白猿吓住了。
和氏之璧、夏後氏的玉璜,恭恭敬敬獻給人家,人家會非常高興;但如果在夜裡黑暗中将璧和玉璜擲抛給人家,人家就會受到驚吓而産生怨恨。
這些就是合時和不合時而産生的不同結果。
畫出的西施面容,雖然美麗但不動人;畫出的孟贲眼睛,雖然大但沒有神,這是因為這畫僅僅是形似而無神韻的緣故。
有一家子,弟兄們分家,因為家中财産多得無法計算,衆兄弟因此不計較分多分少,人們也因此稱贊他們講信義。
這是因為财産多得無法估計、沒有限量,所以才不去計較每人所分得的多少。
登上高處使人情不自禁地眺望,面臨深淵使人不由自主地探望,這是由人所處的地位環境所決定的。
同樣,射箭要端正身體,釣魚要态度恭謹,這是由人所做的什麼事情決定的。
說殺死老弱的牛可以贖良馬一死,那肯定沒人會做這樣的事。
決定殺牛,是因為這牛是該殺;而拿必定要死的去換贖不一定會死的,這是沒有人會這樣做的。
季孫氏脅迫魯定公,把持了國家政權,孔子做出高興的樣子先順從季孫氏的所作所為,然後再找機會勸說季孫氏,要季孫氏将國政歸還給魯定公。
後來有人評介這件事:&ldquo将奸邪之徒舉薦給正直的人,奸邪之徒打着正直者的招牌,什麼好處撈不到?把正直之人舉薦給奸邪之徒,正直者終究不會跟随下去的。
&rdquo這就叫做從不同的途徑和邪惡同流合污。
邪惡的勢力坐大以後就容不得正直者的立足。
所以會有這種現象:人多勢衆時就能消滅狼,而狼多時就會吃掉孤身的人。
想要做邪惡之事的人,必定先要表現得光明正大。
想要做屈曲之事的人,也必定要表現得通達正直。
公正之道樹立不起來,卻能防範私欲的事,這是從古到今都沒聽說過的事,這是由于奸邪之徒總是用僞裝的善良來掩飾他的邪惡行徑。
衆人的流言蜚語可以使平地成林,可以無翅而高飛;經過三個人的流言蜚語的傳播,就足以使人相信街市上真有虎在行走,一村子人的流言蜚語的傳播,就足以使人相信真有人能将鐵椎頭扭彎。
會遊泳潛水的人是不求在澡盆裡洗澡的,因為一江一河池塘已足以滿足洗浴的要求了。
所以以草為主食的動物是不擔憂生活沼澤的改變的,生活在水中的動物是不擔憂水域改變的,因為稍微的小變化是不會影響它們的生活一習一性的。
信用有時候會出現差錯,禮儀有時候會出現偏差。
尾生為了履行信約而淹死在橋下,這就是錯用信用導緻的後果;子思兒子不為被子思休棄的母親守孝,這就是禮儀出現偏差的事例。
曾子堅持孝道,不肯路過勝母裡的門口;墨子主張&ldquo非樂&rdquo,不肯進入朝歌的城市;孔子保持廉潔,口渴也不喝&ldquo盜泉&rdquo的水;他們這些人都是注重培養崇高志向的人。
纣王用了象牙筷子,箕子由此歎息;魯國用了木俑陪葬,孔子由此感歎。
所以聖人是看到了秋霜便知道了冰天雪地的冬天将來臨。
鳥兒将要飛來,張開的羅網正等着它,鳥兒入網被捉拿,隻是絆着一個網眼;但如果隻編織一個網眼的網,那就不可能捕捉到鳥。
現在人披戴铠甲,是為了防備箭射過來傷身體;假若能事先曉得箭會射中那個部位,那麼隻需在那個部位上挂一片铠甲就可以了。
然而,很多事情是不能事先知道的,很多事物是不能預測的,往往是突然間沒有防備的時候來臨的,所以聖人是長時間修養好&ldquo道&rdquo以等待時機的到來。
醜陋的雜色牛,既無犄角、又無尾巴,穿上鼻子羁系着它,等它一旦生下牛犢就拿去作犧牲,一屍一祝齋戒以後,就将牛犢沉入河中。
水神河伯哪裡會嫌它是頭醜陋的雜色牛所産而拒絕享祀呢?得到上萬人的軍隊,不如聽到一句高明計劃的話;得到隋侯之珠,不如懂得隋侯之珠是怎樣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