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十七 說林訓

關燈
【原文】 以一世之度制治天下,譬猶客之乘舟,中流遺其劍,速契其舟桅,暮薄而求之,其不知物類亦甚矣!夫随一隅之迹,而不知因天地以遊,惑莫大焉。

    雖時有所合,然而不足貴也。

    譬若旱歲之土龍,疾疫之刍狗,是時為帝者也。

    曹氏之裂布,蛷者貴之,然非夏後氏之璜。

    無古無今,無始無終,未有天地而生天地,至深微廣大矣。

    足以蹍者淺矣,然待所不蹍而後行;智所知者褊矣,然待所不知而後明。

    遊者以足蹶,以手柿,不得其數,愈蹶愈敗,及其能遊者,非手足者矣。

    鳥飛反鄉,兔走歸窟,狐死首丘,寒将翔水,各哀其所生。

    毋贻盲者鏡,毋予躄者履,毋賞越人章甫,非其用也。

    椎固有柄,不能自椓,目見百步之外,不能自見其眦。

    狗彘不擇甂瓯而食,偷肥其體而顧近其死;鳳皇高翔千仞之上,故莫之能緻。

    月照天下,蝕于詹諸;騰蛇遊霧,而殆于蝍蛆。

    烏力勝日,而服于鵻禮;能有修短也。

    莫壽于殇子,而彭祖為夭矣。

    短绠不可以汲深,器小不可以盛大,非其任也。

    怒出于不怒,為出于不為。

    視于無形,則得其所見矣;聽幹無聲,則得其所聞矣。

    至味不慊,至言不文,至樂不笑,至音不叫,大匠不斵,大豆不具,大勇不鬥,得道而德從之矣。

    譬若黃鐘之比宮,太簇之比商,無更調焉。

    以瓦鉒者全,以金鉒者跋,以玉鉒者發,是故所重者在外,則内為之掘。

    逐獸者目不見太山,嗜欲在外,則明所蔽矣。

    聽有音之音者聾,聽無音之音者聰;不聾不聰,與神明通。

     蔔者操龜,筮者端策,以問于數,安所問之哉!舞者舉節,坐者不期而皆如一,所極同也。

    日出旸谷,入于虞淵,莫知其動,須臾之間,俛人之頸。

    人莫欲學禦龍,而皆欲學禦馬,莫欲學治鬼,而皆欲學治人,急所用也。

    解門以為薪,塞井以為臼,人之從事,或時相似。

     水火相憎,鏏在其間,五味以和。

    骨肉相愛,讒賊問之,而父子相危。

    夫所以養而害所養,譬猶削足以适履,殺頭而便冠。

    昌羊去蚤虱而來嶺窮,除小害而緻大賊,欲小快而害大利。

    牆之壞也,不若無也,然逾屋之覆。

    壁瑗成器,礛諸之功;镆邪斷割,砥砺之力。

    狡兔得而獵犬烹,高鳥盡而強一弩一藏。

    虻與骥,緻千裡而不飛,無糗糧之資而不饑。

    失火而遇雨,失火則不幸,遇雨則幸也,故禍中有福也。

    鬻棺者欲民之疾病也,畜粟者欲歲之荒饑也。

    水靜則平,平則清,清則見物之形弗能匿也,故可以為正。

    川竭而谷虛,丘夷而淵塞,唇竭而齒寒。

    河水之深,其壤在山。

    鈎之缟也,一端以為冠,一端以為,冠則戴緻之,緯則履之。

    知己者不可誘以物,明于死生者不可卻以危,故善遊者不可懼以涉。

    親莫親于骨肉,節族之屬連也,心失其制,乃反自害,況疏遠乎!聖人之于道,猶葵之與日也,雖不能與終始哉,其鄉之誠也。

    宮池涔則溢,旱則涸;一江一水之原,淵泉不能竭。

    蓋非撩,不能蔽日,輪非輻不能追疾,然而橑、輻未足恃也。

    金勝木者,非以一刃殘林也;土勝水者,非以一墣塞一江一也。

     躄者見虎而不走,非勇,勢不便也。

    傾者易覆也,倚者易驸也,幾易助也,濕易雨也。

    設鼠者機動,釣魚者泛杭,任動者車鳴也。

    刍狗能工向個能行,蛇床似麋蕪而不能芳。

    謂許由無德,烏獲無力,莫不醜于色,人莫不奮于其所不足。

    以免之走,使犬如馬,則逮日歸風;及其為馬,則又不能走矣。

    冬有雷電,夏有霜雪,然而寒暑之勢不易,小變不足以妨大節。

    黃帝生陰陽,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蝸所以七十化也。

    終日之言必有聖之事,百發之中必有羿、逢蒙之巧,然而世不與也,其守節非也。

    牛蹄彘顱亦骨也,而世弗的,必問吉兇于龜者,以其曆歲久矣。

    近敖倉者不為之多飯,臨一江一、河者,不為之多飲,期滿腹而已。

    蘭芝以芳,未嘗見霜;鼓造辟兵,壽盡五月之望。

    舌之與齒,孰先砻也?錞之與刃,孰先弊也?繩之與矢,孰先直也?今鳝之與蛇,蠶之與蠍,狀相類而愛憎異。

    晉以垂棘之壁得虞、虢,骊戎以美一女亡晉國。

    聾者不歌,無以自樂;高盲者不觀,無以接物。

    觀射者遺其,觀書者忘其愛,意有所在,則忘其所守。

    古之所為不可更,則推車至今無蟬匷。

     使但吹竿,使氏厭竅,雖中節而不可聽,無其君形者也。

    與死者同病,難為良醫;與亡國同道,難與為謀。

    為客治飯而自藜藿,名尊于實也。

    乳狗之噬虎也,伏雞之搏狸也,恩之所加,不量其力。

    使景曲者,形也;使響濁者,聲也。

    情洩者,中易測。

    華不時者,不可食也。

     蹠越者或以舟,或以車,雖異路,所極一也。

    佳人不同體,美人不同面,而皆說于目。

    梨、橘、棗、栗不同味,而皆調于口。

    人有盜而富者,富者未必盜;有廉而貧者,貧者未必廉。

    蔐苗類絮而不可為絮,磨不類布,而可以為布。

    出林者不得直道,行險者不得履繩。

    羿之所以射遠中微者,非弓矢也;造父之所以追速緻遠者,非辔銜也。

    海内其所出,故能大。

    輪複其所過,故能遠。

    羊肉不慕蟻,蟻慕于羊肉,羊肉膻也。

    醯酸不慕蚋,蚋慕于醯酸。

    嘗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懸羽與炭而知燥濕之氣,以小見大,以近喻遠。

    十頃之波可以灌四十頃,而一頃之陂可以灌四頃,大小之衰然。

    明月之光可以遠望,而不可以細書;甚霧之朝可以細書,而不可以遠望尋常之外。

    畫者謹毛而失貌,射者儀小而遺大。

    治鼠穴而壞裡闾,潰小疱而發痤疽,若珠之有類,玉之有瑕,置之而全,去之而虧。

    榛巢者處林茂,安也;窟穴者托埵防,便也。

    王子慶忌足蹑麋鹿,手搏兕虎,置之冥室之中,不能搏龜鼈,勢不便也。

    湯放其主而有榮名,崔杼弑其君而被大謗,所為之則同,其所以為之則異。

    呂望使老者奮,項托使嬰兒矜,以類相慕。

     使葉落者風搖之,使水濁者魚撓之。

    虎豹之文來射,蝯狖之捷來乍。

    行一棋不足以見智,彈一弦不足以見悲。

    三寸之管而無當,天下弗能滿;十石而有塞,百鬥而足矣。

    以篙測一江一,篙終而以水為測,惑矣。

    漁者走淵,木者走山,所急者存也。

    朝之市則走,夕過市則步,所求者亡也。

    豹裘而雜,不若狐裘之粹;白壁有考,不得為寶;言至純之難也。

    戰兵死之鬼憎神巫,盜賊之輩醜吠狗。

    無鄉之社易為黍肉,無國之稷易為求福。

    鼈無耳,而目不可以瞥,一精一幹明也。

    替無目,而耳不可以察,一精一于聰也。

    遺腹子不思其父,無貌于心也;不夢見像,無形于目也。

    蝮蛇不可為足,虎豹不可使緣木。

    馬不食脂,桑扈不啄粟,非廉也。

    秦通崤塞,而魏築城也。

    饑馬在廄,寂然無聲;投刍其旁,争心乃生。

    引弓而射,非弦不能發矢,弦之為射,百分之一也。

    道德可常,權不可常,故遁關不可複,亡汗不可再。

    環可以喻員,不必以輪;條可以為繶,不必以紃。

    日月不并出,狐不二雄,神龍不匹,猛獸不群,鸷鳥不雙。

    循繩而斵則不過,懸衡而量則不差,植表而望則不惑。

    損年則嫌于弟,益年則疑于兄,不如循其理,若其當。

    人不見龍之飛,舉而能高者,風雨奉之。

    蠹衆則木折,隙大則牆壞。

    懸垂之類,有時而隧;枝格之屬,有時而弛。

    當凍而不死者,不失其适;當暑而不喝者,不亡其适;未嘗适,亡其适。

     湯沐具而虮虱相吊,大廈成而而燕雀相賀,憂樂别也。

    柳下惠見餡,曰可以養老;盜跖見饴,曰可以黏牡;見物同,而用之異。

    蠶食而不飲,二十二日而化;蟬飲而不食,三十日而脫;蚌遊不食不飲,三日而死。

    人食署石而死,蠶食之而不饑;魚食巴寂而死,鼠食之而肥;類不可必推。

    瓦以火成,不可以得火;竹以水生,不可以得水。

    揚垛而欲弭塵,被裘而以翣翼,豈若适衣而已哉!槁竹有火,弗鑽不;土中有水,弗掘無泉。

    蛖象之病,人之寶也;人之病,将有誰寶之者乎?為酒人之利而不酤,則竭;為車人之利而不漱,則不達。

    握火提人,反先之熱。

    鄰之母死,往哭之,妻死而不泣,有所劫以然也。

     西方之倮國,鳥獸弗辟,與為一也。

    一膊炭熯,掇之則爛指;萬石俱熯,去之十步而不死,同氣異積也。

    大勇小勇,有似于此。

    今有六尺之席,卧而越之,下材弗難;植而逾之,上材弗易;勢施異也。

    百梅足以為百人酸,一梅不足以為一人和。

    有以飯死者而禁天下之食,有以車為敗者而禁天下之乘,則悖矣。

    釣者靜之者扣舟,罩者抑之;罣者舉之,為之異,得魚一也。

    見象牙乃知其大于牛,見虎尾乃知其大于狸,一節見而百節知也。

    小國不鬥于大國之間,兩鹿不鬥于伏兕之。

    佐祭者得嘗,救鬥者得傷。

    蔭不祥之木,為雷電所撲。

    或謂冢,或謂隴;或謂笠,或謂簽。

    頭虱與空木之瑟,名同實異也。

    日月欲明而浮雲蓋之,蘭芝欲修而秋風敗之。

     虎有子,不能搏攫者,辄殺之,為堕武也。

    龜紐之玺,賢者以為佩;土壤布在田,能者以為富。

    予拯溺者金玉,不若尋常之纏索。

    視書,上有酒者,下必有肉,上有年者,下必有月,以類而取之。

     蒙塵而眯,固其理也;為其不出戶而堁之也。

    屠者羹藿,為車者步行,陶者用缺盆,匠人處狹廬,為者不必用,用者弗肯為。

    毂立,三十輻各盡其力,不得相害。

    使一輻獨入,衆輻皆棄,豈能緻千裡哉?夜行者掩目而前其手,涉水者解其馬載水舟,事有所宜,而有所不施。

    橘袖有鄉,雚葦有叢。

    獸同足者相從遊,鳥同翼者相從翔。

    田中之潦,流入于海;附耳之言,聞于千裡也。

    蘇秦步,曰何故,趍,曰何趍馳;有為則議,多事固苛。

    皮将弗睹,毛将何顧!畏首畏尾,身凡有幾!欲觀九州之上,足無千裡之行;心無政教之原,而欲為萬民之上;則難。

    旳旳者獲,提提者射,故大白若辱,大德若不足。

    未嘗稼稿粟滿倉,未嘗桑蠶絲滿囊,得之不以道,用之必橫。

    海不受流胔,太山不上小人,光不升俎,聊駁不入牲。

     中夏用箑,快之,至冬而知去,褰衣涉水,至陵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