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六 覽冥訓
關燈
小
中
大
其行;風雨時節,五谷登熟;虎狼不妄噬,鸷鳥不妄博;鳳皇翔于庭,麒麟遊于郊;青龍進駕,飛黃伏皁;諸北、儋耳之國,莫不獻其貢職,然猶未及慮戲氏之道也。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炎而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颛民,鸷鳥攫老弱。
于是女禍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鳌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一婬一水。
蒼天補,四極正;一婬一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圓天;和春陽夏,殺秋約冬,枕方寝繩;陰陽之所壅沈不通者,竅理之;逆氣戾物、傷民厚積者,絕止之。
當此之時,卧倨倨,興眄眄;一自以為馬,一自以為牛;其行蹎蹎,其視瞑瞑;侗然皆得其和,莫知所由生,浮遊不知所求,魍魉不知所往。
當此之時,禽一獸蝮蛇,無不匿其爪牙,藏其螫毒,無有攫噬之心。
考其功烈,上際九天,下契黃垆;名聲被後世,光晖重萬物。
乘雷車,服駕應龍,骖青虬,援絕瑞,席蘿圖,黃雲絡,前白螭,後奔蛇,浮遊消搖,道鬼神,登九天,朝帝于靈門,宓穆休于太祖之下。
然而不彰其功,不揚其聲,隐真一人之道,以從天地之固然。
何則?道德上通,而智故消滅也。
逮至夏桀之時,主暗晦而不明,道瀾漫而不修;棄捐五帝之恩刑,推蹶三王之法籍;是以至德滅而不揚,帝道掩而不興;舉事戾蒼天,發号逆四時;春秋縮其和,大地除其德;仁君處位而不安,大夫隐道而不言;群臣準上意而懷當,疏骨肉而自容;邪人參偶比周而陰謀,居君臣父子之間而況載;驕主而象其意,亂人以成其事。
是故君臣乖而不親,骨肉疏而不附;植社槁而裂,容台振而掩覆;犬群曝而入淵,豕銜藤而席澳;美人挐首墨面而不容,曼聲吞炭内閉而不歌;喪不盡其哀,獵不聽其樂;西老折勝,黃神嘯吟;飛鳥铩翼,走獸廢腳;山無峻幹,澤無窪水;狐狸首穴,馬牛放失;田無立禾,路無莎薠;金積折廉,壁襲無理;磬龜無腹,蓄策日施。
晚世之時,七國異族;諸侯制法,各殊一習一俗;縱橫間之,舉兵而相角;攻城濫殺,覆高危安;掘墳墓,揚人骸;大沖車,高重京;除戰道,便死路;犯嚴敵,殘不義;百往一反,名聲苟盛也。
是故質壯輕足者為甲卒千裡之外,家老赢弱姜槍于内;厮徒馬圍,軵車奉饟,道路遼遠,霜雪亟集,短褐不完,人赢車弊,泥塗至膝;相攜于道,奮首于路,身枕格而死。
所謂兼國有地者,伏一屍一數十萬,破車以千百數,傷弓一弩一矛戟矢石之創者,扶舉于路。
故世至于枕人頭,食人肉,葅人肝,飲人血,甘之于刍豢。
故自三代以後者,天下未嘗得安其情性而樂其一習一俗,保其修命,天而不夭于人虐也。
所以然者,何也?諸侯力征,天下不合而為一家。
逮至當今之時,天子在上位,持以道德,輔以仁義;近者獻其智,遠者懷其德;拱揖指麾,而四海賓服;春秋冬夏,皆獻其貢職;天下混而為一,子孫相代,此五帝之所以迎天德也。
夫聖人者,不能生時,時至而弗失也。
輔佐有能,黜讒佞之端,息巧辯之說;除刻削之法,去煩苛之事;屏流言之迹,塞朋一黨一之門;消知能,修太常;隳肢體,繼聰明;大通混冥,解意釋神;漠然若無魂魄,使萬物各複歸其根;則是所修伏犧氏之迹而反五帝之道也。
夫鉗且、大丙不施辔銜,而以善禦聞于天下;伏戲、女娲不設法度,而以至德遺于後世。
何則?至虛無純一,而不喋苛事也。
《周書》曰:&ldquo掩雉不得,更順其風。
&rdquo今若夫申、韓、商鞅之為治也,桲拔其根,蕪棄其本,而不窮究其所由生,何以至此也?鑿五刑,為刻削,乃背道德之本而争于錐刀之未,斬艾百姓,彈盡太半,而忻忻然常自以為治,是猶抱薪而救火,鑿窦而出水。
夫井植生梓而不容甕,溝植生條而不容舟,不過三月必死。
所以然者何也?皆狂生而無其本者也。
河九折注于海而流不絕者,昆侖之輸也。
潦水不洩,瀇瀁極望,旬月不雨,則涸而枯澤,受瀷而無源者。
譬若弄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怅然有喪,無以續之。
何則?不知不死之藥所由生也。
是故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鑿井。
【譯文】 以前師曠不得已而為晉平公演奏《白雪》樂曲,神物玄鶴被感召而從天降臨,狂風暴雨驟然發作,晉平公因此得了重病,晉國還因此大旱,赤地三年。
同樣,齊國一位貧賤的寡一婦含冤呼告蒼天,引起雷鳴電閃,并擊中齊景公的高台樓閣,墜入物砸傷景公的肢體,海水也随之洶湧漫溢到陸上。
這些音樂師、賤寡一婦的地位比尚?還低,權比羽毛還輕,但是由于他們精神專一,意志堅定,一精一力集中,全神貫注,所以最終上通九天,以誠以一精一感動神靈。
由此看來,當上天要懲罰那些逆天意的人時,即使這些人處圹虛幽僻之中,遠遠地躲藏起來,或鑽入層層重疊的石室裡,相隔層層關隘險阻,也無法逃避這上天的懲罰,這是再清楚不過的了。
周武王讨伐纣王,在孟津渡黃河時,波神陽侯掀起大浪,迎面撲卷過來,狂風大作,天昏地暗,人馬都看不清楚。
這時周武王左手握着黃钺,右手掌着軍旗,瞋目喝道:&ldquo由我在此,誰敢違逆我的意志!&rdquo于是風浪随話音平靜而平靜。
還有過去魯陽公與韓國結仇一交一戰,戰鬥正處難分難解、太陽西沉之時,魯陽公揮戈大喝,太陽竟為之退避三舍。
這樣看來,那些全性保真、不使身形損虧的人,當處危難時刻,他的一精一誠就能上通天帝而得到助佑。
如果一個人從未曾偏離道之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炎而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颛民,鸷鳥攫老弱。
于是女禍煉
蒼天補,四極正;一婬一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圓天;和春陽夏,殺秋約冬,枕方寝繩;陰陽之所壅沈不通者,竅理之;逆氣戾物、傷民厚積者,絕止之。
當此之時,卧倨倨,興眄眄;一自以為馬,一自以為牛;其行蹎蹎,其視瞑瞑;侗然皆得其和,莫知所由生,浮遊不知所求,魍魉不知所往。
當此之時,禽一獸蝮蛇,無不匿其爪牙,藏其螫毒,無有攫噬之心。
考其功烈,上際九天,下契黃垆;名聲被後世,光晖重萬物。
乘雷車,服駕應龍,骖青虬,援絕瑞,席蘿圖,黃雲絡,前白螭,後奔蛇,浮遊消搖,道鬼神,登九天,朝帝于靈門,宓穆休于太祖之下。
然而不彰其功,不揚其聲,隐真一人之道,以從天地之固然。
何則?道德上通,而智故消滅也。
逮至夏桀之時,主暗晦而不明,道瀾漫而不修;棄捐五帝之恩刑,推蹶三王之法籍;是以至德滅而不揚,帝道掩而不興;舉事戾蒼天,發号逆四時;春秋縮其和,大地除其德;仁君處位而不安,大夫隐道而不言;群臣準上意而懷當,疏骨肉而自容;邪人參偶比周而陰謀,居君臣父子之間而況載;驕主而象其意,亂人以成其事。
是故君臣乖而不親,骨肉疏而不附;植社槁而裂,容台振而掩覆;犬群曝而入淵,豕銜藤而席澳;美人挐首墨面而不容,曼聲吞炭内閉而不歌;喪不盡其哀,獵不聽其樂;西老折勝,黃神嘯吟;飛鳥铩翼,走獸廢腳;山無峻幹,澤無窪水;狐狸首穴,馬牛放失;田無立禾,路無莎薠;金積折廉,壁襲無理;磬龜無腹,蓄策日施。
晚世之時,七國異族;諸侯制法,各殊一習一俗;縱橫間之,舉兵而相角;攻城濫殺,覆高危安;掘墳墓,揚人骸;大沖車,高重京;除戰道,便死路;犯嚴敵,殘不義;百往一反,名聲苟盛也。
是故質壯輕足者為甲卒千裡之外,家老赢弱姜槍于内;厮徒馬圍,軵車奉饟,道路遼遠,霜雪亟集,短褐不完,人赢車弊,泥塗至膝;相攜于道,奮首于路,身枕格而死。
所謂兼國有地者,伏一屍一數十萬,破車以千百數,傷弓一弩一矛戟矢石之創者,扶舉于路。
故世至于枕人頭,食人肉,葅人肝,飲人血,甘之于刍豢。
故自三代以後者,天下未嘗得安其情性而樂其一習一俗,保其修命,天而不夭于人虐也。
所以然者,何也?諸侯力征,天下不合而為一家。
逮至當今之時,天子在上位,持以道德,輔以仁義;近者獻其智,遠者懷其德;拱揖指麾,而四海賓服;春秋冬夏,皆獻其貢職;天下混而為一,子孫相代,此五帝之所以迎天德也。
夫聖人者,不能生時,時至而弗失也。
輔佐有能,黜讒佞之端,息巧辯之說;除刻削之法,去煩苛之事;屏流言之迹,塞朋一黨一之門;消知能,修太常;隳肢體,繼聰明;大通混冥,解意釋神;漠然若無魂魄,使萬物各複歸其根;則是所修伏犧氏之迹而反五帝之道也。
夫鉗且、大丙不施辔銜,而以善禦聞于天下;伏戲、女娲不設法度,而以至德遺于後世。
何則?至虛無純一,而不喋苛事也。
《
&rdquo今若夫申、韓、商鞅之為治也,桲拔其根,蕪棄其本,而不窮究其所由生,何以至此也?鑿五刑,為刻削,乃背道德之本而争于錐刀之未,斬艾百姓,彈盡太半,而忻忻然常自以為治,是猶抱薪而救火,鑿窦而出水。
夫井植生梓而不容甕,溝植生條而不容舟,不過三月必死。
所以然者何也?皆狂生而無其本者也。
河九折注于海而流不絕者,昆侖之輸也。
潦水不洩,瀇瀁極望,旬月不雨,則涸而枯澤,受瀷而無源者。
譬若弄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怅然有喪,無以續之。
何則?不知不死之藥所由生也。
是故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鑿井。
【譯文】 以前師曠不得已而為晉平公演奏《白雪》樂曲,神物玄鶴被感召而從天降臨,狂風暴雨驟然發作,晉平公因此得了重病,晉國還因此大旱,赤地三年。
同樣,齊國一位貧賤的寡一婦含冤呼告蒼天,引起雷鳴電閃,并擊中齊景公的高台樓閣,墜入物砸傷景公的肢體,海水也随之洶湧漫溢到陸上。
這些音樂師、賤寡一婦的地位比尚?還低,權比羽毛還輕,但是由于他們精神專一,意志堅定,一精一力集中,全神貫注,所以最終上通九天,以誠以一精一感動神靈。
由此看來,當上天要懲罰那些逆天意的人時,即使這些人處圹虛幽僻之中,遠遠地躲藏起來,或鑽入層層重疊的石室裡,相隔層層關隘險阻,也無法逃避這上天的懲罰,這是再清楚不過的了。
周武王讨伐纣王,在孟津渡黃河時,波神陽侯掀起大浪,迎面撲卷過來,狂風大作,天昏地暗,人馬都看不清楚。
這時周武王左手握着黃钺,右手掌着軍旗,瞋目喝道:&ldquo由我在此,誰敢違逆我的意志!&rdquo于是風浪随話音平靜而平靜。
還有過去魯陽公與韓國結仇一交一戰,戰鬥正處難分難解、太陽西沉之時,魯陽公揮戈大喝,太陽竟為之退避三舍。
這樣看來,那些全性保真、不使身形損虧的人,當處危難時刻,他的一精一誠就能上通天帝而得到助佑。
如果一個人從未曾偏離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