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三 天文訓

關燈
uo在戌申和巳未這二個辰位時,屬&ldquo火&rdquo的巳、未二辰和屬&ldquo金&rdquo的戌、申二辰都能不受&ldquo刑&rdquo的影響,各守其位。

    大凡諸神的運行序次和位置,以太陽為标準來确定:朱鳥在太陰所居前一辰,鈎陳在太陰所居後三辰,玄武在太陰所居前五辰,白虎在太陰所居後六辰。

    鈎陳如運行到子辰,并與子辰所對應的玄枵次中的虛星相接近,這時天地和順平安。

     十日天幹中,甲為剛、乙為柔、丙為剛、丁為柔,依次類推,一直到壬為剛、癸為柔。

    五行中的木生于亥月,壯在卯月,死于未月,這亥、卯、未三辰都屬木。

    五行中的火生于寅月,壯在午月,死于戌月,這寅、午、戌三辰都屬火。

    五行中的土生于午月,壯在戌月,死于寅月,這午、戌、寅三辰都屬土。

    五行中的金生于巳月,壯在酉月,死于醜月,這巳、酉、醜三辰都屬金。

    五行中的水生于申月,壯在子月,死于醜月,這申、子、醜三辰都屬水。

    五行相勝,在它們從生到死的整個時期中,生于第一個月,壯在第五個月,死于第九個月,整個時期為九個月。

    五九四十五,所以北鬥天神四十五天遷移一時段(含三個節氣,如春分到立夏)。

    以三辰對五行,即三應五得八,所以北鬥天神遷移八個時段,正好是一年(45×8=360)。

    凡利用太陰刑德術來考察社會時事的關系,行事取左前方不吉利、取右後方吉利,攻擊鈎陳星所向星辰方位,一定戰必勝攻必克。

    要想明白天道,應以太陽為主,太陽六個月運行完二十八宿的一半,正好對着天中的心宿,它從左環繞而行,将一年分成十二個月,如果太陰的運行和太陽的運行和合,這樣天地陰陽和協,往後人間一定沒有災殃。

     日行的星次是:正月日在營室宿,二月日在奎宿、婁宿,三月日在胃宿,四月日在畢宿,五月日在東井宿,六月日在張宿,七月日在翼宿,八月日在亢宿,九月日在房宿,十月日在尾宿,十一月日在牽牛宿,十二月日在虛宿。

     二十八宿的赤道距度是:角宿十二度,亢宿九度,氐宿十五度,房宿五度,心宿五度,尾宿十八度,箕宿十一又四分之一度,鬥宿二十六度,牽牛宿八度,須女宿十二度,虛宿十度,危宿十七度,營室宿十六度,東壁宿九度,奎宿十六度,婁宿十二度,胃宿十四度,昴宿十一度,畢宿十六度,觜巂宿二度,參宿九度,東井宿三十三度,輿鬼宿四度,柳宿十五度,星宿七度,張宿、翼宿各十八度,轸宿十七度,一共二十八宿計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度。

     星部地名,即二十八宿的分野是:角、亢二宿對應諸侯國是鄭國;氐、房、心三宿對應諸侯國是宋國;尾、箕二宿對應諸侯國是燕國;鬥、牽牛二宿對應諸侯國是越國;須女宿對應諸侯國是吳國;虛、危二宿對應諸侯國是齊國;營室、東壁二宿對應諸侯國是衛國;奎、婁二宿對應諸侯國是魯國;胃、昴、畢三宿對應諸侯國是魏國;觜巂、參二宿對應諸侯國是趙國;東井、輿鬼二宿對應諸侯國是秦國;柳、七星、張三宿對應諸侯國是周王室;翼、轸二宿對應諸侯國是楚國。

    二十八宿所在天區對應十三諸侯國所在地區。

    如歲星所在星宿,其分野地就五谷豐登。

    如果分野地所對應的是沖犯的星宿,其當年就有災禍。

    如果歲星按常理應該到某星宿而沒有按時居留,反到别的星宿去了,這就意味着其星宿的分野國國君死亡、國家滅亡。

     太陰治理春季的時候,國家當政者就宜推行柔惠一溫一和的政令;太陰治理夏季的時候,國家當政者就宜廣加施予,宣明聖旨;太陰治理秋季的時候,國家當政者就應修繕兵器城防;太陰治理冬季的時候,國家當政者就應施行猛嚴強硬的政令。

    太陰三年改變一次季節,六年改動一次常規。

    所以人間社會三年發生一次饑荒,六年就有一次疫疾,十二年就發生一次大災荒。

     與天幹相配的十區域分野說是這樣的:甲代表齊國,乙代表東夷,丙代表楚國,丁代表南夷,戊代表魏國,己代表韓國,辛代表西夷,壬代表衛國,癸代表越國。

    與地支相配的區域分野說是這樣的:子代表周朝,醜代表北翟,寅代表楚國,卯代表鄭國,辰代表晉國,巳代表衛國,午代表秦國,未代表宋國,申代表齊國,酉代表魯國,戌代表趙國,亥代表燕國。

     甲乙、寅卯屬木。

    丙丁、巳午屬火。

    戊己居中土主四季,屬土。

    庚辛、申酉屬金。

    壬癸、亥子屬水。

    它們的關系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子生母的日子叫&ldquo義&rdquo日,母生子的日子叫&ldquo保&rdquo日;子和母投合的日子叫&ldquo專&rdquo日,母克子的日子叫&ldquo制&rdquo日,子克母的日子叫&ldquo困&rdquo日。

    在&ldquo制&rdquo日去攻擊殺伐,即使勝利了也不會得到回報。

    在&ldquo專&rdquo日去從事各種事情就會取得成功。

    在&ldquo義&rdquo日去實施主張就會得到聲望而不會失毀。

    在&ldquo保&rdquo日去養畜就會使萬物昌盛繁榮。

    在&ldquo困&rdquo日去辦事就會失敗滅亡。

     北鬥之神分雌雄兩神,均是在十一月從子辰開始運行。

    每月移動一辰。

    雄神向左運行,雌神向右運行。

    它們到五月會合于午辰,準備轉向陰刑;到十一月會合于子辰,準備轉向陽德。

    雌神行宿所居辰位總在日(太陽)行所居位置的前一辰,對日總有壓迫之勢,所以将雌神所居辰代表的日月稱為&ldquo厭&rdquo。

    在&ldquo厭&rdquo的日子裡不宜做任何事情。

    雌雄兩神循天比之道從容運行,雖逆向而行,但因兩神有子午辰聚會的時候,所以根據雄神的運行也就可知雌神的行蹤位置,反之亦然,故将此稱為&ldquo奇辰&rdquo。

    記數(六十幹支)從甲子開頭,天幹地支相配成對如同母子,雌雄兩神所對的天幹地支互相配合,叫做&ldquo合&rdquo。

    十天幹、十二地支相配成六十幹支一周表示六十日周而複始,一年有&ldquo八合&rdquo。

    合于太陰經過之前辰位時,是兇年,主會死亡,合于太陰經過之後辰位時,是吉年,就沒有災殃。

     雌雄兩神三月甲戌之合配燕地,二月乙酉之合配齊地,十一月丙午之合配越地,十月丁巳之合配楚地,九月庚辰之合配秦地,八月辛卯之合配西戎,五月壬子之合配代地,四月癸亥配一胡一地。

    這是八大會所對應的地上區域。

    三月戊辰之合配某地,十月己亥之合配韓地,八月己酉之合配某地,二月己卯之合配魏地,五月戊午之合配某地,十一月戊子之合配某地&hellip&hellip這是八小會所對應的地上中原區域。

    這也就是&ldquo八合&rdquo分野所對應的天下各區域。

     太陰、鬥杓三星、歲星、日、辰五神會合的時候,就會出現雲氣、風雨,國君應注意這類異常天象。

    天神中最尊貴者,莫過于青龍,或稱之為天下,或稱之為太陰。

    太陰所處某辰,所對應的區域的人不能違背它,而隻能順應它。

    北鬥鬥柄指向區域的對應國家,不能與之對抗。

     天地設定之後,分為陰和陽,陽生于陰,陰生于陽。

    陰陽相錯,天地四維才能通暢。

    有生有死,萬物才能形成。

    用腳行走用嘴呼吸的動物中,沒有比人類更高貴的,人的孔竅肢體都與天地自然相通。

    這就是,天有九重,人有九竅。

    天有四季以控制十二月,人也有四主脈以支配十二經脈。

    天有十二月以控制三百六十日,人也有十二經脈以控制三百六十小經絡。

    所以辦事不順應天時,就是違反自然的生命養生原則。

    從冬至日那天數到下一年的正月初一,如果滿五十天,百姓的糧食就充足。

    如果不滿五十天,那麼糧食一天就要減少一升;如果多于五十天,那麼糧食一天就要增加一升。

    這可以探候出一定年成好壞的。

     如歲名叫攝提格的年份,雨水來得早,秋季又幹旱,稻子有病害,養蠶沒有收獲,而豆類和麥類長得倒茂盛,百姓口糧有四升。

    這一年寅在甲(甲寅)名叫阏蓬(攝提格)。

    又如歲名叫單阏的年份,全年氣候和順,稻子、豆類、麥子和蠶都長得茂盛。

    百姓口糧有五升。

    這一年是卯在乙(乙卯)名叫旃蒙(單阏)。

    又如歲名叫執徐的年份,春季旱、秋季澇,這樣造成小的饑荒;同時蠶又孵化不出,而麥子倒成熟,百姓口糧有三升。

    這一年是辰在丙(丙辰)名叫柔兆(執徐)。

    又如歲名叫大荒落的年份,會有小規模的戰争,蠶有小的收成,麥子長得茂盛而豆類有病害,百姓口糧有二升。

    這一年是巳在丁(丁巳)名叫強圉(大荒落)。

    又如歲名叫敦牂的年份,當年大旱,蠶有收成,稻子有病害,豆類和麥子倒長得茂盛,禾苗沒有長成,百姓口糧有二升。

    這一年是午在戊(戊午)名叫著雍(敦牂)。

    又如歲名叫協洽的年份,會有小規模的戰争,蠶豐收,稻子長得茂盛而豆類和麥子沒有成熟,百姓口糧有三升。

    這一年是未在己(己未)名叫屠維(協洽)。

    又如歲名叫涒灘的年份,全年氣候和順,常有小雨降落,蠶豐收,豆類和麥子長得茂盛,百姓口糧有三升。

    這一年是申在庚(庚申)名叫上章(涒灘)。

    又如歲名叫作鄂的年份,會有大規模的戰争,鬧疾病瘟疫,蠶沒有收成,豆類和麥子沒有成熟,禾苗受蟲害侵襲,百姓口糧有五升。

    這一年是酉在辛(辛酉)名叫重光(作鄂)。

    又如歲名叫掩茂的年份,全年會有小的饑荒,并會發生小規模的戰争,蠶沒有收獲,麥子沒有成熟,而豆類長得茂盛,百姓口糧有七升。

    這一年是戌在壬(壬戌)名叫玄黓(掩茂)。

    又如歲名叫大淵獻的年份,當年會有大規模的戰争和大的饑荒,蠶能孵化出來,但豆類和麥子生長不好,禾苗受蟲害侵襲,百姓口糧有三升。

    又如歲名叫困敦的年份,年中有大霧,發洪水,但蠶、稻子、麥子卻豐收,百姓口糧有三升。

    這一年是子在癸名叫昭陽。

    還如歲名叫赤奮若的年份,當年會有小規模的戰争,春季雨水多,蠶孵化不出,稻子有病害,豆類生長不好,麥子倒長得茂盛,百姓口糧有一升。

     以朝夕确定東、西方向是:(夏至時面南)先在早晨樹立一标竿(第一标竿)于東面作為觀察基點,然後手持另一标竿(第二标竿)在第一标竿後(左)十步處配合參照觀測,當太陽日升在東北角時,調整手中的标竿,使兩标竿(第一、第二标竿)和太陽處一條直線,兩标竿的重疊日影投向西南方時就可将手中的标竿(第二标竿)固定下來。

    到太陽日落于西北角時,又手持一标竿(第三标竿)在第一标竿的東面,以西面第一标竿為參照觀測,使太陽和兩标竿(第一、第三标竿)處一條直線,兩标竿(第一、第三标竿)的重疊日影投向東南方時,将手中的第三标竿盡可能地固定在第二标竿的正南方,這樣就可以測定出正東、正西的方向來了,即第二、第三标竿間的垂直線的中點與西面第一标竿的連接線的兩端就分别指向正東和正西。

    冬至時,太陽從東南方升起,向西南方落下。

    在春分和秋分時,太陽從正東升起,正西落下。

    夏至時太陽從東北方升起,向西北方落下。

    冬至夏至日太陽在正午(子)的位置正好是正南和正北。

     要想知道大地東西南北的寬廣度,可以樹四根标竿組成每邊長一裡的正方形。

    在春分或秋分之前十多天,從正方形北前後兩根标竿配合看觀測剛出現并升臨地平線的太陽,以觀測随季節變化的太陽日出方位是否與節候相符,如相符合,則說明北前後兩根标竿與太陽處同一條直線,然後立即用正方形南前後兩根标竿配合着觀測太陽,用太陽與南後标竿連線和南北前标竿連線相一交一的有關數值作為除數,去除南前後标竿的距離,除南北後标竿的距離,從而知道從此地到大地東極的距離了。

    假定測得出的日出時入前表數(即太陽與南後标竿連線和南北前标竿連線相一交一的有關數值)為一寸,這一寸就相當于一裡,一裡合一萬八千寸,這樣便可知道從觀測點到大地東極的距離是一萬八千裡。

    用同樣的方法觀測太陽西落時的入前表數(根據上述,這裡是方法相同、方向相反)假定為半寸,那麼半寸就相當于一裡。

    用半寸除一裡(所合寸數),得三萬六千裡。

    此數就是從觀測點到大地西極的距離。

    将東西兩極的距離加起來,也就是大地東極到西極的距離了。

    如果還沒有到春分時标竿與太陽成直線,或已到秋分時标竿與太陽不成直線,這說明觀測點偏南。

    如果還沒有到秋分時标竿與太陽成直線,或已到春分時标竿與太陽不成直線,這說明觀測點偏北。

    如果春分、秋分時标竿與太陽成直線,說明觀測點處南北正中點。

    如果處南北正中點來測南北極的距離,可以從南後标竿(西南方)朝北前标竿(東北方)觀測太陽:夏至那天當太陽初升時,當南後标竿與北前标竿和太陽三者成一條直線時,觀測的結果和從北後标竿經北前标竿向東觀測日(太陽)成直線時測得的結果相同。

    測得的正東方距離是一萬八千裡,那麼從南北正中點到北極的距離也是一萬八千裡。

    這個數乘上一倍,也就是南北極相距離的數,也即是三萬六千裡。

    假如不是處南北正中點來測量,而是處中點偏南或偏北來測量,那就可根據太陽和南後标竿連線進入或偏出北前後标竿連線和南北前标竿連線的多少來獲得。

    如兩連線相一交一點入一寸,入一寸則距離減少一裡;如兩連線相一交一點出一寸,出一寸則距離增加一裡。

     要想知道天的高度,可以在南北相距一千裡的地方各樹高一丈的标竿,在同一天測得它們的日影。

    北标竿日影長二尺,南标竿日影長一尺九寸,由此可知向南一千裡則日影短一寸,向南二萬裡則沒有日影,也就是正處太陽的正下方。

    已知一丈高的标竿得到二尺長的日影,其比例是1∶5,用觀測點向南到太陽正下方的裡數(二萬裡)乘以五,得十萬裡,這就是天的高度。

    如果使标竿的高度與日影的長度相等,那麼天的高度與标竿至日下的距離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