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三 天文訓

關燈
收斂的蕭殺之氣。

    各種昆蟲蟄伏起來,關閉門戶靜靜地待在洞穴裡。

    這時青女便露面,降霜下雪,施行十二時令之氣,直到明年仲春二月下旬,才結束伏藏陽氣而閉塞陰寒之氣。

    女夷出來踏樂而歌,主管着上天自然一溫一和之氣,促使百谷禽鳥草木發育生長。

    孟夏四月,一溫一和陽氣使谷物成熟,雄鸠不斷鳴叫,為天帝預報節候。

    因此,天如果不釋放陰冷之氣,則萬物不能生育;地如果不散發陽熱之氣,則萬物不能成熟。

    天圓地方,而道則在中央。

    太陽為德澤,月亮為刑殺。

    月刑到來則萬物死亡,日德到來則萬物生存。

    太陽如果遠離山則山氣就藏伏,如果遠離水則水中魚就蟄伏,如果遠離樹木則樹葉就枯萎,這就是說太陽如果連續五天不出來露臉,就是失職,連聖人都不會高興的。

     太陽從旸谷出來,在鹹池沐浴以後,掠過扶桑樹木,這時叫晨明。

    升上扶桑樹頂,于是開始啟程,這時叫黎明。

    到達曲阿山時,叫旦明。

    到達水澤曾泉,正是用早點時間。

    而到達桑野是用午餐時間。

    到達衡陽山頂,正好接近中午。

    到達昆吾山時,日在正中。

    到達鳥次,這時是中午偏西。

    到了悲谷正是餔時,該用晚飯了。

    再到西北的女紀,太陽更是偏西。

    到達淵虞後,已是傍晚舂米時。

    再到連石山時,太陽也就快要隐沒了。

    而到了悲泉,全天行程将完,于是讓禦手卸車息馬,懸車休息。

    到了虞淵,已是黃昏時分。

    再到蒙谷,天已黑,是黃昏之後的定昏了。

    這時太陽入息于虞淵水邊,陽光餘輝映照着蒙谷之畔。

    太陽每天行經九州、七舍,行程五億萬七千三百零九裡,可将此分為早晨、白天、黃昏和夜晚四個階段。

    夏至時陽氣回落陰氣上升,所以萬物趨于死亡。

    冬至時陰氣回落陽氣上升,所以萬物向往着而生長。

    白晝屬陽氣管轄,夜晚屬陰氣主管。

    因此,陽氣為主時白天長而夜晚短,陰氣為主時白天短而夜晚長。

     天帝張開周天四角,北鬥循之旋轉,每月移動一辰,運行十二個月又返回到原出發的部位。

    正月鬥柄指向寅辰,十一月鬥柄指向醜辰,一年環繞一周,終而複始。

    鬥柄指向寅辰,寅是萬物複蘇蠕動的意思,音律用太蔟,太蔟的意思是萬物聚集而尚未出土。

    鬥柄指向卯辰,卯是草木茂盛的意思,音律用夾鐘,夾鐘的意思是種一子破殼而出。

    鬥柄指向辰時,辰是震動萬物的意思,音律用姑洗,姑洗的意思是洗舊迎新。

    鬥柄指向巳辰,巳是萬物生長定型的意思,音律用仲呂,仲呂的意思是中間充實長大。

    鬥柄指向午辰,午是陰陽一交一逢的意思,音律用蕤賓,蕤賓的意思是安柔陰氣将為主、陽氣将賓服。

    鬥柄指向未辰,未是陰氣已長萬物稍衰的意思,音律用林鐘,林鐘的意思是陽氣将止萬物衰敗。

    鬥柄指向申辰,申是萬物蕭殺呻吟的意思,音律用夷則,夷則的意思是陽德已去陰氣殺物。

    鬥柄指向酉辰,酉是黍成飽滿的意思,音律用南呂,南呂的意思是陰氣助萬物成熟,大收之際。

    鬥柄指向戌辰,戌是陽氣微弱萬物盡滅的意思,音律用無射,無射的意思是陰氣殘殺萬物尚未終止。

    鬥柄指向亥辰,亥是陽氣藏匿地下的意思,音律用應鐘,應鐘的意思是萬物應時聚藏。

    鬥柄指向子辰,子是萬物孕育滋長的意思,音律用黃鐘,黃鐘的意思是陽氣自黃泉而出。

    鬥柄指向醜辰,醜是陽氣尚未降于萬物、萬物厄紐未敢出的意思,音律用大呂,大呂的意思是助陽氣升騰以萌萬物。

    而當鬥柄指向卯、酉時,正好陰和陽平分、春分秋分日和夜均等。

    所以說,規代表陽氣助萬物蠢動的春天主仁主生長,矩代表陰氣遷落萬物的秋天主義主刑殺,衡代表陽氣養萬物的夏天主禮主成長,權代表陽氣伏下萬物終藏的冬天主智主收藏,而繩代表的中央是端直通達,所以可成為春夏秋冬四季的總根本。

     道初始于混沌不分的&ldquo一&rdquo,但&ldquo一&rdquo還不能直接産生天地萬物,所以要從混沌不分的&ldquo一&rdquo中分化出陰陽二氣,陰陽二氣一交一和合氣便産生萬物,因此說:&ldquo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rdquo天地運行的時間以三個月為一季,所以祭祀時要以一屍一受&ldquo三飯&rdquo作為儀式,喪事要以&ldquo三踴&rdquo作為禮節,軍事上要以&ldquo三軍&rdquo作為制度。

    以&ldquo三&rdquo來參驗計算事物,三三得九,所以黃鐘的律管長九寸,以此來校正宮音的和諧程度。

    然後用九乘,九九八十一,這樣黃鐘律管的粗細和長度便确定了。

    &ldquo黃&rdquo是土德的顔色,&ldquo鐘&rdquo是氣相聚的意思。

    冬至時五行之氣中的土氣旺盛,而土的顔色是黃的,所以和冬至十一月相應的音律就叫&ldquo黃鐘&rdquo。

    音律之數是六,分成陰陽雌雄兩類,所以一共為十二律,用十二律配十二月。

    十二律的積數各自都可用三相乘而得之,所以設定一個首律,其餘十一律逐一用三來乘,得積數為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177147),這樣,黃鐘十二律管的積數就确定了。

    在所有的十二律中,黃鐘定宮音,太蔟定商音,姑洗定角音,林鐘定徵音,南呂定羽音。

    萬物由(陰陽二氣一交一合而成)&ldquo三&rdquo所産生,樂音由&ldquo五&rdquo(五行之氣)所形成,&ldquo三&rdquo加&ldquo五&rdquo等于&ldquo八&rdquo,所以用卵繁殖的動物都有八竅。

    音律最初産生的時候是古人摹拟鳳凰的鳴唱聲音來确定的,所以音律隔八相生産生,黃鐘定宮音,而宮音又是五音中的主音,所以黃鐘在(十二辰的)子位,其律管的粗細和長度的數是八十一,主管十一月。

    黃鐘律下生林鐘律,林鐘的數是五十四,主管六月。

    林鐘律上生太蔟律,太蔟的數是七十二,主管正月。

    太蔟律下生南呂律,南呂的數是四十八,主管八月。

    南呂律上生姑洗律,姑洗的數是六十四,主管三月。

    姑洗律下生應鐘律,應鐘的數是四十二,主管十月。

    應鐘律上生蕤賓律,蕤賓的數是五十七,主管五月。

    蕤賓律上生大呂律,大呂的數是七十六,主管十二月。

    大呂律下生夷則律,夷則的數是五十一,主管七月。

    夷則律上生夾鐘律,夾鐘的數是六十八,主管二月。

    夾鐘律下生無射律,無射的數是四十五,主管九月。

    無射律上生仲呂律,仲呂的數是六十,主管四月。

    到了仲呂,十二律也就到此為止,不再相生了。

    宮産生徵,徵産生商,商産生羽,羽産生角,角主姑洗,姑洗又産生應鐘,是為&ldquo變宮&rdquo,它不接近正音,因此稱它為&ldquo和&rdquo音。

    應鐘産生蕤賓,就是&ldquo變徵&rdquo,它也不合正音,因此稱它為&ldquo缪&rdquo音。

    冬至起音接近應鐘,由冬至到夏至按十二律逆序逐一配合節氣,律管依次增長,所以聲音逐漸變濁;夏至起音接近黃鐘,由夏至到冬至按十二律順序逐一配合節氣,律管依次減短,所以聲音逐漸變清。

    這種十二律的順逆排列是适應二十四節氣陰陽盛衰變化的。

    以音、律配日,就有甲子為仲呂之徵,丙子為夾鐘之羽,戊子為黃鐘之宮,庚子為無射之商,壬子為夷則之角,六十律(六十天)為一周。

     古時候制定度量衡的标準,是從大自然的運動法則中産生的。

    黃鐘律管長九寸,萬物以&ldquo三&rdquo(和氣)而生成,三三得九,三九二十七,所以布帛的寬幅為二尺七寸。

    音是隔八相生成,所以人身長一般是八尺。

    尋等于人之身長,所以一尋定為八尺。

    有了形體事物也就有了聲音,音的數量是五,以五乘八,五八四十,所以布是四丈為一匹。

    匹是指一般人裁制衣服所需的用布量,所以裁制衣服以一匹為定制。

    秋分時節禾穗的芒尖長成,芒尖長成表示禾谷成熟。

    音律的數目是十二,所以十二根禾芒相當于一粟,十二粒粟的長度相當于一寸。

    十二音律與十二辰相配,五音與記日天幹相配。

    日幹數為十,所以十寸為一尺,十尺為一丈。

    用這種相似法制定重量标準,十二粒粟的重量就是一分,十二分等于一铢,十二铢等于半兩。

    衡器分為左右兩邊,因而将十二铢翻倍,于是二十四铢為一兩。

    天有四季而成一年,因此以四乘之,四四十六,所以十六兩等于一斤。

    三個月成為一季,三十天成為一月,所以三十斤為一鈞。

    四季合成一年,所以四鈞為一石。

    就音律來說,一個音律可以生五音,十二音律就可以生成六十旋宮音調。

    以此乘以六,六六三十六,所以有三百六十音,相當于一年的天數。

    所以說音律曆法的制定産生,符合天地運行的規律和法則。

    十二律中的律呂相生法是,下生是原律數乘二再用三去除;上生是原律數乘四再用三去除。

     太陰紀年建元開始于甲寅年,經過一千五百二十年一終而後開始于甲戌年,三千零四十年二終而後開始于甲午年,四千五百六十年三終而後又回複到甲寅年開始建元。

    它每年移動一辰,立春後處于新的一辰,順次運行在應處的辰次。

    在它到達某一辰的前三天或後五天,什麼事情都可施行。

    太陰建元之時,蟄蟲頭朝着這個方向而居,鵲鳥也向着這個方向建造巢穴門戶。

    當太陰在寅辰之時,朱鳥就在卯辰,句陳星在子辰,玄武在戌辰,白虎在酉辰,蒼龍在辰辰。

    太陰運行到寅辰時,是時為建,運行到卯辰時,是時為除,運行到辰辰時,是時為滿,運行到巳辰時,是時為平,主管生長發育;太陰運行到午辰時,是時為定,運行到未辰時,是時為執,主管陷損;太陰運行到申辰時,是時為破,衡星主事;太陰運行到酉辰時,是時為危,鬥杓主事;太陰運行到戌辰時,是時為成,主管少德;太陰運行到亥辰時,是時為收,主管大德;太陰運行到子辰時,是時為開,大歲鹹池主事;太陰運行到醜辰時,是時為閉,主管某某。

     太陰在寅辰時,這一年的年名叫攝提格。

    所對應的雄星是歲星,處在鬥宿、牽牛宿之間,在夏曆正月與鬥宿、牽牛宿淩晨一起出現在東方,東井宿、輿鬼宿和它們遙遙相對。

    太陰在卯辰時,這一年的年名叫單阏。

    歲星處在須女宿、虛宿、危宿之間,在二月與須女、虛、危三宿淩晨一起出現在東方,柳宿、七星宿、張宿和它們遙遙相對。

    太陰在辰辰時,這一年的年名叫執除。

    歲星處在營室宿、東壁宿之間,在三月與營室、東壁二宿淩晨一起出現在東方,翼宿、轸宿和它們遙遙相對。

    太陰在巳辰時,這一年的年名叫大荒落。

    歲星處在奎宿、婁宿之間,在四月與奎、婁二宿淩晨一起出現在東方,角宿、亢宿與它們遙遙相對。

    太陰在午辰時,這一年的年名叫敦牂。

    歲星處在胃宿、昴宿、畢宿之間,在五月與胃、昴、畢三宿淩晨一起出現在東方,氐宿、房宿、心宿和它們遙遙相對。

    太陰在未辰時,這一年的年名叫協洽。

    歲星處在觜巂宿、參宿之間,在六月與觜巂、參二宿淩晨一起出現在東方,尾宿、箕宿和它們遙遙相對。

    太陰在申辰時,這一年的年名叫涒灘。

    歲星處在東井宿、輿鬼宿之間,在七月與東井、輿鬼二宿淩晨一起出現在東方,鬥宿、牽牛宿和它們遙遙相對。

    太陰在酉辰時,這一年的年名叫鄂。

    歲星處在柳宿、七星宿、張宿之間,在八月與柳、七星、張三宿淩晨一起出現在東方,須女宿、虛宿、危宿和它們遙遙相對。

    太陰在戌辰時,這一年的年名叫閹茂。

    歲星處在翼宿、轸宿之間,在九月與翼、轸二宿淩晨一起出現在東方,營室宿、東壁宿和它們遙遙相對。

    太陰在亥辰時,這一年的年名叫大淵獻。

    歲星處在角宿、亢宿之間,在十月與角、亢二宿淩晨一起出現在東方,奎宿、婁宿和它們遙遙相對。

    太陰在子辰時,這一年的年名叫困敦。

    歲星處在氐宿、房宿、心宿之間,在十一月與氐、房、心三宿淩晨一起出現在東方,胃宿、昴宿、畢宿和它們遙遙相對。

    太陰在醜辰時,這一年的年名叫赤奮若。

    歲星處在尾宿、箕宿之間,在十二月與尾、箕二宿淩晨一起出現在東方,觜巂宿、參宿和它們遙遙相對。

    太陰在甲子年時,刑與德會合于東方宮。

    按&ldquo刑&rdquo以東西南北為序運動,&ldquo德&rdquo以東西南北中為序運動的規律,&ldquo德&rdquo入中宮,則&ldquo刑&rdquo遷移離開它所不勝任的方位而轉移到它所應處的方位,這樣&ldquo刑&rdquo、&ldquo德&rdquo會合同行四年後偏離,而偏離十六年後又會合同行于東西南北四宮。

    如此算來,這種離、合為期二十年。

    而&ldquo刑&rdquo、&ldquo德&rdquo分離的原因是&ldquo刑&rdquo運行完東西南北四宮後,按規律不能進入中宮而隻能移徙到屬木的東宮。

    太陰所居方位,記日天幹為&ldquo德&rdquo表月地支(十二辰)為&ldquo刑&rdquo。

    記日天幹為&ldquo德&rdquo中,甲、丙、戊、庚、壬這五個奇數日為陽日,也即剛日;乙、丁、辛、巳、癸這五個偶數為陰日,也即柔日。

    作為剛日的陽德憑襲自身的陽剛之氣能自處其位,即甲德在甲主東宮、丙德在丙主南宮、戊德在戊主中宮、庚德在庚主西宮、壬德在壬主北宮;而作為柔日的陰德隻有通過依從陽德才能運行于東西南北中五宮,即乙德從庚在庚(西宮)、丁德從壬在壬(北宮)、己德從甲在甲(東宮)、辛德從丙在丙(南宮)、癸德從戊在戊(中宮)。

    &ldquo刑&rdquo在卯位時,可以使原本屬&ldquo木&rdquo的&ldquo寅、辰&rdquo變得像&ldquo水&rdquo辰&ldquo亥、子、醜&rdquo一樣的&ldquo木”&ldquo刑&rdquo在子位時,可以使原本屬&ldquo水&rdquo的&ldquo亥、醜&rdquo變得像&ldquo木&rdquo辰&ldquo寅、卯、辰&rdquo一樣的&ldquo水”而當&ldquo刑&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