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泥洹經卷第二

關燈
東晉平陽沙門法顯譯 哀歎品第四 是時普地六種震動。

    其中聚落城邑山海。

    乃至十方皆悉大動。

    時諸衆生各大恐怖。

    天人阿修羅舉聲悲歎。

    稽首禮足供養畢。

    鹹皆同時以偈頌曰。

     稽首人中雄  哀我今孤露 投身尊足下  眷仰妙功德 聽我說生死  種種無量苦 諸天人聞者  莫不生厭離 譬如孤茕子  困病自嬰身 雖遇良醫治  其疾猶未差 而醫忽中道  舍之适他方 我等及一切  窮苦亦如是 始蒙方便治  衆邪煩惱見 世尊大醫王  忽當舍我去 便如窮病子  失醫無所怙 嗚呼此世間  從今永虛空 亦如國荒亂  複失賢明主 哀哉諸天人  皆當羅刹患 猶如谷貴劫  民遭饑馑苦 哀哉諸天人  永失甘露味 譬如盛火起  衆生皆燒死 哀哉諸天人  惡道永熾然 哀哉諸天人  長夜受大苦 輪轉生死流  如象溺深泥 哀哉今天人  血流從身出 憂悲增苦惱  戀慕心如是 世尊猶滅度  行業難複測 日月隐重雲  慧光從此滅 哀哉天人衆  長夜處幽冥 是故懷憂苦  非物所能喻 視身無可樂  欲舍如棄唾 不欲常在世  聞佛泥洹聲 唯願大智尊  住世說甘露 雲除日光顯  重冥皆悉滅 如來慧日光  永消生死障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比丘。

    莫如凡夫諸天人輩愁憂啼哭。

    當勤精進奉持如來所說實法專念守行。

    時諸天人阿修羅等。

    聞佛為諸比丘說法已。

    願請望斷忍割悲戀。

    譬如孝子慈母新喪祖送丘墓長訣而還。

    哀感懊惱強自抑止。

    于是世尊。

    而說偈言。

     汝等當開意  諸佛法應爾 各各還複坐  谛聽我所說 攝心莫放逸  守持于淨戒 定諸亂意想  善自護其心 複次諸比丘。

    若有疑惑今皆當問。

    若空不空常無常。

    歸無歸依無依。

    恒無恒衆生非衆生。

    實不實谛不谛。

    泥洹非泥洹。

    密不密二法不二法。

    如是等種種法中諸有疑惑今皆應問。

    當為汝等随順說之。

    當為汝等開不死門然後滅度。

    是故汝今現心所疑各各當問。

    所以者何。

    佛興難值人身難得得信亦難。

    離八難處及持戒具足此複益難。

    猶恒沙求金粟。

    亦如優昙華。

    複次比丘。

    百谷藥木及諸珍寶皆從地出。

    一切衆生依得生長如。

    來如是出生妙善諸甘露法。

    衆生因此長養法身。

    是故比丘當問所疑。

    如來悉為說決定義然後泥洹。

    安樂一切諸衆生故。

    時諸比丘聞如來決定泥洹已。

    心懷悲怖身毛皆豎。

    如日初出照青樹葉赤脈悉現。

    其身如是舉體支節血淚交流。

    稽首佛足右繞畢白佛言。

    善哉世尊。

    快說非常苦空之教。

    如一切衆生迹象迹為上。

    如是世尊。

    說無常想于諸想中最為第一。

    精勤修習能離一切欲界貪愛色愛有愛。

    無明憍慢從此永滅。

    又複世尊。

    譬如田夫于秋月時。

    草實未熟深耕其地。

    春殖五谷草穢不生。

    行者如是深念無常想精勤修習。

    能離一切欲界貪愛色愛有愛。

    無明憍慢永不複生。

    夫田家子以秋耕為上。

    世尊。

    法中以無常想為第一。

    又如帝王知命将終。

    恩赦天下獄囚閉系。

    悉蒙解脫然後命終。

    今日世尊亦複如是。

    臨欲滅度說甘露法惠利衆生。

    貪愛牢獄皆悉解脫然後泥洹。

    如人為惡鬼所持。

    遭遇咒師便得解脫。

    如是衆生為貪愛羅刹所持。

    幸蒙如來聖慧大咒。

    得脫衆邪恩愛羅刹。

    如人瘧病遇良醫藥苦患悉除。

    我等亦然。

    無量身病邪見煩惱。

    得世尊法藥皆蒙除愈。

    如人醉酒不識親疏尊卑長幼。

    尋後醒悟心懷慚愧深自克責。

    我等如是于無邊生死中。

    醉于情欲迷于邪見始蒙醒悟。

    猶如蘆草及伊蘭樹無有堅實。

    此身如是我人壽命等無有堅固。

    佛告比丘。

    汝等如是修無我想耶。

    諸比丘答曰。

    唯然世尊。

    我等常修無我想。

    餘人亦修無常苦空非我之想。

    世尊。

    如人言日月星宿山地轉。

    此非為轉但衆生眩惑謂之為轉。

    如是人言無常苦空非我。

    當知此等衆生亦是世俗眩惑。

    我等所修是平等修。

    佛告比丘。

    如汝說喻此譬喻中說味說義汝猶未解。

    我當更說如人言日月山地轉。

    此非為轉但眩惑謂之為轉。

    如是衆生愚癡颠倒計我計常計樂計淨。

    然彼佛者是我義。

    法身是常義。

    泥洹是樂義。

    假名諸法是淨義。

    汝等比丘。

    莫眩惑想而言我于一切法。

    修無常苦空不淨想也。

    比丘白佛言。

    世尊。

    我等亦修三種修淨佛告比丘。

    此三種修于我法中亦無實義。

    間間苦修性升降故。

    苦樂想颠倒樂苦想颠倒。

    無常常想颠倒。

    常無常想颠倒。

    非我我想颠倒。

    我非我想颠倒。

    不淨淨想颠倒。

    淨不淨想颠倒。

    如是四颠倒想者。

    不識平等于此所修非為正修。

    苦不苦修。

    無常常修。

    非我我修。

    不淨淨修。

    此四種修是世間樂常我淨。

    離世間亦有四種樂常我淨。

    汝等當知名味者世間法。

    義者出世間法。

    時諸比丘白佛名。

    世尊。

    我當雲何如世尊教。

    修三想見四颠倒者。

    唯願如來住世一劫若過一劫。

    如世尊教我當修行。

    若當如來不住世者。

    我等何能久與毒蛇同其窟宅永違如來。

    誰當住世任持正法。

    當随如來入于泥洹。

    佛告比丘。

    莫作是語莫作是語。

    比丘當知。

    如來正法付大迦葉。

    大迦葉者當為汝等作歸依處。

    亦普救護一切衆生如佛無異。

    比丘當知。

    譬如大王典領諸國。

    若欲遊行餘國。

    要立一大臣兼知國事如王在時。

    我亦如是于此世界尋當安立摩诃迦葉。

    但汝等比丘。

    先所修習無常苦空非我想者非真實修。

    譬如春月諸商人輩至歡會時遊戲水邊。

    衆中一人有失琉璃堕深水底。

    時諸商人各各入水為求寶故。

    或得瓦石沉木謂為是寶。

    歡喜持出乃知非真。

    彼琉璃珠故在水中。

    光色徹照明逾日月。

    衆人見光知是名寶。

    歎其奇特各欲求取。

    時有一人巧智方便取得真寶。

    如是比丘。

    汝于一切苦空無常不淨。

    作盡想受言我修習。

    猶如彼人手執非寶而自欺诳。

    汝等比丘。

    莫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