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般泥洹經卷第一

關燈
東晉平陽沙門法顯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拘夷城力士生地。

    熙連河側堅固林雙樹間。

    與八百億比丘前後圍繞。

    二月十五日臨般泥洹。

    時諸衆生各各悅樂。

    自計清淨無疑厭想。

    忽自覺悟今日如來應供等正覺。

    哀愍世間覆護世間為世間。

    歸等觀衆生如視一子。

    恬淡寂滅大牟尼尊。

    告諸衆生今當滅度。

    諸有疑難皆應來問。

    為最後問。

    如是覺已各懷憂戚。

    爾時世尊從其面門放種種光青黃赤白頗梨紅色。

    明耀殊特普照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一切佛土。

    六趣衆生其蒙光者。

    罪垢諸惱皆悉除滅。

    鹹皆悲恸淚下如雨。

    更相謂言。

    怪哉仁者世間虛空。

    怪哉仁者衆生福盡。

    怪哉仁者苦法增長。

    如來不久當般泥洹。

    一何駃哉世間虛空。

    一何駃哉世間眼滅。

    我等當共疾往詣佛禮拜供養。

    勸請世尊不般泥洹。

    住壽一劫若過一劫。

    若佛泥洹誰為我等親善慈導。

    誰為我等救諸厄難。

    是故仁等。

    有所不了當詣如來咨決所疑。

    爾時大地六種震動。

    時八百億比丘皆阿羅漢心得自在。

    所作已辦離諸煩惱。

    降伏諸根譬如大龍。

    成就空慧逮得己利。

    如栴檀林以為眷屬。

    功德具足為佛真子。

    其名曰尊者迦旃延。

    尊者薄拘羅。

    尊者優波難陀等。

    是諸比丘晨用楊枝澡漱清淨。

    時有妙光來照其身。

    如日初出照青樹葉赤脈悉現。

    此諸比丘亦複如是。

    舉身支節一切毛孔血流如雨心大苦痛。

    哀愍安樂諸衆生故。

    欲發大乘方便密教故。

    教化因緣故。

    疾澡漱訖來詣佛所。

    稽首禮足繞百千匝。

    恭敬問訊于一面住。

    複有二十五億比丘尼。

    皆阿羅漢心得自在。

    所作已辦離諸煩惱。

    降伏諸根譬如大龍。

    成就空慧逮得己利。

    其名曰拘鄰女須跋陀羅比丘尼。

    優婆難陀比丘尼。

    海智比丘尼等。

    如日初出照青樹葉赤脈悉現。

    此諸比丘尼亦複如是。

    舉身支節一切毛孔血流如雨心大苦痛。

    哀愍安樂諸衆生故。

    欲發大乘方便密教故。

    教化因緣故。

    來詣佛所稽首禮足繞百千匝。

    恭敬問訊于一面住。

    複有諸比丘尼。

    皆是菩薩人中雄猛得十地行。

    教化因緣故現為女身。

    遊四無量能現為佛種種變化。

    複有一恒河沙菩薩摩诃薩。

    人中雄猛一切功德皆已具足。

    以方便身深樂大乘。

    正向大乘饑虛大乘。

    貪求大乘渴仰大乘。

    善能随順一切世間。

    未度者度未脫者脫。

    于無數劫修習淨戒度脫衆生。

    于無數劫修習淨戒安慰衆生。

    于無數劫修習淨戒興隆三寶。

    于無數劫修習淨戒轉正法輪。

    于無數劫修習淨戒成大莊嚴。

    于無數劫修習淨戒行處堅固。

    如是等無量功德皆悉成就。

    等觀衆生如視一子。

    其名曰海德菩薩。

    無盡智菩薩等。

    如日初出照青樹葉赤脈悉現。

    此諸菩薩亦複如是。

    舉身支節一切毛孔血流如雨心大苦痛。

    愍念安樂諸衆生故。

    欲發大乘方便密教故。

    教化因緣故。

    來詣佛所稽首禮足繞百千匝。

    恭敬問訊于一面住。

    複有二恒河沙五戒優婆塞。

    深樂一切諸對治法苦樂常無常。

    我非我空非空依無依。

    衆生非衆生。

    恒非恒吉非吉。

    有為無為泥洹非泥洹。

    深樂如是對治之法。

    欲聞妙義闡揚大法。

    于無數劫淨修梵行而無毀失。

    欲行大乘為人廣說。

    修習淨戒欲學堅固大乘。

    欲學随順世間。

    欲學度脫世間。

    欲學興隆三寶。

    欲學轉法輪。

    欲學大莊嚴。

    如是無量功德具足。

    等觀衆生如視一子。

    其名曰光無垢稱王優婆塞。

    善德優婆塞。

    如是等二恒河沙優婆塞。

    于晨朝時為供養如來故。

    人人各作五千栴檀床帳沉水床帳。

    衆寶床帳天香床帳。

    郁金香華床帳等。

    其諸床帳悉以牛頭栴檀香薰莊嚴種種奇妙七寶。

    校飾金繩羅網以覆其上。

    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紅色紅光。

    頗梨色頗梨光。

    如意珠色如意珠光。

    以如是等雜色莊嚴。

    殊勝希有周匝障幔。

    皆以七寶羅網羅覆其上。

    周回四面懸衆寶幡。

    種種雜香以塗其上。

    金縷織成以為垂帶。

    其寶帳内種種異色莊嚴如上。

    七寶織成以為茵蓐。

    柔軟香薰以敷其内。

    一一床帳各載以寶車。

    其車嚴好七寶莊嚴。

    前後皆有寶幢幡蓋。

    一一幡蓋皆以七寶羅網。

    青黃赤白七寶莊嚴。

    及四種華優缽羅缽昙摩拘牟頭分陀利。

    亦以七寶校飾如前。

    結衆雜寶以為華鬘。

    鮮好白[疊*毛]圖畫如來本生之像。

    表現菩薩從初發意至于成佛。

    中間受身種種苦行無不記列。

    俠道兩邊作衆伎樂。

    其諸樂器皆用七寶。

    其音和雅皆出無常苦空之音。

    鹹言怪哉世間虛空。

    悲号泣淚聲振天地。

    為供養故各赍名華細末雜香又辦種種上味之食。

    用山澗水然以香薪。

    令食細軟香味具足。

    又于堅固林内外掃灑布七寶沙。

    香薰寶衣以覆其上。

    周回敷置三十二行師子之座。

    皆以七寶莊嚴。

    雕文刻镂五色晃曜。

    衆妙雜香用薰其座。

    七寶茵蓐以敷其上。

    衆事辦已而作是念。

    一切衆生有所須欲我悉施與。

    衣服飲食财物珍寶國城妻子。

    頭目髓腦血肉肌體。

    貧富貴賤随其所須各令充足。

    唯除色欲毒藥及害生等不淨之施。

    是諸優婆塞發菩薩心而作是念。

    我等持是床帳寶車衆物供具。

    施佛及僧是為最後供養大施。

    各作是念。

    佛及大衆受我供已。

    今日如來當般泥洹。

    作是念已其心悲亂。

    譬如日出照青樹葉赤脈悉現。

    諸優婆塞亦複如是。

    舉身毛孔血流如雨。

    身心毒痛悲泣流淚。

    又于堅固林側施大帳幔七寶莊校。

    高廣嚴好上際虛空。

    于其帳内立七寶舍馔具畢已。

    來詣佛所稽首佛足。

    幢蓋供養遍滿虛空。

    燒香散華猶如雲雨。

    鹹皆悲慕哀動天地。

    撫臆号叫淚下如雨。

    更相謂言。

    怪哉仁者世間虛空。

    一何駃哉世間眼滅。

    頭面著地同聲請佛。

    願佛及僧哀愍我等。

    與諸大衆俱受我請。

    受我請已當般泥洹。

    令我等飯佛大衆得最後施福。

    世尊知時默然不受。

    如是三請佛亦默然。

    時諸優婆塞一切望絕愁憂苦惱。

    猶如慈父唯有一子。

    卒病命終送殡而還愁憂苦惱。

    諸優婆塞愁憂苦惱亦複如是。

    作禮而起于一面住。

    複有三恒河沙優婆夷。

    皆持五戒功德具足。

    現為女像化度衆生。

    呵責己身猶如四蛇。

    八萬戶蟲侵食其體。

    是身嗅穢貪欲所惑。

    譬如死屍無一可樂。

    是身不淨九孔常漏。

    血肉筋骨共相依假以為僞城。

    手足支節以為卻敵。

    爪齒耳目以為寮孔。

    幻僞心法以為寮障。

    放逸調慢以為樓觀。

    惡賊意王居其城内。

    貪利蕩逸馳騁六境。

    如此賊城諸佛所棄愚夫所樂。

    貪欲嗔恚愚癡羅刹依止其中。

    如伊蘭叢林無可愛樂聚沫芭蕉無有堅固。

    電光野馬呼聲之響。

    水月幻化如海濤波。

    駃流立草須臾不住。

    丘冢叢林穢惡充滿。

    狐狼雕鹫鳥鸱餓狗。

    諸惡蟲輩競止其中如此穢身安可堪處。

    若以一毛渧大海水尚可知數。

    此毒樹身四百四病。

    無量衆穢不可稱計。

    如世尊說譬喻。

    天下草木斬以為籌。

    大地土石末為微塵猶可知數。

    此身不淨無量雜惡其數過是。

    是身暴害滅諸善法。

    是等優婆夷。

    能舍此身猶如棄唾。

    習行空行無相無作。

    深樂大乘常為人說。

    其名曰耆婆屍利優婆夷。

    勝鬘優婆夷。

    毗舍佉優婆夷等。

    于晨朝時光明照已即覺斯瑞。

    便各疾辦衆供養具倍勝于前。

    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