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三十二卷
關燈
小
中
大
大般涅槃經第三十二卷
宋代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迦葉菩薩品之二
善男子。
如是诤訟是佛境界。
非諸聲聞緣覺所知。
若人于是生疑心者。
猶能摧壞無量煩惱如須彌山。
若于是中生決定者是名執着。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雲何執着。
佛言。
善男子。
如是之人若從他聞。
若自尋經。
若他故教。
于所著事不能放舍。
是名執着。
迦葉複言。
世尊如是執着為是善耶是不善乎。
善男子。
如是執着不名為善。
何以故。
不能摧壞諸疑網故。
迦葉複言。
世尊。
如是人者本自不疑。
雲何說言不壞疑網。
善男子。
夫不疑者即是疑也。
世尊。
若有人謂須陀洹人不堕三惡。
是人亦當名著名疑。
善男子。
是可名定不得名疑。
何以故。
善男子。
譬如有人先見人樹。
後時夜行遙見杌根。
便生疑想人耶樹耶。
善男子。
如人先見比丘梵志。
後時于路遙見比丘即生疑想是沙門耶是梵志乎。
善男子。
如人先見牛與水牛。
後遙見牛便生疑想彼是牛耶是水牛乎。
善男子。
一切衆生先見二物後便生疑。
何以故。
心不了故。
我亦不說須陀洹人有堕三惡不堕三惡。
是人何故生于疑心。
迦葉言。
世尊。
如佛所說。
要先見已然後疑者。
有人未見二種物時亦複生疑。
何等是耶所謂涅槃。
世尊。
譬如有人路遇濁水。
然未曾見而亦生疑如是水者深耶淺耶。
是人未見雲何生疑。
善男子。
夫涅槃者即是斷苦。
非涅槃者即是苦也。
一切衆生見有二種見苦非苦。
苦非苦者。
即是饑渴寒熱嗔喜病瘦安隐。
老壯生死系縛解脫。
恩愛别離怨憎聚會。
衆生見已即便生疑。
當有畢竟遠離如是苦惱事不。
是故衆生于涅槃中而生疑也。
汝意若謂是人先來未見濁水雲何疑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是人先于餘處見已。
是故于此未曾到處而複生疑。
世尊。
是人先見深淺處時已不生疑。
于今何故而複生疑。
佛言。
善男子。
本未行故所以生疑。
是故我言不了故疑。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如佛所說。
疑即是着着即是疑。
為是誰耶。
善男子。
斷善根者 迦葉言。
世尊。
何等人輩能斷善根。
善男子。
若有聰明黠慧利根能善分别。
遠離善友不聽正法。
不善思惟不如法住。
如是之人能斷善根離是四事。
心自思惟無有施物。
何以故。
施者即是舍于财物。
若施有報當知施主常應貧窮。
何以故。
子果相似故。
是故說言無因無果。
若如是說無因無果。
是則名為斷善根也。
複作是念。
施主受者及以财物。
三事無常無有停住。
若無停住雲何說言此是施主受者财物。
若無受者雲何得果。
以是義故無因無果。
若如是說無因無果。
當知是人能斷善根。
複作是念。
施者施時有五事施。
受者受已或時作善或作不善。
而是施主亦複不得善不善果。
如世間法從子生果果還作子。
因即施主果即受者。
而是受者不能以此善不善法令施主得。
以是義故無因無果。
若如是說無因無果。
當知是人能斷善根。
複作是念無有施物。
何以故。
施物無記。
若是無記雲何而得善果報耶。
無善惡果即是無記。
财若無記當知即無善惡果報。
是故無施無因無果。
若如是說無因無果。
當知是人能斷善根。
複作是念。
施者即意。
若是意者無見無對非是色法。
若非是色雲何可施。
是故無施無因無果。
若如是說無因無果。
當知是人能斷善根。
複作是念。
施主若為佛像天像命過父母。
而行施者即無受者。
若無受者應無果報。
若無果報是為無因。
若無因者是為無果。
若如是說無因無果。
當知是人能斷善根。
複作是念。
無父無母。
若言父母是衆生因生衆生者。
理應常生無有斷絕。
何以故。
因常有故。
然不常生。
是故當知無有父母。
複作是念。
無父無母。
何以故。
若衆生身因父母有。
一人應具男女二根。
然無具者。
當知衆生非因父母。
複作是念非因父母而生衆生。
何以故。
眼見衆生不似父母。
謂身色心威儀進止。
是故父母非衆生因。
複作是念。
一切世間有四種無。
一者未生名無。
如泥團時未有瓶用。
二者滅已名無。
如瓶壞已是名為無。
三者各異互無。
如牛中無馬馬中無牛。
四者畢竟名無。
如兔角龜毛。
衆生父母亦複如是同此四無。
若言父母衆生因者。
父母死時子不必死。
是故父母非衆生因。
複作是念。
若言父母衆生因者。
應因父母常生衆生。
然而複有化生濕生。
是故當知非因父母生衆生也。
複作是念。
自有衆生非因父母而得生長。
譬如孔雀聞雷震聲而便得娠。
又如青雀飲雄雀淚而便得娠。
如命命鳥見雄者舞即便得娠。
作是念時。
如其不遇善知識者。
當知是人能斷善根。
複作是念。
一切世間無善惡果。
何以故。
有諸衆生具十善法。
樂于惠施勤修功德。
是人亦複疾病集身中年夭喪。
财物損失多諸憂苦。
有行十惡悭貪嫉妒懶惰懈怠不修諸善。
身安無病終保年壽。
多饒财寶無諸愁苦。
是故當知無善惡果。
複作是念。
我亦曾聞諸聖人說。
有人修善命終多堕三惡道中。
有人行惡命終生于人天之中。
是故當知無善惡果。
複作是念。
一切聖人有二種說。
或說殺生得善果報。
或說殺生得惡果報。
是故當知聖說不定。
聖若不定我雲何定。
是故當知無善惡果。
複作是念。
一切世間無有聖人。
何以故。
若言聖人應得正道。
一切衆生具煩惱時修正道者。
當知是人正道煩惱一時俱有。
若一時有當知正道不能破結。
若無煩惱而修道者。
如是正道為何所作。
是故具煩惱者道不能壞。
不具煩惱道則無用。
是故當知一切世間無有聖人。
複作是念。
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
是十二因緣一切衆生等共有之。
八聖道者其性平等亦應如是。
一人得時一切應得。
一人修時應一切苦滅。
何以故。
煩惱等故。
而今不得。
是故當知無有正道。
複作是念。
聖人皆有同凡夫法。
所謂飲食行住坐卧睡眠喜笑饑渴寒熱憂愁恐怖。
若同凡夫如是事者。
當知聖人不得聖道。
若得聖道應當永斷如是等事。
如是等事如其不斷當知無道。
複作是念。
聖人有身受五欲樂亦複罵辱。
撾打于人嫉妒憍慢。
受于苦樂作善惡業。
是因緣故知無聖人。
若有道者應斷是事。
是事不斷當知無道。
複作是念。
多憐愍者名為聖人。
何因緣故名為聖人。
道因緣故名為聖人。
若道性憐愍。
便應愍念一切衆生。
不待修已然後方得。
如其無愍何故聖人因得聖道能憐愍耶。
是故當知世無聖道。
複作是念。
一切四大。
不從因生。
衆生等有是四大性。
不觀衆生是邊應到。
彼不應到。
若有聖道性應如是。
然今不爾。
是故當知世無聖人。
複作是念。
若諸聖人有一涅槃。
當知是則無有聖人。
何以故。
不可得故。
常住之法理不可得不可取舍。
若諸聖人涅槃多者是則無常。
何以故。
可數法故。
涅槃若一一人得時一切應得。
涅槃若多是則有邊。
如其有邊雲何名常。
若有說言涅槃體一解脫是多。
如蓋是一牙舌是多。
是義不然。
何以故。
一一所得非一切得。
亦有邊故是應無常。
若無常者雲何得名為涅槃耶。
涅槃若無誰為聖人
如是诤訟是佛境界。
非諸聲聞緣覺所知。
若人于是生疑心者。
猶能摧壞無量煩惱如須彌山。
若于是中生決定者是名執着。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雲何執着。
佛言。
善男子。
如是之人若從他聞。
若自尋經。
若他故教。
于所著事不能放舍。
是名執着。
迦葉複言。
世尊如是執着為是善耶是不善乎。
善男子。
如是執着不名為善。
何以故。
不能摧壞諸疑網故。
迦葉複言。
世尊。
如是人者本自不疑。
雲何說言不壞疑網。
善男子。
夫不疑者即是疑也。
世尊。
若有人謂須陀洹人不堕三惡。
是人亦當名著名疑。
善男子。
是可名定不得名疑。
何以故。
善男子。
譬如有人先見人樹。
後時夜行遙見杌根。
便生疑想人耶樹耶。
善男子。
如人先見比丘梵志。
後時于路遙見比丘即生疑想是沙門耶是梵志乎。
善男子。
如人先見牛與水牛。
後遙見牛便生疑想彼是牛耶是水牛乎。
善男子。
一切衆生先見二物後便生疑。
何以故。
心不了故。
我亦不說須陀洹人有堕三惡不堕三惡。
是人何故生于疑心。
迦葉言。
世尊。
如佛所說。
要先見已然後疑者。
有人未見二種物時亦複生疑。
何等是耶所謂涅槃。
世尊。
譬如有人路遇濁水。
然未曾見而亦生疑如是水者深耶淺耶。
是人未見雲何生疑。
善男子。
夫涅槃者即是斷苦。
非涅槃者即是苦也。
一切衆生見有二種見苦非苦。
苦非苦者。
即是饑渴寒熱嗔喜病瘦安隐。
老壯生死系縛解脫。
恩愛别離怨憎聚會。
衆生見已即便生疑。
當有畢竟遠離如是苦惱事不。
是故衆生于涅槃中而生疑也。
汝意若謂是人先來未見濁水雲何疑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是人先于餘處見已。
是故于此未曾到處而複生疑。
世尊。
是人先見深淺處時已不生疑。
于今何故而複生疑。
佛言。
善男子。
本未行故所以生疑。
是故我言不了故疑。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如佛所說。
疑即是着着即是疑。
為是誰耶。
善男子。
斷善根者 迦葉言。
世尊。
何等人輩能斷善根。
善男子。
若有聰明黠慧利根能善分别。
遠離善友不聽正法。
不善思惟不如法住。
如是之人能斷善根離是四事。
心自思惟無有施物。
何以故。
施者即是舍于财物。
若施有報當知施主常應貧窮。
何以故。
子果相似故。
是故說言無因無果。
若如是說無因無果。
是則名為斷善根也。
複作是念。
施主受者及以财物。
三事無常無有停住。
若無停住雲何說言此是施主受者财物。
若無受者雲何得果。
以是義故無因無果。
若如是說無因無果。
當知是人能斷善根。
複作是念。
施者施時有五事施。
受者受已或時作善或作不善。
而是施主亦複不得善不善果。
如世間法從子生果果還作子。
因即施主果即受者。
而是受者不能以此善不善法令施主得。
以是義故無因無果。
若如是說無因無果。
當知是人能斷善根。
複作是念無有施物。
何以故。
施物無記。
若是無記雲何而得善果報耶。
無善惡果即是無記。
财若無記當知即無善惡果報。
是故無施無因無果。
若如是說無因無果。
當知是人能斷善根。
複作是念。
施者即意。
若是意者無見無對非是色法。
若非是色雲何可施。
是故無施無因無果。
若如是說無因無果。
當知是人能斷善根。
複作是念。
施主若為佛像天像命過父母。
而行施者即無受者。
若無受者應無果報。
若無果報是為無因。
若無因者是為無果。
若如是說無因無果。
當知是人能斷善根。
複作是念。
無父無母。
若言父母是衆生因生衆生者。
理應常生無有斷絕。
何以故。
因常有故。
然不常生。
是故當知無有父母。
複作是念。
無父無母。
何以故。
若衆生身因父母有。
一人應具男女二根。
然無具者。
當知衆生非因父母。
複作是念非因父母而生衆生。
何以故。
眼見衆生不似父母。
謂身色心威儀進止。
是故父母非衆生因。
複作是念。
一切世間有四種無。
一者未生名無。
如泥團時未有瓶用。
二者滅已名無。
如瓶壞已是名為無。
三者各異互無。
如牛中無馬馬中無牛。
四者畢竟名無。
如兔角龜毛。
衆生父母亦複如是同此四無。
若言父母衆生因者。
父母死時子不必死。
是故父母非衆生因。
複作是念。
若言父母衆生因者。
應因父母常生衆生。
然而複有化生濕生。
是故當知非因父母生衆生也。
複作是念。
自有衆生非因父母而得生長。
譬如孔雀聞雷震聲而便得娠。
又如青雀飲雄雀淚而便得娠。
如命命鳥見雄者舞即便得娠。
作是念時。
如其不遇善知識者。
當知是人能斷善根。
複作是念。
一切世間無善惡果。
何以故。
有諸衆生具十善法。
樂于惠施勤修功德。
是人亦複疾病集身中年夭喪。
财物損失多諸憂苦。
有行十惡悭貪嫉妒懶惰懈怠不修諸善。
身安無病終保年壽。
多饒财寶無諸愁苦。
是故當知無善惡果。
複作是念。
我亦曾聞諸聖人說。
有人修善命終多堕三惡道中。
有人行惡命終生于人天之中。
是故當知無善惡果。
複作是念。
一切聖人有二種說。
或說殺生得善果報。
或說殺生得惡果報。
是故當知聖說不定。
聖若不定我雲何定。
是故當知無善惡果。
複作是念。
一切世間無有聖人。
何以故。
若言聖人應得正道。
一切衆生具煩惱時修正道者。
當知是人正道煩惱一時俱有。
若一時有當知正道不能破結。
若無煩惱而修道者。
如是正道為何所作。
是故具煩惱者道不能壞。
不具煩惱道則無用。
是故當知一切世間無有聖人。
複作是念。
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
是十二因緣一切衆生等共有之。
八聖道者其性平等亦應如是。
一人得時一切應得。
一人修時應一切苦滅。
何以故。
煩惱等故。
而今不得。
是故當知無有正道。
複作是念。
聖人皆有同凡夫法。
所謂飲食行住坐卧睡眠喜笑饑渴寒熱憂愁恐怖。
若同凡夫如是事者。
當知聖人不得聖道。
若得聖道應當永斷如是等事。
如是等事如其不斷當知無道。
複作是念。
聖人有身受五欲樂亦複罵辱。
撾打于人嫉妒憍慢。
受于苦樂作善惡業。
是因緣故知無聖人。
若有道者應斷是事。
是事不斷當知無道。
複作是念。
多憐愍者名為聖人。
何因緣故名為聖人。
道因緣故名為聖人。
若道性憐愍。
便應愍念一切衆生。
不待修已然後方得。
如其無愍何故聖人因得聖道能憐愍耶。
是故當知世無聖道。
複作是念。
一切四大。
不從因生。
衆生等有是四大性。
不觀衆生是邊應到。
彼不應到。
若有聖道性應如是。
然今不爾。
是故當知世無聖人。
複作是念。
若諸聖人有一涅槃。
當知是則無有聖人。
何以故。
不可得故。
常住之法理不可得不可取舍。
若諸聖人涅槃多者是則無常。
何以故。
可數法故。
涅槃若一一人得時一切應得。
涅槃若多是則有邊。
如其有邊雲何名常。
若有說言涅槃體一解脫是多。
如蓋是一牙舌是多。
是義不然。
何以故。
一一所得非一切得。
亦有邊故是應無常。
若無常者雲何得名為涅槃耶。
涅槃若無誰為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