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三十一卷

關燈
大般涅槃經第三十一卷 宋代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迦葉菩薩品第二十四之一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如來憐愍一切衆生。

    不調能調不淨能淨。

    無歸依者能作歸依。

    未解脫者能令解脫得八自在。

    為大醫師作大藥王。

    善星比丘是佛菩薩時子。

    出家之後受持讀誦分别解說十二部經。

    壞欲界結獲得四禅。

    雲何如來記說善星。

    是一闡提厮下之人地獄劫住不可治人。

    如來何故不先為其演說正法後為菩薩。

    如來世尊若不能救善星比丘。

    雲何得名有大慈愍有大方便。

    佛言。

    善男子。

    譬如父母唯有三子。

    其一子者有信順心恭敬父母。

    利根智慧于世間事能速了知。

    其第二子不敬父母無信順心。

    利根智慧于世間事能速了知。

    其第三子不敬父母無信順心鈍根無智。

    父母若欲教告之時。

    應先教誰先親愛誰。

    當先教誰知世間事。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應先教授有信順心恭敬父母。

    利根智慧知世事者。

    其次第二乃及第三。

    而彼二子雖無信順恭敬之心。

    為慈念故次複教之。

    善男子。

    如來亦爾。

    其三子者初喻菩薩。

    中喻聲聞。

    後喻一闡提。

    如十二部經修多羅中微細之義。

    我先已為諸菩薩說。

    淺近之義為聲聞說。

    世間之義為一闡提五逆罪說。

    現在世中雖無利益。

    以憐愍故為生後世諸善種子。

    善男子如三種田。

    一者渠流便易。

    無諸沙[鹵/土]瓦石棘刺。

    種一得百。

    二者雖無沙[鹵/土]瓦石棘刺渠流險難。

    收實減半。

    三者渠流險難多有沙[鹵/土]瓦石棘刺。

    種一得一為槀草故。

    善男子。

    農夫春月先種何田。

    世尊。

    先種初田。

    次第二田。

    後及第三。

    初喻菩薩。

    次喻聲聞。

    後喻一闡提。

    善男子。

    譬如三器。

    一者完。

    二者漏。

    三者破。

    若欲盛置乳酪酥水。

    先用何者。

    世尊。

    應用完者次用漏者後及破者。

    其完淨者喻菩薩僧。

    漏喻聲聞。

    破喻一闡提。

    善男子。

    如三病人俱至醫所。

    一者易治。

    二者難治。

    三不可治。

    善男子。

    醫若治者當先治誰。

    世尊。

    應先治易次及第二後及第三。

    何以故。

    為親屬故。

    其易治者喻菩薩僧。

    其難治者喻聲聞僧。

    不可治者喻一闡提。

    現在世中雖無善果。

    以憐愍故。

    為種後世諸善種子故。

    善男子。

    譬如大王有三種馬。

    一者調壯大力。

    二者不調齒壯大力。

    三者不調羸老無力。

    王若乘禦當先何者。

    世尊。

    應當先乘調壯大力。

    次乘第二後及第三。

    善男子。

    調壯大力喻菩薩僧。

    其第二者喻聲聞僧。

    其第三者喻一闡提。

    現在世中雖無利益。

    以憐愍故為種後世諸善種子故。

    善男子。

    如大施時有三人來。

    一者貴族聰明持戒。

    二者中姓鈍根持戒。

    三者下姓鈍根毀戒。

    善男子。

    是大施主應先施誰。

    世尊。

    應先貴姓利根持戒次及第二後及第三。

    第一喻菩薩僧。

    第二喻聲聞僧。

    第三喻一闡提。

    善男子。

    如大師子殺香象時皆盡其力。

    殺兔亦爾。

    不生輕想。

    諸佛如來亦複如是。

    為諸菩薩及一闡提。

    演說法時功用無二 善男子。

    我于一時住王舍城。

    善星比丘為我給使我于初夜為天帝釋演說法要。

    弟子之法應後師眠。

    爾時善星以我久坐心生惡念。

    時王舍城小男小女若啼不止父母則語。

    汝若不止當将汝付薄拘羅鬼。

    爾時善星反被拘執而語我言。

    速入禅室薄拘羅來。

    我言。

    癡人。

    汝常不聞如來世尊無所畏耶。

    爾時帝釋即語我言。

    世尊。

    如是人等亦複得入佛法中耶。

    我即語言。

    憍屍迦。

    如是人者得入佛法。

    亦有佛性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雖為是善星說法。

    而彼都無信受之心。

    善男子。

    我于一時在迦屍國屍婆富羅城。

    善星比丘為我給使。

    我時欲入彼城乞食無量衆生虛心渴仰欲見我迹。

    善星比丘尋随我後而毀滅之。

    既不能滅而令衆生生不善心。

    我入城已。

    于酒家舍見一尼幹踡脊蹲地餐食酒糟。

    善星比丘見已而言。

    世尊。

    世間若有阿羅漢者是人最勝。

    何以故。

    是人所說無因無果。

    我言。

    癡人。

    汝常不聞阿羅漢者不飲酒不害人不欺诳不盜不淫。

    如是之人殺害父母食啖酒糟。

    雲何而言是阿羅漢。

    是人舍身必定當堕阿鼻地獄。

    阿羅漢者永斷三惡。

    雲何而言是阿羅漢。

    善星即言。

    四大之性猶可轉易。

    欲令是人必堕阿鼻無有是處。

    我言。

    癡人。

    汝常不聞諸佛如來誠言無二。

    我雖為是善星說法。

    而彼絕無信受之心。

    善男子。

    我于一時與善星比丘住王舍城。

    爾時城中有一尼幹名曰苦得。

    常作是言。

    衆生煩惱無因無緣。

    衆生解脫亦無因緣。

    善星比丘複作是言。

    世尊。

    世間若有阿羅漢者苦得為上。

    我言。

    癡人。

    苦得尼幹實非羅漢。

    不能解了阿羅漢道。

    善星複言。

    何故羅漢于阿羅漢而生嫉妒。

    我言。

    癡人。

    我于羅漢不生嫉妒而汝自生惡邪見耳。

    若言苦得是羅漢者。

    卻後七日當患宿食腹痛而死。

    死已生于食吐鬼中。

    其同學輩當舁其屍置寒林中。

    爾時善星即往苦得尼幹子所語言。

    長老。

    汝今知不。

    沙門瞿昙記汝七日當患宿食腹痛而死。

    死已生于食吐鬼中。

    同學同師當舁汝屍置寒林中。

    長老。

    好善思惟作諸方便。

    當令瞿昙堕妄語中。

    爾時苦得聞是語已即便斷食。

    從初一日乃至六日。

    滿七日已便食黑蜜。

    食黑蜜已複飲冷水。

    飲冷水已腹痛而終。

    終已同學舁其屍喪置寒林中。

    即受食吐餓鬼之形在其屍邊。

    善星比丘聞是事已至寒林中。

    見苦得身受食吐形在其屍邊踡脊蹲地。

    善星語言。

    大德死耶。

    苦得答言。

    我已死矣。

    雲何死耶。

    答言。

    因腹痛死。

    誰出汝屍。

    答言。

    同學出置何處。

    答言。

    癡人。

    汝今不識是寒林耶。

    得何等身。

    答言。

    我得食吐鬼身。

    善星谛聽如來善語真語時語義語法語。

    善星。

    如來口出如是實語。

    汝于爾時雲何不信。

    若有衆生不信如來真實語者。

    彼亦當受如我此身。

    爾時善星即還我所。

    作如是言。

    世尊。

    苦得尼乾命終之後生三十三天。

    我言。

    癡人。

    阿羅漢者無有生處。

    雲何而言苦得生于三十三天。

    世尊。

    實如所言。

    苦得尼幹實不生于三十三天。

    今受食吐餓鬼之身。

    我言。

    癡人。

    諸佛如來誠言無二。

    若言如來有二言者。

    無有是處。

    善星即言。

    如來爾時雖作是說。

    我于是事都不生信。

    善男子。

    我亦常為善星比丘說真實法。

    而彼絕無信受之心。

    善男子。

    善星比丘雖複讀誦十二部經獲得四禅。

    乃至不解一偈一句一字之義。

    親近惡友退失四禅。

    失四禅已生惡邪見。

    作如是說。

    無佛無法無有涅槃。

    沙門瞿昙善知相法。

    是故能得知他人心。

    我于爾時告善星言。

    我所說法初中後善。

    其言巧妙字義真正所說無雜。

    具足成就清淨梵行。

    善星比丘複作是言。

    如來雖複為我說法。

    而我真實謂無因果。

    善男子。

    汝若不信如是事者。

    善星比丘今者近在尼連禅河可共往問。

    爾時如來即與迦葉往善星所。

    善星比丘遙見佛來。

    見已即生惡邪之心。

    以惡心故生身陷入堕阿鼻獄 善男子。

    善星比丘雖入佛法無量寶聚空無所獲。

    乃至不得一法之利。

    以放逸故惡知識故。

    譬如有人雖入大海多見衆寶而無所得。

    以放逸故。

    又如入海雖見寶聚自戮而死。

    或為羅刹惡鬼所殺。

    善星比丘亦複如是。

    入佛法已為惡知識羅刹大鬼之所殺害。

    善男子。

    是故如來以憐愍故。

    常說善星多諸放逸。

    善男子。

    若本貧窮于是人所雖生憐愍其心則薄。

    若本巨富後失财物。

    于是人所生于憐愍其心則厚。

    善星比丘亦複如是。

    受持讀誦十二部經獲得四禅。

    然後退失甚可憐愍。

    是故我說善星比丘多諸放逸。

    多放逸故斷諸善根。

    我諸弟子有見聞者。

    于是人所無不生于重憐愍心。

    如初巨富後失财者。

    我于多年。

    常與善星共相随逐。

    而彼自生惡邪之心。

    以惡邪故不舍惡見。

    善男子。

    我從昔來見是善星。

    若有善根如毛發許。

    終不記彼斷絕善根。

    是一闡提厮下之人地獄劫住。

    以其宣說無因無果無有作業。

    爾乃記彼永斷善根。

    是一闡提厮下之人地獄劫住。

    善男子。

    譬如有人沒圊廁中。

    有善知識以手[打-丁+毛]之。

    若得頭發便欲拔出。

    久求不得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