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二十九卷
關燈
小
中
大
供給衣食之恩。
善男子。
譬如有王畜四毒蛇置之一箧以付一人仰令瞻養。
是四蛇中設一生嗔則能害人。
是人恐怖常求飲食随時守護。
一切衆生四大毒蛇亦複如是。
若一大嗔則能壞身。
善男子。
如人久病應當至心求醫療治若不勤救必死不疑。
一切衆生身亦如是。
常應攝心不令放逸。
若放逸者即便滅壞。
善男子。
譬如壞瓶不耐風雨打擲捶壓。
一切衆生身亦如是。
不耐饑渴寒熱風雨打系惡罵。
善男子。
如癰未熟常當善護不令人觸。
設有觸者即大苦痛。
一切衆生身亦如是。
善男子。
如騾懷妊自害其軀。
一切衆生身亦如是。
内有風冷身即受苦。
善男子。
譬如芭蕉生實則枯。
一切衆生身亦如是。
善男子。
亦如芭蕉内無堅實。
一切衆生身亦如是。
善男子。
如蛇鼠狼各各相于常生怨心。
衆生四大亦複如是。
善男子。
譬如鵝王不樂冢墓。
菩薩亦爾。
于身冢墓亦不貪樂。
善男子。
如旃陀羅七世相繼不舍其業是故為人之所輕賤。
是身種子亦複如是。
種子精血究竟不淨。
以不淨故諸佛菩薩之所輕呵。
善男子。
是身不如摩羅耶山生于栴檀。
亦不能生優缽羅花芬陀利花瞻婆花摩差迦花婆師迦花。
九孔常流膿血不淨。
生處臭穢醜陋可惡。
常與諸蟲共在一處。
善男子。
譬如世間雖有上妙清淨園林死屍至中則為不淨。
衆共舍之不生愛着。
色界亦爾。
雖複淨妙以有身故諸佛菩薩悉共舍之。
善男子。
若有不能作如是觀。
名不修身。
不修戒者。
善男子。
若不能觀戒是一切善法梯橙。
亦是一切善法根本。
如地悉是一切樹木所生之本。
是諸善根之導首也。
如彼商主導衆商人。
戒是一切善法勝幢。
如天帝釋所立勝幢。
戒能永斷一切惡業及三惡道。
能療惡病猶如藥樹。
戒是生死險道資糧。
戒是摧結破賊铠仗。
戒是滅結毒蛇良咒。
戒是度惡業行橋梁。
若有不能如是觀者。
名不修戒。
不修心者。
不能觀心輕躁動轉難捉難調。
馳騁奔逸如大惡象。
念念迅速如彼電光。
躁擾不住猶如猕猴。
如幻如炎。
乃是一切諸惡根本。
五欲難滿如火獲薪。
亦如大海吞受諸流。
如曼陀山草木滋多。
不能觀察生死虛妄。
耽惑緻患如魚吞鈎。
常先引導諸業随從。
猶如貝母引導諸子。
貪着五欲不樂涅槃。
如駝食蜜乃至于死不顧刍草。
深着現樂不觀後過。
如牛貪苗不懼杖楚。
馳騁周遍二十五有。
猶如疾風吹兜羅[廿/毦]所不應求求無厭足。
如無知人求無熱火。
常樂生死不樂解脫。
如纴婆蟲樂纴婆樹。
迷惑愛着生死臭穢。
猶如獄囚樂獄卒女。
亦如廁豬樂處不淨。
若有不能如是觀者。
名不修心。
不修慧者不觀智慧有大勢力如金翅鳥。
能壞惡業壞無明闇猶如日光。
能拔陰樹如水漂物。
焚燒邪見猶如猛火。
慧是一切善法根本佛菩薩母之種子也。
若有不能如是觀者不名修慧。
善男子。
第一義中若見身身相身因身果身聚身一身二此身彼身身滅身等身修修者。
若有如是見者名不修身。
善男子。
若見戒戒相戒因戒果上戒下戒戒聚戒一戒二此戒彼戒戒滅戒等戒修修者戒波羅蜜。
若有如是見者名不修戒。
若見心心相心因心果心聚心及心數心一心二此心彼心心滅心等心修修者上中下心善心惡心。
若有如是見者名不修心。
善男子。
若見慧慧相慧因慧果慧聚慧一慧二此慧彼慧慧滅慧等上中下慧鈍慧利慧慧修修者。
若有如是見者名不修慧。
善男子。
若有不修身戒心慧。
如是之人于小惡業得大惡報。
以恐怖故常生是念。
我屬地獄作地獄行。
雖聞智者說地獄苦。
常作是念。
如鐵打鐵石還打石木自打木火蟲樂火。
地獄之身還似地獄。
若似地獄有何苦事。
譬如蒼蠅為唾所粘不能得出。
是人亦爾。
于小罪中不能自出。
心初無悔不能修善覆藏瑕疵。
雖有過去一切善業。
悉為是罪之所垢污。
是人所有現受輕報轉為地獄極重惡果。
善男子。
如小器水置鹽一升其味醎苦難可得飲。
是人罪業亦複如是。
善男子。
譬如有人負他一錢不能償故身被系縛多受衆苦。
是人罪業亦複如是師子吼菩薩言。
世尊。
是人何故令現輕報轉地獄受。
佛言。
善男子。
一切衆生若具五事。
令現輕報轉地獄受。
何等為五。
一者愚癡故。
二者善根微少故。
三者惡業深重故。
四者不忏悔故。
五者不修本善業故。
複有五事。
一者修習惡業故。
二者無戒财故。
三者遠離諸善根故。
四者不修身戒心慧故。
五者親近惡知識故。
善男子。
是故能令現世輕報地獄重受 師子吼言。
世尊。
何等人能轉地獄報現世輕受。
善男子。
若有修習身戒心慧。
如先所說。
能觀諸法同如虛空。
不見智慧不見智者。
不見愚癡不見愚者。
不見修習及修習者。
是名智者。
如是之人則能修習身戒心慧。
是人能令地獄果報現世輕受。
是人設作極重惡業。
思惟觀察能令輕微。
作是念言。
我業雖重不如善業。
譬如疊花雖複百斤終不能敵真金一兩。
如恒河中投一升鹽水無醎味飲者不覺。
如巨富者雖多負人千萬寶物無能系縛令其受苦。
如大香象能壞鐵鎖自在而去。
智慧之人亦複如是。
常思惟言。
我善力多惡業羸弱。
我能發露忏悔除惡能修智慧。
智慧力多無明力少。
如是念已。
親近善友修習正見。
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十二部經。
見有受持讀誦書寫解說之者。
心生恭敬兼以衣食房舍卧具病藥花香。
而供養之贊歎尊重。
所至到處稱說其善不說其短。
供養三寶敬信方等大涅槃經如來常恒無有變易一切衆生悉有佛性。
是人能令地獄重報現世輕受。
善男子。
以是義故。
非一切業悉有定果。
亦非一切衆生定受。
善男子。
譬如有王畜四毒蛇置之一箧以付一人仰令瞻養。
是四蛇中設一生嗔則能害人。
是人恐怖常求飲食随時守護。
一切衆生四大毒蛇亦複如是。
若一大嗔則能壞身。
善男子。
如人久病應當至心求醫療治若不勤救必死不疑。
一切衆生身亦如是。
常應攝心不令放逸。
若放逸者即便滅壞。
善男子。
譬如壞瓶不耐風雨打擲捶壓。
一切衆生身亦如是。
不耐饑渴寒熱風雨打系惡罵。
善男子。
如癰未熟常當善護不令人觸。
設有觸者即大苦痛。
一切衆生身亦如是。
善男子。
如騾懷妊自害其軀。
一切衆生身亦如是。
内有風冷身即受苦。
善男子。
譬如芭蕉生實則枯。
一切衆生身亦如是。
善男子。
亦如芭蕉内無堅實。
一切衆生身亦如是。
善男子。
如蛇鼠狼各各相于常生怨心。
衆生四大亦複如是。
善男子。
譬如鵝王不樂冢墓。
菩薩亦爾。
于身冢墓亦不貪樂。
善男子。
如旃陀羅七世相繼不舍其業是故為人之所輕賤。
是身種子亦複如是。
種子精血究竟不淨。
以不淨故諸佛菩薩之所輕呵。
善男子。
是身不如摩羅耶山生于栴檀。
亦不能生優缽羅花芬陀利花瞻婆花摩差迦花婆師迦花。
九孔常流膿血不淨。
生處臭穢醜陋可惡。
常與諸蟲共在一處。
善男子。
譬如世間雖有上妙清淨園林死屍至中則為不淨。
衆共舍之不生愛着。
色界亦爾。
雖複淨妙以有身故諸佛菩薩悉共舍之。
善男子。
若有不能作如是觀。
名不修身。
不修戒者。
善男子。
若不能觀戒是一切善法梯橙。
亦是一切善法根本。
如地悉是一切樹木所生之本。
是諸善根之導首也。
如彼商主導衆商人。
戒是一切善法勝幢。
如天帝釋所立勝幢。
戒能永斷一切惡業及三惡道。
能療惡病猶如藥樹。
戒是生死險道資糧。
戒是摧結破賊铠仗。
戒是滅結毒蛇良咒。
戒是度惡業行橋梁。
若有不能如是觀者。
名不修戒。
不修心者。
不能觀心輕躁動轉難捉難調。
馳騁奔逸如大惡象。
念念迅速如彼電光。
躁擾不住猶如猕猴。
如幻如炎。
乃是一切諸惡根本。
五欲難滿如火獲薪。
亦如大海吞受諸流。
如曼陀山草木滋多。
不能觀察生死虛妄。
耽惑緻患如魚吞鈎。
常先引導諸業随從。
猶如貝母引導諸子。
貪着五欲不樂涅槃。
如駝食蜜乃至于死不顧刍草。
深着現樂不觀後過。
如牛貪苗不懼杖楚。
馳騁周遍二十五有。
猶如疾風吹兜羅[廿/毦]所不應求求無厭足。
如無知人求無熱火。
常樂生死不樂解脫。
如纴婆蟲樂纴婆樹。
迷惑愛着生死臭穢。
猶如獄囚樂獄卒女。
亦如廁豬樂處不淨。
若有不能如是觀者。
名不修心。
不修慧者不觀智慧有大勢力如金翅鳥。
能壞惡業壞無明闇猶如日光。
能拔陰樹如水漂物。
焚燒邪見猶如猛火。
慧是一切善法根本佛菩薩母之種子也。
若有不能如是觀者不名修慧。
善男子。
第一義中若見身身相身因身果身聚身一身二此身彼身身滅身等身修修者。
若有如是見者名不修身。
善男子。
若見戒戒相戒因戒果上戒下戒戒聚戒一戒二此戒彼戒戒滅戒等戒修修者戒波羅蜜。
若有如是見者名不修戒。
若見心心相心因心果心聚心及心數心一心二此心彼心心滅心等心修修者上中下心善心惡心。
若有如是見者名不修心。
善男子。
若見慧慧相慧因慧果慧聚慧一慧二此慧彼慧慧滅慧等上中下慧鈍慧利慧慧修修者。
若有如是見者名不修慧。
善男子。
若有不修身戒心慧。
如是之人于小惡業得大惡報。
以恐怖故常生是念。
我屬地獄作地獄行。
雖聞智者說地獄苦。
常作是念。
如鐵打鐵石還打石木自打木火蟲樂火。
地獄之身還似地獄。
若似地獄有何苦事。
譬如蒼蠅為唾所粘不能得出。
是人亦爾。
于小罪中不能自出。
心初無悔不能修善覆藏瑕疵。
雖有過去一切善業。
悉為是罪之所垢污。
是人所有現受輕報轉為地獄極重惡果。
善男子。
如小器水置鹽一升其味醎苦難可得飲。
是人罪業亦複如是。
善男子。
譬如有人負他一錢不能償故身被系縛多受衆苦。
是人罪業亦複如是師子吼菩薩言。
世尊。
是人何故令現輕報轉地獄受。
佛言。
善男子。
一切衆生若具五事。
令現輕報轉地獄受。
何等為五。
一者愚癡故。
二者善根微少故。
三者惡業深重故。
四者不忏悔故。
五者不修本善業故。
複有五事。
一者修習惡業故。
二者無戒财故。
三者遠離諸善根故。
四者不修身戒心慧故。
五者親近惡知識故。
善男子。
是故能令現世輕報地獄重受 師子吼言。
世尊。
何等人能轉地獄報現世輕受。
善男子。
若有修習身戒心慧。
如先所說。
能觀諸法同如虛空。
不見智慧不見智者。
不見愚癡不見愚者。
不見修習及修習者。
是名智者。
如是之人則能修習身戒心慧。
是人能令地獄果報現世輕受。
是人設作極重惡業。
思惟觀察能令輕微。
作是念言。
我業雖重不如善業。
譬如疊花雖複百斤終不能敵真金一兩。
如恒河中投一升鹽水無醎味飲者不覺。
如巨富者雖多負人千萬寶物無能系縛令其受苦。
如大香象能壞鐵鎖自在而去。
智慧之人亦複如是。
常思惟言。
我善力多惡業羸弱。
我能發露忏悔除惡能修智慧。
智慧力多無明力少。
如是念已。
親近善友修習正見。
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十二部經。
見有受持讀誦書寫解說之者。
心生恭敬兼以衣食房舍卧具病藥花香。
而供養之贊歎尊重。
所至到處稱說其善不說其短。
供養三寶敬信方等大涅槃經如來常恒無有變易一切衆生悉有佛性。
是人能令地獄重報現世輕受。
善男子。
以是義故。
非一切業悉有定果。
亦非一切衆生定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