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二十六卷
關燈
小
中
大
樂我淨不生不滅。
見于佛性而自然得。
何以故法性爾故師子吼菩薩言。
世尊。
若因持戒得不悔果。
因于解脫得涅槃果者。
戒則無因涅槃無果。
戒若無因則名為常。
涅槃有因則是無常。
若爾者涅槃則為本無今有。
若本無今有是為無常。
猶如然燈。
涅槃若爾。
雲何得名我樂淨耶 佛言。
善男子。
善哉善哉。
汝以曾于無量佛所種諸善根。
能問如來如是深義。
善男子。
不失本念乃如是問也。
我憶往昔過無量劫。
波羅[木*奈]城有佛出世号曰善得。
爾時彼佛三億歲中。
演說如是大涅槃經。
我時與汝俱在彼會。
我以是事咨問彼佛。
爾時如來為衆生故。
三昧正受未答此義。
善哉大士。
乃能憶念如是本事。
谛聽谛聽當為汝說。
戒亦有因。
謂聽正法。
聽正法者是亦有因。
謂近善友。
近善友者是亦有因。
所謂信心。
有信心者是亦有因。
因有二種。
一者聽法。
二思惟義。
善男子。
信心者因于聽法。
聽法者因于信心。
如是二法亦因亦因因。
亦果亦果果。
善男子。
譬如尼幹立拒舉瓶互為因果不得相離。
善男子。
如無明緣行行緣無明。
是無明行亦因亦因因。
亦果亦果果。
乃至生緣老死老死緣生。
是生老死亦因亦因因。
亦果亦果果。
善男子。
生能生法不能自生。
不自生故由生生生。
生生不自生賴生故生。
是故二生亦因亦因因。
亦果亦果果。
善男子。
信心聽法亦複如是。
善男子。
是果非因謂大涅槃何故名果。
是上果故。
沙門果故。
婆羅門果故。
斷生死故。
破煩惱故。
是故名果。
為諸煩惱之所呵責。
是故涅槃名果。
煩惱者名為過過。
善男子。
涅槃無因而體是果。
何以故。
無生滅故。
無所作故。
非有為故。
是無為故。
常不變故。
無處所故。
無始終故。
善男子。
若涅槃有因則不得稱為涅槃也。
槃者言因。
般涅言無。
無有因故故稱涅槃 師子吼菩薩言。
如佛所說。
涅槃無因是義不然若言無者則合六義。
一者畢竟無故名之為無。
如一切法無我無我所。
二者有時無故名之為無。
如世人言河池無水無有日月。
三者少故名之為無。
如世人言食中少醎名為無醎。
甘漿少甜名為無甜。
四者無受故名之為無。
如旃陀羅不能受持婆羅門法。
是故名為無婆羅門。
五者受惡法故名之為無。
如世人言受惡法者不名沙門及婆羅門。
是故名為無有沙門及婆羅門。
六者不對故名之為無。
譬如無白名之為黑無有明故名之無明。
世尊。
涅槃亦爾。
有時無因故名涅槃 佛言善男子。
汝今所說如是六義。
何故不引畢竟無者以喻涅槃。
乃取有時無耶。
善男子。
涅槃之體畢竟無因。
猶如無我及無我所。
善男子。
世法涅槃終不相對。
是故六事不得為喻。
善男子。
一切諸法悉無有我。
而此涅槃真實有我。
以是義故。
涅槃無因而體是果。
是因非果名為佛性。
非因生故是因非果。
非沙門果故名非果。
何故名因。
以了因故。
善男子。
因有二種。
一者生因。
二者了因。
能生法者是名生因。
燈能了物故名了因。
煩惱諸結是名生因。
衆生父母是名了因。
如谷子等是名生因。
地水糞等是名了因。
複有生因。
謂六波羅蜜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複有了因。
謂佛性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複有了因。
謂六波羅蜜佛性。
複有生因。
謂首楞嚴三昧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複有了因。
謂八正道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複有生因。
所謂信心六波羅蜜師子吼菩薩言。
世尊。
如佛所說。
見于如來及以佛性。
是義雲何。
世尊。
如來之身無有相貌。
非長非短非白非黑。
無有方所不在三界。
非有為相非眼識識。
雲何可見。
佛性亦爾 佛言。
善男子。
佛身二種。
一者常。
二者無常。
無常者為欲度脫一切衆生方便示現。
是名眼見。
常者如來世尊解脫之身。
亦名眼見亦名聞見。
佛性亦二。
一者可見。
二不可見。
可見者十住菩薩諸佛世尊。
不可見者一切衆生。
眼見者謂十住菩薩諸佛如來眼見衆生所有佛性。
聞見者一切衆生九住菩薩聞有佛性。
如來之身複有二種。
一者是色。
二者非色。
色者如來解脫。
非色者如來永斷諸色相故。
佛性二種。
一者是色。
二者非色。
色者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非色者凡夫乃至十住菩薩。
十住菩薩見不了了。
故名非色。
善男子。
佛性者複有二種。
一者是色。
二者非色。
色者謂佛菩薩。
非色者一切衆生。
色者名為眼見。
非色者名為聞見。
佛性者非内非外。
雖非内外然非失壞。
故名衆生悉有佛性 師子吼菩薩言。
世尊。
如佛所說。
一切衆生悉有佛性如乳中有酪。
金剛力士諸佛佛性如清醍醐。
雲何如來說言佛性非内非外 佛言。
善男子。
我亦不說乳中有酪。
酪從乳生故言有酪。
世尊。
一切生法各有時節。
善男子。
乳時無酪亦無生酥熟酥醍醐。
一切衆生亦謂是乳。
是故我言乳中無酪。
如其有者何故不得二種名字。
如人二能言金鐵師。
酪時無乳生酥熟酥及以醍醐。
衆生亦謂是酪非乳非生熟酥及以醍醐。
乃至醍醐亦複如是。
善男子。
因有二種。
一者正因。
二者緣因。
正因者如乳生酪。
緣因者如酵暖等。
從乳生故。
故言乳中而有酪性師子吼菩薩言。
世尊。
若乳無酪性角中亦無。
何故不從角中生耶 善男子。
角亦生酪。
何以故。
我亦說言緣因有二。
一酵二暖。
角性暖故亦能生酪。
師子吼言。
世尊。
若角能生酪求酪之人何故求乳而不取角。
佛言。
善男子。
是故我說正因緣因。
師子吼菩薩言。
若使乳中本無酪性今方有者。
乳中本無庵摩羅樹。
何故不生。
二俱無故。
善男子。
乳亦能生庵摩羅樹。
若以乳灌一夜之中增長五尺。
以是義故我說二因。
善男子。
若一切法一因生者可得難言乳中何故不能出生庵摩羅樹。
善男子。
猶如四大為一切色而作因緣。
然色各異差别不同。
以是義故。
乳中不生庵摩羅樹 世尊。
如佛所說有二種因正因緣因。
衆生佛性為是何因。
善男子。
衆生佛性亦二種因。
一者正因。
二者緣因。
正因者謂諸衆生。
緣因者謂六波羅蜜 師子吼言。
世尊。
我今定知乳有酪性。
何以故。
我見世間求酪之人。
唯取于乳終不取水。
是故當知乳有酪性。
善男子。
如汝所問是義不然。
何以故。
譬如有人欲見面像即便取刀 師子吼言。
世尊。
以是義故乳有酪性。
刀無面像何故取刀。
佛言。
善男子。
若此刀中定有面像何故颠倒。
豎則見長橫則見闊。
若是自面何故見長。
若是他面何得稱言是己面像。
若因己面見他面者。
何故不見驢馬面像。
師子吼言。
世尊眼光到彼故見面長。
佛言。
善男子。
而此眼光實不到彼。
何以故。
近遠
見于佛性而自然得。
何以故法性爾故師子吼菩薩言。
世尊。
若因持戒得不悔果。
因于解脫得涅槃果者。
戒則無因涅槃無果。
戒若無因則名為常。
涅槃有因則是無常。
若爾者涅槃則為本無今有。
若本無今有是為無常。
猶如然燈。
涅槃若爾。
雲何得名我樂淨耶 佛言。
善男子。
善哉善哉。
汝以曾于無量佛所種諸善根。
能問如來如是深義。
善男子。
不失本念乃如是問也。
我憶往昔過無量劫。
波羅[木*奈]城有佛出世号曰善得。
爾時彼佛三億歲中。
演說如是大涅槃經。
我時與汝俱在彼會。
我以是事咨問彼佛。
爾時如來為衆生故。
三昧正受未答此義。
善哉大士。
乃能憶念如是本事。
谛聽谛聽當為汝說。
戒亦有因。
謂聽正法。
聽正法者是亦有因。
謂近善友。
近善友者是亦有因。
所謂信心。
有信心者是亦有因。
因有二種。
一者聽法。
二思惟義。
善男子。
信心者因于聽法。
聽法者因于信心。
如是二法亦因亦因因。
亦果亦果果。
善男子。
譬如尼幹立拒舉瓶互為因果不得相離。
善男子。
如無明緣行行緣無明。
是無明行亦因亦因因。
亦果亦果果。
乃至生緣老死老死緣生。
是生老死亦因亦因因。
亦果亦果果。
善男子。
生能生法不能自生。
不自生故由生生生。
生生不自生賴生故生。
是故二生亦因亦因因。
亦果亦果果。
善男子。
信心聽法亦複如是。
善男子。
是果非因謂大涅槃何故名果。
是上果故。
沙門果故。
婆羅門果故。
斷生死故。
破煩惱故。
是故名果。
為諸煩惱之所呵責。
是故涅槃名果。
煩惱者名為過過。
善男子。
涅槃無因而體是果。
何以故。
無生滅故。
無所作故。
非有為故。
是無為故。
常不變故。
無處所故。
無始終故。
善男子。
若涅槃有因則不得稱為涅槃也。
槃者言因。
般涅言無。
無有因故故稱涅槃 師子吼菩薩言。
如佛所說。
涅槃無因是義不然若言無者則合六義。
一者畢竟無故名之為無。
如一切法無我無我所。
二者有時無故名之為無。
如世人言河池無水無有日月。
三者少故名之為無。
如世人言食中少醎名為無醎。
甘漿少甜名為無甜。
四者無受故名之為無。
如旃陀羅不能受持婆羅門法。
是故名為無婆羅門。
五者受惡法故名之為無。
如世人言受惡法者不名沙門及婆羅門。
是故名為無有沙門及婆羅門。
六者不對故名之為無。
譬如無白名之為黑無有明故名之無明。
世尊。
涅槃亦爾。
有時無因故名涅槃 佛言善男子。
汝今所說如是六義。
何故不引畢竟無者以喻涅槃。
乃取有時無耶。
善男子。
涅槃之體畢竟無因。
猶如無我及無我所。
善男子。
世法涅槃終不相對。
是故六事不得為喻。
善男子。
一切諸法悉無有我。
而此涅槃真實有我。
以是義故。
涅槃無因而體是果。
是因非果名為佛性。
非因生故是因非果。
非沙門果故名非果。
何故名因。
以了因故。
善男子。
因有二種。
一者生因。
二者了因。
能生法者是名生因。
燈能了物故名了因。
煩惱諸結是名生因。
衆生父母是名了因。
如谷子等是名生因。
地水糞等是名了因。
複有生因。
謂六波羅蜜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複有了因。
謂佛性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複有了因。
謂六波羅蜜佛性。
複有生因。
謂首楞嚴三昧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複有了因。
謂八正道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複有生因。
所謂信心六波羅蜜師子吼菩薩言。
世尊。
如佛所說。
見于如來及以佛性。
是義雲何。
世尊。
如來之身無有相貌。
非長非短非白非黑。
無有方所不在三界。
非有為相非眼識識。
雲何可見。
佛性亦爾 佛言。
善男子。
佛身二種。
一者常。
二者無常。
無常者為欲度脫一切衆生方便示現。
是名眼見。
常者如來世尊解脫之身。
亦名眼見亦名聞見。
佛性亦二。
一者可見。
二不可見。
可見者十住菩薩諸佛世尊。
不可見者一切衆生。
眼見者謂十住菩薩諸佛如來眼見衆生所有佛性。
聞見者一切衆生九住菩薩聞有佛性。
如來之身複有二種。
一者是色。
二者非色。
色者如來解脫。
非色者如來永斷諸色相故。
佛性二種。
一者是色。
二者非色。
色者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非色者凡夫乃至十住菩薩。
十住菩薩見不了了。
故名非色。
善男子。
佛性者複有二種。
一者是色。
二者非色。
色者謂佛菩薩。
非色者一切衆生。
色者名為眼見。
非色者名為聞見。
佛性者非内非外。
雖非内外然非失壞。
故名衆生悉有佛性 師子吼菩薩言。
世尊。
如佛所說。
一切衆生悉有佛性如乳中有酪。
金剛力士諸佛佛性如清醍醐。
雲何如來說言佛性非内非外 佛言。
善男子。
我亦不說乳中有酪。
酪從乳生故言有酪。
世尊。
一切生法各有時節。
善男子。
乳時無酪亦無生酥熟酥醍醐。
一切衆生亦謂是乳。
是故我言乳中無酪。
如其有者何故不得二種名字。
如人二能言金鐵師。
酪時無乳生酥熟酥及以醍醐。
衆生亦謂是酪非乳非生熟酥及以醍醐。
乃至醍醐亦複如是。
善男子。
因有二種。
一者正因。
二者緣因。
正因者如乳生酪。
緣因者如酵暖等。
從乳生故。
故言乳中而有酪性師子吼菩薩言。
世尊。
若乳無酪性角中亦無。
何故不從角中生耶 善男子。
角亦生酪。
何以故。
我亦說言緣因有二。
一酵二暖。
角性暖故亦能生酪。
師子吼言。
世尊。
若角能生酪求酪之人何故求乳而不取角。
佛言。
善男子。
是故我說正因緣因。
師子吼菩薩言。
若使乳中本無酪性今方有者。
乳中本無庵摩羅樹。
何故不生。
二俱無故。
善男子。
乳亦能生庵摩羅樹。
若以乳灌一夜之中增長五尺。
以是義故我說二因。
善男子。
若一切法一因生者可得難言乳中何故不能出生庵摩羅樹。
善男子。
猶如四大為一切色而作因緣。
然色各異差别不同。
以是義故。
乳中不生庵摩羅樹 世尊。
如佛所說有二種因正因緣因。
衆生佛性為是何因。
善男子。
衆生佛性亦二種因。
一者正因。
二者緣因。
正因者謂諸衆生。
緣因者謂六波羅蜜 師子吼言。
世尊。
我今定知乳有酪性。
何以故。
我見世間求酪之人。
唯取于乳終不取水。
是故當知乳有酪性。
善男子。
如汝所問是義不然。
何以故。
譬如有人欲見面像即便取刀 師子吼言。
世尊。
以是義故乳有酪性。
刀無面像何故取刀。
佛言。
善男子。
若此刀中定有面像何故颠倒。
豎則見長橫則見闊。
若是自面何故見長。
若是他面何得稱言是己面像。
若因己面見他面者。
何故不見驢馬面像。
師子吼言。
世尊眼光到彼故見面長。
佛言。
善男子。
而此眼光實不到彼。
何以故。
近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