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二十五卷

關燈
大般涅槃經 第二十五卷 宋代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師子吼菩薩品第二十三之一 爾時佛告一切大衆。

    諸善男子。

    汝等若疑有佛無佛有法無法有僧無僧有苦無苦有集無集有滅無滅有道無道有實無實有我無我有樂無樂有淨無淨有常無常有乘無乘有性無性有衆生無衆生有有無有有真無真有因無因有果無果有作無作有業無業有報無報者。

    今恣汝問。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善男子。

    我實不見若天若人若魔若梵若沙門若婆羅門有來問我不能答者 爾時會中有一菩薩名師子吼。

    即從座起斂容整服前禮佛足。

    長跪叉手白佛言。

    世尊。

    我适欲問。

    如來大慈複垂聽許 爾時佛告諸大衆言。

    諸善男子。

    汝等今當于是菩薩深生恭敬尊重贊歎。

    應以種種香花伎樂璎珞幡蓋衣服飲食卧具醫藥房舍殿堂而供養之迎來送去。

    所以者何。

    是人已于過去諸佛深種善根福德成就。

    是故今于我前欲師子吼。

    善男子。

    如師子王自知身力牙爪鋒铓四足據地安住岩穴振尾出聲。

    若有能具如是諸相當知是則能師子吼。

    真師子王晨朝出穴頻申欠呿。

    四向顧望發聲震吼。

    為十一事。

    何等十一。

    一為欲壞實非師子詐作師子故。

    二為欲試自身力故。

    三為欲令住處淨故。

    四為諸子知處所故。

    五為群輩無怖心故。

    六為眠者得覺悟故。

    七為一切放逸諸獸不放逸故。

    八為諸獸來依附故。

    九為欲調諸香象故。

    十為教告諸子息故。

    十一為欲莊嚴自眷屬故。

    一切禽獸聞師子吼。

    水性之屬潛沒深淵。

    陸行之類藏伏窟穴。

    飛者堕落。

    諸大香象怖走失糞。

    諸善男子。

    如彼野幹雖逐師子至于百年。

    終不能作師子吼也。

    若師子子始滿三年則能哮吼如師子王。

    善男子。

    如來正覺智慧牙爪。

    四如意足六波羅蜜滿足之身。

    十力雄猛大悲為尾。

    安住四禅清淨窟宅。

    為諸衆生而師子吼。

    摧破魔軍示衆十力。

    開佛行處為諸邪見作歸依所。

    安撫生死怖畏之衆。

    覺悟無明睡眠衆生。

    行惡法者為作悔心。

    開示邪見一切衆生。

    令知六師非師子吼故。

    破富蘭那等憍慢心故。

    為令二乘生悔心故。

    為教五住諸菩薩等生大力心故。

    為令正見四部之衆于彼邪見四部徒衆不生怖畏故從聖行梵行天行窟宅頻申而出。

    為欲令彼諸衆生等破憍慢故。

    欠呿為令諸衆生等生善法故。

    四向顧望為令衆生得四無礙故。

    四足據地為令衆生具足安住屍波羅蜜故。

    故師子吼。

    師子吼者名決定說。

    一切衆生悉有佛性。

    如來常住無有變易。

    善男子。

    聲聞緣覺雖複随逐如來世尊無量百千阿僧祇劫。

    而亦不能作師子吼。

    十住菩薩若能修行是三行處。

    當知是則能師子吼。

    諸善男子。

    是師子吼菩薩摩诃薩。

    今欲如是大師子吼。

    是故汝等應當深心供養恭敬尊重贊歎 爾時世尊告師子吼菩薩摩诃薩言。

    善男子。

    汝若欲問今可随意。

    師子吼菩薩摩诃薩白佛言。

    世尊。

    雲何為佛性。

    以何義故名為佛性。

    何故複名常樂我淨。

    若一切衆生有佛性者。

    何故不見一切衆生所有佛性。

    十住菩薩住何等法不了了見。

    佛住何等法而了了見。

    十住菩薩以何等眼不了了見。

    佛以何眼而了了見 佛言。

    善男子。

    善哉善哉。

    若有人能為法咨啟。

    則為具足二種莊嚴。

    一者智慧。

    二者福德。

    若有菩薩具足如是二莊嚴者則知佛性。

    亦複解知名為佛性。

    乃至能知十住菩薩以何眼見諸佛世尊以何眼見 師子吼菩薩言。

    世尊。

    雲何名為智慧莊嚴。

    雲何名為福德莊嚴 善男子。

    慧莊嚴者。

    謂從一地乃至十地。

    是名慧莊嚴。

    福德莊嚴者。

    謂檀波羅蜜乃至般若。

    非般若波羅蜜。

    複次善男子。

    慧莊嚴者。

    所謂諸佛菩薩福德莊嚴者。

    謂聲聞緣覺九住菩薩 複次善男子。

    福德莊嚴者。

    有為有漏有有有果報有礙非常。

    是凡夫法。

    慧莊嚴者。

    無為無漏無有無果報無礙常住。

    善男子。

    汝今具足是二莊嚴。

    是故能問甚深妙義。

    我亦具足是二莊嚴能答是義 師子吼菩薩摩诃薩言。

    世尊。

    若有菩薩具足如是二莊嚴者。

    則不應問一種二種。

    雲何世尊。

    說言能答一種二種。

    所以者何。

    一切諸法無一二種。

    一種二種者是凡夫相 佛言。

    善男子。

    若有菩薩。

    無二種莊嚴。

    則不能知一種二種。

    若有菩薩具二莊嚴。

    則能解知一種二種。

    若言諸法無一二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若無一二雲何得說一切諸法無一無二。

    善男子。

    若言一二是凡夫相。

    是乃名為十住菩薩非凡夫也。

    何以故。

    一者名為涅槃。

    二者名為生死。

    何故一者名為涅槃。

    以其常故。

    何故二者名為生死。

    愛無明故。

    常涅槃者非凡夫相。

    生死二者亦非凡夫相。

    以是義故。

    具二莊嚴者能問能答善男子。

    汝問雲何為佛性者。

    谛聽谛聽。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善男子。

    佛性者名第一義空。

    第一義空名為智慧。

    所言空者不見空與不空。

    智者見空及與不空常與無常苦之與樂我與無我。

    空者一切生死。

    不空者謂大涅槃。

    乃至無我者即是生死。

    我者謂大涅槃。

    見一切空不見不空。

    不名中道。

    乃至見一切無我不見我者。

    不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