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十五卷

關燈
我。

    我知其心而為說之。

    我既說已。

    文殊師利即得解了。

    迦葉菩薩。

    言世尊如文殊等讵有幾人能了是義。

    惟願如來更為大衆廣分别說善男子。

    谛聽谛聽。

    今當為汝重敷演之。

    言本有者。

    我昔本有無量煩惱。

    以煩惱故現在無有大般涅槃。

    言本無者。

    本無般若波羅蜜。

    以無般若波羅蜜故。

    現在具有諸煩惱結。

    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

    說言如來去來現在有煩惱者。

    無有是處。

    複次善男子。

    言本有者。

    我本有父母和合之身。

    是故現在無有金剛微妙法身。

    言本無者。

    我身本無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以本無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故。

    現在具有四百四病。

    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

    說言如來去來現在有病苦者。

    無有是處。

    複次善男子。

    言本有者。

    我昔本有無常無我無樂無淨。

    以有無常無我無樂無淨故。

    現在無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言本無者。

    本不見佛性。

    以不見故無常樂我淨。

    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

    說言如來去來現在無常樂我淨者。

    無有是處。

    複次善男子。

    言本有者。

    本有凡夫修苦行心。

    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是事故現在不能破壞四魔。

    言本無者。

    我本無有六波羅蜜。

    以本無有六波羅蜜故。

    修行凡夫苦行之心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

    說言如來去來現在有苦行者。

    無有是處。

    複次善男子。

    言本有者。

    我昔本有雜食之身。

    以食身故現在無有無邊之身。

    言本無者。

    本無三十七助道法。

    以無三十七助道法故。

    現在具有雜食之身。

    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

    說言如來去來現在有雜食身者。

    無有是處。

    複次善男子。

    言本有者。

    我昔本有一切法中取着之心。

    以是事故現在無有畢竟空定。

    言本無者。

    我本無有中道實義。

    以無中道真實義故。

    于一切法則有着心。

    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

    說言如來去來現在說一切法是有相者。

    無有是處。

    複次善男子。

    言本有者。

    我初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

    有諸鈍根聲聞弟子。

    以有鈍根聲聞弟子故。

    不得演說一乘之實。

    言本無者。

    本無利根人中象王迦葉菩薩等。

    以無利根迦葉等故。

    随宜方便開示三乘。

    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

    說言如來去來現在畢竟演說三乘法者。

    無有是處。

    複次善男子。

    言本有者。

    我本說言卻後三月于娑羅雙樹當般涅槃。

    是故現在不得演說大方等典大般涅槃。

    言本無者。

    本昔無有文殊師利大菩薩等。

    以無有故現在說言如來無常。

    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

    說言如來去來現在是無常者。

    無有是處善男子。

    如來普為諸衆生故。

    雖知諸法說言不知。

    雖見諸法說言不見。

    有相之法說言無相。

    無相之法說言有相。

    實有無常說言有常。

    實有有常說言無常。

    我樂淨等亦複如是。

    三乘之法說言一乘一乘之法随宜說三。

    略相說廣廣相說略。

    四重之法說偷蘭遮。

    偷蘭遮法說為四重。

    犯說非犯非犯說犯。

    輕罪說重重罪說輕。

    何以故。

    如來明見衆生根故。

    善男子。

    如來雖作是說終無虛妄何以故。

    虛妄之語即是罪過。

    如來悉斷一切罪過。

    雲何當有虛妄語耶。

    善男子。

    如來雖無虛妄之言。

    若知衆生因虛妄說得法利者。

    随宜方便則為說之。

    善男子一切世谛若于如來即是第一義谛。

    何以故。

    諸佛世尊為第一義故說于世谛。

    亦令衆生得第一義谛。

    若使衆生不得如是第一義者。

    諸佛終不宣說世谛。

    善男子。

    如來有時演說世谛。

    衆生謂佛說第一義谛。

    有時演說第一義谛。

    衆生謂佛說于世谛。

    是則諸佛甚深境界。

    非是聲聞緣覺所知。

    善男子。

    是故汝先不應難言菩薩摩诃薩無所得也。

    菩薩常得第一義谛。

    雲何難言無所得耶。

    迦葉複言。

    世尊。

    第一義谛亦名為道。

    亦名菩提。

    亦名涅槃。

    若有菩薩言有得道。

    菩提涅槃即是無常。

    何以故。

    法若常者則不可得。

    猶如虛空誰有得者。

    世尊。

    如世間物。

    本無今有名為無常。

    道亦如是。

    道若可得則名無常。

    法若常者無得無生。

    猶如佛性無得無生。

    世尊。

    夫道者非色非不色。

    不長不短。

    非高非下。

    非生非滅。

    非赤非白非青非黃。

    非有非無。

    雲何如來說言可得。

    菩提涅槃亦複如是。

    佛言。

    如是如是。

    善男子。

    道有二種。

    一者常。

    二者無常。

    菩提之相亦有二種。

    一者常。

    二者無常。

    涅槃亦爾。

    外道道者名為無常。

    内道道者名之為常。

    聲聞緣覺所有菩提。

    名為無常。

    菩薩諸佛所有菩提。

    名之為常。

    外解脫者名為無常。

    内解脫者名之為常。

    善男子。

    道與菩提及以涅槃悉名為常。

    一切衆生常為無量煩惱所覆。

    無慧眼故不能得見。

    而諸衆生為欲見故修戒定慧。

    以修行故見道菩提及以涅槃。

    是名菩薩得道菩提及涅槃也。

    道之性相實不生滅。

    以是義故不可捉持。

    善男子。

    道者雖無色像可見稱量可知。

    而實有用。

    善男子。

    如衆生心雖非是色非長非短非粗非細非縛非解非是見法而亦是有。

    以是義故。

    我為須達說言長者心為城主。

    長者若不護心則不護身口。

    若護心者則護身口。

    以不善護是身口故。

    令諸衆生到三惡趣。

    護身口者則令衆生得人天涅槃得名真實。

    其不得者名不真實。

    善男子。

    道與菩提及以涅槃亦複如是。

    亦有亦常。

    如其無者雲何能斷一切煩惱。

    以其有故一切菩薩了了見知。

    善男子。

    見有二種。

    一相貌見。

    二了了見。

    雲何相貌見。

    如遠見煙名為見火。

    實不見火。

    雖不見火亦非虛妄。

    見空中鶴便言見水。

    雖不見水亦非虛妄。

    如見花葉便言見根。

    雖不見根亦非虛妄。

    如人遙見籬間牛角。

    便言見牛。

    雖不見牛亦非虛妄。

    如見女人懷妊便言見欲。

    雖不見欲亦非虛妄。

    如見樹生葉便言見水。

    雖不見水亦非虛妄。

    又如見雲便言見雨。

    雖不見雨。

    亦非虛妄。

    如見身業及以口業便言見心。

    雖不見心亦非虛妄。

    是名相貌見。

    雲何了了見。

    如眼見色。

    善男子。

    如人眼根清淨不壞自觀掌中阿摩勒菓菩薩摩诃薩了了見道菩提涅槃亦複如是。

    雖如是見初無見相。

    善男子。

    以是因緣我于往昔告舍利弗。

    一切世間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

    所不知不見不覺。

    惟有如來悉知見覺。

    及諸菩薩亦複如是。

    舍利弗若諸世間所知見覺。

    我與菩薩亦知見覺。

    世間衆生之所不知不見不覺。

    亦不自知不知見覺。

    世間衆生所知見覺。

    便自說言我知見覺。

    舍利弗。

    如來一切悉知見覺。

    亦不自言我知見覺。

    一切菩薩亦複如是。

    何以故。

    若使如來作知見覺相。

    當知是則非佛世尊。

    名為凡夫。

    菩薩亦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