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十四卷
關燈
小
中
大
修慈心乃得如是人天果報。
若不實者雲何得與此義相應。
佛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
汝真勇猛無所畏懼。
即為迦葉。
而說偈言 若于一衆生 不生嗔恚心 而願與彼樂 是名為慈善 一切衆生中 若起于悲心 是名聖種性 得福報無量 設使五通仙 悉滿此大地 有大自在主 奉施其所安 象馬種種物 所得福報果 不及修一慈 十六分中一 善男子。
夫修慈者實非妄想谛是真實。
若是聲聞緣覺之慈。
是名虛妄。
諸佛菩薩真實不虛。
雲何知耶。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修行如是大涅槃者。
觀土為金觀金為土。
地作水相水作地相水作火相火作水相。
地作風相風作地相。
随意成就無有虛妄。
觀實衆生為非衆生。
觀非衆生為實衆生。
悉随意成無有虛妄。
善男子。
當知菩薩四無量心。
是實思惟非不真實。
複次善男子。
雲何名為真實思惟。
謂能斷除諸煩惱故。
善男子。
夫修慈者能斷貪欲。
修悲心者能斷嗔恚。
修喜心者能斷不樂。
修舍心者能斷貪恚及衆生相。
以是故名真實思惟。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四無量心。
能為一切諸善根本。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若不得見貧窮衆生無緣生慈。
若不生慈則不能起惠施之心。
以施因緣令諸衆生得安隐樂。
所謂食飲車乘衣服。
花香床卧舍宅燈明。
如是施時心無系縛不生貪着。
必定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其心爾時無所依止。
妄想永斷不為怖畏。
名稱利養不求人天。
所受快樂不生憍慢。
不望反報不為他诳。
故行布施不求富貴。
凡行施時不見受者持戒破戒是田非田此是知識此非知識。
施時不見是器非器。
不擇日時是處非處。
亦複不計饑馑豐樂。
不見因果。
此是衆生此非衆生是福非福。
雖複不見施者受者及以财物乃至不見斷及果報。
而常行施無有斷絕。
善男子。
菩薩若見持戒破戒乃至果報。
終不能施。
若不布施則不具足檀波羅蜜。
若不具足檀波羅蜜。
則不能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
譬如有人身被毒箭。
其人眷屬欲令安隐為除毒故。
即命良醫而為拔箭。
彼人方言且待莫觸。
我今當觀。
如是毒箭。
從何方來誰之所射。
為是刹利婆羅門毗舍首陀。
複更作念。
是何木耶竹耶柳耶。
其镞鐵者何冶所出剛耶柔耶。
其毛羽者是何鳥翼鳥鵄鹫耶。
所有毒者為從作生自然而有。
為是人毒為蛇毒耶。
如是癡人竟未能知尋便命終。
善男子。
菩薩亦爾。
若行施時分别受者持戒破戒乃至果報。
終不能施。
若不能施則不具足檀波羅蜜。
若不具足檀波羅蜜。
則不能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行布施。
時于諸衆生慈心平等猶如子想。
又行施時于諸衆生起悲愍心。
譬如父母瞻視病子。
行施之時其心歡喜。
猶如父母見子病愈。
既施之後其心放舍。
猶如父母見子長大能自存活。
是菩薩摩诃薩于慈心中。
布施食時常作是願。
我今所施悉與一切衆生共之。
以是因緣。
令諸衆生得大智食勤進回向無上大乘。
願諸衆生得善智食。
不求聲聞緣覺之食。
願諸衆生得法喜食不求愛食。
願諸衆生悉得般若波羅蜜食。
皆令充滿攝取無礙增上善根。
願諸衆生悟解空相。
得無礙身猶如虛空。
願諸衆生常為受者。
憐愍一切為衆福田。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修慈心時凡所施食。
應當堅發如是等願。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于慈心中。
布施漿時當作是願。
我今所施悉與一切衆生共之。
以是因緣。
令諸衆生趣大乘河飲八味水。
速涉無上菩提之道。
離于聲聞緣覺枯竭。
渴仰志求無上佛乘。
斷煩惱渴渴仰法味。
離生死愛愛樂大乘大般涅槃。
具足法身得諸三昧。
入于甚深智慧大海。
願諸衆生得甘露味菩提出世離欲寂靜如是諸味。
願諸衆生具足無量百千法味。
具法味已得見佛性。
見佛性已能雨法雨。
雨法雨已佛性遍覆猶如虛空。
複令其餘無量衆生得一法味。
所謂大乘。
非諸聲聞辟支佛味。
願諸衆生得一甜味。
無有六種差别之味。
願諸衆生唯求法味無礙佛法所行之味。
不求餘味。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于慈心中布施漿時。
應當堅發如是等願。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于慈心中。
施車乘時應作是願。
我今所施悉與一切衆生共之。
以是因緣。
普令衆生成于大乘。
得住大乘不退于乘不動轉乘金剛座乘。
不求聲聞辟支佛乘。
向于佛乘無能伏乘無羸乏乘不退沒乘無上乘十力乘大功德乘未曾有乘希有乘難得乘無邊乘知一切乘。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于慈心中施車乘時。
常應如是堅發誓願。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于慈心中。
布施衣時當作是願。
我今所施悉與一切衆生共之。
以是因緣令諸衆生得慚愧衣法界覆身裂諸見衣。
衣服離身一尺六寸得金色身。
所受諸觸柔軟無礙。
光色潤澤皮膚細軟。
常光無量無色離色。
願諸衆生皆悉普得無色之身過一切色。
得入無色大般涅槃。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布施衣時。
應當如是堅發誓願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于修慈中。
布施花香塗香末香諸雜香時應作是願。
我今所施悉與一切衆生共之。
以是因緣。
令諸衆生一切皆得佛花三昧。
七覺妙鬘系其首頂。
願諸衆生形如滿月。
所見諸色微妙第一。
願諸衆生皆成一相百福莊嚴。
願諸衆生随意得見可意之色。
願諸衆生常遇善友。
得無礙香離諸臭穢。
願諸衆生具諸善根無上珍寶。
願諸衆生相視和悅無有憂苦。
衆善各備不相憂念。
願諸衆生戒香具足。
願諸衆生持無礙戒。
香氣馚馥充滿十方。
願諸衆生得堅牢戒無悔之戒一切智戒。
離諸破戒。
悉得無戒未曾有戒無師戒無作戒無穢戒無污染戒竟已戒究竟戒。
得平等戒。
于香塗身及以斫刺等無憎愛。
願諸衆生得無上戒大乘之戒。
非小乘戒。
願諸衆生悉得具足屍波羅蜜。
猶如諸佛所成就戒。
願諸衆生悉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智之所薰修。
願諸衆生悉得成于大般涅槃微妙蓮花。
其花香氣充滿十方。
願諸衆生純食大乘大般涅槃無上香馔。
猶蜂采花但取香味。
願諸衆生悉得成就無量功德所薰之身。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于慈心中施花香時。
常當堅發如是誓願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于慈心中。
施床敷時應作是願。
我今所施悉與一切衆生共之。
以是因緣。
令諸衆生得天中天所卧之床。
得大智慧坐四禅處。
卧于菩薩所卧之床。
不卧聲聞辟支佛床離卧惡床。
願諸衆生得安樂卧離生死床。
成大涅槃師子卧床。
願諸衆生坐此床已。
複為其餘無量衆生示現神通師子遊戲。
若不實者雲何得與此義相應。
佛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
汝真勇猛無所畏懼。
即為迦葉。
而說偈言 若于一衆生 不生嗔恚心 而願與彼樂 是名為慈善 一切衆生中 若起于悲心 是名聖種性 得福報無量 設使五通仙 悉滿此大地 有大自在主 奉施其所安 象馬種種物 所得福報果 不及修一慈 十六分中一 善男子。
夫修慈者實非妄想谛是真實。
若是聲聞緣覺之慈。
是名虛妄。
諸佛菩薩真實不虛。
雲何知耶。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修行如是大涅槃者。
觀土為金觀金為土。
地作水相水作地相水作火相火作水相。
地作風相風作地相。
随意成就無有虛妄。
觀實衆生為非衆生。
觀非衆生為實衆生。
悉随意成無有虛妄。
善男子。
當知菩薩四無量心。
是實思惟非不真實。
複次善男子。
雲何名為真實思惟。
謂能斷除諸煩惱故。
善男子。
夫修慈者能斷貪欲。
修悲心者能斷嗔恚。
修喜心者能斷不樂。
修舍心者能斷貪恚及衆生相。
以是故名真實思惟。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四無量心。
能為一切諸善根本。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若不得見貧窮衆生無緣生慈。
若不生慈則不能起惠施之心。
以施因緣令諸衆生得安隐樂。
所謂食飲車乘衣服。
花香床卧舍宅燈明。
如是施時心無系縛不生貪着。
必定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其心爾時無所依止。
妄想永斷不為怖畏。
名稱利養不求人天。
所受快樂不生憍慢。
不望反報不為他诳。
故行布施不求富貴。
凡行施時不見受者持戒破戒是田非田此是知識此非知識。
施時不見是器非器。
不擇日時是處非處。
亦複不計饑馑豐樂。
不見因果。
此是衆生此非衆生是福非福。
雖複不見施者受者及以财物乃至不見斷及果報。
而常行施無有斷絕。
善男子。
菩薩若見持戒破戒乃至果報。
終不能施。
若不布施則不具足檀波羅蜜。
若不具足檀波羅蜜。
則不能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
譬如有人身被毒箭。
其人眷屬欲令安隐為除毒故。
即命良醫而為拔箭。
彼人方言且待莫觸。
我今當觀。
如是毒箭。
從何方來誰之所射。
為是刹利婆羅門毗舍首陀。
複更作念。
是何木耶竹耶柳耶。
其镞鐵者何冶所出剛耶柔耶。
其毛羽者是何鳥翼鳥鵄鹫耶。
所有毒者為從作生自然而有。
為是人毒為蛇毒耶。
如是癡人竟未能知尋便命終。
善男子。
菩薩亦爾。
若行施時分别受者持戒破戒乃至果報。
終不能施。
若不能施則不具足檀波羅蜜。
若不具足檀波羅蜜。
則不能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行布施。
時于諸衆生慈心平等猶如子想。
又行施時于諸衆生起悲愍心。
譬如父母瞻視病子。
行施之時其心歡喜。
猶如父母見子病愈。
既施之後其心放舍。
猶如父母見子長大能自存活。
是菩薩摩诃薩于慈心中。
布施食時常作是願。
我今所施悉與一切衆生共之。
以是因緣。
令諸衆生得大智食勤進回向無上大乘。
願諸衆生得善智食。
不求聲聞緣覺之食。
願諸衆生得法喜食不求愛食。
願諸衆生悉得般若波羅蜜食。
皆令充滿攝取無礙增上善根。
願諸衆生悟解空相。
得無礙身猶如虛空。
願諸衆生常為受者。
憐愍一切為衆福田。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修慈心時凡所施食。
應當堅發如是等願。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于慈心中。
布施漿時當作是願。
我今所施悉與一切衆生共之。
以是因緣。
令諸衆生趣大乘河飲八味水。
速涉無上菩提之道。
離于聲聞緣覺枯竭。
渴仰志求無上佛乘。
斷煩惱渴渴仰法味。
離生死愛愛樂大乘大般涅槃。
具足法身得諸三昧。
入于甚深智慧大海。
願諸衆生得甘露味菩提出世離欲寂靜如是諸味。
願諸衆生具足無量百千法味。
具法味已得見佛性。
見佛性已能雨法雨。
雨法雨已佛性遍覆猶如虛空。
複令其餘無量衆生得一法味。
所謂大乘。
非諸聲聞辟支佛味。
願諸衆生得一甜味。
無有六種差别之味。
願諸衆生唯求法味無礙佛法所行之味。
不求餘味。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于慈心中布施漿時。
應當堅發如是等願。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于慈心中。
施車乘時應作是願。
我今所施悉與一切衆生共之。
以是因緣。
普令衆生成于大乘。
得住大乘不退于乘不動轉乘金剛座乘。
不求聲聞辟支佛乘。
向于佛乘無能伏乘無羸乏乘不退沒乘無上乘十力乘大功德乘未曾有乘希有乘難得乘無邊乘知一切乘。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于慈心中施車乘時。
常應如是堅發誓願。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于慈心中。
布施衣時當作是願。
我今所施悉與一切衆生共之。
以是因緣令諸衆生得慚愧衣法界覆身裂諸見衣。
衣服離身一尺六寸得金色身。
所受諸觸柔軟無礙。
光色潤澤皮膚細軟。
常光無量無色離色。
願諸衆生皆悉普得無色之身過一切色。
得入無色大般涅槃。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布施衣時。
應當如是堅發誓願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于修慈中。
布施花香塗香末香諸雜香時應作是願。
我今所施悉與一切衆生共之。
以是因緣。
令諸衆生一切皆得佛花三昧。
七覺妙鬘系其首頂。
願諸衆生形如滿月。
所見諸色微妙第一。
願諸衆生皆成一相百福莊嚴。
願諸衆生随意得見可意之色。
願諸衆生常遇善友。
得無礙香離諸臭穢。
願諸衆生具諸善根無上珍寶。
願諸衆生相視和悅無有憂苦。
衆善各備不相憂念。
願諸衆生戒香具足。
願諸衆生持無礙戒。
香氣馚馥充滿十方。
願諸衆生得堅牢戒無悔之戒一切智戒。
離諸破戒。
悉得無戒未曾有戒無師戒無作戒無穢戒無污染戒竟已戒究竟戒。
得平等戒。
于香塗身及以斫刺等無憎愛。
願諸衆生得無上戒大乘之戒。
非小乘戒。
願諸衆生悉得具足屍波羅蜜。
猶如諸佛所成就戒。
願諸衆生悉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智之所薰修。
願諸衆生悉得成于大般涅槃微妙蓮花。
其花香氣充滿十方。
願諸衆生純食大乘大般涅槃無上香馔。
猶蜂采花但取香味。
願諸衆生悉得成就無量功德所薰之身。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于慈心中施花香時。
常當堅發如是誓願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于慈心中。
施床敷時應作是願。
我今所施悉與一切衆生共之。
以是因緣。
令諸衆生得天中天所卧之床。
得大智慧坐四禅處。
卧于菩薩所卧之床。
不卧聲聞辟支佛床離卧惡床。
願諸衆生得安樂卧離生死床。
成大涅槃師子卧床。
願諸衆生坐此床已。
複為其餘無量衆生示現神通師子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