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十二卷

關燈
是一而無二。

    如來為化諸衆生故種種分别。

    複次善男子。

    譬如一色眼所見者則名為色。

    耳所聞者則名為聲。

    鼻所嗅者則名為香。

    舌所嘗者則名為味。

    身所覺者則名為觸。

    善男子。

    道亦如是一而無二。

    如來為欲化衆生故種種分别。

    善男子。

    以是義故以八聖道分名道聖谛。

    善男子。

    是四聖谛諸佛世尊次第說之。

    以是因緣無量衆生得度生死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昔佛一時在恒河岸屍首林中。

    爾時如來取小樹葉告諸比丘。

    我今手中所捉葉多一切因地草木葉多。

    諸比丘言。

    世尊。

    一切因地草木葉多不可稱計。

    如來所捉少不足言。

    諸比丘。

    我所覺了一切諸法。

    如因大地生草木等。

    為諸衆生所宣說者如手中葉。

    世尊爾時說如是言。

    如來所了無量諸法。

    若入四谛則為已說。

    若不入者應有五谛。

    佛贊迦葉。

    善哉善哉。

    善男子。

    汝今所問則能利益安隐快樂無量衆生。

    善男子。

    如是諸法悉已攝在四聖谛中。

    迦葉菩薩複白佛言。

    如是等法若在四谛。

    如來何故唱言不說。

    佛言。

    善男子。

    雖複入中猶不名說。

    何以故。

    善男子。

    知四聖谛有二種智。

    一者中二者上。

    中者聲聞緣覺智。

    上者諸佛菩薩智善男子。

    知諸陰苦名為中智。

    分别諸陰有無量相悉是諸苦非諸聲聞緣覺所知。

    是名上智。

    善男子。

    如是等義我于彼經竟不說之。

    善男子。

    知諸入者名之為門亦名為苦。

    是名中智。

    分别諸入有無量相悉是諸苦。

    非諸聲聞緣覺所知。

    是名上智。

    如是等義我于彼經亦不說之。

    善男子。

    知諸界者名之為分。

    亦名為性亦名為苦。

    是名中智。

    分别諸界有無量相悉是諸苦。

    非諸聲聞緣覺所知。

    是名上智。

    善男子。

    如是等義我于彼經亦不說之。

    善男子。

    知色壞相是名中智。

    分别諸色有無量相悉是諸苦。

    非諸聲聞緣覺所知。

    是名上智。

    如是等義我于彼經亦不說之。

    善男子。

    知受覺相是名中智。

    分别諸受有無量覺相。

    非諸聲聞緣覺所知。

    是名上智。

    善男子。

    如是等義我于彼經亦不說之。

    善男子。

    知想取相是名中智。

    分别是想有無量取相。

    非諸聲聞緣覺所知。

    是名上智。

    如是等義我于彼經亦不說之。

    善男子。

    知行作相是名中智。

    分别是行無量作相。

    非諸聲聞緣覺所知。

    是名上智。

    善男子。

    如是等義我于彼經亦不說之。

    善男子。

    知識分别相是名中智。

    分别是識無量知相。

    非諸聲聞緣覺所知。

    是名上智。

    善男子。

    如是等義我于彼經亦不說之。

    善男子。

    知愛因緣能生五陰。

    是名中智。

    一人起愛無量無邊。

    聲聞緣覺所不能知。

    能知一切衆生所起如是等愛。

    是名上智。

    如是等義我于彼經亦不說之。

    善男子。

    知滅煩惱是名中智。

    分别煩惱不可稱計。

    滅亦如是不可稱計。

    非諸聲聞緣覺所知。

    是名上智。

    如是等義我于彼經亦不說之。

    善男子。

    知是道相能離煩惱。

    是名中智。

    分别道相無量無邊。

    所離煩惱亦無量無邊。

    非諸聲聞緣覺所知。

    是名上智。

    如是等義我于彼經亦不說之。

    善男子。

    知世谛者是名中智。

    分别世谛無量無邊不可稱計。

    非諸聲聞緣覺所知。

    是名上智。

    如是等義我于彼經亦不說之。

    善男子。

    一切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滅是第一義。

    是名中智。

    知第一義無量無邊不可稱計。

    非諸聲聞緣覺所知。

    是名上智。

    如是等義我于彼經亦不說之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

    世尊。

    所說世谛第一義谛。

    其義雲何。

    世尊。

    第一義中有世谛不。

    世谛之中有第一義不。

    如其有者即是一谛。

    如其無者将非如來虛妄說耶。

    善男子。

    世谛者即第一義谛。

    世尊。

    若爾者則無二谛。

    佛言。

    善男子。

    有善方便随順衆生說有二谛。

    善男子。

    若随言說則有二種。

    一者世法。

    二者出世法。

    善男子。

    如出世人之所知者名第一義谛。

    世人知者名為世谛。

    善男子。

    五陰和合稱言某甲。

    凡夫衆生随其所稱。

    是名世谛。

    解陰無有某甲名字離陰亦無某甲名字。

    出世之人如其性相而能知之。

    名第一義谛。

    複次善男子。

    或複有法有名有實。

    或複有法有名無實。

    善男子。

    有名無實者即是世谛。

    有名有實者是第一義谛。

    善男子。

    如我衆生壽命知見養育丈夫作者受者。

    熱時之炎乾闼婆城龜毛兔角旋火之輪。

    諸陰界入是名世谛。

    苦集滅道名第一義谛。

    善男子。

    世法有五種。

    一者名世。

    二者句世。

    三者縛世。

    四者法世。

    五者執着世。

    善男子。

    雲何名世。

    男女瓶衣車乘屋舍。

    如是等物是名名世。

    雲何句世。

    四句一偈。

    如是等偈是名句世。

    雲何縛世。

    卷合系結束縛合掌。

    是名縛世。

    雲何法世。

    如鳴椎集僧嚴鼓誡兵吹貝知時。

    是名法世。

    雲何執着世。

    如望遠人有染衣者。

    生想執着言是沙門非婆羅門。

    見有結繩橫佩身上便生念言是婆羅門非沙門也。

    是名執着世。

    善男子。

    如是名為五種世法。

    善男子。

    若有衆生于如是等五種世法。

    心無颠倒如實而知。

    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