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十二卷

關燈
苦若樂不苦不樂。

    不取相貌故名畢竟寂滅真谛。

    善男子。

    菩薩如是住于大乘大般涅槃觀滅聖谛。

    善男子。

    雲何菩薩摩诃薩住于大乘大般涅槃觀道聖谛。

    善男子。

    譬如闇中因燈得見粗細之物。

    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

    住于大乘大般涅槃。

    因八聖道見一切法。

    所謂常無常。

    有為無為。

    有衆生非衆生。

    物非物。

    苦樂。

    我無我。

    淨不淨。

    煩惱非煩惱。

    業非業。

    實不實。

    乘非乘。

    知無知。

    陀羅骠非陀羅骠。

    求那非求那。

    見非見。

    色非色。

    道非道。

    解非解。

    善男子。

    菩薩如是住于大乘大般涅槃觀道聖谛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若八聖道是道聖谛義不相應。

    何以故。

    如來或說信心為道能度諸漏。

    或時說道不放逸是。

    諸佛世尊不放逸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亦是菩薩助道之法。

    或時說言精進是道。

    如告阿難。

    若有人能勤修精進。

    則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或時說言觀身念處。

    若有系心精勤修習是身念處。

    則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或時說言正定為道。

    如告大德摩诃迦葉。

    夫正定者真實是道。

    非不正定而是道也。

    若入正定乃能思惟五陰生滅。

    非不人定能思惟也。

    或說一法若人修習能淨衆生。

    滅除一切憂愁苦惱逮得正法。

    所謂念佛三昧。

    或複說言修無常想是名為道。

    如告比丘。

    有能多修無常想者。

    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或說空寂阿蘭若處獨坐思惟。

    能得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或時說言為人演法是名為道。

    若聞法已疑網即斷。

    疑網斷已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或時說言持戒是道。

    如告阿難。

    若有精勤修持禁戒。

    是人則度生死大苦。

    或時說言親近善友是名為道。

    如告阿難若有親近善知識者則安淨戒。

    若有衆生能親近我。

    則得發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或時說言修慈是道。

    修學慈者斷諸煩惱得不動處。

    或時說言智慧是道。

    如佛昔為波阇波提比丘尼說。

    姊妹。

    如諸聲聞以智慧刀能斷諸流諸漏煩惱。

    或時如來說施是道。

    如佛往昔告波斯匿王。

    大王當知。

    我于往昔多行惠施。

    以是因緣今日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世尊。

    若八聖道是道谛者。

    如是等經豈非虛妄。

    若彼諸經非虛妄者。

    彼中何緣不說八道為道聖谛。

    若彼不說如來往昔何故錯謬。

    然我定知諸佛如來久離錯謬 爾時世尊贊迦葉菩薩。

    善哉善哉。

    善男子。

    汝今欲知菩薩大乘微妙經典所有秘密故作是問。

    善男子。

    如是諸經悉入道谛。

    善男子。

    如我先說。

    若有信道如是信道。

    是信根本。

    是能佐助菩提之道。

    是故我說無有錯謬。

    善男子。

    如來善知無量方便。

    欲化衆生故作如是種種說法。

    善男子。

    譬如良醫識諸衆生種種病源。

    随其所患而為合藥。

    并藥所禁唯水一種不在禁例。

    或服姜水或甘草水或細辛水或黑石蜜水或阿摩勒水或尼婆羅水或缽晝羅水或服冷水或服熱水或蒲萄水或安石榴水。

    善男子。

    如是良醫善知衆生所患種種藥。

    雖多禁水不在例。

    如來亦爾。

    善知方便于一法相。

    随諸衆生分别廣說種種名相。

    彼諸衆生随所說受。

    受已修習除斷煩惱。

    如彼病人随良醫教所患得除。

    複次善男子。

    如有一人善解衆語在大衆中。

    是諸大衆熱渴所逼。

    鹹發聲言。

    我欲飲水我欲飲水。

    是人即時以清冷水随其種類說言是水。

    或言波尼。

    或言郁特。

    或言[沙/糸]利藍。

    或言婆利。

    或言婆耶。

    或言甘露。

    或言牛乳。

    以如是等無量水名為大衆說。

    善男子。

    如來亦爾。

    以一聖道為諸聲聞種種演說。

    從信根等至八聖道。

    複次善男子。

    譬如金師以一種金随意造作種種璎珞。

    所謂鉗鎖環钏钗铛天冠臂印。

    雖有如是差别不同然不離金。

    善男子。

    如來亦爾。

    以一佛道随諸衆生種種分别而為說之。

    或說一種。

    所謂諸佛一道無二。

    複說二種。

    所謂定慧。

    複說三種。

    謂見慧智。

    複說四種。

    所謂見道修道無學道佛道。

    複說五種。

    所謂信行道法行道信解脫道見到道身證道。

    複說六種。

    所謂須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羅漢道辟支佛道佛道。

    複說七種。

    所謂念覺分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除覺分定覺分舍覺分。

    複說八種。

    所謂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複說九種。

    所謂八聖道及信。

    複說十種。

    所謂十力。

    複說十一種。

    所謂十力大慈。

    複說十二種。

    所謂十力大慈大悲。

    複說十三種。

    所謂十力大慈大悲念佛三昧。

    複說十六種。

    所謂十力大慈大悲念佛三昧及佛所得三正念處。

    複說二十道。

    所謂十力四無所畏大慈大悲念佛三昧三正念處。

    善男子。

    是道一體。

    如來昔日為衆生故種種分别。

    複次善男子。

    譬如一火因所燃故得種種名。

    所謂木火草火糠火[麥*弋]火牛馬糞火。

    善男子。

    佛道亦爾一而無二。

    為衆生故種種分别。

    複次善男子。

    譬如一識分别說六。

    若至于眼則名眼識。

    乃至意識亦複如是。

    善男子。

    道亦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