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十二卷

關燈
大般涅槃經 第十二卷 宋代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聖行品之二 善男子。

    雲何菩薩摩诃薩住于大乘大般涅槃觀察集谛。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觀此集谛是陰因緣。

    所謂集者還愛于有。

    愛有二種。

    一愛己身。

    二愛所須。

    複有二種。

    未得五欲系心專求。

    既求得已堪忍專著。

    複有三種。

    欲愛色愛無色愛。

    複有三種。

    業因緣愛煩惱因緣愛苦因緣愛。

    出家之人有四種愛。

    何等為四。

    衣服飲食卧具湯藥。

    複有五種。

    貪着五陰。

    随諸所須一切愛着。

    分别挍計無量無邊。

    善男子。

    愛有二種。

    一者善愛。

    二不善愛。

    不善愛者凡愚之求。

    善法愛者諸菩薩求。

    善法愛者複有二種。

    不善與善。

    求二乘者名為不善。

    求大乘者是名為善。

    善男子。

    凡夫愛者名之為集。

    不名為谛。

    菩薩愛者名之實谛。

    不名為集。

    何以故。

    為度衆生所以受生。

    不以愛故而受生也。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如佛世尊于餘經中為諸衆生。

    說業為因緣。

    或說憍慢。

    或說六觸。

    或說無明為五盛陰而作因緣。

    今以何義說四聖谛。

    獨以愛性為五陰因。

    佛贊迦葉善哉善哉。

    善男子。

    如汝所說。

    諸因緣者非為非因。

    但是五陰要因于愛。

    善男子。

    譬如大王若出遊巡大臣眷屬悉皆随從。

    愛亦如是。

    随愛行處是諸結等亦複随行。

    譬如膩衣随有塵着着則随住。

    愛亦如是。

    随所愛處業結亦住。

    複次善男子。

    譬如濕地則能生牙。

    愛亦如是。

    能生一切業煩惱牙。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住是大乘大般涅槃深觀此愛。

    凡有九種。

    一如債有餘。

    二如羅刹女婦。

    三如妙花莖有毒蛇纏之。

    四如惡食性所不便而強食之。

    五如淫女。

    六如摩樓迦子。

    七如瘡中瘜肉。

    八如暴風。

    九如彗星。

    雲何名為如債有餘。

    善男子。

    譬如窮人負他錢财。

    雖償欲畢餘未畢故。

    猶系在獄而不得脫。

    聲聞緣覺亦複如是。

    以有愛習之餘氣故。

    不能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

    是名如債有餘。

    善男子。

    雲何如羅刹女婦。

    善男子。

    譬如有人得羅刹女納以為婦。

    是羅刹女随所生子。

    生已便食。

    食子既盡。

    複食其夫。

    善男子。

    愛羅刹女亦複如是。

    随諸衆生生善根子随生随食。

    善子既盡複食衆生。

    令堕地獄畜生餓鬼。

    唯除菩薩是名如羅刹女婦。

    善男子。

    雲何如妙花莖毒蛇纏之。

    譬如有人性愛好花。

    不見花莖毒蛇過患即便前捉。

    捉已蛇螫螫已命終。

    一切凡夫亦複如是。

    貪五欲花。

    不見是愛毒蛇過患而便受取。

    即為愛蛇之所毒螫。

    命終即堕三惡道中。

    唯除菩薩。

    是名如妙花莖毒蛇纏之。

    善男子。

    雲何所不便食而強食之。

    譬如有人所不便食而強食之。

    食已腹痛患下而死。

    愛食如是。

    五道衆生強食貪着。

    以是因緣堕三惡道。

    唯除菩薩。

    是名所不便食而強食之。

    善男子。

    雲何如淫女。

    譬如愚人與淫女通。

    而彼淫女巧作種種谄媚現親。

    悉奪是人所有錢财。

    錢财既盡便複驅逐。

    愛之淫女亦複如是。

    愚人無智與之交通。

    而是愛女奪其所有一切善法。

    善法既盡驅逐令堕三惡道中。

    唯除菩薩。

    是名淫女。

    善男子。

    雲何如摩樓迦子。

    譬如摩樓迦子。

    若鳥食已随糞堕地。

    或因風吹來在樹下即便生長纏繞束縛尼拘羅樹。

    令不增長遂至枯死。

    愛摩樓迦子亦複如是。

    纏縛凡夫所有善法。

    不令增長遂至枯滅。

    既枯滅已命終之後堕三惡道。

    唯除菩薩。

    是名如摩樓迦子。

    善男子。

    雲何如瘡中瘜肉。

    如人久瘡中生瘜肉。

    其人要當勤心療治莫生舍心。

    若生舍心瘜肉增長蟲疽複生。

    以是因緣即便命終。

    凡夫愚人五陰瘡痍亦複如是。

    愛于其中而為瘜肉。

    應當勤心治愛瘜肉。

    若不治者命終即堕三惡道中。

    唯除菩薩。

    是名如瘡中瘜肉。

    善男子。

    雲何如暴風。

    譬如暴風能偃山夷嶽拔于深根。

    愛欲暴風亦複如是。

    于父母所而生惡心。

    能拔大智舍利弗等無上深固菩提根本。

    唯除菩薩。

    是名如暴風。

    善男子。

    雲何如彗星。

    譬如彗星出現天下一切人民饑馑病瘦嬰諸苦惱。

    愛之彗星亦複如是。

    能斷一切善根種子。

    令凡夫人孤窮饑馑生煩惱病流轉生死受種種苦。

    唯除菩薩。

    是名如彗星。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住于大乘大般涅槃。

    觀察愛結如是九種。

    善男子。

    以是義故。

    諸凡夫人有苦無谛。

    聲聞緣覺有苦有苦谛而無真實。

    諸菩薩等解苦無苦。

    是故無苦而有真谛。

    諸凡夫人有集無谛。

    聲聞緣覺有集有集谛。

    諸菩薩等解集無集。

    是故無集而有真谛。

    聲聞緣覺有滅非真。

    菩薩摩诃薩有滅有真谛。

    聲聞緣覺有道非真。

    菩薩摩诃薩有道有真谛 善男子。

    雲何菩薩摩诃薩住于大乘大般涅槃。

    見滅見滅谛。

    所謂斷除一切煩惱。

    若煩惱斷則名為常。

    滅煩惱火則名寂滅。

    煩惱滅故則得受樂。

    諸佛菩薩求因緣故。

    故名為淨。

    更不複受二十五有故名出世。

    以出世故故名為我。

    常于色聲香味觸等。

    若男若女若生住滅。

    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