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十一卷
關燈
小
中
大
大般涅槃經 第十一卷
宋代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聖行品第十九之一
爾時佛告迦葉菩薩。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應當于是般涅槃經專心思惟五種之行。
何等為五。
一者聖行。
二者梵行。
三者天行。
四者嬰兒行。
五者病行。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常當修習是五種行。
複有一行是如來行。
所謂大乘大涅槃經。
迦葉。
雲何菩薩摩诃薩所修聖行。
菩薩摩诃薩若從聲聞若從如來。
得聞如是大涅槃經。
聞已生信。
信已應作如是思惟。
諸佛世尊有無上道有大正法大衆正行。
複有方等大乘經典。
我今當為愛樂貪求大乘經故。
舍離所愛妻子眷屬所居舍宅金銀珍寶微妙璎珞香花伎樂奴仆給使男女大小象馬車乘牛羊雞犬豬豕之屬。
複作是念。
居家逼迫猶如牢獄。
一切煩惱由之而生。
出家閑曠猶如虛空。
一切善法因之增長。
若在家居不得盡壽淨修梵行。
我今應當剃除鬓發出家學道。
複作是念。
我今定當出家修學無上正真菩提之道。
菩薩如是欲出家時。
天魔波旬生大苦惱言。
是菩薩複當與我興大戰诤。
善男子。
如是菩薩雲何當複與人戰诤。
是時菩薩即至僧坊。
若見如來及佛弟子。
威儀具足諸根寂靜。
其心柔和清淨寂滅。
即至其所。
而求出家。
剃除須發服三法衣。
既出家已奉持禁戒威儀不缺。
進止安祥無所觸犯。
乃至小罪心生怖畏。
護戒之心猶如金剛。
善男子。
譬如有人帶持浮囊欲渡大海。
爾時海中有一羅刹。
即從此人乞索浮囊。
其人聞已即作是念。
我今若與必定沒死。
答言。
羅刹。
汝甯殺我浮囊叵得。
羅刹複言。
汝若不能全與我者。
見惠其半。
是人猶故不肯與之。
羅刹複言。
汝若不能惠我半者。
幸願與我三分之一。
是人不肯。
羅刹複言。
若不能者施我手許。
是人不肯。
羅刹複言。
汝今若複不能與我如手許者。
我今饑窮衆苦所逼。
願當濟我如微塵許。
是人複言。
汝今所索誠複不多然我今日方當渡海。
不知前道近遠如何。
若與汝者氣當漸出。
大海之難何由得過。
能脫中路沒水而死。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護持禁戒亦複如是。
如彼渡人護惜浮囊。
菩薩如是守護戒時。
常有煩惱諸惡羅刹。
語菩薩言。
汝當信我終不相欺。
但破四禁護持餘戒。
以是因緣令汝安隐得入涅槃。
菩薩爾時應作是言。
我今甯持如是禁戒堕阿鼻獄。
終不毀犯而生天上。
煩惱羅刹複作是言。
汝若不能破四禁者。
可破僧殘。
以是因緣令汝安隐得入涅槃。
菩薩亦應不随其語。
羅刹複言。
卿若不能犯僧殘者。
亦可故犯偷蘭遮罪。
以是因緣令汝安隐得入涅槃。
菩薩爾時亦複不随。
羅刹複言。
卿若不能犯偷蘭遮。
可犯舍堕。
以是因緣可得安隐入于涅槃。
菩薩爾時亦複不随。
羅刹複言。
卿若不能犯舍堕者。
可破波夜提。
以是因緣令汝安隐得入涅槃。
菩薩爾時亦複不随。
羅刹複言。
卿若不能犯波夜提者。
幸可毀破突吉羅戒。
以是因緣可得安隐入于涅槃。
菩薩爾時心自念言。
我今若犯突吉羅罪不發露者。
則不能渡生死彼岸而得涅槃。
菩薩摩诃薩于是微小諸戒律中。
護持堅固心如金剛。
菩薩摩诃薩持四重禁及突吉羅。
敬重堅固等無差别。
菩薩若能如是堅持。
則為具足五支諸戒。
所謂具足菩薩根本業清淨戒。
前後眷屬餘清淨戒。
非諸惡覺覺清淨戒。
護持正念念清淨戒。
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戒 迦葉。
是菩薩摩诃薩複有二種戒。
一者受世教戒。
二者得正法戒。
菩薩若得正法戒者終不為惡。
受世戒者。
白四羯磨然後乃得。
複次善男子。
有二種戒。
一者性重戒。
二者息世譏嫌戒。
性重戒者。
謂四禁也。
息世譏嫌戒者。
不作販賣輕秤小鬥欺诳于人。
因他形勢取人财物。
害心系縛。
破壞成功。
燃明而卧田宅種植。
家業坐肆。
不畜象馬車乘牛羊駝驢雞犬猕猴。
孔雀鹦鹉共命及拘枳羅。
豺狼虎豹貓狸豬豕及餘惡獸。
童男童女大男大女奴婢僮仆。
金銀琉璃頗梨真珠車磲馬瑙珊瑚璧玉珂貝諸寶。
赤銅白镴鍮石盂器。
[毯-炎+瞿]毹毾[毯-炎+登]拘執[廿/毦]衣。
一切谷米大小麥豆黍粟稻麻生熟食具。
常受一食不曾再食。
若行乞食及僧中食。
常知止足。
不受别請。
不食肉不飲酒。
五辛葷物。
悉不食之。
是故其身無有臭穢。
常為諸天一切世人恭敬供養尊重贊歎。
趣足而食終不長受。
所受衣服才足覆身。
進止常與三衣缽具。
終不舍離如鳥二翼。
不畜根子莖子節子接子子子。
不畜寶藏若金若銀飲食廚庫衣裳服飾。
高廣大床象牙金床雜色編織悉不坐卧。
不畜一切細軟諸席。
不坐一切象薦馬薦。
不以細軟上妙衣服用敷床卧。
其止息床不置二枕。
亦不受畜妙好丹枕。
安黃木枕。
終不觀視象鬥馬鬥車鬥兵鬥若男若女牛羊雞雉鹦鹉等鬥亦不故往觀視軍陣。
亦不故聽吹貝鼓角琴瑟筝笛箜篌歌叫伎樂之聲。
除供養佛。
摴蒲圍棋波羅塞戲。
師子象鬥。
彈棋六博拍毱擲石。
投[夢-夕+?]牽道八道行成。
一切戲笑悉不觀作。
終不瞻相手足面目。
不以爪鏡芝草楊枝缽盂髑髅而作蔔筮。
亦不仰觀虛空星宿。
除欲解睡。
不作王家往返使命。
以此語彼以彼語此。
終不谀谄邪命自活。
亦不宣說王臣盜賊鬥诤飲食國土饑馑恐怖豐樂安隐之事。
善男子。
是名菩薩摩诃薩息世譏嫌戒。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堅持如是遮制之戒。
與性重戒等無差别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受持如是諸禁戒已。
作是願言。
甯以此身投于熾然猛火深坑。
終不毀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制禁戒與刹利婆羅門居士等女而行不淨。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複作是願。
甯以熱鐵周匝纏身。
終不敢以破戒之身而受信心檀越衣服。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複作是願。
甯以此口吞熱鐵丸。
終不敢以毀戒之口而食信心檀越飲食。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複作是願。
甯卧此身大熱鐵上。
終不敢以破戒之身受信心檀越床卧敷具。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複作是願。
甯以此身受三百鉾終不敢以毀戒之身而。
受信心檀越醫藥。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複作是願。
甯以此身投熱鐵镬。
終不敢以破戒之身受信心檀越房舍屋宅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複作是願。
甯以鐵椎打碎此身從頭至足令如微塵。
不以破戒。
受諸刹利婆羅門居士恭敬禮拜。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複作是願。
甯以熱鐵挑其兩目。
不以染心視他好色。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複作是願。
甯以鐵錐周遍刺身。
不以染心聽好音聲。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複作是願。
甯以利刀割去其鼻。
不以染心貪嗅諸香。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複作是願。
甯以利刀割裂其舌。
不以染心貪着美味。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複作是願。
甯以利斧斬斫其身。
不以染心貪着諸觸。
何以故。
以是因緣能令行者堕于地獄畜生餓鬼。
迦葉。
是名菩薩摩诃薩護持禁戒。
菩薩摩诃薩護持如是諸禁戒已。
悉以施與一切衆生。
以是因緣願令衆生護持禁戒。
得清淨戒善戒不缺戒不析戒大乘戒不退戒随順戒畢竟戒具足成就波羅蜜戒。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修持如是清淨戒時。
即得住于初不動地。
雲何名為不動地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應當于是般涅槃經專心思惟五種之行。
何等為五。
一者聖行。
二者梵行。
三者天行。
四者嬰兒行。
五者病行。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常當修習是五種行。
複有一行是如來行。
所謂大乘大涅槃經。
迦葉。
雲何菩薩摩诃薩所修聖行。
菩薩摩诃薩若從聲聞若從如來。
得聞如是大涅槃經。
聞已生信。
信已應作如是思惟。
諸佛世尊有無上道有大正法大衆正行。
複有方等大乘經典。
我今當為愛樂貪求大乘經故。
舍離所愛妻子眷屬所居舍宅金銀珍寶微妙璎珞香花伎樂奴仆給使男女大小象馬車乘牛羊雞犬豬豕之屬。
複作是念。
居家逼迫猶如牢獄。
一切煩惱由之而生。
出家閑曠猶如虛空。
一切善法因之增長。
若在家居不得盡壽淨修梵行。
我今應當剃除鬓發出家學道。
複作是念。
我今定當出家修學無上正真菩提之道。
菩薩如是欲出家時。
天魔波旬生大苦惱言。
是菩薩複當與我興大戰诤。
善男子。
如是菩薩雲何當複與人戰诤。
是時菩薩即至僧坊。
若見如來及佛弟子。
威儀具足諸根寂靜。
其心柔和清淨寂滅。
即至其所。
而求出家。
剃除須發服三法衣。
既出家已奉持禁戒威儀不缺。
進止安祥無所觸犯。
乃至小罪心生怖畏。
護戒之心猶如金剛。
善男子。
譬如有人帶持浮囊欲渡大海。
爾時海中有一羅刹。
即從此人乞索浮囊。
其人聞已即作是念。
我今若與必定沒死。
答言。
羅刹。
汝甯殺我浮囊叵得。
羅刹複言。
汝若不能全與我者。
見惠其半。
是人猶故不肯與之。
羅刹複言。
汝若不能惠我半者。
幸願與我三分之一。
是人不肯。
羅刹複言。
若不能者施我手許。
是人不肯。
羅刹複言。
汝今若複不能與我如手許者。
我今饑窮衆苦所逼。
願當濟我如微塵許。
是人複言。
汝今所索誠複不多然我今日方當渡海。
不知前道近遠如何。
若與汝者氣當漸出。
大海之難何由得過。
能脫中路沒水而死。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護持禁戒亦複如是。
如彼渡人護惜浮囊。
菩薩如是守護戒時。
常有煩惱諸惡羅刹。
語菩薩言。
汝當信我終不相欺。
但破四禁護持餘戒。
以是因緣令汝安隐得入涅槃。
菩薩爾時應作是言。
我今甯持如是禁戒堕阿鼻獄。
終不毀犯而生天上。
煩惱羅刹複作是言。
汝若不能破四禁者。
可破僧殘。
以是因緣令汝安隐得入涅槃。
菩薩亦應不随其語。
羅刹複言。
卿若不能犯僧殘者。
亦可故犯偷蘭遮罪。
以是因緣令汝安隐得入涅槃。
菩薩爾時亦複不随。
羅刹複言。
卿若不能犯偷蘭遮。
可犯舍堕。
以是因緣可得安隐入于涅槃。
菩薩爾時亦複不随。
羅刹複言。
卿若不能犯舍堕者。
可破波夜提。
以是因緣令汝安隐得入涅槃。
菩薩爾時亦複不随。
羅刹複言。
卿若不能犯波夜提者。
幸可毀破突吉羅戒。
以是因緣可得安隐入于涅槃。
菩薩爾時心自念言。
我今若犯突吉羅罪不發露者。
則不能渡生死彼岸而得涅槃。
菩薩摩诃薩于是微小諸戒律中。
護持堅固心如金剛。
菩薩摩诃薩持四重禁及突吉羅。
敬重堅固等無差别。
菩薩若能如是堅持。
則為具足五支諸戒。
所謂具足菩薩根本業清淨戒。
前後眷屬餘清淨戒。
非諸惡覺覺清淨戒。
護持正念念清淨戒。
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戒 迦葉。
是菩薩摩诃薩複有二種戒。
一者受世教戒。
二者得正法戒。
菩薩若得正法戒者終不為惡。
受世戒者。
白四羯磨然後乃得。
複次善男子。
有二種戒。
一者性重戒。
二者息世譏嫌戒。
性重戒者。
謂四禁也。
息世譏嫌戒者。
不作販賣輕秤小鬥欺诳于人。
因他形勢取人财物。
害心系縛。
破壞成功。
燃明而卧田宅種植。
家業坐肆。
不畜象馬車乘牛羊駝驢雞犬猕猴。
孔雀鹦鹉共命及拘枳羅。
豺狼虎豹貓狸豬豕及餘惡獸。
童男童女大男大女奴婢僮仆。
金銀琉璃頗梨真珠車磲馬瑙珊瑚璧玉珂貝諸寶。
赤銅白镴鍮石盂器。
[毯-炎+瞿]毹毾[毯-炎+登]拘執[廿/毦]衣。
一切谷米大小麥豆黍粟稻麻生熟食具。
常受一食不曾再食。
若行乞食及僧中食。
常知止足。
不受别請。
不食肉不飲酒。
五辛葷物。
悉不食之。
是故其身無有臭穢。
常為諸天一切世人恭敬供養尊重贊歎。
趣足而食終不長受。
所受衣服才足覆身。
進止常與三衣缽具。
終不舍離如鳥二翼。
不畜根子莖子節子接子子子。
不畜寶藏若金若銀飲食廚庫衣裳服飾。
高廣大床象牙金床雜色編織悉不坐卧。
不畜一切細軟諸席。
不坐一切象薦馬薦。
不以細軟上妙衣服用敷床卧。
其止息床不置二枕。
亦不受畜妙好丹枕。
安黃木枕。
終不觀視象鬥馬鬥車鬥兵鬥若男若女牛羊雞雉鹦鹉等鬥亦不故往觀視軍陣。
亦不故聽吹貝鼓角琴瑟筝笛箜篌歌叫伎樂之聲。
除供養佛。
摴蒲圍棋波羅塞戲。
師子象鬥。
彈棋六博拍毱擲石。
投[夢-夕+?]牽道八道行成。
一切戲笑悉不觀作。
終不瞻相手足面目。
不以爪鏡芝草楊枝缽盂髑髅而作蔔筮。
亦不仰觀虛空星宿。
除欲解睡。
不作王家往返使命。
以此語彼以彼語此。
終不谀谄邪命自活。
亦不宣說王臣盜賊鬥诤飲食國土饑馑恐怖豐樂安隐之事。
善男子。
是名菩薩摩诃薩息世譏嫌戒。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堅持如是遮制之戒。
與性重戒等無差别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受持如是諸禁戒已。
作是願言。
甯以此身投于熾然猛火深坑。
終不毀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制禁戒與刹利婆羅門居士等女而行不淨。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複作是願。
甯以熱鐵周匝纏身。
終不敢以破戒之身而受信心檀越衣服。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複作是願。
甯以此口吞熱鐵丸。
終不敢以毀戒之口而食信心檀越飲食。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複作是願。
甯卧此身大熱鐵上。
終不敢以破戒之身受信心檀越床卧敷具。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複作是願。
甯以此身受三百鉾終不敢以毀戒之身而。
受信心檀越醫藥。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複作是願。
甯以此身投熱鐵镬。
終不敢以破戒之身受信心檀越房舍屋宅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複作是願。
甯以鐵椎打碎此身從頭至足令如微塵。
不以破戒。
受諸刹利婆羅門居士恭敬禮拜。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複作是願。
甯以熱鐵挑其兩目。
不以染心視他好色。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複作是願。
甯以鐵錐周遍刺身。
不以染心聽好音聲。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複作是願。
甯以利刀割去其鼻。
不以染心貪嗅諸香。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複作是願。
甯以利刀割裂其舌。
不以染心貪着美味。
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複作是願。
甯以利斧斬斫其身。
不以染心貪着諸觸。
何以故。
以是因緣能令行者堕于地獄畜生餓鬼。
迦葉。
是名菩薩摩诃薩護持禁戒。
菩薩摩诃薩護持如是諸禁戒已。
悉以施與一切衆生。
以是因緣願令衆生護持禁戒。
得清淨戒善戒不缺戒不析戒大乘戒不退戒随順戒畢竟戒具足成就波羅蜜戒。
善男子。
菩薩摩诃薩修持如是清淨戒時。
即得住于初不動地。
雲何名為不動地